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京市南航附屬高級中學 楊 靜
新課程下如何做好初高中英語教學的有效銜接
江蘇省南京市南航附屬高級中學 楊 靜
初高中銜接期是中學階段承上啟下的一個重要階段。初高中英語教學的銜接是一個很值得研究的課題,它在學生高中階段的順利發(fā)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從教師與學生兩方面出發(fā),分析高一英語難教的原因,提出使初高中英語教材教法之間實現平穩(wěn)過渡與銜接的方法與對策,并且提出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英語基礎確定高中教學的起點,才能使學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礎上獲得較好的發(fā)展,從而提高“教師教”和“學生學”的質量。
初高中英語教學;銜接;對策
帶了好幾屆高中生,初高中銜接的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們。筆者也經常和高一新生交流,從他們那里了解到許多學生對高中英語學習的普遍看法:高中英語學習節(jié)奏快、容量大、詞匯多、要求高,且課堂教學單一乏味。每天面對大量的單詞、詞組、復雜的句子以及靈活多變的綜合考題,使得學生難以適從。實際上,這是由于初高中英語之間的落差造成的。特別是本校高一學生大部分都是南京市中考成績9000名以后的學生,在英語水平參差不齊的情況下,如何合理銜接初高中英語教學顯得尤為重要。
前人曾說過:Education is not the filling of a pail, but the lighting of a fire——教育不是灌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團生命的火焰。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使其具有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新課程的推廣實施,要求教師轉變觀念,轉變角色和教學模式,尤其是對剛踏入高中校門的學生??墒?,由于初高中教學知識的變化,許多學生雖然很努力,成績卻不像初中時立竿見影或卓有成效,因而產生困惑。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根源在于初、高中英語的銜接問題。以下筆者就新課程的特點及自己的教學經驗談談在這方面的體會。
1.1 教師方面
1.1.1 高中教師不熟悉初中教材,初高中教師彼此之間不溝通
眾所周知,我國現行的學段劃分方式是初高中分設。初中和高中幾乎是兩個分離的“社會”,彼此各行其是,鮮有交流。初高中教師也是各司其職,彼此之間鮮有溝通。高中教師幾乎不做自己本職工作之外的教育教學領域的研究。初中教師以中考為核心,中考要考的知識點就重點講解、訓練;中考不考的則一帶而過,甚至刪掉不講,更不會去研究高中的教材。同樣,高中教師在高考指揮棒的引導下,鉆研高中的教學方法、理念、教材、大綱等,幾乎從不研究初中的教材。結果便是,凡是高中教材上出現的知識點,只要高考考,教師就按照新知識講解,不管學生在初中是否學過。例如:譯林版牛津《高中英語》模塊一第一單元的語法是定語從句。由于定語從句是比較重要的語法而且是高考的考點,所以教師往往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講解和練習這一知識點,但在課上發(fā)現學生學得好像挺快,而且對所學知識不是很感興趣。其實,學生在初中就已學過定語從句的基礎知識了。高中教材把定語從句編排進來并不是為了知識的重復學習,而是知識的延展和加深,增加了定語從句的一些特殊情況。如果高中教師能在課前了解到這一點,就可以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用復習的方式把定語從句中學生已學過的知識展現出來。這樣,既有利于有效利用課堂時間,又有利于學生掌握新知識。
1.1.2 高中教師對高一新生的英語基礎了解不夠
盡管學生的英語基礎差是高一英語難教的重要原因,但教師對學生的英語基礎了解不夠,沒能使教學主動地去適應學生的具體情況,沒有真正了解學生已經掌握了哪些知識,是當前高一英語教學出現困難的主要原因。
高一學生來自不同的初中,英語學習的基礎和能力參差不齊,然而高中教師對剛從初中畢業(yè)的高一學生的學習基礎了解不夠。尤其是剛從高三返下來任教高一的教師,課堂節(jié)奏快、語速快,為了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不時地增添高考題目,增加教學難度,使學生因為跟不上教師的速度而逐漸失去興趣,這無形中給剛進入高中的學生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而連續(xù)的失敗又使他們最終失去信心而不再愿意學習英語。有一個典型的例子,根據課改要求,很多基本的知識已經從初中教學中刪除,如英語音標和句子成分分析。但高中教師并不了解這一情況,覺得這些基本知識應該在初中就學過,所以在高中也不講了。結果,初中和高中都不講了??蛇@些基礎知識是學習英語的工具,如果不掌握的話,會給英語學習帶來很多麻煩,如單詞背記困難、長難句分析不出來等。由于初中英語知識比較淺顯,學生還可以勉強應付??傻搅烁咧?,知識難度陡然加深,若沒有這些基礎知識,學生的英語學習將是寸步難行。這就造成許多中考分數還不錯,甚至100分以上的學生,到了高中英語突然不行了,甚至還出現了不及格??梢?,高中教師不能脫離學生原有的知識而去教授新知識,否則必然會使知識脫節(jié)。
1.2 學生方面
1.2.1 高一學生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堅強的受挫能力
初中英語學習中,學生的依賴性較強,學習的過程多表現為被動地接受,以機械化的記憶和練習為主,缺乏積極思考的學習習慣。而高中教材內容豐富,句子結構復雜,文章篇幅較長,這就要求學生勤于思考、主動質疑。然而高一學生往往繼續(xù)被動地跟著教師走,不會做筆記,對教師講解的問題即使有疑問,也總是等待著教師講解,不會主動質疑。教師布置什么任務就做什么任務。對于詞匯學習,學生只會在早讀課上為了應付教師的聽寫啃著課本后面的詞匯表死記硬背,而聽寫過后就基本忘光。因此語言學習困難較多,完成當天的作業(yè)都成問題,更不必說抽出時間預習和復習了。當教師傳授新課時,學生就跟不上教師的節(jié)奏,日復一日,惡性循環(huán),最終英語越來越差。
1.2.2 高一新生英語基礎薄弱,學習能力和學習動力不足
筆者曾經對自己所教的高一兩個班級學生做過調查,結果發(fā)現:兩個班的學生中,音標完全過關的沒有一個,四分之三左右的學生都沒有掌握單詞記憶的有效方法。因此,從來不背單詞的大有人在,真正掌握詞組的人也不多,能夠活學活用的更少;語法功底極差,因而影響文章理解,影響做題,低分接踵而至,極大地挫傷了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多數學生傾向于教師講解、學生聽說、教師提問、學生作答的接受式教學,缺乏主動思考的意識,沒有利用課余時間復習英語的意識和習慣。
面對這樣的問題,筆者認為應該從教師和學生兩方面做好初高中銜接,使高一學生能順利地進入高中學習。
2.1 教師方面
2.1.1 高中教師要鉆研初中教材,找到教材的切入點,切實抓好課堂教學
面對已經出現的初高中英語不銜接的教學現狀,高中教師應利用課余時間,鉆研初高中英語教學大綱和教材內容,了解初高中教材總體上的差異,根據初高中教學的不同要求,研究初高中教材的銜接問題。教師只有在深入鉆研教材,弄清弄透教材體系,準確把握大綱要求,了解初中英語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的變化情況下,才能在高一教學中找到初高中英語知識的銜接點與生長點,由淺入深,使大多數學生較好地適應高中英語學習。如果仔細研讀初高中英語教材,就會發(fā)現:這兩套教材還是有一定的聯系的。例如,兩套教材都是按照“Warm up—Reading—Word Power—Grammar—Task—Project”的體系編排的,而且也有類似的話題,比如健康、文化等。教師可以利用初中所熟悉的話題引入高一教材,既為學生復習了初中內容,又使學生感到高中教材只是初中教材的延伸,從而增加了學生在高中英語學習的自信。同時,高中教師應重視初中所學詞匯的復現率和適當拓展。仔細比較初中課本和高一課本的詞匯表,不難發(fā)現,高一課本里的詞匯有相當一部分曾出現在初中詞匯表里。因此,教師應用以舊帶新的單詞學習方法,增加學生的詞匯量,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和能力。再如,對于高一定語從句部分的教學,教師可以在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現有知識的基礎上,采用先復習初中時學過的關于定語從句的基礎知識,再加深定語從句重難點的方法。學生有了以前的基礎,而且又是剛剛復習過,自然就會把新舊知識聯系起來,那就很容易接受和掌握新學的知識。這樣既提高了課堂效率,又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順利地實現初高中知識的對接。
此外,高中英語教師應該多與初中英語教師一起進行教學研究。多向初中教師了解一些初高中教材中都出現的知識內容,并了解初中對該知識內容的教學要求及學生的掌握情況。多聽取初中英語教師開設的公開課示范課,以豐富和優(yōu)化自己的實際教學水平。
2.1.2 高中教師要深入研究學生、了解學生,尤其要關心英語學習困難的學生
高一學生正處于身心發(fā)展最迅速的時期,他們的自我意識正不斷增強,自學能力正不斷提高。因此,高中教師的教學方法如何適應高中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變化將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果。同時,陌生的校園環(huán)境、繁重的課務,以及不熟悉的教師,會使學生不時對高中學習生活感到迷茫。所以,高中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生,摸清學生的學習基礎,尤其要關心英語學困生,防止高一學生的兩極分化。
當然,要想摸清學生的英語基礎能力,僅僅依靠經驗是不夠的,教師還應研究現實情況,選準教學的起點,及時調整教學計劃和策略,幫助學生更快適應高中的英語學習。筆者認為,全面把握學生的基礎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1)從學生的作業(yè)和回答問題的情況中了解學生基礎的個體差異并在課堂提問、作業(yè)布置及作業(yè)批改各方面進行分層處理,使學生都能體會到學習成功的愉悅。(2)在上新課前設置相關內容的預習和討論作業(yè),在一定程度上平衡學生的基礎。再運用教學策略,放慢起始教學進度,逐步加快教學節(jié)奏,做好初高中英語學習的銜接,使教學盡可能與學生的基礎能力相吻合。
現代教學論認為:教學過程不僅是知識傳授的過程,更是師生在理性和情感方面的互動過程。筆者在實際教學中往往注重每一個學生的興趣愛好,弱點和強項,對不同基礎的學生布置不同的教學任務,積極開發(fā)學生的多元智力。教師把自己的情感傾注于學生身上,能縮短與學生的心理距離,增強與學生在課堂上的合作,使學生能夠“親其師,信其道”。良好的師生關系是調控英語課堂的長久源泉,使學生更樂于學習。
2.1.3 高中教師應采用個性化的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效率,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
課堂是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要途徑。在課堂上學生不僅要學習英語語言知識,還要訓練聽、說、讀、寫等技能,并在此基礎上培養(yǎng)自己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影響課堂教學的主要因素有教材、教師和學生。教師因素是影響課堂教學的最主要因素。教材的處理、教學方法的運用、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調動等關鍵在于教師。因此,高中教師的教學方法如何適應高中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變化將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果。聽過初中英語課堂的教師都會發(fā)現:在初中課堂中,學生發(fā)言積極,課堂氣氛活躍。而到了高中,課堂上發(fā)言的學生不多,且課堂氣氛相對比較沉悶。因此,面對這樣的情況,筆者經常通過小組合作、討論,結合班級學生的個性特點,設計具有個性化的教學方式。如在講Module 1 Unit 3 Dying to be thin這篇文章時,先向學生展示一些他們耳熟能詳的明星、名人的照片(胖瘦參差不齊),引起學生的興趣;然后讓學生思考和歸納生活中有哪些不同的減肥方法,以及他們的優(yōu)缺點分別是什么;再通過課文的學習,引導學生得出正確的生活態(tài)度:“You can’t choose the appearance, but you can spread your smiling.”;最后布置學生設計一份具有特色的健康宣傳冊。結果發(fā)現,同學們對健康宣傳冊的設計非常感興趣,圖案設計新穎,內容豐富;討論時更是興致盎然,各抒己見。盡管有些學生表達時不是特別妥當,但是幾乎所有的學生都真正投入到了課堂中,氣氛相當活躍,寓教學于生活中。
又如在講授《成長的煩惱》這篇課文時,筆者結合影片,組織全班同學開展了英語戲劇表演,要求每個學生都能投入到表演創(chuàng)作中,鼓勵他們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同學們根據自己的特長優(yōu)勢,明確分工,有導演、編劇、主配角。戲劇表演后還要求學生投票選出最佳導演獎、最佳編劇獎及最佳男女演員獎,并頒發(fā)了獎品,甚至連平常不太參與集體活動的學生都獲得了一定的獎項,大大提高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2.1.4 高中教師應做好學法指導,開發(fā)非智力因素,研究學習策略
(1)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學習方法包括預習、聽課、完成作業(yè)、復習總結等。預習的內容有:運用拼讀規(guī)則和音標學習生詞;預習新課內容,了解大意,回答有關問題;找出難點并做上標記等。聽課是學習過程中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聽課效率高的學生往往能夠在課堂上掌握教師講授的大部分內容。聽課要做到集中精力,聽懂教師的講解,并做好筆記;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如回答問題、對話、復述等。對語言學習者來說,朗讀、記憶和背誦等課后作業(yè)十分重要。閱讀是語言的源泉,高中教師要特別加強閱讀訓練的指導。
(2)指導學生獲得科學的學習策略
學習策略是學生為了有效地學習和運用外語而采取的各種學習行為。外語學習策略包括情感、管理評價、認知和交際策略。教師要深入調查和了解學生運用學習策略的情況,并把對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貫穿于平時的教學之中,才能使學生真正獲得有效的學習策略.
(3)督促學生加強英語技能的訓練
高一英語是整個高中英語學習的基礎,在起始階段掌握良好的英語技能,能使之后的學習事半功倍。英語技能要注重以下幾方面的培養(yǎng):①補習語音:讓學生學習基本的音標和讀音規(guī)則,進行語調的升調、降調、弱讀、強讀及失去爆破等語音訓練。②練習書寫:書寫的工整美觀與否直接影響高考主觀題的得分。所以要在平時教學中規(guī)范學生的英語書寫,力爭字跡工整、美觀大方。③大聲朗讀:詞匯量的多少是制約許多學生英語學習的一個障礙,教師應該要求學生對單詞大聲讀、反復記,以期鞏固和增加詞匯知識。④多做語法練習:英語模塊一中涉及的語法基本都是初中語法知識的復習,雖然簡單,但不能忽視,需多講、多練。⑤練習聽說:在聽說能力的訓練過程中,一定要做到持之以恒、循序漸進。教師應多創(chuàng)設情境,鼓勵學生多聽、多說,切忌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2.2 學生方面
高一學生要了解高中英語學習的特點,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學會自主學習,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初中英語的學習方式以簡單模仿和記憶為主,而高中則以理解和應用為主。新課標規(guī)定:高中英語課程的總目標是使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學習英語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英語學習的目的,發(fā)展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語學習策略,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因此,學生上了高中,尤其要注意在學習基礎知識的過程中,培養(yǎng)自己的應用能力。高中生不僅要有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同時也要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良好的記憶習慣、書寫習慣,養(yǎng)成課前預習、課后復習、收集錯題、勤做筆記、勤查字典、勤于思考的習慣。另外,英語作為一門外語,真正能讓學生在語言環(huán)境中操練的機會很少。因此,高一學生還必須養(yǎng)成每天聽讀的習慣。材料可以是課本內容、練習中出現的文章、英語雜志以及學生使用的英語報紙等。具體做法如下:
(1)靠能力,重自學
與中考80%都是考核學生對于基礎知識的掌握不同,高考非常重視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運用能力。因此,僅靠書本是遠遠不夠的。We learn from the textbook, but not learn the textbook.(我們從書本中學習知識,但絕不僅僅是學會課本)。學生要學會舉一反三,由點及面,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找一些自己喜愛的和適合的材料,平時多讀書,培養(yǎng)自學能力,學會自我管理。舉例來說,在英語閱讀中遇到不會的單詞,是否能有意識地通過上下文培養(yǎng)猜測詞匯的能力?如果有好句子,是否知道及時摘抄下來,并不斷地通過運用加以鞏固?總而言之,與初中不同,教師不會把學生要做的每一件事都告訴你并檢查效果。只有在教師不留作業(yè)的情況下,自己也能找事做,才不會在高中學習中感到力不從心,無所適從。
(2)重計劃,巧安排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要學習好,首先要制訂一個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表,用以指導自己的學習。大多數同學在制訂計劃時躊躇滿志,但實施計劃時卻只有三分鐘熱度,總是由于某些因素的干擾就不能堅持下去。因此,首先要制訂出一個符合實際的可行的目標計劃,還要在平時的學習中不斷督促自己,積極主動地學習,提高學習效率。
(3)先預習,后復習
因為高中學習科目多、時間緊,筆者特別強調學生的預習與復習。預習是上好新課、取得良好學習效果的基礎。在指導預習時,筆者對學生提出循序漸進的要求,開始只要求瀏覽課文,學習生詞,然后逐級過渡到自己找重、難點,并嘗試自己解決部分重、難點,提前做課后練習等。
英語學習就是要戰(zhàn)勝遺忘。通過課堂的講解來運用英語還不夠,還需課后做好知識的鞏固工作,并且鼓勵學生在掌握課本知識的基礎上充分利用課外時間廣泛閱讀,以提高閱讀能力,擴大知識面。
(4)善聽課,做筆記
課堂是學生理解和掌握基礎知識的平臺,并在此基礎上發(fā)展認識能力的一個關鍵環(huán)節(jié)。課堂上,學生應始終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積極思考,踴躍發(fā)言,大腦要不斷地跟著教師轉。在課內有意識地識記該課的生詞、短語、句型以及重點句型,力爭在課內就把這節(jié)課最重要的學習內容記住,當堂消化。
另外,要學好英語,有一本翔實全面的“無敵”英語筆記是十分必要的。俗話說得好,“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是有道理的。英語的知識點多而散,想僅憑每節(jié)課上的四十分鐘就全部記住并長期不遺忘是根本不可能的。筆記是一種永久性的系統性的記錄,對于復習已學過的知識克服頭腦記憶儲存知識的局限性非常重要,記筆記的過程就是對信息篩選、濃縮的過程。筆記內容要注意分清重點、難點,這對加深理解、鞏固和積累知識、培養(yǎng)學習能力大有好處。
(5)巧整理,多利用
為了減時增效,我們外語學科的教師專門設計了與本校學生情況相符的學案。主要是幫助學生歸納每單元的詞組,梳理重要知識點,相對減少學生記筆記的時間,減少教師板書的時間。它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輔助材料,也是學生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的重要指導材料。學生們應做好材料的整理工作,專門為各門功課各準備一個材料夾,按材料編號有序整理材料,包括學案、試卷等,不要亂丟亂放,雜亂無章。這樣,在復習時,才有材料可看。
總之,做好英語教學的初高中銜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只要我們正視存在的問題,努力尋求解決措施,并將這些措施真正地落到實處,真正為學生著想,從基礎入手,從簡單的內容入手,就可以實現從初中到高中的良性銜接,幫助學生實現知識的平穩(wěn)過渡,為高中階段的進一步學習夯實基礎。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2003.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