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特別是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理念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必須立足根本,加強創(chuàng)新,改變以往教學過程中落后的現象,舊貌換新顏,不斷提升閱讀教學的質量與效率,促進高中語文教學整體效果的提升。本文針對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現狀提出新理念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創(chuàng)新策略,希望能夠給有關人員提供參考。
【關鍵詞】新理念;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創(chuàng)新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然而通過有效的調查發(fā)現,閱讀教學的效果反而隨著年級的增長而不斷下降,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效果不容樂觀,不僅影響學生整體的發(fā)展,也對我國語文教育領域進步造成了制約?;诖?,加強對新理念下語文閱讀教學的轉變與創(chuàng)新研究具有十分現實的意義?,F階段,我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尚存在一定的問題,包括閱讀模式單一、對課外閱讀不夠重視、閱讀教學方式落后等。針對現階段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筆者基于多年的工作經驗,現提出新理念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創(chuàng)新建議:
一、對學生多方面的閱讀指導
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有步驟地對學生進行有效指導,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策略。
第一,將閱讀教學當成探究性的過程,設置具有探究性的問題,引導學生主動的進行研究。例如,在人教版高中語文第三冊第一單元第2課《祝福》一文學習過程中,可以研究魯迅先生在寫作時的思想狀態(tài),讓學生通過研究當時時代背景,作者當時狀態(tài)等,將閱讀化成一個簡單的研究性問題。
第二,在每篇課文后都有相應的課后題,教師可以將其轉化為研究性的課題,將練習問題課題化。例如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二第一單元第一課《荷塘月色》一文學習過程中,課后習題中“結合時代背景,說說為什么朱自清先生那幾天心理頗不寧靜?”通過對當時時代背景的分析,可以反映出這句話表達了作者對當時時代嚴酷現實的不滿以及苦悶心理。
第三,讓學生善于發(fā)現閱讀美。在《諫逐客書》學習過程中,李斯善用排比句,如“西取由余于戎,東得百里奚于宛”,這種修辭能夠增強文章的氣勢,也能增強說理文的邏輯推理性,提升文章的情感色彩。另外,在文章中隨處可見精辟的比喻修辭手法,能夠增強文章的氣勢。所以,在高職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發(fā)現文章中的氣勢,從而讓學生獲得更加廣闊的欣賞美、感受美。
二、注重閱讀教學的方式策略
語文教學過程中,讀是最有效的方式與途徑,通過讀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為學生積累更多的語言材料。但是,現階段高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學模式過于單一,教師作為課堂的主體,學生被動的聽講,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講究方式方法是提升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重要途徑。教師不僅需要增強閱讀教學的探究性,引導學生主動的進行閱讀探索,同時還需要鼓勵學生探索閱讀的規(guī)律與技巧,鼓勵全員參與等。具體來說:
第一,實際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重視學生敏銳思想的培養(yǎng),通過創(chuàng)設有效的教學場景,給學生真實的體驗,讓學生在學習中活動,在體驗中學習,幫助學生更好的感悟生活,將語文閱讀與生活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促進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提升。
第二,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需要講究主體性與合作性。閱讀教學學習方式的引進,除了教師發(fā)揮作用外,還需要學校方面加強支持,全面構筑適宜學生主動探索的學習環(huán)境。在教學中真正做到把學生當作主體,拓展學生個性化學習的空間;同時,它又要求教師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技能,使學生間友好相處,資料共享,方法互用,智慧互補,讓學生在獨立思考學習的基礎上相互合作、交流,以促進全體學生的發(fā)展。
第三,在開展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給予學生更多的尊重與關心,要相信學生的能力,構建平等交流的師生關系,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另外,教師需要對每一位學生參與閱讀學習的情況進行觀察,對學生遇到的問題及時進行糾正與指導,更多給予學生肯定,幫助其建立閱讀學習的自信。
三、加強課外延伸,注重課外閱讀
高中階段,課程內容安排較多,學生學習任務繁重,還需要面對高考的壓力,課外閱讀的時間較少。同時,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忽視了課外閱讀環(huán)節(jié),但是課外閱讀不僅僅是閱讀教學的有效補充,同時也能夠幫助學生積累大量的閱讀與寫作素材。因此,必須加強對課外閱讀教學的重視,幫助學生涉獵更多的知識內容,增強學生的語言積累。
第一,幫助學生選擇新時代下健康讀物。在時代發(fā)展的過程中信息量日益增加,很多具有時代文化氣息的報刊非常適合高中生閱讀。包括青年文摘、讀者、雜文報等等,不僅更加切合學生的生活,同時也具有濃郁的時代氣息,更加容易被學生所接受。
第二,高中學生學習時間緊,這就需要教師學會擠時間,學會巧安排,為學生創(chuàng)造課外閱讀的機會。比如,充分利用寒暑假時間讀四大名著等篇幅比較長的名篇佳作,開學時在班上交流讀書心得和體會。教師還可以每周擠出一節(jié)語文課或自習課,開設課外閱讀實踐課,增強課外閱讀的延伸性,讓學生體會到課外閱讀的樂趣。另外,在引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的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教學中的主導,滿足新課改理念下的具體要求。
四、總結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現階段我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還存在教學模式單一、忽視學生主體、課外閱讀貧乏等問題,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造成巨大的影響。因此,必須加強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改革,給學生多方面的指導,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課外閱讀延伸,幫助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葉國娜.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創(chuàng)新嘗試[J].科學時代,2014(9).
[2]李新華.談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J].中學天地,2015(2).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