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瑞木
(長汀縣南山中學,福建長汀366302)
優(yōu)化語法教學激活英語課堂
鐘瑞木
(長汀縣南山中學,福建長汀366302)
英語新課標頒布后,中學英語教育界一度有“新課標不需要學語法,而是重視言語的交際能力”的誤區(qū)。針對這種教學觀點,筆者深入研讀2011年版英語新課標,結合我國英語學習缺乏語言環(huán)境的現(xiàn)實因素,不妨從創(chuàng)設真實的語言應用情境、恰當使用多媒體教輔手段、合理的閱讀教學方法、不定期的任務型教學方法、持續(xù)的話題內容訓練幾個方面著手,讓中學英語的語法教學活躍起來。
新課標;中學英語;語法學習;教學策略
近年來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中學英語教育界一度曾認為在英語教學中“要淡化語法”的觀點。由此,造成了目前英語教學的一個誤區(qū)——過分注重能力培養(yǎng),忽略語言知識的系統(tǒng)的傳授,使英語教學走進了另一個極端。然而,任何語言能力的應用都必須要有堅實的語言知識,無知識又何以談能力?正如著名語言學家威爾金斯(Wilkins)所說“要是沒有語法,很多東西無法表達。”事實上,從語言學習的環(huán)境上看,我國的學生學習英語離不開學習語法。因為,只有系統(tǒng)地掌握英語語言、語法基礎知識才能增強英語應用能力[1]。畢竟現(xiàn)行學生英語能力的培養(yǎng)離不開牢固的系統(tǒng)的語言知識和適當?shù)膹娀柧殹?/p>
2011年版英語新課標中對五級“語法”教學目標要求表明,對新課程下的語法教學提出較高的要求,從語法教學上注重形式、意義和運用三個維度。讓學生通過這些語法學習,達到既掌握英語語言形式,又懂得語言實際應用的目標。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要探索的是在新課標的理念下如何優(yōu)化語法教學。
語法知識的學習離不開語法項目所存在的語言情境。語法教學不但要使學生清晰地記憶英語語言的形式,而且要使學生熟練地應用英語語言的形式,進而真正地理解英語交際的意義。例如,仁愛版七年級下冊Topic 2,Unit 7為例,本話題主要學習can/can’t的用法,學習并掌握選擇疑問句的用法。以下是筆者對本節(jié)課所設計的學案。學校文化藝術節(jié)要求每班都要排演節(jié)目,借此機會筆者創(chuàng)設了如下情景:
Next month,we will hold culture and art festial so I hope that everyone can take part in it.First,can you tell me what can you do?And what can’t you do? Then,I will make a program list,OK?
(以此創(chuàng)造真實的語言情景,要求以小組為單位讓每位學生說I can……,I can’t……)在學生體驗和感知can/can’t這一形式的意義和用法后,教師進一步創(chuàng)設讓學生感知和體驗成功的情境:(A)Who can perform sketch?(B)Who can sing English?(C)Who can perform crosstalk?(D)Who can dance to music?
通過提問讓各同學說出自己的專長,同時注意板書在黑板上:××can,××can’t……Can you……?讓學生調查小組其他同學能做和不能做的事情。根據(jù)調查結果設計表格,每一小組選一名學生發(fā)言并推薦其上本班的文化藝術節(jié)節(jié)目單。通過創(chuàng)設真實的情境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感知體驗CAN/CAN’T,將語言的形式,意義和應用結合了起來,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新課改前的語法教學課是最不喜歡的,往往課堂乏味、教師“一言堂”、學生死記硬背的學習特點。課堂偶有的互動學習僅僅為簡單的替代和模仿等機械操練,很多學生不愿意開動腦筋,通過思考用英語來表達自己的觀點。新課改下的語法教學必須改革,2011年版的新課標在教學建議中明確指出“教師在教學中應恰當?shù)?、合理的運用多媒體手段”。多媒體技術構建課堂教學新模式是時代的呼喚。多媒體教學手段對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不容置疑[2]。
例如,在上仁愛版英語七年級下冊Topic 2,Unit 5 He is running on the playground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現(xiàn)在進行時的特點,筆者首先設計一只小豬和豬媽媽的對話,以小豬和豬媽媽的對話,通過生動的視頻一下就把學生吸引到屏幕上了,讓學生發(fā)揮想象怎么表達,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然后出現(xiàn)例句“What are you doing now?”“I am eating ice-cream”.然后出現(xiàn)生活中的畫面,再呈現(xiàn)一些動畫,有些在吃飯,有些在游泳,有些在打球,有些在玩電腦,通過學生的體驗說出了讓他們感受到現(xiàn)在進行時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讓他們通過例句模仿練習,再自己總結歸納。
為了讓學生對語法產(chǎn)生興趣,教師通過對教材的加工,盡量在語法課堂教學中,利用課件,有針對性地創(chuàng)造各種語境,讓學生去觀察、發(fā)現(xiàn)、歸納和實踐,從而加深對語法知識的理解和應用。中學英語教師應跟上時代的步伐,不斷地提高自身文化水平,充分利用計算機和多媒體教學軟件,探索新的教學模式,促進英語語法個性化學習。
英語閱讀是一個積極主動地思考、理解、接受信息的過程。對于有一定閱讀能力的學生來說,結合語篇和語境學習語法是最佳選擇。教者既可以指導學生閱讀英文報刊如English weekly(英語周報),China daily(中國日報)等,也可以由教師選擇些與所教語法相關的階梯英語課外讀物,亦或教師可以選擇性地從歷年的中考、階段性的英語考試(月考、半期考、期末考)以及平時英語練習套卷等閱讀題(完型填空、閱讀理解題),這些都是英語語法學習的素材。這既可以讓學生說說對文段內容的理解,又可以讓他們找出所學語法的知識點內容,班級師生討論某一語法知識內容在具體言語環(huán)境中的靈活使用。比如,通過閱讀以下節(jié)選的課外短文:
The last class is over at five o’clock in the afternoon.It’s time for activities.Look!Some students are doing some sports on the playground.The basketball players are playing basketball.There are some students are running on the runway.How many students are there for the high jump can we see?At about 10.In the library,a lot of students are reading books.In the computerroom,therearesomestudentsplaying computer games.I am exercising my spoken English at the English corner with my desk mate,because we both like English very much.
This is our school’s activities,do you want to join us?
這是一篇文章素材源于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寫作起來不會有較大的障礙。教師對這篇文章進行分析,既能體會現(xiàn)在分詞在具體語篇中的應用,又能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長此以往,教師通過在實際的語言運用內化語言規(guī)則,與語篇和語言的結合起來,通過語法、語言短語等綜合分析,加深學生對語篇語段中語法的認識,促進學生學習過程的內化。
英語語法任務型教學法圍繞“某種任務”,設計出具體的、可操作的任務,師生在課堂中通過各種語言活動形式完成特定的語法學習任務,這需要根據(jù)英語課程教學進度推行,因而具有不確定性[3]。在新課改教學下,中學英語語法教學需要這種任務型的教學方法,讓英語語法學習遠離枯燥乏味的尷尬境地。
2011年版的新課標要求教師要以“中心話題”為知識線索,教師需要在語法教學中利用某個貫徹教學內容的話題,對語法教學內容在功能、結構、規(guī)則等方面較好的運用,脫離單一的英語“枯燥訓練式”傳統(tǒng)語法教學。這種帶有語法“話題”的語言交際活動,可以讓學生在某個話題下感知語法的語言、用法以及實際意義。例如,仁愛版英語八年級上冊Topic 1,Unit 4 plants and animals are important to us為例,本話題主要是學習形容詞的比較級和最高級,教師選取學生生活實際的英語素材或者學生感興趣的話題等等,通過采訪來分享各種個性化的答案,而答案的不確定又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筆者設計了以下這些問題:(A)What’s the most dangerous thing you met?(B)When areyouhappiest?(C)What’sthebestthings that happened to you?(D)What’s the quickest way to lose weight?(E)Who is the funniest person you know?
通過設計這些采訪式的問題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望,發(fā)揮了小組及個人的探究學習的過程,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在實際教學中,為了使任務型教學法達到良好的效果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1.課堂英語教學活動具備某種明確的目的,且在操作上具有可行性;
2.課堂英語教學活動要訓練學生獲取、處理和使用英語信息的能力,其信息與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相關;
3.課堂英語教學活動要從學生的實際生活經(jīng)驗或感興趣話題作為出發(fā)點,英語語法學習中的話題內容要盡量真實,不然話題不真實導致學生不熟悉話題內容,造成學生英語活動參與度不高;
4.課堂英語教學活動面向全體,話題設置不能過于難,確保班級人人參與,使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人群能體驗成功。
李陽英語的成功給中學英語教學帶來了很多啟示,其中一點就是多大聲朗讀、多背誦經(jīng)典的英語句子。在教學中,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通過經(jīng)典句子的記憶,反復映射相關詞匯、句法、語法等知識點,在話題中提煉出那些能準確表達基本內容的經(jīng)典英語句子,促使學生能熟練的運用這些經(jīng)典語言句子,將上述知識點融匯在經(jīng)典句子中進行復現(xiàn)和應用,以此通過應用來鞏固相關語法,其效果更好。[4]若要真正做到把語法教學滲透于其他教學之中,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他們愿意以主人翁的態(tài)度投入學習,教師不妨注意以下幾點:
(一)科學整合教材,靈活處理英語語法教學內容
由于新教材的語法知識點往往分散出現(xiàn)在不同教材中,有的語法知識不僅出于同一冊的不同單元中,而且還出現(xiàn)在不同冊教材中。例如,八年級仁愛版英語下冊賓語從句雖然在Unit 7出現(xiàn)了,但在Unit 8中出現(xiàn)較多包含賓語從句的句子,并且較多的出現(xiàn)在語篇中。對此我們可靈活教學,把兩單元結合起來。教師結合班級教學實際與教學進度,適當?shù)膶^往語法教學內容進行系統(tǒng)歸納、集中教學,讓學生對語法知識有個系統(tǒng)的認識理解,這種語法知識系統(tǒng)化、整體化的學習能有效地彌補英語語法薄弱點,提升學習效率。
(二)注意教學梯度,語法內容區(qū)間不能過大
教師需要正確引導學生一步一步解開謎團,不能要求學生一下子就得出結果,語法知識內容銜接合理恰當,要讓參與英語教學活動的學生在階梯性的英語學習中循序漸進地學習,不同英語語法知識點之間平穩(wěn)地過渡。
(三)堅持要求學生英語寫作,訓練英語學習的實用性
寫作可以檢驗語法掌握與否的好辦法。寫作的題目要貼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聯(lián)系實際有話可寫,有興趣可寫,同時可以結合配圖作文,作文展覽,演講比賽,互改作文等形式讓學生愿意寫,樂意寫,這樣既可以提高寫作水平,同時也綜合性地發(fā)展了其他各方面的才能。
傳統(tǒng)語法一般以形式結構為中心,很少注意語義和語用功能。形式只是外殼,沒有實際意義,不能和學生的實際生活聯(lián)系起來。新課程下應形式多樣地進行語法優(yōu)化教學,把語言的形式與語言的意義及其運用結合起來,“活學、活用”語言語法知識,不僅理解語法的形式、用法、結構,還要理解語法的實際應用的意義。語法在語言中起的是組織調節(jié)作用,不學語法不可能真正學好一門語言。
[1]徐淼昀.著眼運用,激“活”語法——反思英語語法課堂有效教學[J].海外英語,2014(22).
[2]楊普秀,張定貴.巧用多媒體技術優(yōu)化小學英語課堂[J].中國現(xiàn)代教育裝備,2013(12).
[3]張會方.用科學方法加強英語語法學習[J].呂梁教育學院學報,2008(4).
[4]趙穎,祝紅兵.略述英語語法學習[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00(1).
G633.41
A
1673-9884(2016)06-0074-03
2016-02-20
鐘瑞木(1977-),男,福建長汀人,長汀縣南山中學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