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是一門多學科交叉的綜合性學科,也是一門藝術。要上好一堂語文課,如同演好一場戲,而結束語作為戲的壓軸部分,雖然才短短幾分鐘,卻是語文課堂教學結構中一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清代李漁說:“終篇之際,當以媚語攝魂,使之執(zhí)卷留戀,若難遽別”①,強調編戲、寫文章結尾要清亮美約,余音繞梁,其實講課亦然。結束語作為一堂完整語文課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所用時間不多,有時甚至只有幾句話,卻關系著整堂課的完美與否。結束語設計得精妙能產生余音繞梁、不絕于耳、課畢思不斷、言盡意不絕的藝術效果。
【關鍵詞】結束語;語文課堂;方式;條件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一、結束語存在的相關問題
明代學者謝榛在《四溟詩話》中寫道:“凡起句當如爆竹,驟響易徹;結語當如撞鐘,清音有余?!雹诩磳懳恼麻_頭要能吸引人,結尾要有無窮韻味。實際上,對于語文課堂而言也同樣如此。“編筐織簍,重在收口。”這一經典俗語折射出了非常耐人尋味的哲學意味,一堂高質量的語文課堂教學,不僅需要非常巧妙的課堂教學導入,在“先聲奪人”中漸入佳境地開展教學,而且還應該看到課堂結尾教學“尾聲”的重要價值。
結束語的設計在教學設計中是很重要的一環(huán),但是在現(xiàn)實的課堂中,教師們致力于導語的精彩,卻忽視了結束語。僅僅以作業(yè)代替,更有甚者,下課鈴聲一響,便戛然而止,草草收場,破壞了整堂課的完整性。有的教師能注意到結束語的重要性,但是卻禁錮于以下幾個問題:枯燥乏味,缺乏生動;用語繁瑣,不夠精練;生硬呆板,意蘊不足。
從筆者對關于結束語的資料查詢發(fā)現(xiàn),從數(shù)量上來說,與教學設計其他環(huán)節(jié)的研究相比,數(shù)量遠遠少于關于教學目標、導入語等的研究;從質量上來說,首先,基本都是一線教師的思考與分析,雖然比較貼近課堂實際,僅僅從課堂結語的各種形式去分析,限于歸納總結式、設置懸念式、發(fā)散延伸式、情感激發(fā)式等,少有創(chuàng)新突破。其次,缺乏專家們的研究與理論支撐,浮于結束語表面的幾種形式歸納,大同小異。再次,缺少實踐調查,在新課標的倡導下,學生為主體,教師以怎樣形式的結束語為一堂課收尾,更多的應該關注學生的需求,去深入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研究則更為準確。
二、結束語應具備的條件
在語文課堂上,結束語的方式沒有固定的模式,教師們應該根據(jù)教學實際,教學內容去把握。但不管什么樣的結語,都應具備以下幾個基本條件。
首先,重視預設,巧妙設計。所謂預設是教師在課前對教學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設想和安排。一個合格的語文教師必須在課前對課堂的導入、教學環(huán)節(jié)、課堂收束、教學方法、情景問題等進行精心的預設,這樣才能有的放矢,才能構建更好的語文課堂。如李鎮(zhèn)西老師在《致女兒的信》結束語是:“其實愛情這個重大話題,我們怎能在短短45分鐘的課堂里說清楚呢?如果你想知道愛情的力量,可以讀一讀白朗寧夫人至善至美的愛情情書;如果你想了解愛情的高尚,那你將來一定要去讀一讀《簡·愛》,到那時,我相信你會對愛情有更深刻的了解?!边@樣優(yōu)美的句式一出,不僅給整堂課添彩,而且讓學生有更廣闊的語文閱讀空間,使語文不僅學在課堂,還在生活。
其次,重視生成,余音繞梁。所謂生成,是師生在與教學情境的交互作用以及師生對話活動中產生的超出師生預設方案的新問題新情況的過程。語文課堂教學要把握好學生的生成性東西,加以發(fā)揮,可能就是一個很完美的結束語。例如:郭初陽老師在《愚公移山》講課中,有位同學提出,愚公移山帶給他的是一種沉淀在內心里的依托的精神,他還列舉了魯迅和三毛的話語來論述精神的重要性。郭初陽老師立刻抓住了這個生成性的點,作為了整節(jié)課的結語,引人深思。生成是無法預設的美麗,教師如果多讓位于學生,把握他們的內心,課堂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會特別精致。
再次,重視方法,靈活多樣。對于不同的文體,不同的學生,不同的環(huán)境,給予不同的結語,讓結語各式各樣,讓語文課堂活起來。無論什么樣的結語最終都歸屬于教學設計,都是為教學目標服務的,讓語文課堂體現(xiàn)出來自生活,高于生活的藝術品位。教師們不僅可以采用設置懸念式、概括總結式、比較探究式等,也可以幾個方式聯(lián)合運用,在學生完成知識能力目標的時候,以一個華麗的結束語讓他們愛上語文,愛上語文課堂。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中指出:“你作為教科學基礎知識的老師,不應當單純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應當成為青年思想的主宰者?!雹圩鳛檎Z文教師,必須既教文又育人;即是任課教師,又是活生生的導師和思想的引路人。在指導學會閱讀一篇篇文質優(yōu)美的課文時,一定要意識到結束語的重要性。引領學生回顧所有教學內容,促使他們在內心深處對所教學的內容形成較為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提升對所學知識的鞏固程度,還有利于促使他們對所學到的知識進行外在延伸,促使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培育,進而提升他們的綜合能力與整體素質,升華他們的感情,使他們熱愛語文,熱愛課堂。
注釋
①李漁.閑情偶寄[M].北京:中華書局,2007:95.
②謝榛.四溟詩話[M].北京:中華書局,1985:16.
③蔡汀.蘇霍姆林斯基選集[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542.
參考文獻
[1]朱紅梅.語文課堂結語七法[J].山東教育,2003(11).
[2]王有鵬.錘煉課堂結束語——讓課堂教學錦上添花的教師語言藝術之四[J].中國語文教學參考,2007(12).
[3]薛吉辰.一堂課之妙在結語[J].中小學教學研究,2001(5)
[4]王曉莉.淺談語文課堂教學結束語[J].現(xiàn)在語文,2012(7).
[5]臧勝楠.語文課堂中的教師結束語探究—以特級教師李鎮(zhèn)西的教學實錄為例[J].中國教師,2010(22).
[6]謝榛.四溟詩話[M].北京:中華書局,1985.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