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科技飛速發(fā)展的今天,現(xiàn)代人的生活方式也隨之在不斷變化,因此注重培養(yǎng)初中生的說明文閱讀能力是初中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初中說明文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科學能力、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生活能力的重要途徑,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關鍵詞】初中;說明文;教學;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學生接觸說明文是從初中階段開始的,包括一些說明文的閱讀學習等。大多數(shù)說明文的寫作目的說到底就是為了實用,所以文章比較平實質(zhì)樸,并沒有跌宕起伏的故事內(nèi)容、情節(jié)等,更不會像其他文學作品那般生動形象。這使得語文老師往往在教授此類文章時顯得非常平淡無奇,學生就會感覺到枯燥乏味、提不起興趣,長此以往就會對說明文失去學習的興趣。初中新課標中指出,說明文教學一定要抓住要點,要充分了解和掌握基本的說明方法,還要將文章中展現(xiàn)出的科學思想方法、科學精神等進行充分的體會和領悟。下面,筆者對初中語文說明文教學的一些方法進行了簡要地分析。
一、指導學生歸納主題內(nèi)容
成功的說明文教學課堂,必定是主題突出的一堂精彩教學。怎樣才能快速、準確地掌握主題內(nèi)容呢?一是以說明文的題目為依據(jù)。說明文這類題材的文章,其題目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就會反映出文章的主題內(nèi)容。二是以說明文的中心段落和自然段的中心句為依據(jù)。老師可以先讓學生概括各個段落的主題內(nèi)容,再引導他們串聯(lián)概括段落主題內(nèi)容。三是在概括文章主題內(nèi)容時,一定要做到主次分明。老師要引導學生選取作者重點說明的主題內(nèi)容,摒棄其他的次要內(nèi)容。另外,部分學生感覺說明文內(nèi)容測試中需要填圖表一類的題型非常困難,甚至會產(chǎn)生畏懼的心理。針對此類學生,老師應該給予正確的引導,明確告誡學生試題只是形式上的改變,其本質(zhì)還是要概括說明文的內(nèi)容,徹底幫助學生克服畏難情緒。
二、指導學生把握說明文的說明方法的作用與應用
在說明文中作者為了更好地突出說明對象的特征,必然會用到一些說明方法。說明方法的知識點考察對于初中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教師在說明文的教授過程中,要尤為注重說明方法的講解。初中說明文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打比方、舉例子、作比較、分類別、列數(shù)字和下定義這6種基本說明方法。要教會學生判斷這些說明方法,對教師來說,相對比較容易,但要讓學生了解掌握這些說明方法的作用,教師還是要費“一番周折”的。教師首先要教授學生學會分析說明方法的作用,才能讓學生在表達作用時,學會運用一些生動有力、科學形象、準確清晰的關鍵詞語,進而還能添加一些概括說明內(nèi)容的句子等,總之,就是讓學生體會到這些說明方法的運用,進而能真正有效地提高說明文教學的有效性。
三、訓練學生的說明文閱讀方法
老師要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展現(xiàn)所學到的閱讀說明文知識、技巧和能力,比如組織開展一些活動等。此類活動的開展不但能讓學生更熟練的運用所學知識,熟能生巧中再發(fā)現(xiàn)新的規(guī)律,從而實現(xiàn)說明文的創(chuàng)新式閱讀目的;還能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例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學習建筑類的說明文,我們組織學生參觀了東林書院,游覽了蘇州園林,讓學生仔細觀察園林建筑的特點,了解歷史文化背景,結合說明文的特點,更好地品讀葉圣陶寫的經(jīng)典說明文《蘇州園林》,仿造其寫法,讓學生學寫了一篇關于東林書院的說明文,效果很好。不過要注意的是,教師在選擇訓練素材時一定要選難度適中的、有趣味性的、有針對性的說明文文章,引導學生將不同的訓練文章進行比較區(qū)分,幫助學生逐漸掌握多種特點的說明文。老師一定要全程參與到學生的訓練過程中,包括指導、點撥、設計等。例如文章開頭文字的作用理解,老師可以引導進行區(qū)分比較,并歸納出說明文開頭形式的表達方式,即說明性文字、議論性文字、敘述性文字三種,然后引申出三種表達方式的作用。在說明文開頭運用說明性文字,其作用是為了概括中心內(nèi)容并總領全文;在說明文開頭運用議論性文字,其作用是為了引出議論內(nèi)容并體現(xiàn)說明對象的意義;在說明文開頭運用敘述性文字,其作用是為了引出說明內(nèi)容、提高趣味性而吸引讀者。此外,說明文中引用材料、結尾形式的作用,老師可引導學生通過區(qū)分比較進而去理解掌握。
四、應用多媒體技術開展說明文教學
在初中階段的說明文中,有些文章的說明對象是可感可視的客觀實體。對于此類文章,老師可以依照文章的自身提點,變抽象到具體,給學生展示一些相關實物、圖片、視頻等可視材料,這種將說明對象由文字到具體、形象、直觀、真實事物的轉(zhuǎn)變,更能激發(fā)學生的新鮮感和好奇心,進而增加他們對說明文的學習興趣。老師在此基礎上再適時地對學生進行點撥,必然能提高教學質(zhì)量和教學效率。例如,老師在教授《生物入侵者》這一說明文課程時,可以將網(wǎng)絡設置引入課堂,會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首先,老師要利用網(wǎng)絡生動的圖文資料豐富說明文的文本內(nèi)容,彌補其枯燥簡單的不足,如此一來,自然而然地就提高了說明文課堂的生動性和活躍性。其次,老師要意識到網(wǎng)絡課堂課前準備的重要性。要引導學生在課前查閱大量資料,并給予及時的、必要的指導,通過這種自主學習,能極大地提高學生對說明文的認知程度,并能有效的提升他們的說明文學習興趣。此外,老師要積極響應素質(zhì)教育,秉承新課程的教學理念,多組織開展課外說明文拓展學習,幫助學生開闊思路。
五、結語
總而言之,初中說明文教學意在文體特點的突出方面。因此,老師要對說明對象及其特征有正確的定位,在此基礎上判斷說明方法、理清說明順序、突出語言風格,就能設計出讓學生感興趣的知識框架,使學生從真正意義上體會到說明文的情趣和理趣。
參考文獻
[1]趙經(jīng)秀.淺談多媒體在說明文教學中的妙用[J].新課程導學,2016(21).
[2]陳莉莉.說明文教學與素質(zhì)教育的探討[J].學苑教育,2016(15).
[3]魯國權.基于“以學定教”的說明文教學內(nèi)容選擇[J].教學月刊·中學版(教學管理),2014(1).
(編輯: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