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堂公開課引發(fā)的思考,拘謹封閉的語文課堂提不起學生的興趣,體現不了語文的美和靈性,只有開放才能讓語文課堂美起來、活起來,才能使中職語文真正為學生所愛。
【關鍵詞】開放;中職語文;生活化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蘇東坡傳》——一堂公開課令我受益匪淺:課堂是教師與學生的自由對話,是心靈的共鳴引發(fā)的升華,是一種被豐厚文化、崇高人格浸潤的享受,而這一切源于——開放。開放讓蘇東坡走進了課堂,用他的一篇篇詩文展現魅力,使人如臨其境、如見其人;開放使學生們放開胸懷,自由對話,把蘇東坡裝進自己的心懷;開放是教師廣闊的胸襟、淵博的知識、恒久的魅力。這堂課讓我感悟:開放讓語文課堂充滿生機,中職語文課堂需要開放。
一、開放內容,立體呈現
(一)生活實際拉近距離
陶行知說:“生活和教育是一個東西,不是兩個東西。要想使語文走進生活,就必須是語文教育與生活互相融合,做到語文‘生活化’,生活‘語文化’”。所以中職語文的教學內容應與學生生活緊密結合。學生愛好美食,一個“東坡肉”就令他們興趣倍增,百姓感謝贈豬肉,火慢水少火候足,待它自熟君莫催。蘇東坡的政績和他樂觀足智的特點可見一斑,他是文學家,也是美食家,在此基礎上教師進一步介紹蘇東坡還是位釀酒實驗者、工程師……學生越發(fā)驚奇,蘇東坡多才多藝的形象就深入學生心田。這樣從學生的生活喜好入手,拉近了學生與教材、人物的距離,引發(fā)了他們探究的興趣,學生能更好地走進、走出文本。
(二)關聯知識促進理解
葉圣陶先生說:“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教師應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不能只局限于一篇篇孤零零“例子”的理解,應充分挖掘教學內容,歸納總結,勾前連后,對教材進行再整合。
可進行知識引申。教學中進行適當的拓展與引申,不僅能鞏固學生的知識,促進理解,而且能提高他們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開拓思路,創(chuàng)新思維。講到蘇東坡,學生們自然會想起他的《念奴嬌·赤壁懷古》《赤壁賦》等,這些詩文正是蘇東坡思想、人格的寫照,通過聯想、回憶,蘇東坡就立體地站在了學生面前??梢赃M行知識對比。與蘇東坡有相同遭遇的文人很多,白居易感到“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的悲苦,聽到琵琶聲輒青衫濕透,李白“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通過對比,蘇東坡雖遭貶謫而自在安然的狀態(tài)和他樂觀曠達的心懷展露無遺。
二、開放形式,趣味互動
(一)合作教學提能力
合作教學是師生、生生之間進行互教互學,實現知識互補,能力共進的教學過程。布魯姆認為:要使“人人都能學習”,學生就必須人人參與教學活動。合作學習能最大限度地實現人人參與教學,通過合作預習、研討、評價等方式,能讓每個學生參與課堂,實現教學相長。蘇東坡是一個說不完、道不盡的全才文人,預習時,不僅教師,學生也分組查找相應資料,豐富對蘇東坡的認知,課堂上互相交流、溝通,跳出了教材框子,立體地把握了蘇東坡。
(二)探究教學促思維
探究教學以問題為中心,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索和互相引導,最后解決疑難。布魯納“發(fā)現法”強調,教學既非教師講,又非學生聽,而是教師通過自己的引導、啟發(fā),讓學生自己去認識、去概括、去親自獲取知識,從而達到發(fā)展他們目的的過程。這種方法能培養(yǎng)學創(chuàng)新能力和思維能力,以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中國歷史上文化名人很多,林語堂為什么單單為蘇東坡作了傳呢?這個問題讓學生由粗略到深入的探討,首先是他喜歡蘇東坡,然后想他喜歡什么?喜歡到什么程度?為什么?如此從關鍵問題出發(fā),借助教材和合作資料,層層抽絲剝繭,通過探究師生既把握了蘇東坡,也理解了林語堂,領悟了《蘇東坡傳》所給予我們的巨大精神、文化價值。
(三)活動教學激潛能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在教育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積極引導他們投身教育實踐,而活動教學法,正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自己動手、動口、動腦,以學生為中心的形式自由的教學法。通過《蘇東坡傳》等傳記的學習,班級組織“我心中的偉人”實踐活動,學生寫寫、說說、拍拍自己心目中的偉人,在課堂上進行互動交流學習。這樣開拓性的學習極大地釋放了學生的潛能,很多學生展示出了他們不為人知的一面,讓其他人了解到,中職學生也有他們豐富多彩的內心世界,有他們獨到的感悟和追求。
三、開放環(huán)境,全面提升
教學環(huán)境包括物理環(huán)境和心理環(huán)境,開放的教學環(huán)境要突出“以生為本”,創(chuàng)設便于師生、生生互動交流的教學新環(huán)境。首先物理環(huán)境變革。改變傳統固定的座位排列方式,讓學生根據教學要求和自己的喜好,多樣化的設置座位,圓形、半圓形、星點型……多樣化形式既令學生耳目一新,對于教學內容充滿期待,也為師生交流創(chuàng)設了良好的環(huán)境氛圍。其次心理環(huán)境和諧愉悅。教師在教學中要熱愛、信任并尊重每一位學生,盡量滿足每一位學生的表現欲,為學生提供寬松積極的發(fā)展空間,創(chuàng)設出溫暖陽光教學氣氛,這樣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會使學生思維更活躍,發(fā)言更積極,學生們敢想、敢問、敢說,教學效果自然更好。第三思維空間還給學生。開放性的語文教學要給學生自由的思考空間,足夠的自學時間,讓他們能享有充分的廣闊的聯想時空,蘇東坡“神仙般生活”是怎樣的,要讓學生能走進文本,展開聯想、想象,身臨其境體會“神仙般”的感受,體悟蘇東坡的情懷,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情境,輔助學生感悟。
語文是美的、充滿靈性的,語文教學應該引導學生發(fā)現語文的美,體悟語文的靈性,讓語文深入學生的生活。封閉的,以本為本的教學根本不能體現語文的真諦,只有開放,才能讓語文回歸生活、回歸個性、回歸醇美。中職語文舍棄了一味求分的功利,擺脫了高考錄取的壓力,更需開放激發(fā)學生興趣,開放提升學生能力,開放回歸語文本真。
(編輯:馬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