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速度越來越快,人們對于小學語文教學的要求也在逐漸提高,逐漸從傳統(tǒng)的只重視學生的成績忽視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中走出來,重視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在眾多學科當中,小學語文是其他學科學習的基礎和前提,所以大多數(shù)的小學語文教師都在對自身的教學模式進行合理的創(chuàng)新,探索出更適合現(xiàn)代小學生學習的教學模式,有效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質(zhì)量水平。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學語文課堂三步走教學模式的應用,以促進小學語文教學的科學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三步走;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小學語文教師所開展的教學活動中,應用的教學模式多種多樣,三步走教學模式就是指課前準備、合作交流和師生協(xié)作這三個步驟,同時這三步之間相互作用,不能獨立產(chǎn)生較大的作用,只有三步都應用到課堂教學當中,才能夠發(fā)揮出最大的作用。語文教師在講課之前需要做好課前準備的基礎,準備好相關的資料,認真地對待語文課堂演講,合作交流和師生協(xié)作是兩個不可分割的主體,都是以學生為課堂的主體,教師從旁進行輔助,參與到課堂教學當中,最后再總結性的對教學進行評價。
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不重視學生的主體性特點
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教師需要重視學生對生字詞的學習和掌握,是否能夠應用到實際生活當中,而大多數(shù)的教師采用的是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方法,對知識的傳授沒有一個清晰的概念,只知道不斷的灌輸知識,沒有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并且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同,掌握的程度也不一致,教師不能只利用一種教學方式來展開教學,需要引導學生主動的思考,培養(yǎng)主動學習的習慣。同時教師需要考慮到該年齡段學生的特點,由于小學生本身就比較好動,對事物充滿好奇心,在課堂上很難做到集中注意力,所以若是單純的對知識進行傳播灌輸,就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了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
大部分的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都偏向于運用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和提問式教學等,更有教師在課前準備的時候,沒有展開創(chuàng)新思考,只懂得對課本內(nèi)容進行分析概括,生搬硬套課本內(nèi)的知識點,利用簡單的提問來展開師生間的互動,這種教學方式不僅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更使得課堂氛圍變得枯燥、沉悶。
二、三步走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應用
(一)利用課前準備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
課前準備不單單是指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前需要進行備課,更要求學生在課前進行基本的預習行為,基本的了解即將開始學習的課文內(nèi)容,并且自主的對課文進行歸納和總結,標注出自己所不能理解的疑點和難點。學生在進行課前準備的過程中,能夠大致的了解整篇課文所講述的內(nèi)容,并且對知識點進行基本的掌握,為接下來的學習做好準備,有效地增強了自身的文學素養(yǎng),有助于打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促進師生共同學習。例如在教授《田園詩情》這篇課文之前,教師可以給學生提幾個問題:課文中介紹了荷蘭哪些美麗的景色?在自己認為具有詩情畫意的地方或優(yōu)美語句下劃線。這樣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課文預習,提高預習的效率。
課前準備工作不僅僅是教師個人的事情,是師生共同關注的關鍵問題。教師能夠事先進行聯(lián)想,為學生制定一個整體的預習方案,在課堂上就能夠對學生的預習情況進行檢驗,通過回答問題和自我概述等方式保證學生能夠達到預習的成效,并且教師也要制定一個教學的目標,讓學生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思考能力的提高。就在《田園詩情》這篇課文當中,學生通過自己的預習對課文內(nèi)的生字詞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教師就可以指定某個同學來閱讀課文,并且從旁幫助學生正音,讓學生講述課文內(nèi)介紹的荷蘭景色,最后抓住文章內(nèi)的重點,進行最后的指導。
(二)利用師生合作保障“三步走”的實行
教師在利用“三步走教學模式”之前,首先需要認識到“三步走”中師生合作的加強能夠通過哪些方式展開,首先是精讀課文;其次是擴展閱讀;最后是隨堂練筆,這樣能夠更好地幫助教師實行“三步走”計劃。在進行精讀課文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從中了解到學生對課文的掌握情況,發(fā)現(xiàn)學生在課文學習中存在的某些問題,學生也可以在研究課文的時候,對自己難以理解的重難點展開探討。二者之間的互動不僅能夠幫助教師發(fā)現(xiàn)自己教學的不足,更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教授《珍珠鳥》這一課的時候,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找出并理解描寫小珍珠鳥外形的句子,體會小鳥的乖巧和可愛;學生就能夠在文中找出描寫“我”照料珍珠鳥以及珍珠鳥在“我”的照料下發(fā)生的變化,不斷品讀文中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相互依賴的句子,進一步的領會文章的中心。在進入到擴展閱讀環(huán)節(jié)的時候,教師就可以提出一些建設性的閱讀建議,例如讀悟小珍珠鳥趴在“我”的肩頭睡著的句子,或是向學生推薦部分景點的閱讀書刊、和學生一起同唱愛的頌歌——《奉獻》,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對閱讀的熱情,幫助學生在擴展閱讀的過程中,有效地掌握總結文章寫作手法,對詞匯的掌握速度更快,促進好詞好句的積累,最終促進自身寫作能力的提高。
三、結語
近幾年來教育的改革發(fā)展速度逐漸加快,小學語文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也逐漸對實際課堂教學產(chǎn)生較大的影響,三步走教學模式的應用也是新課改出臺后的產(chǎn)物,能夠有效地調(diào)動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小學生在課堂教學之中,愛學、會學,最終促進自身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和提高,因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學語文課堂三步走教學模式的應用,促進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提高。
參考文獻
[1]劉軍霞.淺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及應用[J].學周刊,2015(12).
[2]王軍強.高效課堂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構建的對策[J].學周刊,2015(13).
[3]石月蘭.創(chuàng)建高職“小學語文教學法”課程多元化課堂教學模式[J].教育與職業(yè),2015(12).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