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音樂課的導入環(huán)節(jié)歷來受到音樂老師的高度重視,導入的方式方法也有很多,本文要來探討的是,如何將奧爾夫音樂教學法運用其中,并結合我的教學實踐舉例說明。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20世紀由德國的卡爾·奧爾夫設計,由廖乃雄引入中國。經過中國教育實踐者的共同努力,奧爾夫音樂教學法越來越受到人們的肯定,被大部分人所熟知。奧爾夫教學法強調舞蹈、動作、語言的有機結合和統(tǒng)一,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音樂能力;節(jié)奏、音色、音高、旋律線、速度、力度、調式、調性、曲式、復調、配器、和聲、多聲合唱、指揮、聲勢、律動、視譜、聽力、創(chuàng)作、表演培養(yǎng)人格情商;自信、交流、合作、專注力、記憶力、反應力、一腦多用、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身體協調能力、審美能力、鑒賞與評價能力。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與小學音樂教育課標中提出的音樂教學內容(包括唱歌、唱游、欣賞、器樂、識譜等),都可以完美的結合到一起。目前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實踐和應用遠比不上幼兒園。幼兒園音樂教育多采用唱動結合的方法,結合打擊樂等來展開。而小學音樂教學的形式要單一很多。
作為小學音樂課堂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導入有著很重要的地位。這一環(huán)節(jié),是集中學生注意力,引起學生興趣的重要時間。今天我要闡述的是采用奧爾夫音樂教學法進行導入教學,他與常用的導入法的目標是一致的,但具體的實施方法有些許不同。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發(fā)現,采用奧爾夫教學法進行導入教學,能更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變講臺式的、教師主導的導入法,為多員參與的、學生為主導的導入法。這樣的一種導入方法包括啟發(fā)性、趣味性、綜合性、創(chuàng)造性、參與性等特性。
在此,我總結了五種以學生為主導的奧爾夫教學導入法,具體是: “打”的導入法、 “彈”的導入法、 “舞”的導入法、 “玩”的導入法。這些導入法既相互獨立又互相關聯,在運用的過程中我們可以靈活選擇、自由搭配。導入環(huán)節(jié)在整個課堂教學中可以占到三到五分鐘,寓意是引出主題、調動興趣。每一種方法都有它靈活運用的方法,以下我們結合一些實例來具體闡述。
第一, 學生“打”的導入法。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中提出,要通過視覺形象 、身體感覺等多種方法使兒童在學習中全身心地融入到音樂當中。這種動、唱、聽結合的方法,能讓孩子們在腦中形成更加強大的、直接的良性刺激,更利于對音樂知識的吸收和掌握,也是培養(yǎng)樂感的最簡單最可行的一種方式。這里的“打”主要指的是打擊樂器,因為打擊樂器相對來說比較簡單。如《畫臉譜》一課,老師可以先讓學生模擬京劇樂器伴奏 “倉倉倉倉︱倉才 一才 倉 0︱”和“倉才 一才︱倉︱”來選擇“打擊樂器”敲打節(jié)拍。我們選擇的“打擊樂器”可以選擇小鼓、三角鐵等,也可以是桌子、凳子,可以是手掌、腿或腳,甚至可以是一老師精挑細選的日常用品,任何可以敲擊出聲音來,又不會對學生造成傷害的物品都可以作為“打擊樂器”來使用。在課堂導入的過程中,學生就已隨著打擊樂器拍起來、樂起來了,之后的學唱和欣賞自然就水到渠成。
第二,學生“彈”的導入法。即讓學生參與所學音樂作品的演奏,這里主要講的是城市里的小學音樂課堂。近些年,中國的器樂教育,尤其是鋼琴和古箏的教育,在大城市甚至在二三線城市,幾乎都達到了普及的水平。如歌曲《瀏陽河》一課,老師可以提前一節(jié)課布置學生準備,回憶自己所能想起來的民歌旋律,并用自己熟悉的樂器演奏出來。我們不必拘泥于專業(yè)形式,可以讓學生在聯想中去創(chuàng)造 ,甚至還可以出現某些民歌旋律的擴充版、改編版,這也是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中出發(fā)點和歸宿。
第三,學生“舞”的導入法。舞蹈是用通過形體動作來塑造藝術形象的。對于小學生來說,肢體動作都是很靈活的,而且他們也喜歡跳舞。奧爾夫音樂教育強調“一切從興趣出發(fā)”,老師可以根據當節(jié)課的主題,結合學生的興趣,設計一些簡單的舞蹈動作讓學生一起來做。如三年級歌曲《我們大家跳起來》,它是根據貝多芬的《G大調小步舞曲》第一樂章填詞而成的,因此老師可以精選出一兩個簡單的腳部動作讓學生先舞起來,然后再介紹小步舞曲。讓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小步舞曲》的舞蹈特點,更好的學唱這首三拍子的歌曲。
第四,學生“玩”的導入法。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強調“原本性 ”,形象性較強的事物,更加容易讓小學生,尤其是低年段小學生的理解和接受。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注意力不穩(wěn)定、不持久,且常與興趣密切相關。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的自我意識在不斷發(fā)展,越來越有自己的主意,但貪玩的心不會變。所以我們可以將“玩”引入課堂導入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玩”中開始“學”,在“學”中體會“玩”。如欣賞課《彼得與狼》,可以請學生分別來扮演彼得和狼,闡述音樂所表達的故事,再設計一些游戲規(guī)則。讓學生一開始就動起來,游戲結束后再靜下來聽音樂,感覺會比直接的單純的聽音樂好很多。
以上四種關于音樂課堂的導入法只是拋磚引玉,我們可以在教學中總結出更多的結合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研發(fā)出來的新的教學法。無論什么樣的方法,我們的宗旨就是讓學生更愛音樂課,更愛音樂,讓他們愛在音樂課上表現,愛用更多更好的方式來表現音樂。
綜上所述,我們使用奧爾夫教學法旨在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變被動的學為主動的學。希望各位從事小學音樂教學的老師,能更加重視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課堂導入中間的運用,并且能夠有更好更大的突破。
(作者單位:廣州市黃埔區(qū)黃陂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