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題與詩意是一個相互聯(lián)系而又相互制約的整體,但是也有一個發(fā)展過程。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jīng)》里的詩作,原來沒有題目,是后人編輯時將詩作首句中的若干詞語當(dāng)作了此詩的代號?!冻o》中的作品有了題目,但是有些題目是詩人自制還是后人代擬,尚有疑問。兩漢、魏晉的詩歌有了題目,但是往往詩題不能限制詩意。至齊梁,詩題和詩意,便能相扣。至唐,詩題和詩意的關(guān)系趨向緊密。
唐宋詩詞的題目有長有短,唯詩詞的內(nèi)容決定題目。在寫詩填詞的時候,除了命題、應(yīng)制、唱和等特殊的場合,一般都是先作詩填詞,后寫題目,是根據(jù)詩詞正文的內(nèi)容再寫上題目。題目和詩詞正文的關(guān)系猶如打槍,但它不是“指哪兒打哪兒”,而是“打哪兒指哪兒”。無論詩詞的題目長短,一般都要突出詩詞的主旨。杜甫有一個字題目的五律,也有長達68個字題目的五律。
詩人總是希望自己的作品流傳下去,為了不給后人特別是研究者制造麻煩,有些小地名如果不是世界上唯一的地名,最好前面冠以大一些的地名。這對于理解詩作的內(nèi)容是大有裨益的。地名不能自造。清末民初詩人宋伯魯,有詩句“烽寒賽里營”,其中“賽里”為“賽里木湖”的簡化。這樣做不妥。這猶如今日在沒有約定俗成的情況下,有人把“美利堅”簡化成“美利”,把“法蘭西”簡化成“法蘭”一樣,是不可取的。
詩題要盡可能精煉。清代有位西域詩人叫王大樞。他有一首《庚戌九日,同戴員外、岳明府、陳司理、殷岫亭、富禮園、蔚問亭、何練塘、蔣錦峰登鑒遠樓,次壁間原韻十絕》。詩題中這樣一大串名字,有的是官名,有的是字號。這些人和王大樞一樣都是戍客,社會地位也不會太高。筆者在寫《清代西域詩研究》時,無處查詢,一個名字也注不出來。作者的本意是為了友情,或是不愿意得罪人,把參加重陽雅集的人都寫了進去,但是,今天看來實為蛇足。筆者所見為抄本,倘是定稿時,作者也許題目會改為《庚戌九日,同友人登鑒遠樓,次壁間原韻十絕》。王大樞的這種情況,今人多有,應(yīng)當(dāng)注意才好。
古人有時因為有詩無題,往往虛擬題目。趙翼《甌北詩話》卷六就說陸游:“即如紀夢詩,核計全集,共九十九首。人生安得有如許夢!此必有詩無題,遂托之于夢耳。”這話是有道理的。有時詩題中的人名也有虛擬,讀者沒有必要窮究不舍。如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的“武判官”,后代學(xué)者不能注出武判官是何許人。此詩的主旨是詠雪送人,題中不管是武判官或是別的人,都不會影響岑參對邊疆雪景的描繪。
(作者星漢系新疆師范大學(xué)教授、中華詩詞學(xué)會顧問、新疆詩詞學(xué)會執(zhí)行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