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梅,張海叢,張 群,王英華
?
基于眼動的孤獨癥兒童詞語理解特點的研究①
王梅1,張海叢1,張群2,王英華2
[摘要]目的了解孤獨癥兒童對常見名詞及名詞詞組的理解機制。方法2014年11月~2015年4月,接受特殊教育的7~14歲孤獨癥兒童43名、唐氏綜合征兒童10名,7~8歲普通兒童42名,佩戴TobiiⅡ眼鏡式眼動儀進行圖片指認測試。結果普通兒童詞語理解正確性好于孤獨癥和唐氏綜合征兒童(χ2>5.647,P<0.05);普通兒童在正確圖片上注視點集中程度多于孤獨癥和唐氏綜合征兒童(χ2>6.248,P<0.05)。與普通兒童相比,孤獨癥兒童在理解名詞性詞組時注視點集中在非中心詞的特征明顯(χ2>7.15,P<0.05);提問前后注視點的變化趨勢與普通兒童不同(χ2>5.04,P<0.05)。結論孤獨癥兒童在理解名詞性偏正詞組過程中,存在按語音順序理解而偏離中心詞的特點,詞義的正確理解與注視點集中程度有關;孤獨癥兒童詞語理解更容易受視覺干擾。
[關鍵詞]孤獨癥;兒童;眼動;理解;名詞
[本文著錄格式]王梅,張海叢,張群,等.基于眼動的孤獨癥兒童詞語理解特點的研究[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6,22(3):252-256.
CITED AS:Wang M,Zhang HC,Zhang Q,et al.Words comprehension in autistic children:based on eyes movement[J].Zhongguo Kangfu Lilun Yu Shijian,2016,22(3):252-256.
作者單位:1.北京聯(lián)合大學特殊教育學院,北京市100075;2.北京朝陽區(qū)新源西里小學,北京市100027。作者簡介:王梅(1968-),女,漢族,河北唐山市人,碩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孤獨癥兒童教育特殊教育課程與教學設計。E-mail:meiwang302@sohu.com。
隨著我國教育康復事業(yè)的發(fā)展和孤獨癥(也稱自閉癥)出現(xiàn)的增多,孤獨癥兒童的教育康復問題日益受到重視。由于孤獨癥兒童交往障礙嚴重,各國學者圍繞他們的社會性溝通障礙進行了多項研究。
孤獨癥兒童普遍存在語言障礙。一項對57名21~37月齡的孤獨癥幼兒詞語長度的研究發(fā)現(xiàn),他們的詞語長度與普通兒童有明顯區(qū)別,這可作為早期預測的一個指標[1]。一項對1歲6個月~5歲11個月的孤獨癥譜系障礙兒童名詞使用頻率的研究結果顯示,67名兒童中,22名無詞匯,21名詞匯量小于50[2]。國內的研究也顯示孤獨癥兒童具有詞匯量少、名詞詞量最大的特點[3]。盡管孤獨癥兒童普遍具有語言障礙,但個體間差異較大,語言障礙的表現(xiàn)也不盡相同。有些高功能孤獨癥兒童詞匯量并不貧乏,只是不會用[4];有些不理解詞義的孤獨癥兒童使用詞語時往往依賴于模仿,常常詞不達意[5];有些兒童自造詞現(xiàn)象嚴重[6-7]。詞語數(shù)量和理解方面問題也不少,表達和理解并不同步[8]。
要幫助孤獨癥兒童發(fā)展溝通交往能力,需要進一步了解他們在詞語理解上有哪些特點,這些特點與什么因素有關,特別是視覺優(yōu)勢與聽語加工的關系怎樣。
眼動儀曾用于研究孤獨癥兒童的情緒加工[2]。孤獨癥兒童使用名詞的頻率最高[9],通過圖片通達語義的優(yōu)勢明顯[10]。因此可考慮選擇名詞和名詞詞組作為研究切入點,以眼動儀記錄圖片認知過程。
1.1研究對象
2014年11月~2015年4月,從北京市6所培智學校選取7~14歲存在語言功能、經過醫(yī)院明確診斷的孤獨癥兒童43名,其中男生36名,女生7名;7~9歲29名,10~14歲14名,平均年齡9.5歲,因出現(xiàn)率原因導致取樣困難,因此未進行隨機取樣。同時從這些學校抽取該年齡范圍的唐氏綜合征兒童10名,平均年齡10歲;從普通學校抽取7~8歲兒童42名,作為比較對象。
1.2方法
研究采用實驗法。自變量為與詞語對應的6張測試圖卡,因變量是回答正確數(shù)和眼動指標——有效區(qū)內集中注視點大于2的人數(shù)和提問前后首個注視點所在位置的人數(shù)。
實驗材料為一組隨機排列的大圖卡(A4紙大小),每張大圖卡上有3~4幅小圖,圖片大小一致,兩上兩下或一上兩下排列。
目標名詞3個,分別為超市、醫(yī)院、雨衣,所對應的圖片分別是超市貨場、超市字樣的門臉、單獨貨架,穿白大褂的醫(yī)生、醫(yī)院大廳、表情痛苦的病人,雨衣、雨傘、雨水。
偏正詞組由修飾詞和中心詞組成,兩個成分都是名詞的為名詞性偏正詞組[11]。名詞性偏正詞組3個,分別為餅干桶、灑水車、麥當勞餐廳,對應的圖片為餅干袋、餅干、畫有糖果圖案的桶、透明餅干桶,灑水車、小轎車、澆地、噴水的救火車,黃色大M字母、普通餐廳、有大M的薯條盒、麥當勞餐廳。
這些詞或詞組均來自孤獨癥兒童的日常用語。除以上詞語外,還曾包括鞋帶、衣領、黑板擦、車牌號等,經對北京市2所學校12名孤獨癥兒童測試后,發(fā)現(xiàn)超市等6個詞語正確指認率高于80%,其余詞語未達到這個標準,因此只選取這6個詞語。
實驗儀器為TobiiⅡ眼鏡式眼動儀。
被試坐在距離目標圖卡50 cm的椅子上,經過校準后給予語言提示:“老師馬上會給你看幾張圖,你要認真看并回答問題”。出示第1張圖,指導語“請看這張圖”,停頓3 s,“請你指出表示某某(如醫(yī)院)的圖片”。依次完成各組任務。
1.3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實驗結果以頻數(shù)表示。不同兒童間比較采用χ2檢驗。注視點與正答的相關性采用Pearson檢驗。顯著性水平α=0.05。
2.1理解正確率
2.1.1名詞
不同兒童在理解超市、醫(yī)院、雨衣這3個詞時有顯著性差異(P<0.05),總體看,普通兒童理解正確率優(yōu)于孤獨癥和唐氏綜合征兒童。見表1。
表1 不同兒童各名詞理解正確數(shù)(n)
2.1.2名詞性偏正詞組
不同兒童在理解餅干桶、灑水車、麥當勞餐廳這3個詞組時有顯著性差異(P<0.05),普通兒童理解正確率優(yōu)于孤獨癥和唐氏綜合征兒童。見表2。
表2 不同兒童各名詞性偏正詞組理解正確數(shù)(n)
2.2提問后注視點集中程度
不同兒童聽到超市、醫(yī)院、雨衣這3個名詞后,正確圖片注視點在2次以上的人數(shù)有顯著性差異(P<0.05),普通兒童在正確圖片上的集中程度高于孤獨癥和唐氏綜合征兒童;孤獨癥和唐氏綜合征兒童集中注視點數(shù)少于普通兒童。見表3。
表3 名詞提問后集中注視點(n)
不同兒童聽到餅干桶、灑水車、麥當勞餐廳這3個名詞性偏正詞組后,正確圖片注視點在2次以上的人數(shù)有顯著性差異(P<0.05),普通兒童在正確圖片上的集中程度高于孤獨癥和唐氏綜合征兒童。見表4。
表4 名詞性偏正詞組提問后集中注視點(n)
2.3名詞提問后首個注視圖片與理解正確的關系
被試在聽到提問后,注視點會發(fā)生變化。提問前首個注視點在第1張圖上記3分,在其他圖上記2分,不在圖上但在測試紙上記1分,不在測試紙上記0分。正確變化分指提問后被試注視點在3 s內從任何一點變化到正確的圖片上,滿足條件記1分,否則為0分。
因唐氏綜合征兒童注視點少,不參與分析。
孤獨癥兒童聽到“超市”后的回答正確率和首個注視點在第1張圖(超市貨場)呈正相關,與首個注視點在“有超市字樣的門臉”這張圖呈負相關。63%孤獨癥兒童首個注視點被“有超市字樣的門臉”所吸引,聽到提問后,仍有56%沒有脫離這種吸引。見表5。
表5 注視點移動與“超市”理解正確性的相關性(r)
孤獨癥兒童聽到“醫(yī)院”后,受“病人”圖片的干擾,33%提問后注視點依然停留在“病人”圖片上。見表6。
普通兒童和孤獨癥兒童聽到“雨衣”后,回答正確性均受“雨水”圖片的干擾,42%孤獨癥兒童在提問后,注視點依然落在“雨水”圖片上。見表7。
2.4偏正詞組提問后首個注視圖片
與普通兒童相比,孤獨癥兒童首個注視圖片有所不同。聽到“餅干桶”后,孤獨癥兒童首個注視點較多落在“餅干”上;聽到“灑水車”后,較多落在“灑水澆地”;聽到“麥當勞餐廳”后,較多落在“大M字母”上。從眼動的首個注視點看,很多孤獨癥兒童首先進入的都不是中心詞,可能受語音順序影響進入到“偏”的部分,但也不排除受到圖片特征影響而偏離中心詞。見表8。
表6 注視點移動與“醫(yī)院”理解正確性的相關性(r)
表7 注視點移動與“雨衣”理解正確性的相關性(r)
表8 名詞性偏正詞組提問后首個注視圖片(n)
本研究采用眼動儀了解影響孤獨癥兒童詞語理解的因素。在一般名詞理解過程中,觀察注視點的變化正確與否,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孤獨癥兒童為什么沒有做出正確的選擇。研究表明,這可能與受到直觀形象的干擾有一定關系。在名詞性偏正詞組理解上,孤獨癥兒童的注視點集中于修飾詞的圖片,而非中心詞的圖片,這一方面可能是圖片干擾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語音加工優(yōu)先的特點。
眼動儀的校準方式使眼動測試較為困難。我們初期嘗試使用固定頭位的眼動儀,結果即使9點校準對孤獨癥和唐氏綜合征兒童也十分困難,10人中只有1人通過。改用TobiiⅡ眼鏡式眼動儀,提高了校準率。唐氏綜合征兒童高度近視和眼球振顫較多,即便是眼鏡式眼動儀,校準通過的也只有1/3。對學習困難學生的眼動試驗也表明,他們從背景中提取目標物有困難[13]。因此眼動研究應用在特殊人群時要充分考慮可行性和取樣難度。
本研究顯示,某些形象直觀的圖片,如鮮明的“超市”文字、痛苦的病人、瓢潑的大雨,可能影響兒童的詞語理解,特別是影響孤獨癥兒童,但也不能排除圖片位置等因素的影響。這與曹漱芹等提出的孤獨癥通過圖片通達語義的優(yōu)勢明顯的觀點[10]比較吻合。另一項針對兒童和青年人的腦功能成像研究也顯示,兒童的語言理解最初主要依賴知覺系統(tǒng);隨著年齡增大,越來越依賴額葉的控制作用[12]。本研究中,7~8歲的普通兒童和7~14歲的孤獨癥兒童,對詞語的理解都受直觀視覺影響,孤獨癥兒童表現(xiàn)更為突出。
本研究顯示,孤獨癥兒童在看到某一視覺形象并聽到某一名詞(概念)后,其最初的反映與普通兒童有所不同[14],這種不同可能影響其交流功能[15]。他們不僅對一般常見詞語的反應與我們不同,在抽象詞匯上更是如此[16]。他們對抽象化詞語與表征物的聯(lián)接異常,如“巍峨”一詞我們多表征為字形和高大的山峰,他們可能只表征為字形;他們普遍缺乏詞匯整合與遷移能力[17]。雖然10歲以前的普通兒童也缺乏這一能力,但隨著年齡增長、語言經驗的提升,他們的優(yōu)勢加工通道逐漸轉變成語詞加工通道,抽象能力大大提升[18];而孤獨癥兒童始終存在語義理解方面的困難,主要體現(xiàn)在對上位概念、時態(tài)概念、認知詞匯、心理詞匯及情緒情感詞匯的理解存在異常[19-20]。盡管通過視覺獲取信息的能力對于個體整體心理發(fā)展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21],但抽象概括能力和對抽象概念的正確理解有助于更深、更廣的溝通交往[22]。在孤獨癥兒童交往能力培養(yǎng)過程中,要處理好視覺形象和視覺表征、抽象概念的關系[23],避免過分偏重于視覺形象而影響抽象概念的形成。
[參考文獻]
[1]Kover ST,Ellis Weismer S.Lex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xpressive vocabulary in toddlers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J].J Speech Lang Hear Res,2014,57(4):1428-1441.
[2]Rescorla L,Safyer P.Lexical composition in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J].J Child Lang,2013,40(1):47-68.
[3]林云強,連福鑫,張文娟.特殊學校環(huán)境中自閉癥兒童詞匯發(fā)展的個案研究[J].中國聽力語言康復科學,2011,47(1):53-57.
[4]李曉燕.自閉癥兒童語言的范疇特征研究與整合取向[J].中國特殊教育,2009(11):35-39.
[5]李小燕,周兢.自閉癥兒童語言發(fā)展研究綜述[J].中國特殊教育,2006(12):64-68.
[6]彭輝,鄭荔.5~6歲高功能自閉癥兒童和普通兒童詞匯水平比較研究[J].幼兒教育(教育科學),2014,36(12):26-32.
[7]Tovar AT,Fein D,Naigles LR.Grammatical aspect is a strength in the language comprehension of young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J].J Speech Lang Hear Res,2015,58(4):301-310.
[8]龔嬌嬌.自閉癥與正常兒童對物體屬性的語義理解與表達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5.
[9]陳順森.自閉癥幼兒面孔加工特點的眼動研究:社會認知缺陷指標的探索[D].天津:天津師范大學,2012.
[10]曹漱芹,方俊明.自閉癥兒童漢語詞匯語義加工和圖片語義加工的實驗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2010(10):61-66.
[11]孫艷紅.四歲前漢語兒童名詞性偏正短語習得情況考察[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09.
[12]Brown TT,Lugar HM,Coalson RS,et al.Developmental changes in human cerebral functional organization for word generation[J].Cereb Cortex,2005,15(3):275-290.
[13]隋雪,錢麗,王小東.學習困難兒童視覺搜索的眼動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2006(12):70-75.
[14]Walenski M,Mostofsky SH,Ullman MT.Inflectional morphology in high-functioning autism:evidence for speeded grammatical processing[J].Res Autism Spectr Disord,2014,11(8):1607-1621.
[15]Russo N,Larson C,Kraus N.Audio-vocal system regulation in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J].Exp Brain Res,2008,188(1):111-124.
[16]林寶貴.溝通障礙-理論與實務[M].臺北:心理出版社,2004:223-225.
[17]Toichi M,Kamio Y.Verbal association for simple common words in high-functioning autism[J].J Autism Dev Disord,2001,31(5):483-490.
[18]王成營.數(shù)學符號意義及其獲得能力培養(yǎng)的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2.
[19]Thurman AJ,McDuffie A,Kover ST,et al.Use of emotional cues for lexical learning:a comparison of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nd fragile x syndrome[J].J Autism Dev Disord,2015,45(4):1042-1061.
[20]Han DH,Yoo HJ,Kim BN,et al.Brain activity of adolescents with high functioning autism in response to emotional words and facial emoticons[J].PLoS One,2014,9(3):e91214.
[21]van der Maas HL,Jansen BR.What response times tell of children's behavior on the balance scale task[J].J Exp Child Psychol,2003,85(2):141-177.
[22]Llaneza DC,DeLuke SV,Batista M,et al.Communication,interventions,and scientific advances in autism:a commentary[J].Physiol Behav,2010,100(3):268-276.
[23]毛曉波.論自閉癥兒童的主動性語言訓練[J].襄樊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8(1):72-74.
Words Comprehension in Autistic Children:Based on Eyes Movement
WANG Mei1,ZHANG Hai-cong1,ZHANG Qun2,WANG Ying-hua2
1.Special Education College of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Beijing 100075,China;2.Xinyuan Xili Primary School of Chaoyang,Beijing 100027,China
Correspondence to WANG Mei.E-mail:meiwang302@sohu.com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oristics of comprehension of words or phrases of nouns in chidren with autism.Methods From November,2014 to April,2015,43 children with autism and 10 with Down's syndrome aged 7-14 years accepting special education,and other 42 normal children aged 7-8 years were asked to identify the pictures according to the words,wearing Tobii II Glasses to record eyes movement.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right answer was more in the normal children than in the ones with autism or Down's syndrome(χ2>5.647,P<0.05),and more focused on the right pictures(χ2>6.248,P<0.05).For the phrases,the children with autism tended to focus on the words as the order of speech,but not the center word(χ2>7.15,P<0.05).For the words,the first views after questions were different from the children with autism to the normal children(χ2>5.04,P<0.05).Conclusion Children with autism tend to focus on the words as the order of speech,but not the center word,which may influence the phrases understanding,and be influenced by the intuitive vision.
Key words:autism;children;eyes movement;comprehension;words
(收稿日期:2015-10-08修回日期:2015-12-08)
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guī)劃基金項目(No.14YJAZH077)。
DOI:10.3969/j.issn.1006-9771.2016.03.002
[中圖分類號]R749.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9771(2016)03-025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