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形式比較單一,且不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學生缺乏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學習效果也比較差,所以,教師需要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來增強語文課堂的生動性和趣味性,讓學生對語文課程的學習產(chǎn)生興趣,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以此增強語文課堂的教學效果。
在素質教育全面推進的背景下,身為小學語文教師的我們,絕對不能再千篇一律地套用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模式,這樣的教學模式表面上看仿佛教師和學生都付出了很多,但實際上卻是不符合教學實際的,結果常常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所以,身為小學語文教師的我們,應該精心探索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知道語文課程的學習方法并非一成不變的,而是豐富多彩的,從而改變學習態(tài)度,由“要我學”變?yōu)椤拔乙獙W”,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和獲取語文知識。
下面,筆者就結合自身多年來的教學實踐經(jīng)驗,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方法的多樣化闡述個人的幾點意見和見解。
一、運用探究式教學方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指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比欢?,如今的小學語文教學課堂,教師的教學活動代替了學生的活動,總是對學生進行課本上理論知識的講解和灌輸,學生是接受知識的容器,在課堂上缺乏思考問題、分析問題的思維過程。而探究性學習,是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基礎上進行的一種較高層次的學習方式,在這種學習方式中,學生能夠經(jīng)歷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對于學生學習地位的體現(xiàn)和自主探究問題能力的提高,是有極大的促進作用的。
比如,在學習五年級上冊中《釣魚的啟示》這一課時,在講解課文過程中,我給學生設計了以下幾個問題:1.父親要“我”把到手的鱸魚放掉,態(tài)度是那么堅決,是不講理嗎?不愛我嗎?2.精讀課文,劃出文中父親對“我”深深的愛和嚴格道德教育的句子,并談談你的體會;3.根本課文內容,用適當?shù)姆绞礁爬ā拔摇毙那榈淖兓?,并談談自己的體會;4.作者從釣魚中得到了什么啟示?你學習了本課,明白了什么道理?然后,要求學生在仔細閱讀課文教材的基礎上,對這幾個問題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并得出正確合理的問題答案。這樣,我通過運用探究式教學方法,一方面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探究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使學生對本課內容有了深入的認知和理解,對提高本節(jié)課的教學效率奠定了有效基礎。
二、運用多媒體教學法,增加語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
在現(xiàn)代科學技術迅猛發(fā)展的今天,多媒體技術正改變著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對于語文教學而言,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將書本中抽象、冷冰的語言文字以直觀立體的形象呈現(xiàn),這就在無形之中增加了語文教學的生動性和趣味性,無論是對學生學習興趣的調動還是對語文知識的吸收,都是有很大的益處的。
比如,在學習五年級上冊中《圓明園的毀滅》這一課時,單憑課本上的文字描述和我們口頭語言的講解,學生可能無法對圓明園昔日的輝煌和毀滅的過程有清晰深刻的認識,于是,我就運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播放了多張圓明園在毀滅前的圖片與視頻,并播放了《火燒圓明園》的影視片段,如此,學生便能直觀地看到圓明園被毀的慘烈過程,更是通過毀滅前和毀滅后的對比,使學生產(chǎn)生了仇恨侵略者的情感。這樣,我通過運用多媒體技術,既讓學生直觀地看到了圓明園被毀前和被毀后的景象,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也增強了學生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達到了學生對本篇課文進行深層次理解和感知的教學目的。
三、運用實踐性教學方法,促進學生的主動、積極參與
一味地對學生進行課本知識的灌輸,讓學生在講臺下安靜地聽課,既會使學生逐漸產(chǎn)生煩躁感,喪失學習的興趣,也無法讓學生深刻理解課文內容。所以,身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在課堂上除了完成基本的語文教學任務,還應積極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課堂實踐活動,這樣一方面能讓學生體驗到語文學習的多姿多彩,促進學生的主動、積極參與,另一方面可以增強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認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比如,在學習五年級下冊中《晏子使楚》這一課時,在學生大致了解了本篇課文內容后,我根據(jù)課文內容,將其編成了一個小型短劇,里面設定了課文中所具有的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角色,然后,在班里挑選幾名學生,將人物角色分配給他們,如晏子、齊王、楚王、武士、囚犯等等,要求他們將短劇里面的情節(jié)真實生動地演繹出來。這樣,我通過開展這項實踐活動,活躍了課堂教學氣氛,促進了學生的主動、積極參與,也使學生深刻體會了晏子能言善辯的才能和維護國家尊嚴的才能,達到了事半功倍之效。
總之,身為小學語文教師的我們,一定要精心研究和探討符合小學生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的教學策略,使教學方法不再一成不變,而是呈現(xiàn)出多樣化,讓學生愿意以積極主動的態(tài)度去學習語文,使語文課堂的教學成效得以高效化。
(作者單位:重慶市綦江區(qū)南州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