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元
在教學改革不斷深入的浪潮中,“放羊式”“鴨填式”傳統(tǒng)教學方法仍然占據(jù)主要位置,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tài),課堂教學效率極其低下。教師要多角度、多層次出發(fā),采用可行的激勵策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動力,能夠自主學習,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分析、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學習動力是確保學習活動順利開展的首要前提,利用學習目標,不斷驅動學生內在動力,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各種潛能,在多樣化的教學活動中充分展現(xiàn)自身才能。一旦學生的學習動力被激發(fā),將會付諸行動,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跟隨教師思維,積極思考,探索教師提出的問題,能夠進行自主學習,處于主動的學習狀態(tài)。教師要全面分析影響學生學習動力產(chǎn)生的各種主客觀因素,優(yōu)化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與質量。
一、運用有效激勵策略的必要性
學習是一項系統(tǒng)而復雜的工程,是一項艱苦的勞動,學生極易產(chǎn)生厭學情緒,不認真學習學科知識。教師要多關心、多鼓勵學生,要了解班級中每位學生的興趣愛好、心理特征等,從不同角度入手,營造良好的教學情境,培養(yǎng)學生更多優(yōu)秀的品質,比如,堅強的意志,能夠正確認識學習,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意識到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在學習過程中,天賦固然重要,但更多的是需要后天的努力。如果說智力是學生的硬件,那么,學習動力、學習方法等便是學生的軟件,硬、軟件要有機結合,充分發(fā)揮“電源”的作用,運用有效激勵策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二、有效激勵策略的原則
在采用激勵策略,激發(fā)學生學習動力的時候,需要遵循相關的原則。一是: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采用分層教學的方法,使激勵策略具有個性化特點,班級中每位學生都能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在一種愉快的氛圍中學習。二是:關注學生發(fā)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多關心、多鼓勵班級學生,融入學生群體中,了解班級每位學生的興趣愛好、心理特征等,結合學科內容,采用可行的激勵策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與質量。三是:挖掘學生潛能。在講授理論知識的時候,教師要采用多元化的激勵策略,以學生為整個教學的中心,發(fā)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挖掘他們的潛能,培養(yǎng)他們各方面的能力,促進他們的全面發(fā)展。
三、如何運用有效激勵策略來激發(fā)學生學習動力
1.語言激勵
以語文學科為例,很多課文內容都需要學生背誦,注重語文知識的積累。由于背誦枯燥乏味,已成為學生最頭疼的事情。比如,在《趙州橋》一文中,教師可以結合課文內容特點,借助多媒體輔助工具,向學生播放相關的視頻,演示重要的圖片,并為圖片配上相關的文字,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在此基礎上,優(yōu)化設計背誦環(huán)節(jié)。先以圖片為基點,以填空的形式讓學生填寫對應的內容,背誦段落內容。而學生可以根據(jù)自身能力,采用適宜的背誦方法來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由于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各不相同,教師不要一味地指責那些需要花費大量時間才能熟練背誦的學生,要多運用一些鼓勵性的語言,幫助他們樹立信心,能夠順利完成教師布置的背誦任務。
2.課堂激勵、肢體激勵
以課文“葡萄是酸的”為例,教師可以結合課文內容,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借助編排課本劇,合理劃分班級學生,使班級中每位學生都能融入教學中,學習新的課文知識。學生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選擇小組成員都喜歡的寓言故事,并排演成課本劇,到講臺上進行表演,表演最好的小組將會得到獎勵。在表演的過程中,教師要多鼓勵班級中平時不愛表現(xiàn)、膽小的學生上臺表演,可以運用肢體語言,做一些激勵性的動作,讓班級中每位學生都參與其中,更好地學習理論知識,知道作者透過寓言故事想要表達的情感,寓言故事背后的含義。
3.活動激勵、文字激勵
在新課標背景下,教師要意識到理論與實踐融合的重要性,要采用課內、外結合的形式,開展一些有價值的課外活動。以“尋找歷史足跡”為例,為了激發(fā)學生寫作的興趣,對該話題有內容可寫,教師可以組織班級學生去參觀、考察,在作文中,寫下自己的所見所聞,內心的感受,積累大量的寫作素材,豐富他們的內心世界。教師在批改學生作文的時候,可以根據(jù)學生平時表現(xiàn)、寫作情況,在作文結尾處寫下一些激勵的話語,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關心,會更加努力學習。
4.同伴激勵、家庭激勵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jù)班級學生不同學科學習情況,劃分學習小組。在平時學習過程中,學生要以小組為單位,一起探討學習中遇到的難題,小組成員要互幫互助,相互激勵,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科成績,共同進步。在此基礎上,家庭激勵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師要經(jīng)常和學生家長聯(lián)系,多溝通、交流,客觀地反映學生在校情況,讓家長不要一味地指責孩子,要多鼓勵、激勵他們,幫助他們找回信心,能夠坦然面對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學好每門學科,綜合發(fā)展。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轉變自身角色,扮演好引導者、協(xié)作者角色,顯現(xiàn)學生在整個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學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激發(fā)學生潛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教師要結合不同學科特點,采用適宜的激勵策略,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展現(xiàn)學生各方面的才能。以此,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與質量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塑造健全的人格,培養(yǎng)更多新時期需要的高素質專業(yè)人才。
【作者單位:寧波華茂外國語學校小學部 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