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連云港市東??h牛山街道中心小學 王惠文
巧設語境,促進英語教學優(yōu)效化
江蘇省連云港市東??h牛山街道中心小學 王惠文
在農(nóng)村英語課堂上,實施語境教學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真實言語交際能力,使學生能夠?qū)W以致用。因此,教師首先要設置適當?shù)恼Z境,才能在課堂上正確地組織教學,讓學生在正確的理解與交流中提高英語水平。
高效課堂;語境教學;交際能力
在偏僻的農(nóng)村,既沒有可以用英語交流的環(huán)境,也沒有可以提供英語語言環(huán)境的設施。學生只有在英語課堂上才能接觸到英語,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適合的語境,從而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下文筆者將結合自身實踐,從對話、語音等幾方面簡述如何在農(nóng)村英語課堂上巧設語境,促進英語教學優(yōu)效化。
在農(nóng)村英語課堂上,語境教學可以實現(xiàn)嗎?筆者認為并不是望塵莫及的,是可以實現(xiàn)的。以譯林版牛津《英語》7年級上冊Unit 5 Going shopping這一單元為例,這個單元圍繞顧客與商店售貨員之間的對話展開,于是筆者就把教室當成商店,課前準備幾樣物品,并在上面標上價格,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購物環(huán)境,從而引出幾個重點句型表達:“What can I do for you?”“Can I help you?”“I want to buy...”“How much does it cost?”“How much is it?”“They are too expensive. Do you have a cheaper one?”“I’ll take it.”等有關購物情景的對話。這樣一來,整堂課學生都沉浸在愉快的購物氛圍中,積極性很高。牛津英語教材的每一個單元就是一個話題,主題鮮明,教師可讓學生先去感知,然后再加以模擬和鞏固。除了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教師也可以讓學生根據(jù)課文的情境進行角色扮演,這樣同樣能讓學生充分鍛煉英語交際能力。
因此,英語教學應努力拉近課堂與實際生活的距離,使學習和實際生活結合起來。教師應實現(xiàn)教學生活化,設置適當?shù)恼Z境,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生活,尋找學生生活中感興趣的話題,讓學生根據(jù)特定的語境,生動形象地領悟并靈活地運用語言。
在平常的聽力訓練中,經(jīng)常有學生出錯,他們聽到的只是句子簡單的表層含義,而不知道句子在這個語境中的深層內(nèi)涵,這是為什么呢?筆者認為一部分原因在于學生沒有理解句子在特定語境中的特定內(nèi)涵。同樣一個句子在不同的語境中所表達的含義也會不同,所以學生首先要辨別這個句子所處的語境,然后才能正確理解它的正確含義。
同理,閱讀一篇文章也是如此,要通過閱讀上下文來看語境,不能斷章取義,片面、不全面地理解一篇文章。一篇好的文章不僅有它寫作的語言背景,還有它的社會背景、人文背景等,所以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一篇文章時,首先要弄清這篇文章所處的語境,通過語境全面準確地把握文章的主旨,體會文章的內(nèi)涵,深刻地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和所要表達的感情。
另外,在進行語音教學時,教師除了可以根據(jù)發(fā)音的規(guī)則讓學生掌握發(fā)音規(guī)律外,更應該著重重音、節(jié)奏、語調(diào)的訓練,使學生能夠準確地讀單詞和句子。給學生提供一個單個的句子,學生很難判斷句子重音、節(jié)奏和語調(diào)等,但是如果教師設置以下三個不同的語境,學生就可以清楚地進行判斷了。
(加橫線處表示重音)
(1)A: What time did you have breakfast this morning?
B: I had breakfast at six.
(2)A: Who had breakfast at six this morning?
B: I had breakfast at six this morning.
(3)A: What did you do at six this morning?
B: I had breakfast at six this morning.語調(diào)也是這樣,只有在語境中才能充分體現(xiàn)正確的語調(diào)。例:
(1)Are those your books? —Yes.
(2)Excuse me!—Yes?
兩個相同的“Yes”,兩種不同的語調(diào),代表兩種不同的作用。因此,教師不僅要教學生學音標、讀準單詞,更重要的是要把語調(diào)與語篇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感受在不同的語境中把握輕重緩急、高低起伏,以便更深入地了解作者的意圖和情感。
近幾年的中考試題加強了對學生英語能力的考查,不單純考語法,而是注重在語境中滲透語法。因此,教師應吃透教材,巧妙設計語境,進行語境教學。教師應結合學生的知識結構、年齡特點,充分利用課堂內(nèi)的真人實物為素材來創(chuàng)設本節(jié)課知識點的會話訓練情境,使他們能學以致用。例如:學習there be句型結構時,可以利用教室里墻上的圖畫,問學生:“What’s on the wall?”學生會回答:“They are pictures.”教師接著問:“How many pictures?”學生回答:“Eight.”教師這時會說:“There are eight pictures on the wall.”并把這個句子寫在黑板上,讓學生猜測它的意思。通過分析,學生一定能夠猜到這句話的意思。然后教師可以告訴學生there be結構遵循就近原則。用there is還是用there are,主要取決于距離它最近的那個名詞,是單數(shù)用there is,是復數(shù)則用there are。然后讓學生來造句。最后讓學生到臺上來進行情景表演。這樣,學生便輕輕松松地學習了句型,并能將它們熟練運用。
近年來的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圍繞提高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這一目標進行教學。運用語境教學,可以讓學生在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中提高語言綜合運用能力。教師要注意語境教學情境的真實性,要重視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化枯燥為樂趣,使英語教學更加符合語言學習的規(guī)律,讓英語教學更具科學性。尤其是在農(nóng)村學校,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減輕學生的負擔,讓學生感受到英語學習的樂趣。
孔凡成. 2009. 語境教學研究[M]. 北京:人民出版社.
林培英. 2004. 課堂決策[M]. 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桑德拉. 2006. 英語語境語法[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嚴先元. 2004. 新課程的課堂教學是什么樣子[M]. 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