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秀艷
遼寧營口市中心醫(yī)院神經內科 營口 115000
?
丹參多酚酸鹽對急性腦卒中后認知功能障礙的改善作用
單秀艷
遼寧營口市中心醫(yī)院神經內科營口115000
【摘要】目的觀察丹參多酚酸鹽治療急性腦卒中患者的臨床療效及對認知功能障礙的改善效果。方法選取2011-04-2014-10收治的急性腦卒中患者148例,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均實施常規(guī)神經內科治療,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加用丹參多酚酸鹽治療,對比觀察2組臨床療效及對認知功能障礙的影響。結果觀察組治療顯效率及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治療后認知功能(MMSE)、神經功能(NIHSS)與生活能力(ADL)評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急性腦卒中患者使用丹參多酚酸鹽治療,能夠明顯提高臨床療效,有效促進神經功能恢復,提高日常生活行為能力,并顯著改善卒中后認知功能。
【關鍵詞】急性腦卒中;丹參多酚酸鹽;臨床療效;認知功能
急性腦卒中是臨床較為常見的急危重癥,具有較高的臨床發(fā)病率與致殘、致死率,亦是神經內科重點關注的腦血管疾病之一。該病對患者腦組織損傷較大,嚴重影響患者神經功能,不僅會出現(xiàn)感覺運動功能障礙,亦會出現(xiàn)認知功能障礙,報道顯示有50%~60%會發(fā)生認知功能障礙[1]。神經功能的損傷極大降低了患者的自理能力及生活質量,給患者及其家庭帶來沉重負擔。目前尚無針對認知功能障礙的臨床用藥,通常應用防治癡呆藥物。丹參多酚酸鹽主要為丹參乙酸鎂,是丹參提取物中水溶性成分,可活血化瘀通絡,對心腦血管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2]。本文對我院部分急性腦卒中患者使用丹參多酚酸鹽治療,對比觀察其臨床效果及對認知功能的影響,以作臨床參考,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選取2011-04-2014-10收治的急性腦卒中患者148例,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74例,男41例,女33例,年齡46~78歲,平均(61.38±7.82)歲;對照組74例,男40例,女34例,年齡48~77歲,平均(60.76±7.13)歲。2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臨床癥狀、體征符合急性腦卒中診斷標準[3],經顱腦CT、MRI均已證實確診;患者年齡45~80歲,神志、意識清醒,發(fā)病至就診時間未超過72 h;出現(xiàn)以記憶障礙為主的認知功能障礙,NIHSS評分(腦卒中量表)在5~25分,MMSE評分(簡易智能量表)在17~25分;實驗前患者及其家屬了解相關內容,自愿參與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符合醫(yī)學倫理學要求。排除標準:腦出血或具有腦出血傾向的患者,意識障礙、神志不清以及由于顱腦外傷、顱內腫瘤等原因導致的腦卒中患者,伴有較嚴重肝腎、心肺疾病或精神性疾病患者等,以及妊娠、哺乳期婦女。
1.2方法所有患者入組后立刻開展常規(guī)神經內科治療,包括控制血壓血糖血脂、脫水、降低顱內壓、吸氧、促進腦血管循環(huán)、營養(yǎng)支持治療與對癥治療,并使用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藥物和擴容、溶栓藥物等。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加用丹參多酚酸鹽聯(lián)合治療,200 mg丹參多酚酸鹽加入250 mL生理鹽水中,靜滴,1次/d。2組患者在治療期間均不應用其他同類藥物,治療7 d為1療程,連續(xù)3個療程后進行療效評估。
1.3觀察指標觀察2組患者治療3個療程后的臨床療效,并分別使用MMSE、NIHSS及ADL對患者的認知功能、神經功能及生活能力等方面水平進行測定,將2組臨床數(shù)據(jù)使用統(tǒng)計學檢驗對比分析。臨床療效評估標準為[4]:顯效,肌力明顯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明顯增強,NIHSS評分降低超過45%,認知功能基本恢復;有效,NIHSS評分降低18~45%,肌力、生活自理能力、認知功能有所改善;無效,肌力、神經功能癥狀無明顯改善,甚至有加重趨勢,NIHSS評分降低<18%??傆行蕿轱@效、有效病例數(shù)所占百分比。
1.4數(shù)據(jù)處理通過SPSS 19.0統(tǒng)計軟件進行臨床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學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2組療效比較觀察組治療顯效率及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療效比較 [n(%)]
注:#P<0.05
2.22組患者治療后各量表評分比較觀察組患者治療后認知功能(MMSE)、神經功能(NIHSS)與生活能力(ADL)評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治療后臨床量表評分比較 ±s)
3討論
急性腦卒中是神經內科常見疾病,其臨床發(fā)病率較高,尤其近年來隨著我國生活節(jié)奏、壓力及飲食習慣的改變,腦血管疾病尤其腦卒中的發(fā)病率出現(xiàn)升高趨勢[5]。該病并無療效確切、穩(wěn)定的標準治療方案與藥物,通常主要采取降低顱內壓、控制血糖血脂血壓、吸氧等對癥支持治療,但其臨床療效并不理想,常會導致神經功能嚴重受損而出現(xiàn)致殘或死亡結局,給患者的家庭乃至社會均帶來沉重負擔。
以往臨床較為關注神經功能受損所引起的軀體功能障礙,隨著對該病認識的進一步深入發(fā)現(xiàn)患者更易發(fā)生認知功能障礙。同時由于認知功能出現(xiàn)障礙會嚴重影響到患者的感知力,對外界社會及生活的適應力明顯下降,會進一步引起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其給患者帶來的危害與負擔甚至超過軀體功能障礙[6]。因此目前臨床上開始逐漸加大對腦卒中后認知功能障礙的關注,并在對急性腦卒中的治療中開展有針對性的治療,以彌補以往基礎治療在該方面上的不足。
腦卒中在中醫(yī)學里屬于“中風”范疇,通常為風、痰、火、瘀、虛引發(fā)氣血逆亂,進而脈絡瘀阻不暢。丹參是中醫(yī)臨床常用藥物,因其具有活血化瘀通絡的功效,對神經功能損傷有修復效果。丹參多酚酸鹽是丹參提取物中多酚酸鹽類化合物,主要成分為丹參乙酸鎂,能夠穿透血腦屏障發(fā)揮藥物作用。藥理學研究顯示,該藥物能夠降低血黏度、改善血液流變學,進而緩解腦缺血狀態(tài),促進神經功能的恢復;且可通過血腦屏障后提高缺血區(qū)的血流量、促進該區(qū)血運供應,而不影響其他正常區(qū)域的血流量[7]。同時該藥物能有效清除氧自由基,形成強抗氧化效果;具有明顯的抗血小板聚集功能,但不會影響到凝血系統(tǒng)而引起出血傾向;通過對細胞內鈣離子濃度的調節(jié)抑制細胞凋亡,并明顯增強對線粒體損傷的保護效果。
動物實驗研究中發(fā)現(xiàn)丹參多酚酸鹽作用于腦卒中小鼠模型可減輕腦組織水腫及炎癥反應,縮小腦梗死及缺血造成的損傷面積,對神經癥狀能起到明顯的改善作用[8]。而相關臨床研究也顯示,使用丹參多酚酸鹽能夠促進內源性(腦源性、膠質源性)神經營養(yǎng)因子的形成,增強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血液中腫瘤壞死因子等炎癥因子及丙二醛含量,減少炎性反應及血管病變,從而有效改善腦卒中后神經功能,保護、恢復缺血性損傷,對腦卒中癥狀、體征及自理、生活能力有理想的改善效果[9-11]。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顯效率及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治療后認知功能(MMSE簡易智能量表)、神經功能(NIHSS卒中量表)與生活能力(ADL量表)評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對急性腦卒中患者使用丹參多酚酸鹽治療,能夠明顯提高臨床療效,有效促進神經功能恢復,提高日常生活行為能力,并顯著改善認知功能,具有理想的臨床應用價值。
4參考文獻
[1]高芳.依達拉奉聯(lián)合丹參多酚酸鹽治療急性腦梗死的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23):5 991-5 992.
[2]吉佩忠,羅仲秋,王春革,等.丹參多酚酸鹽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療效[J].藥學服務與研究,2010,10(1):4;17;20.
[3]中華醫(yī)學會第四次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79.
[4]饒明俐.中國腦血管病防治指南(試行版)[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7:49.
[5]沃靜波.丁苯酞軟膠囊聯(lián)合復方丹參注射液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臨床療效分析[J].海峽藥學,2013,25(4):133-135.
[6]熱孜萬古麗·買買提.丹參川穹嗪注射液聯(lián)合針灸治療在腦卒中患者康復中的療效分析[J].醫(yī)學信息,2014,21(17):93-94.
[7]孫莉,雷德寶.注射用丹參多酚酸對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安全性評價[J].襄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3,12(6):18-20;51.
[8]郭國慶,沈偉哉,鐘世鎮(zhèn),等.丹參素和丹酚酸對胎鼠腦神經干細胞遷移的誘導[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07,11(7):1 225-1 228;1 402.
[9]王穎,介李璞,魯雅琴,等.丹參多酚酸鹽輔治腦卒中后認知功能障礙的臨床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4,15(19):63-64.
[10]侯進義,孫菊光.丹參多酚酸鹽聯(lián)合長春西汀對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缺損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3,16(23):31-33.
[11]孫曉輝.丹參多酚酸鹽與丹紅注射液治療老年不穩(wěn)定心絞痛療效觀察[J].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4,16(9):182-183.
(收稿2015-03-13)
【中圖分類號】R74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3-5110(2016)06-01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