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佳
山西醫(yī)科大學第二醫(yī)院內分泌科,山西太原 030001
?
芻議2型糖尿病腎病患者內脂素、脂聯(lián)素和C反應蛋白變化及其臨床意義
田佳
山西醫(yī)科大學第二醫(yī)院內分泌科,山西太原030001
[摘要]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腎病患者內脂素、脂聯(lián)素以及C反應蛋白(CRP)變化水平與其臨床意義。方法對94 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分3組:微量蛋白尿組29例,UAER為每分鐘21~200 μg;正常蛋白尿組34例,UAER為每分鐘不足20 μg;大量蛋白尿組34例,UAER為每分鐘超過200 μg;同時,健康體檢34例正常人為對照組,選擇氧化酶法對FPG檢測,膠體濾過法對HbA1c檢測,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對BUN、TG、HDL-C、TC、LDL-C、SCr以及BUN檢測;免疫比濁法對CRP檢測,高效免疫比濁法對尿微量清蛋白檢測。結果3組血清內脂素與CRP水平比對照組高;正常蛋白尿組血清脂聯(lián)素比對照組低,微量蛋白尿組與大量蛋白尿組血清脂聯(lián)素比對照組高;病程、UAER、BUN、TC、LDL-C、SCr、TG、SBP、FPG、HbAlc均與內脂素與CRP存在正相關;內脂素、CRP與HDL-C間存在負相關;病程、LDL-C、SCr、BUN、UAER、SBP均與脂聯(lián)素存在正相關(P<0.05)。結論2型糖尿病腎病發(fā)生與發(fā)展中,血清內脂素、CRP、脂聯(lián)素都可能參與,對三者水平共同檢測,對早期糖尿病腎病進行評估。
[關鍵詞]2型糖尿病;內脂素;脂聯(lián)素;C反應蛋白
糖尿病腎病屬于2型糖尿病較為常見且十分嚴重的并發(fā)癥,糖尿病腎病是由不同機制共同導致的結果,其中患者的脂肪代謝紊亂對糖尿病病情的發(fā)展具有重要影響,患者腎功能與血清內脂素、CRP以及脂聯(lián)素間存在聯(lián)系[1]?,F(xiàn)對糖尿病不同發(fā)展時期血清內脂素、CRP、以及脂聯(lián)素水平進行研究,以此為糖尿病腎病早期的診斷與預防提供條件。
1.1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2012年11月—2015年6月收治的94 例2型糖尿病患者,全部患者都滿足世界衛(wèi)生組織糖尿病診斷標準。排除標準:有糖尿病急性并發(fā)癥者;短時間內有創(chuàng)傷與手術者;長期服用噻唑烷二酮類藥物者;有繼發(fā)性腎疾病者。其中有男性46例,女性48例;年齡36~66歲,平均年齡(54.2±8.5)歲。按照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將全部患者為3組:微量蛋白尿組中有29例患者,其中UAER為每分鐘21~200 μg;正常蛋白尿組中有34例患者,其中UAER為每分鐘不足20 μg;大量蛋白尿組中有34例患者,其中UAER為每分鐘超過200 μg;同時,選擇同一時間段內健康體檢34例正常人作為對照組,其中有男性17例,女性17例,年齡38~69歲,平均(55.5±9.2)歲。4組在基本資料方面的對比(P>0.05),其中,在收縮壓方面,大量蛋白尿組、微量蛋白尿以及正常蛋白尿組間的對比(P<0.05)。見表1。
表1 4組患者基本資料的對比(±s)
表1 4組患者基本資料的對比(±s)
注:與正常蛋白尿組對比,P<0.05;與微量蛋白尿對比,P<0.05。
組別 例數(shù) 病程(年)體質指數(shù)(kg/m2)收縮壓(mmHg)舒張壓(mmHg)對照組正常蛋白尿組微量蛋白尿組大量蛋白尿組34 34 29 31 0 2.2±1.0 6.4±2.0 17.2±2.4 23.5±1.5 23.0±1.4 23.1±1.6 23.0±1.3 124±6 126±6 129±8 148±1 72±6 74±4 73±4 75±4
1.2標本采集過程
受試人員都過夜空腹9~12 h,晨起對靜脈血進行抽取,并對空腹血糖(FPG)、尿素氮(BUN)、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總肝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血肌酐(SCr)、糖化血紅蛋白(HbAl)以及CRP進行檢測。同時,抽取2~3 mL的靜脈血進行靜置1 h后,3 000 r/分離心5 min對血清進行分離,做好標記后將其在-75℃的低溫冰箱中進行貯存,并對血清內脂素與脂聯(lián)素進行檢測。持續(xù)3 d對患者24 h的尿量情況進行準確記錄,并對尿微量清蛋白進行檢測。
1.3各項指標的檢測方法
選擇氧化酶法對FPG進行檢測,根據(jù)膠體濾過法對HbAlc進行檢測,利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對BUN、TG、HDL-C、TC、LDL-C、SCr以及BUN進行檢測;根據(jù)免疫比濁法對CRP進行檢測,根據(jù)高效免疫比濁法對尿微量清蛋白進行檢測。通過對24 h的尿量計算出UAER,選擇3次檢測值的平均值。根據(jù)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ELISA)對血清內脂素與脂聯(lián)素水平進行檢測,具體流程根據(jù)試劑盒中的說明書進行規(guī)范操作。通過對測量標本的吸光度值,將每個標本對應的內脂素與脂聯(lián)素水平進行計算。
1.4統(tǒng)計方法
全部數(shù)據(jù)都選擇SPSS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計量資料利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的對比選擇χ2檢驗,變量關系利用Pearson相關分析與多元逐步回歸分析,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4組患者各項指標水平的對比
4組在BUN、TG、HDL -C、TC、LDL -C、SCr以及BUN等方面的對比(P<0.05);其中HbAlc、LDL-C、TG、FPG以及TC方面,對照組明顯低于另外3組,而HDLC則明顯高于另外3組(P<0.05)。在BUN、UAER以及SCr方面,大量蛋白尿組明顯比另外3組高;微量蛋白尿組在UAER方面明顯比正常蛋白尿組與對照組高(P<0.05);內脂素、CRP以及脂聯(lián)素水平,在4組中的任意兩組間的對比(P<0.05)。如下表2。
表2 4組患者各項指標水平的對比(±s)
表2 4組患者各項指標水平的對比(±s)
注:與對照組對比,*P<0.05;與正常蛋白尿組對比,#P<0.05;與微量蛋白尿組對比,&P<0.05。
指標 對照組(n=34)正常白蛋白尿組(n=34)微量白蛋白尿組(n=29)大量白蛋白尿組(n=31)FPG(mmol/L)HbAlc(%)TG(mmol/L)TC(mmol/L)HDL-C(mmol/L)LDL-C(mmol/L)BUN(mmol/L)SCr(μmol/L)UAER(μg/min)CRP(mg/L)內脂素(μg/L)脂聯(lián)素(mg/L)4.8±0.2 4.7±0.2 1.0±0.1 2.8±0.2 2.53±0.54 2.32±0.24 5.0±0.7 68±9 7.8±2.1 (1.4±0.2)#&16.8±1.7 12.5±4.8 (7.8±1.7)*(8.1±1.1)*(2.4±0.7)*(3.8±0.5)*(1.24±0.40)*3.67±0.99 4.8±1.5 72±8 9.0±3.1 (2.9±0.7)*(24.9±1.8)*(4.9±1.5)*(8.0±1.8)*(8.0±1.8)*(2.4±0.9)*(3.8±1.0)*(1.10±0.34)*(4.00±0.89)*4.9±0.6 73±8 (92.8±36.1)*#(8.1±1.5)*#(31.0±1.6)*#(15.6±1.4)*#(8.2±1.7)*(8.2±1.7)*(2.4±0.7)*(4.0±0.9)*(0.96±0.31)*3.94±0.59)*(7.5±0.9)*#&(253±66)*#&(539.6±120.0)*#&(16.5±2.3*#&(18.6±2.6*#&(25.5±2.1*#&
2.3單因素相關性分析
患者的病程、UAER、BUN、TC、LDL -C、SCr、TG、SBP、FPG、HbAlc均與內脂素與CRP存在正相關(P< 0.05);內脂素、CRP與HDL-C間存在負相關(P<0.05)。病程、LDL-C、SCr、BUN、UAER、SBP均與脂聯(lián)素存在正相關(P<0.05)。
2.4多元線性逐步回歸分析
將內脂素、CRP以及脂聯(lián)素分別作為應變量,患者的病程、UAER、BUN、TC、LDL-C、SCr、TG以及SBP等作為自變量,并對自變量給予多元線性逐步回歸分析。結果表明:內脂素的獨立危險因素有患者的病程、UAER、LDL-C、FPG以及SCr;脂聯(lián)素的獨立危險因素有UAER以及HbAlc;CRP的獨立危險因素為UAER。
糖尿病腎病現(xiàn)成為導致慢性腎衰竭的重要原因,最近幾年,相關研究[2-3]顯示,慢性炎癥反應在糖尿病腎病的發(fā)病機制中具有重要影響,如CRP等較多急性炎癥反應因子,在糖尿病腎病中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增加,而2型糖尿病導致的脂肪代謝異常,脂肪細胞功能異常造成較多炎性細胞因子,也可能出現(xiàn)全身性的炎癥反應。炎癥反應的發(fā)展會致使糖尿病腎病等血管病變不斷發(fā)展。內脂素與脂聯(lián)素屬于脂肪細胞中的重要因子[4-5]。
該研究結果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的內脂素與CRP明顯比對照組高,表明2型糖尿病在慢性炎癥下存在,與較多研究結果一致,而正常蛋白組的脂聯(lián)素水平比對照組低,與外國相關研究結果相符,都說明脂聯(lián)素在2型糖尿病的發(fā)病中具有重要影響。大量蛋白尿患者的血清脂聯(lián)素CRP以及內脂素水平,明顯比微量蛋白尿組與正常蛋白尿組高,說明三者在糖尿病腎病的發(fā)生與發(fā)展中都有參與。
內脂素與糖脂代謝存在緊密的聯(lián)系,具有炎癥應答的調節(jié)與免疫作用,在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中占有重要作用[6-7]。該研究結果表明,血清內脂素水平在早期糖尿病腎病中顯著提高,并與UAER的提升而增加,同時與病程、LDL-C、SCr、BUN、UAER、SBP存在正相關,與HDL-C存在負相關。說明內脂素與糖尿病腎病的發(fā)展存在聯(lián)系。
脂聯(lián)素主要是因為脂肪細胞分泌出的分子質量為30 kDa的一種異性蛋白質,與2型糖尿病以及肥胖等存在緊密聯(lián)系[8-9]。正常蛋白尿組的脂聯(lián)素水平明顯比對照組低,存在糖尿病腎病時,與UAER的提高脂聯(lián)素水平也明顯提高,并與病程、UAER、SCr、以及SBP存在正相關,表明脂聯(lián)素與糖尿病腎病的發(fā)生與發(fā)展有關系。作用機制有可能是與炎癥反應緊密聯(lián)系。
CRP屬于2型糖尿病發(fā)病過程中參與炎癥反應的關鍵蛋白,也是上述過程中變化十分敏感的觀察指標[10-11],該研究結果表明,CRP水平隨UAER的提高而升高,表明炎癥反應在糖尿病腎病發(fā)展中有所參與,同時,CRP 與UAER存在負相關,糖尿病腎病病情的發(fā)展與CRP提高存在聯(lián)系,CRP在糖尿病腎病的發(fā)展中參與,可能與炎癥反應存在密切聯(lián)系,CRP能夠根據(jù)對炎癥反應的激活,導致機體出現(xiàn)氧化應激。使LDL-C氧化為具有氧化性的低密度脂蛋白,對腎小管上皮細胞造成直接的損傷;CRP也能夠作用在出球小動脈上導致腎損傷的加重。
綜上所述,2型糖尿病腎病發(fā)生與發(fā)展中,血清內脂素、CRP、脂聯(lián)素都可能參與,對三者水平共同檢測,對早期糖尿病腎病進行評估。
[參考文獻]
[1]周小愛,朱綏,朱長遠,等.血管回聲跟蹤技術檢測2型糖尿病腎病患者頸動脈彈性的臨床意義[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5(8):657-660.
[2]劉云,王濤,曹萌,等.阿卡波糖對老年2型糖尿病腎病患者血清nesfatin-1及糖脂代謝的影響[J].中國生化藥物雜志,2014,(9):87-89.
[3]袁杰,張光明,劉從進,等.Gates法測定2型糖尿病腎病患者腎小球濾過率[J].中華核醫(yī)學與分子影像雜志,2013,33 (5):355-357.
[4]楊笑云,常寶成,單春艷,等.“亞臨床”2型糖尿病腎病患者尿血管緊張素原水平及相關因素分析[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15,31(5):395-399.
[5]王麗,郭宏,王曦,等.不同分期老年2型糖尿病腎病患者外周血調節(jié)性和輔助性T細胞的表達[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18):5142-5143.
[6]舒冏,王曼曼,陳宣容,等.2型糖尿病腎病患者sGFR及其冠狀動脈320-DVCT相關性分析[J].中山大學學報:醫(yī)學科學版,2013,34(2):271-275.
[7]吳雪怡,李航,文煜冰,等.2型糖尿病腎病患者腎臟病理改變與預后的臨床隊列研究[J].中華腎臟病雜志,2014,30(9): 650-655.
[8]張潔,董閃閃,康巖,等.2型糖尿病腎病患者血糖波動與氧化應激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3,16(29):3410-3413.
[9]吳棟良,宮計劃,陳燕,等.復方丹參滴丸聯(lián)合厄貝沙坦對老年早期2型糖尿病腎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影響的研究[J].河北醫(yī)學,2015(3):428-431.
[10]包國祥,傅利星.2型糖尿病腎病患者血清腺苷脫氨酶和尿微量清蛋白與肌酐比值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3,16(29):3413-3415.
[11]李麗鳳.老年2型糖尿病腎病患者血液透析的骨容積及骨代謝改變[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2):450-451.
收稿日期:(2015-10-10)
[作者簡介]田佳(1982.10-),女,山西朔州人,在職碩士,研究生在讀,醫(yī)師,主要從事內分泌專業(yè)。
DOI:10.16658/j.cnki.1672-4062.2016.01.065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4062(2016)01(a)-006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