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可欣++丁兆忠++李照春
摘 要:軍費支出中,軍隊院校教育費支出占據了重要的地位,理應積極探索,大膽實踐,開展相應的支出績效評價工作。目前,我軍在開展院校教育費支出績效評價過程中還存在有諸多問題,值得仔細分析與研究。
關鍵詞:院校教育費;績效評價;現(xiàn)狀
一、院校教育費預算編制論證缺乏成本分析
預算編制作為軍隊財務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環(huán),對于提高軍費保障效益,提高軍隊績效審核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軍隊預算編制工作中,軍隊院校教育費的預算編制往往是依據院校事業(yè)部門的經費需求,在不超出全軍院校教育費預算的范圍內,對各院校的經費需求進行匯總。但在目前的預算編制中,對于成本分析卻明顯缺乏相關科學的論證,具體表現(xiàn)為在預算編制中,相關部門只注重短期效益,忽略長期效益,對于長短效益的銜接性處理把握不當,影響成本分析的開展。其次,在預算編制中,忽略了成本的動態(tài)波動這一重要事實,無論是開支項目還是價格制定等各類因素都是動態(tài)變化的,在成本分析中,各部門在一定程度上都對價格、經費等成本費用的理解不夠深入,沒有從通過建立完整成本效益體系的角度來優(yōu)化編制調整,雖然各個部門進行了預算編制調整,但有的存在片面,流于形式,不講實效等缺點,有的甚至是只增不減,一味調高成本預算來獲取更多的經費來源,而項目完成時也只是僅僅與最初的預算編制進行比較。缺乏動態(tài)的有效分析,導致在這種預算模式下,表現(xiàn)出明顯的盲目性、滯后性和彈性缺乏性。
二、院校教育費指標與實際需求相脫節(jié)
現(xiàn)目前的軍隊經費管理模式下,存在著明顯的預算與績效不對應的情況,造成了院校教育費浪費的情況,用于軍隊院校各項建設的項目經費指標與實際需求相脫節(jié)。在預算編制階段,許多軍隊院校不顧自身實力或是單位建設實際需求,一味通過追加項目經費基數來保障年度工作的開展,不管計劃是否實施或是否在操作中有變化,先將其上報,將項目經費指標夸大以獲取更多的資金來源,保證項目的成功推進,造成有限資金大量的閑置和非理性運用。經費開支評價體系在經費指標和需求之間缺乏有效科學的論證,只是依據使用者上報的數據進行單一審核,而對項目資金的優(yōu)化、高效流通和科學安排方面存在短板與漏洞,對于完成既定工作量投入了多少資金量,是否物有所值,是否得不償失等各類情況缺乏足夠的重視,不能對資金使用者形成有效的監(jiān)督,更不能對所有資金的使用形成量化精細的管理。除此之外,由于盲目的追求預算指標而超負荷進行的項目由于資金預算緊缺等原因只能挪用“家底基數”等經費,使單位保底資金減少甚至背上沉重的經濟負擔,對軍隊院校建設與發(fā)展造成了消極影響。項目經費指標與實際需求脫節(jié)所帶來的負面效應會致使經費的使用效率降低,對于自身的建設也會造成潛在的巨大危害,解決資金的過度使用或是閑置浪費的情況均是對于資源配置和預算評議提出了更高程度的要求,要求軍隊院校在進行物資采購、項目建設、工程施工等工作的同時,一定要對經費指標進行精確明細的核對,最大效能地使用盡可能少的經費完成預期目標任務。
三、經費資源的配置缺乏長遠規(guī)劃
當前,部分軍隊院校對于撥付的軍隊院校教育費基本上就是哪里需要哪里用,以填塞式的方式處理經費資源,雖然在短期內能保障個別教學科研項目的有效運作,但從長期來看,缺乏對經費的長遠規(guī)劃對于提高軍隊院校教育費整體績效是存在負面效應。因為對于軍隊院校而言,一般同時有多個項目運行,如果一個項目出現(xiàn)困難就補充資金,而沒有從整體統(tǒng)籌的角度來安排經費使用,就會導致顧此失彼的情況的發(fā)生,造成資金使用效率低下。此外,由于某些院校不能合理安排各項建設項目,造成項目與項目之間存在重復,或是完成的項目使用不久就需要被新項目取代的情況,這也是因為部門缺乏對經費統(tǒng)籌安排、科學使用的意識,想用就用,經費使用效率底下。在各部門的操作實際中,對于每個項目的預算無論經費是否用完,還是有閑余資金,都仍然僅限流通本部門,部門年度結余的經費作為下一年的預算經費繼續(xù)使用,過分強調自身利益,弱化了與其他部門之間的聯(lián)系。缺乏長遠規(guī)劃,在預算層面上就弱化了對資金資源的調控能力,還導致了一系列資金盲目挪用,非理性使用等情況的發(fā)生,弱化了經費的科學使用效率。這主要是因為在預算過程中,預算部門只是單純的依據各項目部門上報的計劃審核發(fā)放經費,屬于一種被動狀態(tài),而不是通過制定長遠規(guī)劃,來主動規(guī)范各類經費的流動,提高資源配置的科學合理性,也正是由于此原因,現(xiàn)目前績效評價體系中,存在監(jiān)管力不強,審核略顯混亂的局面。
四、院校教育費績效評價體系不健全
一是指標體系不規(guī)范。在現(xiàn)行對于經費開支績效評價實行中,各項指標都側重于對于經費的合規(guī)性進行審核和監(jiān)督,而對于經費的使用效益卻缺乏科學有效相關指標,導致經費的使用率優(yōu)化評價相對滯后。二是評價機構不明確。目前全院校還未探索成立機構是負責軍隊院校教育費支出績效評價,部分具體業(yè)務部門相對獨立地通過自定的一套指標體系來對經費使用的合規(guī)性進行績效考評,沒有明確的權責分工或是權限界定,導致在績效評價的過程中缺乏強有力的監(jiān)督,而對于某些大型項目的績效考評,因缺乏獨立的評價機構,大多數任務都是由財務部門承擔,而財務部門往往不具備擔任此項任務的條件和實力,因此在現(xiàn)行的績效評價過程中多數僅留于表面,沒有深化到內核,該解決的問題依舊得不到有效的解決,經費使用效率并提高不明顯,績效評價的效果不是很理想。績效評價體系改革缺乏一個強有力的推進者,一個具備夠實力與能力的機構來對事業(yè)部門進行專業(yè)、客觀、科學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