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溧陽市外國語學校 蔣亞芳
生活讓學生的語言走向生動——淺談如何提升學生語言品質(zhì)
江蘇省溧陽市外國語學校 蔣亞芳
【摘 要】
【關(guān)鍵詞】
生活 語言品質(zhì) 積累 提升
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語言的積累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學好語文,還應讓學生不斷提高對語言的積累量,引導學生更加清楚的表達一件事情或者用更加有品質(zhì)的語言去敘述一件事情,這就需要教師在平時上課及課后多引導學生提升語言的品質(zhì)。
要想幫助學生提升語言品質(zhì),首先應有一定量的素材,然而在課堂上教師講授的那些語言素材是完全不夠的,因此教師需要在課下給學生布置一些與生活有關(guān)的主題作業(yè),讓學生在作業(yè)過程中不斷積累相關(guān)的語言素材,只有素材豐富了,學生在進行語言使用過程中才會更加游刃有余。
比如,在講授“誰的本領(lǐng)大”這一篇課文后,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這樣的作業(yè):“生活中風和太陽還能干什么,與風和太陽相關(guān)的詞語都有什么,請大家回家后收集以下相關(guān)的資料,將這兩個問題補充完整,比如風可以發(fā)電,因此生活中有風車,太陽可以做曬干東西,葡萄干就是被它曬干的?!苯處熃o學生布置這樣的引導性作業(yè),學生回家后可以很輕松的找到相關(guān)的答案,且沒有正確和錯誤之分,因此很多學生都喜歡做這樣的作業(yè),于是大家回家后紛紛翻找相關(guān)的書籍和網(wǎng)絡(luò),查找與風和太陽相關(guān)的詞語及素材,最后不同同學收集到的資料是不同的,比如有的同學收集到“風箏、風干、風景”,有的學生收集到“風格、風采、風塵”,有的學生找到“太陽能、太陽花、向日葵”等等詞語,大家在生活中不斷積累著自己對這些相關(guān)詞語,自己獨自里的素材變得更加豐富。
從這個例子中不難發(fā)現(xiàn),教師布置一些主題作業(yè),可以提高學生做作業(yè)的興致,同時還能提高他們主動收集素材的習慣,只有語言素材多了,后期使用才會更方便。
在上課過程中,當教師講到一節(jié)與生活息息相關(guān)的細節(jié)的時候,應該努力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尋找各種案例,并引導學生發(fā)散思維,將這些生活中的案例敘述出來,同時引導學生用更加有品質(zhì)的詞語將這些話語表述出來,從而更好的提高學生的語言品質(zhì)。
比如,在講授“蝸牛的獎杯”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給學生布置這樣的任務(wù):“蝸牛的殼在文章中被形容為獎杯,多么有趣和生動的形容啊,生活中還有沒有其它的動物或者事情,它們也有一些較為特殊的物品在身上,嘗試找出來并將它們的這些名字也改成一些較為有趣的生動的詞語?!苯處熃o學生布置這樣的問題,首先需要學生有著較為豐富的生活經(jīng)驗,才能找到與蝸牛類似的物品,找到后還要發(fā)散思維將這個“殼”改為更有品質(zhì)的詞語,相對來說有一定的難度,但卻非常有趣。學生們紛紛進行思考,但沒有能夠回答出來的,教師給學生舉了一個例子:“前幾天我們?nèi)ド虉鲑I東西,看到一個魚缸?!币惶岬紧~,有位同學想到了魚鱗,于是說道:“小魚的盾牌很好看?!苯處熉犚姾篑R上給與鼓勵說:“非常好,就是這個意思,大家繼續(xù)想想。”受到前面同學的啟發(fā),大家紛紛找到了生活中的不同案例:“大象的手、蝴蝶的裙子、黃鸝鳥的鋼琴、小花貓的寶石”等等。
教師通過這種方式來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尋找例子,并通過發(fā)散思維的方式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對學生語言知識的提升有很大幫助。
生活中的場景是變化多端的,什么事情都有可能發(fā)生,然而我們的語文課堂卻很難將生活全部概括到其中,但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模擬生活情景,引導學生在情景中進行對話,互相比較各自對話的語言表達方式,分析不同人的表達方式的差異和優(yōu)缺點,從而促使學生更好地提高對話的品質(zhì)。
比如,在講授小學語文口語交際“學會勸阻”(蘇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這一部分時,教師可以先給學生設(shè)計這樣的生活場景:“在馬路上一個小朋友隨地亂扔東西,假如被你看到了,你應該如何上前給予勸阻,采用什么方式,用什么語言更能讓對方接受呢?請大家想一下?!睂W生們開始不能理解教師的意思,因此都互相面面相覷,教師說:“A:小朋友,撿起來,不然我打你;B:小朋友,讓垃圾回家好嗎?”大家比較一下那一句話更好呢?學生們思考一段時候后回答:“第二句?!苯處熇^續(xù)引導:“對,就是這個意思,大家想想還有沒有其它的說法呢?”學生們紛紛進行思考,有的學生說:“小朋友,大地被你打疼了,我們安撫他一下吧?!庇械膶W生說:“小朋友,大地不喜歡貼膏藥?!庇械膶W生說:“小朋友,你給大地貼的這個面膜質(zhì)量太差了,大地會不高興的。”大家紛紛想到各種有品味的對話方式來勸阻這個小朋友,學生的語言品質(zhì)也在對話中不斷得以提升。
總之,在進行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想提高學生的語言品質(zhì),就需要盡量在生活中尋找相關(guān)的素材,在生活案例中發(fā)散思維,逐漸提升自己對語言的掌握能力,同時在課堂上創(chuàng)建模擬生活情景,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高學習的對話品味,從而更好的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參考文獻】
【1】王強.淺談小學語文教學語言文字的積累【J】.人間,2015 (23)
【2】李紅達.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語言的積累途徑【J】.教育現(xiàn)代化,2015(05)
語言是一個民族智慧的結(jié)晶,也是一個民族文化的體現(xiàn),中國有著長達數(shù)千年的文化歷史,是我們炎黃子孫寶貴的財富,小學生作為中國未來祖國的希望,能否很好地積累和傳承這些語言內(nèi)容,對祖國未來有著很大的作用。其實學生語言的積累不僅要在課堂上,更應在生活中自主的積累,本文就如何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積累生動語言素材,提供語言品質(zhì)進行詳細的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