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隨遷老人的社會融入調查研究

      2016-04-29 00:00:00龔玥
      今日財富 2016年9期

      摘要:本文以徐州市泉山區(qū)為例,對隨遷老人的社會融入狀況進行調查研究。從經(jīng)濟、文化、社會交往、心理四個方面出發(fā),通過問卷調查和個案訪談的方式,力求全面、客觀地展現(xiàn)隨遷老人的社會融入程度以及在這一過程中遇到的困難。

      關鍵詞:隨遷老人;社會融入

      一、研究背景

      據(jù)第六次人口普查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我國流動人口已達約2.6億。眾多老年人跟隨子女前往異地生活,形成隨遷老人大軍?;谖覈淆g化的加劇、人口流動性的增大,未來隨遷老人的數(shù)量將與日俱增,如何處理好隨遷老人的社會融入問題亟待解決。

      本次調查屬于探索性研究,在調查中,選擇年齡超過60歲,與在城市定居的子女一起生活,但戶籍依然留在農(nóng)村的老人,采取偶遇抽樣法,發(fā)放并回收200份問卷,同時以判斷抽樣的方法對15位老人進行個案訪談,從經(jīng)濟、文化、社會交往、心理四個方面考察隨遷老人的社會融入情況。

      二、隨遷老人社會融入現(xiàn)狀

      (一)經(jīng)濟融入

      老人的經(jīng)濟來源主要依靠子女或孫子女(38.9%),其次是退休金(34.3%)。子女成為老人們的經(jīng)濟支柱,使得大部分隨遷老人能過上較為寬裕的小康生活。他們普遍對物質的追求不高,消費方式單一,注重日常消費和照顧兒孫,很少用于自己的休閑娛樂。

      就再就業(yè)意愿而言,76%的老人聲稱不想再繼續(xù)工作,一方面是年紀大,沒有體力和精力另一方面操勞了大半輩子,更希望能在老年時期享享清福。

      社會保障體系方面,盡管獲得當?shù)厣绫5睦先藢τ谧约合碛械纳绫S邢喈敶蟮臐M意程度,仍有61.5%的老人未得到當?shù)厣鐣U系谋Wo。除了在戶籍地已有社保且能夠享受保障人群外,他們中不知道如何申請的人數(shù)高達43.9%,覺得沒必要申請的人群占17%。顯然,隨遷老人的社會保障工作還未得到充分的落實。

      可見,隨遷老人的經(jīng)濟融入度在經(jīng)濟觀念層面很高,在就業(yè)層面很低。經(jīng)濟收入依附子女、消費以子女為中心,這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老人在家庭中的從屬地位。但是,相比于社區(qū)的其他老人,隨遷老人因為子女的經(jīng)濟水平相近,在居住條件、生活環(huán)境方面并不會處于劣勢地位。而從發(fā)揮余熱,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方面來說,隨遷老人應該更加積極的去創(chuàng)造自身的價值。

      (二)文化融入

      盡管相當一部分老人來自其他省、市,也有44.5%的老人使用徐州話。當然對于隨遷老人來說,以往思想對生活的影響根深蒂固,38.0%的老人繼續(xù)使用家鄉(xiāng)話。但各地方言雖有區(qū)別卻也同出一源,86.0%的被調查者表示能聽懂當?shù)厝说恼Z言并能與之自如的交流。

      調查顯示,環(huán)境對于這些隨遷老人們的生活方式影響不大。其中有80.5%的老人認為現(xiàn)在自己的生活方式與以前是基本相同的。而通過我們進一步的了解,造成出入的影響因素各有不同,集中在地域差異、文化習俗和個人習慣

      不同的文化環(huán)境也會產(chǎn)生不同的價值觀念。所以在有76.5%的老人可以接受當?shù)鼐用竦男袨樘幨碌耐瑫r,還是有23.5%的老人接受當?shù)鼐用竦男袨橛行├щy。相比之下,老人們在飲食、氣候的適應良好,90%以上可以適應徐州的飲食和氣候條件,80%以上的隨遷老人對徐州的風俗習慣有了解。

      綜合以上幾點,隨遷老人的文化融入基本無問題。隨遷老人可以通過與他人交流、觀察身邊鄰居等獲得自己所想要的內容,這是他們通過自己努力更好的融入現(xiàn)如今的生活環(huán)境的結果。雖然老人們有自己的一套生活方式及價值觀念,但并不妨礙他們去了解和認識新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多數(shù)老人都會選擇入鄉(xiāng)隨俗,積極融入當?shù)氐纳睢?/p>

      (三)社會交往融入

      在交往對象上,隨遷老人的選擇有限。67.8%的老人主要與鄰居來往,23.5%的老人主要與活動伙伴來往。不難看出,老人們的交往對象比較單一,社區(qū)的作用極為有限。

      同樣,在外出的選擇上,只有38%的老人經(jīng)常出門,52.5%的老人表示他們偶爾出門,9.5%的老人表示他們從不出門。日常閑暇又可以做些什么呢?大多隨遷老人的愛好單一,看電視或鍛煉身體,難得有兩項或兩項以上的愛好,甚至許多老人表示他們很少有空閑時間,每天都得跟照顧孩子或者做家務。

      我們對隨遷老人與鄰居的交往展開了進一步調查。在鄰里間交往的方式上,21.1%的老人表示僅僅打招呼而已,76.7%的老人表示他們會一起侃天說笑,僅2.2%的表示他們會互邀做客,交往大多停留在表層次。在鄰里相處的關系上,75.9%的老人表示很融洽,選擇鄰里間沒有摩擦的達77.5%。

      盡管老人們大都表示喜歡和其他老人一起活動的,只有17.1%的老人表示他們會經(jīng)常和社區(qū)中的其他老人來往,幾乎沒有來往的高達43.2%。問及對社區(qū)中老年朋友的了解時,只有14.2%的老人很了解自己的老年朋友,大部分老人對自己的朋友了解一般。因為對城市的陌生、缺少交際途徑及活動范圍有限,絕大多數(shù)隨遷老人的人際僅限于社區(qū)和活動場所,他們更多的人際關系依然在家鄉(xiāng)。58%的隨遷老人經(jīng)常聯(lián)系家鄉(xiāng)的親戚朋友,在保持聯(lián)系的方式上也較為統(tǒng)一。

      總之,隨遷老人的社會交往融入程度很低,交往對象和交往形式單一。社區(qū)缺乏相應的活動使他們缺少交際途徑,其在遷入地的社會網(wǎng)絡和資源有限,交際范圍狹小。更重要的是,交往只是停留在一個較淺的層次,見面僅是打招呼,聊天也不深入,戒備心和疏遠感較重。隨遷老人的人際關系更多還是固定在家人和老家親友的小圈子中。這種小圈子為老人提供情感依托的同時也使得老人更加封閉。

      (四)心理融入

      突然來到一個新地方難免會經(jīng)歷文化震驚和心理適應。調查顯示,老人們的心態(tài)總體較好,對生活的態(tài)度較積極,心理適應良好,并不會長期陷于糟糕的心理狀況中。一直感到有焦慮、抑郁和緊張的老人是極少數(shù)情況(0.5%)。大部分老人在遇到煩心事時,會選擇老伴或者子女傾訴。

      在調查中,58.5%的老人或多或少產(chǎn)生了自己老了,沒有任何個人價值的想法,從來沒有這種想法的老人占41.5%。顯然,大部分老人還是會因為自己年紀大了,產(chǎn)生一些消極的想法。雖說是正常的現(xiàn)象,但是仍然需要進行及時的疏導。

      隨遷老人對社區(qū)的各項指標的滿意程度各有不同。對于社區(qū)的環(huán)境(85.5%)和鄰里關系(62.0%)大多表示滿意,不滿意集中在社區(qū)服務(15%)和社區(qū)活動(22%)。基礎設施方面,也仍然有要需要加強和改進的部分。59.0%的老人認為和過去相比,對現(xiàn)在的生活很滿意。

      對于社會融入方面,83.0%的老人認為自己已經(jīng)融入了當?shù)氐纳?,只?7.0%的老人認為沒有融入當?shù)氐纳?。而差異集中體現(xiàn)在思想觀念、風俗習慣和戶籍身份,但認為存在差異的老人并不多。這也使得64.0%的老人表示愿意繼續(xù)在城市生活、養(yǎng)老。充分表明大部分的老人在隨遷融入的過程中,能夠適應當?shù)氐纳瞽h(huán)境,逐漸生出歸屬感。

      以上幾點表明,隨遷老人在隨遷過程中,多多少少會產(chǎn)生一些心理問題,這些心理問題一部分可以靠隨遷老人自身紓解,另一部分則需要身邊人的開導。目前老人的心理疏導仍然依賴于親人,一方面是“家丑不可外揚”的傳統(tǒng)觀念使然,另一方面也是社區(qū)軟服務的缺失??偟膩碚f,盡管有少部分封閉程度高、適應性差的老人會有負面心理的累積,大部分隨遷老人盡管對過去的生活還有留戀,卻也能及時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接納新環(huán)境。

      三、隨遷老人社會融入影響因素分析

      (一)個人因素

      老人的性格是重要的影響因素。有51.2%的老人表示他們的生活方式受個人習慣影響。在調查中,有些老人開朗熱心,在我們調查過程中十分健談,,還主動為我們推薦其他符合條件的調查對象。他們往往更多的參與活動,樂于交友,也更少出現(xiàn)焦慮、抑郁的情緒和無價值的想法。他們普遍更能適應社區(qū)生活,更有歸屬感。還有一些老人在調查中則顯得有些尷尬或者抗拒性,不善言談。他們更多的時間是在自己的家中度過,避免與他人的接觸。這一類老人更多會有焦慮、寂寞的心情,也更易對自己的價值產(chǎn)生懷疑。

      這一點在性別方面比較明顯,男性相對來說更容易適應和融入,他們較能夠認識并接受與子女、與他人之間的差異,心情不好時也比女性更看得開。在我們的調查中,有一位70多歲的老爺爺就很高興的表示他對現(xiàn)在的生活十分滿意,有一群棋友,每天下下棋也沒什么煩心事,覺得自己這么大年紀做不了什么貢獻也是正常,還經(jīng)常出去旅游。同樣,男性也相對較少考慮現(xiàn)實價值這一問題,45.6%的男性表示從未有過“老了,沒用了”這樣的想法,即使有,也不認為自己“沒用了”有什么可恥的,反而表示“都會這樣的”、“都這個年齡了”。相對的,只有38.8%的女性能夠這樣想,這與男性老人一般在家中仍有一定威信和話語權,而女性老人在家中地位有所降低有關。

      (二)家庭因素

      老伴是否隨遷是隨遷老人社會融入最為重要的影響因子之一。有伴侶陪伴的老年人,顯然更有安全感和歸屬感,其承受挫折的能力也強于獨居老人或老伴不在身邊的老人,這一點從54.3%的老人在遇到煩心事時選擇向老伴傾訴也可以看出。老年人與子女間往往有“差異”和“隔閡”,很多時候也會有思想觀念上的沖突,所以他們更愿意與和自己持相同觀念的老伴交流,訴說心中的想法,相互開解。配偶健在且與配偶一起居住的老年人生活滿意度高達94.1%。

      我們在調查中還發(fā)現(xiàn),與兒子還是女兒同住也是隨遷老人社會融入的影響因素。在調查是否愿意在此定居的問題時,不少老人會有類似 “這是女兒家,不能養(yǎng)老”“女兒已經(jīng)嫁給別人了,不是自己家了”“兒子就應該給我養(yǎng)老”的回答。對許多老人來說,帶孩子的時候可以不在乎是兒子還是女兒,但自己真正養(yǎng)老時,有兒子的必然選擇和兒子生活??梢姡M管隨著社會進步,人的思想觀念有所轉變,但受中國長期的家族觀念和文化習俗的影響,“養(yǎng)兒防老”的觀念仍舊是根深蒂固。

      (三)社區(qū)因素

      隨遷老人基本都是在農(nóng)村生活了大半輩子,對他們中的很多人來說,最難以適應的是住房類型不同、活動范圍變小及生活習慣改變。在調查中,老人們常常指出住在樓房的不方便,上下樓很吃力,尤其住在樓層高的老人,這間接減少了他們融入社區(qū)的機會。還有老人向我們提出現(xiàn)在家里的范圍實在太小,出去轉轉也沒多少認識的人,彼此間也從不會邀請到家里。這些使得來自農(nóng)村的隨遷老人在融入過程中遇到了不小的阻礙。

      鑒于大多數(shù)的老人社交對象和范圍僅限于社區(qū),社區(q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調查中我們發(fā)現(xiàn),社區(qū)在老人們的融入過程中不僅沒有起到促進作用,反而為他們的融入增添了不少阻礙。在隨遷老人所居住的社區(qū)中,只有6%的老人反映社區(qū)經(jīng)常組織老年人的集體活動,表示社區(qū)沒有組織活動的高達58.3%。并且,在居住在社區(qū)中有此類活動的老人中,只有15.4%的老人定期參加活動, 27.5%的老人從不參加這類活動??梢娚鐓^(qū)活動的舉辦率和參與率都很低,社區(qū)并沒能發(fā)揮紐帶作用,增加隨遷老人間相互接觸和熟悉的機會。在我們和社區(qū)管理人員的接觸中發(fā)現(xiàn),大部分社區(qū)并注意到隨遷老人這一群體,自然也沒有關注他們所遇到的困難,社區(qū)服務還存在很大的空白。

      (四)文化因素

      在調查過程中,我們經(jīng)常聽到這樣一句話“關起門來自己過自己的”。隨遷老人出于各種主客觀原因,在自己的家中繼續(xù)自家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和語言習慣,即便與其他人不同也不會影響到其他人。這一方面有助于隨遷老人的社會融入,為他們在陌生環(huán)境中提供了一個較熟悉的環(huán)境,避免生活中的不適。另一方面,這也影響了隨遷老人對遷入地的認識和熟悉。

      遷入地當?shù)厝说男愿裉卣饕彩莻€影響因素。調查所選擇的徐州市,民眾性格豪爽大方,同時也有民風剽悍的一面。接受調查的一位70多歲的退休老人表示,自己到徐州后不得不放棄了打牌的愛好,因為曾兩次在看別人打牌時,打牌的人因為輸贏問題打了起來,此后他便再也不去看牌了,也對徐州人產(chǎn)生了粗魯?shù)挠∠?。當?shù)厝说男愿窈艽蟪潭壬嫌绊懥穗S遷老人對當?shù)氐挠∠?,進而影響隨遷老人主動融入的積極性。隨遷老人主動融入的積極性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他們是否能真正適應這里的生活、是否有歸屬感、是否有身份認同,促使他們以一種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新生活,進而融入新的社區(qū)。

      參考文獻:

      [1]瞿紅霞,《隨遷老人的社會融入狀況及其影響因素探析——基于對現(xiàn)居于華中科技大學社區(qū)25位隨遷老人的訪談》[D].,2012

      [2]張新文;杜春林;趙婕,《城市社區(qū)中隨遷老人的融入問題研究--基于社會記憶與社區(qū)融入的二維分析框架》[J],《青海社會科學》,2014

      [3]趙婕,《農(nóng)村隨遷老人城市融入的社區(qū)性機制研究_以南京市為例》[J],《安徽理工大學學報》,2013

      [4]和莎莎;李資成;龐夢溪,《隨遷老人的社會融入困境及建議》[J],《才智》,2014

      [5]余昆,《關于隨遷老人社會融入的文獻綜述》[J],《社科縱橫》,2013

      [6]盛亦男,《中國流動人口家庭化遷居》[J],《人口研究》,2013

      河间市| 封开县| 资阳市| 九江市| 清河县| 合作市| 屏南县| 定西市| 彭阳县| 镇赉县| 东安县| 正镶白旗| 内黄县| 大埔县| 佛冈县| 玉田县| 南和县| 错那县| 河池市| 灵川县| 彰武县| 额敏县| 萍乡市| 丘北县| 阳春市| 平泉县| 乐陵市| 迁安市| 杭州市| 黄龙县| 禹州市| 彭山县| 萝北县| 德昌县| 宣化县| 双鸭山市| 宜兰县| 陆丰市| 锦屏县| 平谷区| 夏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