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主要的內容之一。在教學的過程當中,閱讀材料的不同其所需要的教學方法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本文以人教版的幾篇敘事散文作品為研究對象,探討具體的教學實施路徑與方法。
【關鍵詞】初中語文;敘事散文;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散文是重要的文學體裁,憑借其優(yōu)美而簡練的語言以及極富內涵的思想意境,在促進人性開化與提高審美意識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做好散文教學,尤其是初中語文敘事性散文閱讀教學已然成為當前基礎語文教學研究的一個主要方向。本文嘗試通過教學案例分析的方法,來探討初中語文敘事散文在今后的閱讀教學過程當中應當注意的幾個問題以及今后的改進與提升策略。
一、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特點
在探討敘事性散文在教學實施過程所需要關注的方向與問題之前,有必要從宏觀上來探討初中語文在教學過程當中所表現出來的特征,從而為接下來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論基礎。
首先,初中語文閱讀材料的主旨特色明顯。從當前的人教版的初中語文的課程設計標準來看,具有比較突出的主旨特色。無論是在閱讀材料的選擇方面,還是在閱讀內容的編排方面都是牢牢把握主旋律這一重要的底色的。例如,在八年級上的初中語文教材中,其作品的主要關注對象是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紐帶,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社會群體之間的友愛與和平等等。通過這種旗幟鮮明的主旨性閱讀教學可以為初中語文學習者三觀的科學建立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其次,閱讀材料的廣泛性。隨著基礎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解放課堂,解放學生的想象力是當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發(fā)展的一個主要方向。在這一環(huán)境與趨勢的推動下,初中語文在閱讀材料方面呈現出了更加豐富多彩的特點。例如,在現行的初中語文教材中不僅有中國古典的小說,詩詞也有很多歐美大家的代表作品。在這種不斷趨于豐富的閱讀材料中,初中語文學習者在提升閱讀能力,開拓閱讀視野等方面獲得了更加長足的發(fā)展。
最后,閱讀教學的基礎與啟蒙性。閱讀是學習者與作者對話與交流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由于每一個作品的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與情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在加之,初中語文學習者在語文知識儲備與語文閱讀相關的素養(yǎng)積累方面還處在一個較為初級的階段。在這種條件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則需要從學習者現有的語文能力與水平出發(fā),在閱讀的基礎性以及閱讀的啟蒙性方面予以更大層面的關注。
二、敘事性散文的特點及閱讀教學要求
在整個閱讀教學中,閱讀對象不同,其所實施的閱讀策略也需要進行科學的調整。從語文教學的角度來看,散文閱讀教學,尤其是敘事散文閱讀教學需要立足于其自身的體系與特點,才能達到預期的閱讀教學效果。
一方面,敘事散文的特點。從文學體裁的層面來看,敘事散文是散文這一體裁的主要分支。作為散文的一種變體,敘事散文兼具了散文與記敘文的雙重特點。具體來講,與抒情類的散文不同,敘事散文有著自己的故事情節(jié)及發(fā)展脈絡。讀者在進行敘事散文閱讀的過程當中會比較清晰的把握作者所要表達的情緒與情感。例如,朱自清的《背影》就是敘事散文的上乘之作。通過這篇文章的閱讀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作者在字里行間所要表達的父子情。另外,因為是散文的一種分支,所以,敘事散文在語言方面比較簡練。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大量的修辭手法的使用,也沒有戲劇型的語言。樸實無華應該是敘事性散文在語言表達方面所呈現出來的主要特點。當然,敘事的目的是為了抒情,在看似一件簡單的事情之后,作者會將其所要表達的思想進行傳遞。在這個過程中,形散而神不散使散文特點也得到了很好的彰顯。應該說,無論是直接的抒情還是間接的敘事,散文所要表達的主旨思想是不會發(fā)生變化的。這一點也是在今后的散文閱讀中需要關注的一個重要的落腳點。
另一方面,敘事性散文的教學要求。在進行敘事性散文的閱讀教學過程中,除了遵循一般意義上的教學規(guī)律之外,還需要從敘事性散文的自身特點出發(fā),來進行針對性的適應與調整。從閱讀教學的實踐層面來看,需要遵循以下幾個方面的要求。
首先,閱讀教學的情感性。這一點在整個敘事性散文教學中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所謂的情感性是指在敘事散文故事或情節(jié)的背后,要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去發(fā)現與挖掘作者背后的精神世界。只有從源頭上把握住作者的情感走向,在相關語篇的賞析與解讀方面才會具有更大層面的可操作性。
其次,閱讀教學的開放性。從閱讀的基本訴求來看,在敘事性散文的閱讀中感知語言的美妙與生活的美好是一個基本的落腳點。所以,從這個角度出發(fā),閱讀教學的開放性是一個基本的也是一個必然的訴求。閱讀教學的開放性意味著在整個教學的實施過程當中,教師應該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思維發(fā)散與想象空間。同時,允許學生基于自己的理解與領悟對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與情感做出不一樣的解讀。這一點在今天的創(chuàng)新型社會的發(fā)展以及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培養(yǎng)過程當中具有重要的戰(zhàn)略意義。
最后,閱讀教學的批判性。從文學審美的層面出發(fā),任何形式的文學作品在進行創(chuàng)作的過程當中,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的主觀意念及客觀環(huán)境的影響。這種影響會從正面與負面兩個方向來進行表達。因此,在進行敘事散文的閱讀教學過程當中,要引導學生在吸收作品所要表達的正向內容與思想的同時,也要摒棄那些與當今社會發(fā)展的主流不一致的內容。通過這種帶有一定的批判性的閱讀教學,有助于學生養(yǎng)成獨立思考與判斷的能力,從而在今后的學習與成長的過程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制或者減少一些不良思想的影響。
三、初中語文敘事性散文教學案例分析
在上文中,簡要從理論層面圍繞初中語文的教學特點以及敘事性散文的主要屬性特征與教學要求進行了分析。為了從具體的層面來探討敘事性散文的具體教學實施策略。本文以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斑羚飛渡》為例來探討其具體的實施路徑。
首先,在教學之前,語文教師讓學生觀看了一小節(jié)紀錄片。該記錄片主要講述了在非洲大草原上,羚羊的大規(guī)模遷徙。羊群浩浩蕩蕩,從荒漠走向草原。在這個過程中會有位于食物鏈頂層的食肉動物的襲擊,也會有惡劣的自然條件的肆虐。在隊伍的行進過程中,有的斑羚倒下了,有的斑羚受傷了等等。但是,無論外在的挑戰(zhàn)如何讓他們止步,他們依然向前,向著他們的目的地前進。通過這種視頻的先期導入,幫助學生對于斑羚這種動物有一個整體層面的認知。
其次,在學生觀看完關于斑羚的短片之后,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閱讀。在閱讀的過程當中,學生需要劃出最為打動自己的文章段落。然后,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讓學生之間彼此分享對于這篇文章最大的感悟。在進行分享的過程當中,語文教師主要負責觀察與引導。同時,小組在進行討論的過程當中,要進行必要的記錄,尤其是關于文中不理解的部分要進行記錄,從而在后續(xù)的課堂教學中進行必要的解答與補充。
再次,教師進行講解。作為整個敘事散文閱讀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教師在進行課堂講解的過程中,并不是傳統上的一言堂與滿堂灌,相反的,教師需要與學生進行積極的互動。一方面,從語言層面與學生一起欣賞這篇文章在語言的使用方面所具有的特點。引導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語言表達技巧。另一方面,也是散文閱讀教學的一個重要的落腳點,引導學生去感知作者在文章中所要表達的情感。
最后,課后作業(yè)。閱讀教學是一個系統的工程,短短的課上教學時間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在課文講解之后,語文教師還應該通過布置作業(yè)的方式來繼續(xù)促進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升。圍繞本節(jié)課,可以讓學生通過寫讀后感的方式來強化與提升學生的思想認知。另外,如果條件允許的話,讓學生觀看最新上映的電影《我們出生在這里》。通過這種課外作業(yè)的方式,可以更加全面的提升學生對于這篇文章作者情感的理解。需要指出的是,在進行課后作業(yè)布置的時候,要從學生的閱讀興趣出發(fā),以不加重學生的閱讀及學習負擔為主要的前提。
四、初中語文敘事性散文的教學方法探討
上文中,通過教學案例分析的方式來探討了敘事性散文的具體實施路徑。當然,圍繞教學路徑的探討還有很多。本文在借鑒相關理論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初中語文敘事性散文教學方法的探討。
首先,多媒體教學。在進行敘事性散文的教學過程當中,通過多媒體的使用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學過程的互動性與趣味性。例如,借助互聯網豐富的視頻或者音頻資源,幫助學生在進行閱讀的過程中,從視覺以及聽覺等諸多方面也可以得到相應的刺激與影響。經過教學研究發(fā)現,在初中語文敘事性散文教學過程中,多媒體的使用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參與閱讀的積極性。因此,在今后的初中語文敘事性散文教學的過程當中,要重視這種多媒體教學媒介的使用。不過需要指出的是,在整個教學多媒體的使用過程當中,要避免媒介的濫用,要在科學的原則的基礎上,為初中語文敘事性散文閱讀教學效果的提升服務。
其次,小組教學。在上文的案例分析中,簡單地介紹了小組教學的應用。從實施效果上來看,這種教學方法所帶來的裨益還是很大的,值得在今后的初中語文敘事性散文教學中進行借鑒與使用。在實施小組教學的過程中一方面要做好課堂管理的工作,因為初中生的自律意識與水平還不是很高,需要借助一定的外在紀律約束。另一方面,要注重小組教學實施的環(huán)節(jié)。也就是說,在進行小組教學實施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發(fā)揮自己的引導者的角色。根據小組學習與互動的效果來進行選擇性的互動。尤其是圍繞學生在小組討論等諸多環(huán)節(jié)中出現的問題與情況要在第一時間進行應對與處理,從而避免正常閱讀教學秩序打斷。
最后,發(fā)現教學法。這里的發(fā)現教學法是從認知心理學的層面而衍生出來的一種教學方法。發(fā)現教學法的主要理論依據是學習者學習的過程并不是一個被動吸收的過程,相反的,是一個主動的思維構建的過程中。所以,在進行初中語文敘事性散文閱讀教學的過程當中,語文教師可以通過拋出幾個思考問題的方式讓學生在語篇閱讀中去尋找答案。這種發(fā)現教學法在初中語文敘事性散文閱讀教學的應用過程當中,要注意問題的選擇以及良好的發(fā)現學習環(huán)境及氛圍的營造。在這種主動的思維構建過程當中,學生在敘事性散文語篇理解能力,作者情感表達的感知等方面的能力都會得到一定的提升與飛躍。在這種方法的助力下,包括敘事性散文在內的諸多閱讀教學將會獲得更大的發(fā)展空間。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
敘事性散文作為散文的一種,具有自身的一些特色與魅力。通過必要的閱讀教學引導學生進一步領略敘事性散文所具有的文學魅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主要探討了初中語文的教學特點及要求,然后,通過教學案例分析的方法,探討了初中語文敘事性散文閱讀教學的實施路徑。最后,在借鑒相關研究文獻與成果的基礎上,探討了初中語文敘事性散文閱讀教學今后的方法。隨著閱讀教學意義的不斷凸顯,圍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研究將會更加完善與深入,希望本文能對該層面的研究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
參考文獻
[1]夏紅星.敘事學對于實現文學作品教學目標的意義[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6).
[2]王麗艷.充分利用中學圖書館資源促進語文教學[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2.
[3]田家.游戲教學法在泰國中小學漢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師范大學,2016.
[4]石英.新課程下的現代散文教學[J].新課程學習(中學),2009(1).
[5]郭慧霞.淺談散文中美的欣賞[J].教育前沿(理論版),2008(6)
作者簡介:魏關霖,女,1993年生,遼寧盤錦人,渤海大學教育與體育學院,學科教學(語文)專業(yè),在讀研究生。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