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保玲
用了好久一段日子,平靜而安心地讀完了《安妮日記》。這是一本記述了一個女孩子從十三歲到十五歲兩年多的戰(zhàn)爭藏匿生活的日記,它深深地觸動了我內(nèi)心深處,讓我深切體會到教育是可以蘊涵在我們的生活中。
一、戰(zhàn)爭雖然奪走了小安妮的學(xué)校教育,卻沒有讓小安妮失去教育
他們的父母輩即使在戰(zhàn)爭與艱辛環(huán)境下,也還是關(guān)注孩子的成長。這其中包括他們對孩子們閱讀書籍的選擇,對孩子青春期的思考,對性愛的正確引導(dǎo),更有他們在苦難中體現(xiàn)出的人與人之間的那種友好與善良的傳遞教育。我思考了什么叫真正的重視教育——它遠(yuǎn)不是只提高教育質(zhì)量這么簡單,要思考怎樣才能從一個民族的深處去挖掘出教育的根本,只有這樣才能提高一個民族的素養(yǎng),我們的教育才會真正地成為一種自覺。
《安妮日記》中有這樣一段描述:“我們要吸收第八個成員了。是真的!我們一直都覺得有足夠的空間和食物再多裝一個人……如果他來了,他將睡在我的房間里,而瑪戈特會睡那張行軍床。”看似簡單的事情,試想如果是我們在朝不保夕的時候能否做到?他們在那樣艱辛的環(huán)境中還沒有忘記要關(guān)心別人,拿出自己的生存的依靠去幫助更多的人。這是多么偉大的人性光輝,他們做的是那樣的自然,那樣的心甘情愿。這種教育是那樣的自然與自覺,隨處而做,隨時而行,不能不說是教育成功吧。教育不只是針對孩子,它蘊涵在生活每一個角落里的,它的教育對象是所有人。
二、戰(zhàn)爭讓他們失去了房屋,失去了吃的,卻從沒有讓他們失去尊嚴(yán)和修養(yǎng)
三個家庭八個成員在兩年多不見陽光的地下室里能和諧相處,當(dāng)然矛盾會有,誤會、隔閡也會有,但他們都是怎樣解決的呢?
故事記述了這樣一件事:第八個成員被接納,他叫杜塞爾,是一名牙醫(yī),和小安妮同處一室,并要求要獨自享有寫字桌的權(quán)利。這對愛讀書和愛寫文章的小安妮來說那是太不公平了,于是小安妮為了爭取這個權(quán)利,她在爸爸的允許下和杜先生談,要求每天兩點半到四點可以坐在那,而那時的杜先生一般在睡覺??墒撬倪@個不過分的要求被拒絕了。杜先生認(rèn)為,小安妮不能把他說得像個入侵者似的,總想獨占一切,爸爸在這一點上是堅決捍衛(wèi)了小安妮,為她辯護(hù),小安妮總算有機會一周兩個下午可以安心地在坐到五點鐘了。
看他們解決問題的過程,我不能不佩服他們,無論對人權(quán)的維護(hù),還是解決問題的方式。不是抱怨,不是出言不遜而是本著問題的實質(zhì)去解決,尊重每個人的權(quán)利,不管大人還是還孩子。整個解決問題的過程不正是一種教育的映射嗎?所以說教育可以蘊涵在生活的任一時候。
在這兩年多的藏匿生活中,每個節(jié)日和成員的生日他們都精心地準(zhǔn)備,哪怕是一顆糖,一杯牛奶。彼得是一個比安妮大兩三歲的大男孩,他的生日禮物中有一套游戲、一把剃須刀和一個打火機。尼古拉節(jié)時每人都有一份可愛的小禮物,還配了一首可愛的詩。小安妮的生日禮物里有爸爸寫給她的一首詩,一本大塊頭的希臘羅馬神話;爸爸的生禮物是一本林奈斯的生平傳記,一本關(guān)于自然的書,一本《水平的阿姆斯特丹》還有鮮花和雞蛋等。
看到這些禮物,想想那個戰(zhàn)爭中隱藏在地窒中生活的人們,戰(zhàn)爭讓他們失去了房屋,失去了吃的,卻從沒有讓他們失去精神的食糧,從來沒有缺少過的是對生活的樂觀態(tài)度和對知識的學(xué)習(xí)。他們沒有因為戰(zhàn)爭而失去教育,沒有因為苦難而放棄教育。今天,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重視教育,不珍視教育。
回看小安妮兩年多的地下室生活,她沒有間斷的是寫作?!栋材萑沼洝返某霭婢褪且粋€有力的明證。這期間,小安妮還收集了法國、德國、西班牙、英國、奧地利、俄國、挪威和荷蘭皇室家庭族的族譜,閱讀了大量歷史書籍和希臘羅馬神話,還收集了電影明星和家庭照片等。我們能相信這是戰(zhàn)爭中的在地下室生活了兩年多的孩子做的事嗎?
兩年多三個家庭八個成員,他們在一起有過恐懼,有過爭吵,有過失望,可在這生活的過程中我看到更多的是一個民族教育根基的深厚。最殘酷的戰(zhàn)爭都沒能奪走他們的修養(yǎng)和對待生活的品質(zhì)要求,這不能不說是教育的成功。
三、總結(jié)
教育可以蘊涵在生活的任一時候。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教育就是讓我們能在不經(jīng)意間表現(xiàn)出的對人、對事、對自然的尊重,這就是教育要達(dá)到的境界。但它需要一個人素養(yǎng)的提高。努力吧!一本好書給你我的思考太多太多,品味其中,樂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