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qū)龍池小學 楊有權
小學英語互動式教學初步探索
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qū)龍池小學 楊有權
在任何課程的學習中,互動是一種常態(tài)。只有師生、生生之間良好配合、積極互動,才能取得理想的學習效果。教師通過精彩的導入,組織學生討論,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英語學習,可以優(yōu)化學生的英語學習效果。
小學英語;互動式教學;教學模式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是人們進行互動交流的工具。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需要在師生、生生互動交流的過程中不斷提升。由于我國的學生只有在課堂上才會接觸到英語,課余時間缺乏英語交流的語言環(huán)境,所以需要教師充分利用課堂教學的時間,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調(diào)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提升小學英語的課堂教學效果,促進小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發(fā)展。具體做法如下:
學生作為英語學習活動的主體,只有當他們對英語學習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思維處于活躍狀態(tài),才能真正參與到學習活動中,積極與教師、同學進行互動交流,從而達到比較理想的英語學習效果。教師為了促使學生參與互動,首先需要對課堂導入進行創(chuàng)新,采取小學生喜聞樂見的故事、游戲、唱歌等形式,喚醒學生的大腦,營造良好的互動學習氛圍。
例如,在學習譯林版牛津小學《英語》三年級上冊的Unit 6 Colours這一單元時,教師為了調(diào)動學生參與互動,在上課一開始,就圍繞著colour設計了一個話題:“Boys and girls, what is your favorite colour? Can you tell me?”對于三年級的小學生來說,由于已經(jīng)積累了一些生活經(jīng)驗,用漢語回答這個問題并不困難。待學生作答后,教師適時引入這一課的新內(nèi)容:“Do you know how to say these colours in English? What colour is my skirt?”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一下就被調(diào)動了起來,都開始積極與教師進行配合,實現(xiàn)了課堂上的良好互動。
由上例可以看出,在英語課堂上,為了調(diào)動學生參與互動的積極性,教師需要在上課一開始的導入環(huán)節(jié)就下功夫,運用學生喜歡的方式,選擇孩子們熟悉的內(nèi)容,巧妙引導學生,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以輕松的心態(tài)學習英語。
在傳統(tǒng)的英語課堂上,一些教師由于考慮到學生缺乏英語基礎,通常都采取以自己教為主的方式,于是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久而久之也形成了惰性思維,不愿意動腦思考。這樣的教學方式剝奪了學生參與英語學習的機會,不利于學生與教師進行互動。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通過采取小組合作的方式,組織學生討論,為學生參與互動提供更多的機會,從而可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效果。
例如,在學習三年級上冊的Unit 5 Look at me的Fun time部分時,教師在課堂上可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對話,讓學生先仔細地觀察教材上的插圖,根據(jù)前面學習過的“Look at my...; It is nice. How nice! It’s great.”等句型,以及一些有關衣服的單詞,例如“T-shirt、skirt、cap、jacket”等,以四人為單位組成學習小組,組織英語對話練習。
在英語學習中,結合具體的學習內(nèi)容和目標,組織學生進行討論交流,既擴大了英語語言信息量,也為學生運用英語創(chuàng)造了條件,幫助學生深刻理解英語知識,豐富學生的英語表達技能。
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日新月異,多媒體、互聯(lián)網(wǎng)、電視機等為現(xiàn)在的英語教學活動提供了生動直觀的教學手段,也為拓展英語學習的空間、突破課堂教學的限制,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條件。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英語互動式教學的實踐當中,也可以借助方便快捷的網(wǎng)絡交流渠道,建立師生、生生課外進行互動學習的平臺,開辟英語學習的新途徑,讓學生可以自由順暢地通過網(wǎng)絡渠道進行交流互動。
例如,在學習了三年級上冊的Unit 3 My friends這一單元后,教師為學生布置了一項課后作業(yè)“Introduce your good friends to your classmates.”,并且要求學生通過微信平臺,在班級的英語學習微信群中,通過語音配圖的方式進行交流。學生們在課后為了能夠交出一份滿意的作業(yè),對于一些不會用英語表達的內(nèi)容,開始紛紛認真查詞典,與同學進行討論,有的也向教師請教,寫出了很多精彩的介紹。學生在微信平臺提交完作業(yè)后,教師和同學一起聽,對于優(yōu)秀的學生給予表揚,學生們也因此進行了很好的互動。
無處不在的網(wǎng)絡平臺是構建小學英語互動教學模式的有效途徑,可以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把英語學習由課內(nèi)延伸到課外,為學生的課外英語學習開辟了廣闊的天地。
形式多樣的英語學習實踐活動是學生應用英語的有效途徑,也是學生進行交流互動的可行方式。在小學英語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英語水平和生活經(jīng)驗,圍繞小學英語的教學目標,參照英語學習的主題和內(nèi)容,組織學生進行不同形式的英語學習實踐活動,有效引導學生的互動交流,指導學生的英語學習方法,增強學生互動學習英語的良好體驗。
例如,在學習了三年級上冊的Unit 8 Happy new year! 這一單元的內(nèi)容后,教師結合這一單元的學習主題,布置了一項課外實踐作業(yè),要求學生設計制作一張新年賀卡,并在上面用英語寫上祝福語。學生們設計出了很多圖文并茂的賀年卡,并寫上了真誠的祝福語。通過這樣的實踐活動,學生們在課后進行了很好的互動。同時,在課堂展示的過程中,也增強了學生的親身體驗,拓展了學生的英語知識,加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總之,課堂上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的良好互動是高效教學的重要基礎。傳統(tǒng)的小學英語課堂還是以教師講解為主,因而課堂互動性很弱,影響了教學質(zhì)量。教師需要重視課堂互動的組織,采取有效方式調(diào)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互動,增強學生的參與合作意識,讓學生在課堂互動中傳遞大量的語言信息,實現(xiàn)順暢的交流,從而不斷提升英語語言能力。
盧文娟. 2013. 解析如何開展小學英語互動課堂教學[J]. 快樂閱讀(36).
仲美璇. 2013.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英語互動式教學問題及對策研究[J]. 神州(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