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文關懷護理模式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睡眠質量的影響
孔琴
(揚州大學醫(yī)學院附屬揚州友好醫(yī)院 感染科, 江蘇 揚州, 225000)
關鍵詞:人文關懷; 慢性乙型肝炎; 睡眠質量; 護理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世界性的公眾健康問題[1], 其中慢性乙型肝炎目前尚無徹底根治的治療方法,具有病程遷延、病情易反復、治療費用昂貴、治療不良反應多等特點。保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睡眠質量對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療有積極作用,充足的睡眠可加大肝臟血流量,并降低耗氧量,有利于肝臟組織細胞的再生和修復,繼而改善患者預后,提升患者生存質量[2]。調查[3]顯示,肝炎患者的睡眠質量普遍存在問題。因此,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提供科學的護理方法具有現實意義。本院對2011年7月—2013年6月收治的7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實施人文關懷護理模式,取得了較好成績,現報告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1年7月—2012年6月收治的3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設為對照組,其中男22例,女16例,年齡為24~70歲,平均年齡為(44.6±4.3)歲。文化程度大學以上8例,高中12例,高中以下18例;選取2012年7月—2013年6月收治的3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設為研究組,其中男19例,女17例,年齡為22~68歲,平均年齡為(43.2±4.2)歲。文化程度大學及以上7例,高中13例,高中以下16例。納入標準:患者不存在其他心、肝、肺等重大臟器疾患;意識清楚且病情穩(wěn)定;知悉本研究內容、用途并簽署知情同意書。2組在性別、年齡、學歷層次等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肝炎疾病護理方法,主要涉及病情分析、對癥下藥、心理調適、健康宣教等,研究組則實施人文關懷護理模式,內容主要包括:營造宜居的病房氛圍、健康宣教、心理干預及幫助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睡眠習慣。
1.3人文關懷護理模式
1.3.1營造宜居的病房氛圍:安靜、舒適的病房氛圍能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創(chuàng)造良好的睡眠環(huán)境。護理人員應加強病房管理,定期打掃病房衛(wèi)生、開窗通風及曝曬被褥等,保證病房光線柔和、溫度與濕度適宜、干凈、整潔及無異味;夜晚病房的醫(yī)用機器的工作聲音盡量降低。同時護理人員應遵循“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將人文關懷落實到實處,如注意與患者溝通時的用詞及態(tài)度,協助患者進行檢查等。努力營造“待患者如親人”的人文環(huán)境,如在患者生日當天,護理人員可組織同病房的患者一起為其慶祝生日,并一同為患者送上祝福。
1.3.2健康宣教:在患者入院當天,護理人員應詳細了解患者文化水平、性格特征、睡眠狀況、對疾病的認知情況及經濟基礎等。護理人員可組織全體患者開展健康宣教活動,邀請患者的家屬一同參與。護理人員可制作關于慢性乙型肝炎及睡眠質量知識的PPT,根據圖文結合的形式,向患者介紹慢性乙型肝炎的臨床特征、并發(fā)癥的防治措施及睡眠的輔助治療作用?,F場可舉行有獎問答的形式,由護理人員向患者及其家屬提問關于慢性乙型肝炎及睡眠質量的知識,要求患者及其家屬舉手回答,答對即送小禮品,借此鞏固患者習得的知識,加深其印象。針對理解能力低下的患者,采取“一對一”培訓的方式,護理人員應保持微笑,可多次重復知識要點,并要求患者復述。若患者復述錯誤,護理人員不可面露嫌惡,應用言語進行鼓勵。
1.3.3心理干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程遷延、病情易反復、治療費用昂貴、治療不良反應多及社會歧視等,往往導致患者存在不安、焦躁、疑慮及恐懼等不良心理。護理人員充分理解患者的情緒,加強與患者的溝通。鼓勵患者傾訴內心的真實感受及體驗,護理人員應保持尊重,增加患者體諒、信任的情緒體驗。護理人員可向患者講述一些成功案例,幫助患者樹立治療的信心,并積極配合醫(yī)護人員的工作。護理人員應多與患者家屬進行溝通,指導家屬參與改善患者睡眠質量的工作中來,告知家屬不可刺激患者,應多陪伴在患者左右,并講述一些令患者身心愉悅的事情。從而保證患者心態(tài)平和,為獲得良好的睡眠創(chuàng)造條件。
1.3.4良好睡眠習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需要充足的休息,然而白天過多的休息會直接影響夜間的睡眠。因此,護理人員應幫助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睡眠習慣。白天限制患者午睡時長為1 h,若患者超過1 h還未醒來,護理人員應輕聲呼喚患者的名字,借此喚醒患者。午睡外的其余時間,可建議患者讀報、看書、散步、聊天及看電視劇來消磨時間。要求患者晚餐不宜過飽,睡前少喝水及茶,不看刺激感官強的電視節(jié)目;幫助患者整理床位;在患者睡前10 min播放舒緩、輕柔的音樂,以平靜患者心情;鼓勵患者睡前飲奶、熱水泡腳等。對于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護理人員應從旁協助,幫助其做好睡覺前的準備工作。對于夜間不能很好入睡的患者,幫助其建立規(guī)律性睡眠一覺醒模式,即只有在感到有睡意的時候才上床,若上床20 min還不能入睡,則可起床走走,直到有睡意再上床。
1.4觀察指標
在實施人文關懷護理干預模式1、2周后,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量表對患者的睡眠質量進行測評,該問卷經實踐證實具有良好的可信度。該量表共有18個條目,組成7個成份因子,每個成份因子按0~3分4個等級計分,統(tǒng)計各成份因子得分即為PSQI總分,該量表總分為21分。根據國內睡眠質量研究常模,我國成人睡眠障礙的參考值為積分>7分,得分越高及睡眠質量越差。
1.5統(tǒng)計學方法
2結果
2組在入院時PSQI積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護理1周及2周后,研究組PSQI積分小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組在入院時PSQI>7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護理1周及2周后,研究組PSQI>7分比例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表1 2組患者干預前后PSQI評分比較±s)
與入院時比較, *P<0.05; 與對照組比較, #P<0.05。
3討論
中國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高流行區(qū),據調查[4]顯示,外部環(huán)境因素、心理因素、疾病因素及治療護理因素均影響肝病患者睡眠質量,而其中外部環(huán)境因素與心理因素是關鍵因素。睡眠障礙直接影響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身體健康及恢復。人文關懷護理模式強調“以人為本”,要求護理人員將人文關懷融入到態(tài)度、行動、專業(yè)性行為等護理工作的細微之處,盡可能地滿足患者身體、情感、心靈及精神方面的各方面需求,最終達到促進患者早日康復的目的[5]。
在本次研究中,實施人文關懷護理干預模式1周、2周后,研究組PSQI積分、評分>7分比例均顯著低于對照組。這充分證實人文關懷護理模式應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能顯著改善其睡眠質量。該模式主要包括:營造宜居的病房氛圍、健康宣教、心理干預及幫助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睡眠習慣[6]。通過營造良好的入眠環(huán)境及舒適的人文氛圍,讓患者感受到護理人員“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誠意,使患者獲得心理上的舒適感[7]。健康宣教是該模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通過圖文結合的形式,可以讓患者直觀地了解慢性乙型肝炎的臨床特征、并發(fā)癥的防治措施及睡眠的輔助治療知識[8]。心理干預是十分關鍵的環(huán)節(ji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因疾病的特點、社會的歧視、內心的自卑等往往表現出不安、焦躁、疑慮及恐懼等不良心理[9]。護理人員邀請患者家屬參與改善患者睡眠質量的工作,實時幫助患者排解抑郁、焦躁等不良情緒[10]。為防止患者白天因無事消遣而想要打盹,可建議患者讀報、看書、散步、聊天及看電視劇來消磨時間。建議患者晚餐不宜過飽,睡前少飲水等。對于習慣性失眠者,幫助其建立規(guī)律性睡眠覺醒模式,以輔助睡眠。
綜上所述,人文關懷護理模式應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療效確切,能顯著改善其睡眠質量,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值得在臨床上進一步推廣。
參考文獻
[1]Se a A C, Moorman A, Njord L, et al. Acute hepatitis B outbreaks in 2 skilled nursing facilities and possible sources of transmission:north Carolina, 2009-2010[J]. Infection control and hospital epidemiology:the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Society of Hospital Epidemiologists of America, 2013, 34(7): 709-716.
[2]Lin C C, Yang C Y, Shih C T, et al. Waning immunity and booster responses in nursing and medical technology students who had received plasma-derived or recombinant hepatitis B vaccine during infancy[J]. American journal of infection control, 2011, 39(5): 408-414.
[3]Lee H, Fawcett J, Yang J H, et al. Correlates of Hepatitis B Virus Health‐Related Behaviors of Korean Americans: A Situation‐Specific Nursing Theory[J]. Journal of Nursing Scholarship, 2012, 44(4): 315-322.
[4]Han J S, Cho H, Kim Y, et al. Nurses' Knowledge, Attitudes and Nursing Intention toward AIDS and Chronic Hepatitis B[J]. Korean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Health Nursing, 2012, 21(3): 201-208.
[5]鐘濤, 馬麗, 朱曉紅. 護理干預對慢性肝病 100 例睡眠質量影響分析[J]. 陜西醫(yī)學雜志, 2011, 40(5): 636-637.
[6]Jack K, Cooper J, Ryder S. Hepatitis B virus part 1: risk factors, blood results and nursing care[J]. Gastrointestinal Nursing, 2013, 11(3): 212-213.
[7]Irmak Z, Ekinci B, Akgul A F. Hepatitis B and C seropositivity among nursing students at a Turkish university[J]. International nursing review, 2010, 57(3): 365-369.
[8]李維玲. 護理干預對慢性乙肝患者睡眠質量的影響[J]. 當代護士: 學術版, 2012, 18 (5): 69-70.
[9]徐翠蓮, 王亞紅. 內科老年住院患者睡眠質量的護理干預[J]. 吉林醫(yī)學, 2012, 33(21): 4690-4690.
[10]李琳, 崔展宇. 慢性乙肝患者睡眠質量及其影響因素調查與分析[J]. 人民軍醫(yī), 2014, 57(3): 279-280.
中圖分類號:R 472.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2-2353(2016)06-138-02
DOI:10.7619/jcmp.201606045
收稿日期:2015-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