【摘 要】生物學科抽象而深奧,知識內(nèi)容生僻且難懂,學習難度較大,讓很多學生心生畏懼,鮮有興趣。面對這種情形,如何提高學生對生物的學習興趣,如何提高生物學科教學水平等問題,是廣大生物教師應予重視、及時攻克的問題。本文以教學一線教師視角出發(fā),就當前影響中學生生物學習興趣的因素展開分析,并結合教學經(jīng)驗提出相應改善建議,以期為中學生物教學效果和學生生物學習能力的提升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中學生物;學習興趣;影響因素;教學構想
一、中學生學習興趣的生成因素
(一)主觀因素的影響,主要是來自于學生自身?,F(xiàn)實中,學生通常將教師所布置的任務當作唯一的學習目標,在課后學習和復習時稍微遇到一點困難便會停滯不前,缺乏獨立思考和遇挫越勇的精神,缺乏自律性,導致生物學習成績不穩(wěn)定;另有部分學生能夠聽懂課堂上的教學內(nèi)容,但卻無法在課后進行“消化、吸收”、“內(nèi)化”,這一點在解題或考試時尤其明顯。
(二)客觀因素的影響,主要是來自于教學形式的單一化。受長期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學校課堂教學仍在沿用“滿堂灌”形式,雖然口頭提倡“捍衛(wèi)學生課堂主體地位、激發(fā)學生主觀能動性”,但在實際授學中仍以高姿態(tài)主導課堂,學生被動授學,由此一來,不但難以促進學生與生物知識之間產(chǎn)生思維碰撞,更難培養(yǎng)或引發(fā)其求知欲望。再加上“一考定終生”的教學模式,偏執(zhí)地堅持“學好數(shù)理化、去哪也不怕”的守舊觀念,使得生物課堂教學始終圍繞“分數(shù)”。
二、提高初中學生生物學習興趣的教學構想
在素質(zhì)教育全面實行、新課程改革推行的大背景下,為了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生物學習效率,全面分析與研究如何提高生物學習興趣,對生物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至關重要。
(一)巧妙設計課程導入,有效吸引學生注意力。課程導入的目的是在短時間內(nèi)使學生從課間興奮的狀態(tài)中恢復過來,穩(wěn)定情緒,將注意力轉移至課堂內(nèi),銜接知識與思維的斷層,加強知識間的聯(lián)系,全身心投入到新課的學習中來?;谌祟惖恼J知規(guī)律是由未知到已知,由低級到高級,而問題則是承載未知到已知、由低級到高級的關鍵。因此,巧妙設計新課、新知識點的導入環(huán)節(jié),對于引導學生情緒的過渡、知識的銜接、興趣的激發(fā)都有著重要的作用。具體地說,教師可在課程開始初時,鋪設問題以引發(fā)矛盾,激發(fā)學生求知欲望,引導學生探究問題,進而將注意力集中于問題的解決上。比如,在教學“植物的光合作用”相關知識點時,可設問:“人與動物都需要生長,那么,也需要光合作用嗎?”“是不是所有的生物,都能進行光合作用呢?”問題一經(jīng)提出,自然能夠將學生注意力吸引,使其帶著好奇心全神貫注投身于課堂講授上,以求全面獲悉“光合作用”相關知識點。
(二)課堂教學聯(lián)系生活,促進知識理解與內(nèi)化。生物屬于自然科學類,所傳授的知識全都來自于現(xiàn)實生活,從人體構造,到動植物生長繁衍,無不充斥著人們的生活所見。因此,教師可以利用生活中、大自然當中的各類素材,結合課堂所傳授的知識,啟發(fā)學生自主探索生命的奧秘、解答各類有趣的現(xiàn)象,使其感受到知識的力量與科學的價值,進而產(chǎn)生對于“生物”的學習熱情。如,在教學“種子的萌發(fā)”時,對于“種子萌發(fā)的條件”,教師便可引入接近生活化的例子:“同學們都知道將土豆塊種在泥土里可以長出新的土豆,但為什么將大米灑在土地里,卻無法生出大米呢?”“如果給予大米和土豆一樣的萌發(fā)條件,大米是否也有可能發(fā)芽生長呢?”這個問題與生活息息相關,也是學生在日常中可以接觸到的,但通過巧妙的鋪設和引導,促進舊知與新知重疊、交叉,便能夠在夯實學生生物基礎知識的同時,促其更為積極地展開思考和研究,強化邏輯思維密度。
(三)靈活運用語言藝術,營造趣味化課堂氛圍。擁有豐富教學經(jīng)驗的一線教師都深諳教學語言的重要性,語言藝術不僅是對教師自身教學水平的表現(xiàn),也是確保課堂教學高效的重要推力。前文已述,生物是一門自然科學類學科,在其教學實踐中必須確保教學用語符合科學性和嚴謹性,但是,完全抽象化的理論授課又會使得學生對原本生澀難懂的概念更難理解,長此以往更將失去學習興趣。因此,如何確保教學語言的科學和嚴謹,同時又融入趣味、易于學習,便是考驗教師語言藝術能力的地方。筆者認為,可嘗試在科學性的概念中融入趣味性的詞語,結合符合中學生年齡特性的生動用語,深入淺出,以引起學生共鳴,進一步激發(fā)對生物的學習興趣,幫助其生物學科知識體系的構建。如在講解“根對無機鹽的吸收”時,可這樣展開:“農(nóng)諺說‘種地不上糞,等于瞎胡混?!S土對于植物真的有那么大的作用嗎?比化肥和水的作用還要大嗎?是不是所有的植物都需要糞土呢?”以歇后語的形式展開分析,能夠在輕松詼諧的氛圍下歡樂授學,學生自然樂于探索。
三、結語
綜上所述,素質(zhì)教育提倡以生為本,中學生物教學同樣應遵循此道,真正以學生為本,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為教學目標,加大對師資人才隊伍的建設,重視教科書的編撰工作和教學模式的研究,同時不斷更新教育理念,探索新的教學體系、方法和內(nèi)容,使之與新型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相適應,從而達到生物課程教學的真正目的,切實提高生物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任淑悅.中學化學實驗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初步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1
[2]吳曉紅.生物教學中學生生物科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4
[3]葉桂金.我市初中生物教學的幾點見解[J].考試周刊,2014(63)
[4]雷健紅.對提高初中新課程生物課堂教學效率的思考[J].中學教學參考,20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