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丁衛(wèi)
在新課程理念下,我們要把以教師教為主的“教堂”“講堂”變成以學生為主體的“學堂”,讓學生更多地在課堂上去思考與領悟,拓展思維空間。在十幾年的教學實踐中,筆者摸索出兩種課型的探究模式,這兩種模式改變了教師“教”和學生“學”的方式,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教師的“滿堂灌”,真正體現(xiàn)了以“生”為本的教學思想,滿足了學生展示的“欲望”,從而提高了課堂效率,打造出高效課堂。
【新授課模式】
一、成果驗收
對上節(jié)課內容用5分鐘做一個學習成果的驗收,也是對上節(jié)“學習作業(yè)”(包括書面作業(yè)和非書面作業(yè)兩部分)的檢查。同時提出2~3個與本節(jié)內容相關聯(lián)的問題,導入新課。
二、學材探究
科代表在新課前將教師制作的學習材料發(fā)給學習小組的每一名學生,利用15分鐘的時間進行問題式探究學習。期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組內討論、組際合作等方式探究學習材料中的所有問題,要求各組解決能通過討論解決的問題。教師在各組間參與點撥指導、啟迪思維、引領方向,同時掌控局面、消除惰性,保障合作討論的高效進行。
三、問題匯報
各小組長集中于講桌周圍,利用5分鐘時間將各組中討論未決的遺留問題進行第二次研討,也可叫“尖端碰撞”,使優(yōu)等生之間進行互相學習,教師聽取對最終疑難問題的匯報,同時安排1名組長將疑問板書于黑板(畫出簡圖)。此時間各組其他組員邊繼續(xù)組內討論,邊整理已解決問題的思路,記好筆記。各組長再將“二研”心得匯報給組內成員。
四、解難釋疑
教師將學生匯集來的少數(shù)疑難及困惑進行思路引領,授之以類題解決方法,規(guī)范其答題步驟,并指導學生現(xiàn)場進行錯疑問題整理。此環(huán)節(jié)的講解切忌繁冗,點到即可,大約用時12分鐘。
五、終端總結
利用3分鐘的時間由教師對本節(jié)重點及易錯易混知識點作總結性陳述,強調背誦與識圖、畫圖,將學材和教材上勾畫出來的要點記住并背牢。最后安排課后復習鞏固的學習任務和作業(yè)。
【講評課模式】
一、組內合作討論
教師編制好習題后,提前一節(jié)課發(fā)給學生,要求在自習課上自主完成。也就是要“問題前置”。
課上,教師按小組分配任務進行問題探究。小組內、組際間進行15分鐘的充分研討,教師穿插于各組之間流動指導,但不直接說出答案,引導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多角度地進行思考,尋求解決問題的思路。在討論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的參與狀態(tài)進行監(jiān)控,要求做到情感體驗強烈、精神飽滿、思維活躍、態(tài)度積極主動,力求所有問題在組內全部解決。當然,各組分配的題目難易程度會不均衡,必定有些疑難要由小組長做好筆錄。
二、組際深度探究
各小組長匯集各組疑難題目于講桌旁并在教師指導下進行二次研討,集思廣益,進行高端思維火花碰撞。約5分鐘以后,將“二研”未解決之難題展示于黑板,等待教師點撥。
三、班內質疑、釋疑
班內所有學生均可提出黑板上展示問題以外的其他任何疑難,同學之間利用15分鐘時間相互解答和補充。對簡單題目可由教師指定中下游學生解答,較難問題讓學生自由發(fā)言解釋,盡量顧及到學生及題目的層次與梯度。
四、點撥延展總結
最后用約10分鐘時間由教師點撥所有問題的解答思路。教師可以根據(jù)情況作適當拓展,做少量變式訓練。要求學生整理思路、做好筆記。逢題即有圖,指導學生讀圖、析圖,窮盡圖文信息,進行空間定位。最后總結歸納本部分學習內容的考查重點,強調規(guī)律和方法及一般答題模式。
改則立,變則通。我們力求在學生同修和師生共修中激情,修習得樂、得知、得法、得理。在教學相長中揚帆,在寓教于樂、寓學于樂中起航!
編輯 鄭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