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振華
【文本解讀】
本課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八組“走進故事長廊”中的一篇略讀課文,是一個藏族民間故事。這個故事以真實歷史為依托,以“求婚—進藏—貢獻”為順序,以進藏過程為重點,用通俗直白的語言和反復曲折的情節(jié)讓故事充滿著濃郁的傳奇色彩,兼具歷史感和神奇感,凸顯出鮮明的文體特色?;趯W段要求和文體特點,以及學生閱讀興趣點,本課的教學定位為:體會故事神奇,還原講述魅力。
【教學目標】
1.基于預習起點,通過認讀“松贊干布”“吐蕃”等難讀又充滿地域特色的字詞來梳理故事情節(jié),正確朗讀全文。
2.以“故事情節(jié)單”為載體,一表三用,通過讀、理、講、編、聽、評等一系列言語實踐活動,梳理進藏過程,講述神奇情節(jié),體會故事語言特點。(重點)
3.在研究性學習的拓展中,在歷史與傳說的交叉閱讀中,重塑文成公主美好形象,領悟民間故事蘊含的美好情感。(難點)
【教學流程】
一、關照整體,了解這是一個藏族民間故事
師:今天我們繼續(xù)“走進故事長廊”,去讀一個藏族民間故事。(板書課題并齊讀,提醒“藏”的讀音和書寫。)
師:從你們的朗讀停頓中感受到題目可分成兩個部分。故事的主人公是文成公主,主要講的事情是進藏。主人公+主要事件,是寫事情文章常見的取標題方式,誰能列舉這樣的課題呢?
師:請瀏覽課文,看看哪幾個自然段寫了文成公主進藏的經過?進藏前的幾個自然段主要寫了什么事情?(求婚)最后一個自然段又講了什么?(貢獻)像這樣抓住課文題目,就可以把故事的條理梳理得清清楚楚。
師:這個“藏”就是“西藏”的“藏”,“藏族”的“藏”。所以在這個故事里面有好多藏族的人名、地名。結合課前的預習,你知道這些詞語的意思嗎?
出示詞語:松贊干布 青藏高原 吐蕃
路納 達尤龍真 乃巴山拉薩
師:再讀這兩行詞語,你會發(fā)現(xiàn)第一行其實是向我們介紹松贊干布。第二行是文成公主進藏的路線。
師:那你知道這個故事的作者是誰嗎?在還沒有出現(xiàn)文字的時候就已經出現(xiàn)了民間故事,怎么讓故事流傳下來呢?口耳相傳,代代相傳。
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讀讀這個故事,并學著來講講這個藏族故事。故事很長,所以我們重點講其中一個部分:進藏。
【設計意圖:了解故事題材,聯(lián)結閱讀導向,借助藏族的人名、地名,了解故事背景,梳理故事層次。同時根據(jù)略讀課文的特點和民間故事特點,選擇“進藏”這一主要內容,明確“講故事”這一學習任務?!?/p>
二、學講故事,領悟民間故事的“神奇”和“規(guī)律”
(一)厘清情節(jié),學習概括。
師:會講故事嗎?說說你有什么好經驗?要講好故事,最基本的是說清楚故事主要情節(jié)。
師:文成公主一路上遇到了哪些困難,她又是怎么做的?結果怎么樣呢?請你先默讀她進藏這一部分課文,找出關鍵信息,最后整理在表格上。
經過什么地方碰到了什么困難怎么做的 結果路納一條河 樹干搭橋 內地橋牛羊又肥又壯達尤龍真沼澤地 撒羊毛樹木北稀南密乃巴山 山擋路 背 留下腳印烏鴉說壞話難過發(fā)散
(反饋學生完成情況,強調語言概括的簡潔與有效,讓故事的主要情節(jié)一目了然。)
師:看著表格,你能簡單地講一講進藏的過程嗎?
師:我們來玩?zhèn)€故事接龍的游戲,老師先講故事的開頭,你們接著往下講,比一比誰能把故事的經過講清楚。
師:你能搭樹干過大河,撒羊毛過沼澤,或者背大山嗎?都不行!可是故事中的文成公主就行!你覺得她怎樣?
【設計意圖:借助“情節(jié)單”,一是訓練學生如何抓住關鍵詞來提取有價值的信息,并能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二是以故事接龍的方式降低難度,簡述進藏過程,落實復述的要求。三是在簡要復述和口口相傳的故事魅力落差中感受民間故事情節(jié)的曲折性和神奇性?!?/p>
(二)想象神奇,學習講述。
師:你看,我們抓住地點和重要情節(jié),就能把進藏過程講清楚了,這是講好故事的第一步。但是,像我們這么講,這個故事還能一代又一代流傳下來嗎?所以要講好民間故事,還要講出它的特點——神奇性。
師:來,我們看“公主過沼澤地”這一個情節(jié),請你讀讀這段文字,看看哪些地方讓你覺得特別的“神”?
預設1:小鳥會說話?為什么連叫兩聲“公主,公主”?你能不能把這種擔心讀出來?
預設2:撒羊毛。你為什么覺得不可思議?能不能展開想象,想想這么一撒,沼澤發(fā)生了什么神奇的變化?公主是怎么過去的?隨從們看了又會怎么樣?
預設3:牛羊又肥又壯。你看民間故事都寄托著老百姓的美好希望??!所以人們講述的時候經常喜歡用這樣的詞語——“從此以后、直到現(xiàn)在”。
師:看,在原來的情節(jié)基礎上,展開合理的想象,加上你的表情、神態(tài)和語氣可以讓故事更引人入勝。誰能把這一處講得更神奇,講出屬于你的神奇版本?
【設計意圖:緊扣民間故事的文體特點,以一個情節(jié)為憑借,揣摩神奇有趣的描寫后,引導學生大膽想象,擴充內容,把故事講生動,講出屬于自己的版本,還原講述的魅力,豐厚公主形象?!?/p>
(三)把握規(guī)律,合作講述。
師:再看“情節(jié)表”:你發(fā)現(xiàn)四個故事情節(jié)、結構上有什么相同之處?
師:民間故事就是這樣,很多情節(jié)其實是有“格式”的,是有規(guī)律的,按照這個規(guī)律講才容易口口相傳。
師:四人小組合作,先選擇一個情節(jié),讀讀片段,討論哪些地方神奇,哪里發(fā)揮想象會更吸引人?再推薦一個人試講,其他成員提出改進建議。
師:其他同學認真聽,看看故事講得是不是很吸引人。
【設計意圖:關注文體特點,發(fā)現(xiàn)民間故事常用的“反復的結構”凸顯遇到的困難之大。利用反復的語言規(guī)律,促使學生舉一反三,通過合作、展示、評價的言語實踐活動,促進消極語言向積極語言的轉化?!?/p>
三、研究性學習,交叉閱讀中領略民間故事的美好情感
師:牛羊肥壯、樹木茂密,人們覺得這神奇的變化都是公主的功勞。為了紀念文成公主,人們在公主進藏的路上建了一座公主廟,立了一尊公主像,甚至連一口普通的泉都以公主來命名。在藏族人民的心中,文成公主就是一個救苦救難、無所不能的神,是大家心中的圣母。(配以圖片、藏族音樂)
師:但是文成公主不是神,而是中國歷史上一個真實的人物。在史書上,文成公主進藏一事只有短短的一句話:“貞觀十五年,以文成公主妻弄贊,弄贊率兵至柏海親迎,歸國為公主筑一城以夸后世。”然而善良的西藏人民卻將這段歷史,將對公主的深厚情感化成了一個流傳千年的動人故事——文成公主進藏。
師:為什么在藏族人民的口中,在這個民間故事中,文成公主變成了一個神呢?這個問題就作為今天的研究課題。讀讀課文第5、第14自然段,再讀讀老師給大家提供的歷史資料,你也可以通過其他資料的查詢和閱讀,找到你的答案。
研究主題 為什么文成公主在藏族百姓心中變成了一位“神”?1.閱讀歷史資料:選自《吳姐姐講歷史故事》和進藏路線圖2.自己找資料或讀相關故事我的研究結論資料閱讀原因一:原因二:原因三:★拓展練習根據(jù)歷史資料的閱讀以及真實進藏路線的研究,仿照課文“進藏”部分的內容,編講屬于你的《文成公主進藏(升級版)》
【設計意圖:以研究性學習,溝通課堂內外,架構自主學習的支架。讓民間故事的“神性”與歷史故事的“人性”產生思維碰撞,引導學生全方位、立體化地了解文成公主,進而感受民間故事所寄托的美好情感。同時和本單元的單元習作相鏈接,體現(xiàn)學習的延續(xù)性和綜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