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小云
(福建工程學院 思政部, 福建 福州 350118)
?
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課程專題化教學探討
袁小云
(福建工程學院 思政部, 福建 福州 350118)
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課程是從史實的維度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課程。進行專題化教學改革,探索將“中國夢”融入到“綱要”課的授課中。在“綱要”課教學中以“中國夢”為主線整合教學內(nèi)容,以史話“夢”,以“夢”畫史,凸顯中國夢價值,發(fā)揮“綱要”課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中國夢;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專題教學
專題教學已成為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課程(以下簡稱“綱要”課)教學改革的重要手段,但在專題教學過程中缺乏教學內(nèi)容的邏輯主線,導致教學內(nèi)容碎片化,從而導致“綱要”課本身的政治性、思想性和理論性被消解。因此,探究“綱要”課的專題式教學改革,以“中國夢”為主線,將“中國夢”融入課程教學中,既可彌補專題教學主線不突出的缺陷,又可豐富課程的思想性、政治性、價值性。
翻開中國近現(xiàn)代史畫卷,實質上就是近代以來中國人追逐民族復興的逐夢史。中華民族在人類歷史進程中,曾經(jīng)長期處于領先地位。但自近代以來,由于長期帝王專制、閉關鎖國,未能跟緊近代步伐,逐漸落伍。隨著西方列強不斷侵入,逐漸淪為“兩半社會”。當深陷民族危難、國家危亡之際,肩負歷史責任的有志之士在絕境中猛醒,苦難中奮起,中華民族不斷探索國家和民族的出路。
作為農(nóng)民階級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農(nóng)民歷來追尋的“等貴賤,均貧富”大同社會的夢想,在一定程度上提出了中國農(nóng)耕社會的發(fā)展夢想。從金田起義到天國的夢碎,詮釋了農(nóng)民階級的中國夢;洋務派扛著“自強”“求富”旗幟,提倡“師夷長技以制夷”,主張以西歐的近代科技重構中國社會,開辦工廠、興辦洋務、提倡格物,反映了統(tǒng)治階級開明人士的“洋務富強夢”;戊戌變法主張改變王朝舊制,主張“以群為體,以變?yōu)橛谩?,強群固本,實現(xiàn)“保國、保教、保種”之目標,是一場“維新變法夢”;辛亥革命以暴力革命手段推翻帝王專制,試圖完成振興中華、民主共和、民生均富,實質上就是一場“共和夢”;面對專制主義的舊文化,“新文化運動”的先驅們在思想上思索現(xiàn)代化夢想,試圖走“文化強國夢”;正如馬克思所說的那樣:“任何解放都是使人的世界和人的關系回歸于人自身?!盵1]中國共產(chǎn)黨建黨伊始,立足中國人民根本的社會追求——人身解放,中國共產(chǎn)黨在曲折探索中帶領中華民族走向復興之路,中國人民的面貌、中國的面貌發(fā)生了歷史性的變革。
可見,中國人民一直在尋夢。從太平天國到洋務運動,從戊戌變法到辛亥革命,遭遇了夢的破滅。中國共產(chǎn)黨的成立,我們民族夢想重燃。中國近現(xiàn)代史,是一部血淚史、屈辱史,同時,也是中國人民的艱苦探索史、發(fā)展史、逐夢史。最終,全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贏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新中國。并且在摸索中建設和改革,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將一個貧窮落后的國家逐步變成世界第二經(jīng)濟大體,今天中華民族越來越靠近民族復興的中國夢??梢?,“中國夢”始終貫穿中國近現(xiàn)代史,緊緊抓住這一主線,是講好這一課程的前提。
在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90后的大學生對個人利益的追求更為關切?!熬V要”作為一門以史實為講授內(nèi)容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更應以社會價值正能量為突出面,突出民族的偉大復興這一主線,將近代先輩們的“逐夢史”融入教學過程中,深化共同理想教育。顯然,傳統(tǒng)的按時間順序面面俱到的教學模式存在諸多問題,必須改革教學模式,圍繞追逐“中國夢”的主線,堅持教材基本精神,按照專題化教學模式,將教材體系轉化為教學體系,將“綱要”課程分為“夢碎、夢醒、筑夢、圓夢”四個篇章講解。
夢碎。這一專題主要講授鴉片戰(zhàn)爭、甲午戰(zhàn)爭以及八國聯(lián)軍侵華,分析各種不平等條約的前因后果等。鴉片戰(zhàn)爭使古老的中華民族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外來文明的挑戰(zhàn),“天朝上國”的夢碎了,中國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和社會等方面都面臨生存危機。通過對這些內(nèi)容的講解,使學生認識到近代中國的社會生態(tài),了解中西的差距,從而激發(fā)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促使學生理性看待近代中國的文明進程,從而引導學生認知“落后就會挨打”的道理,也使學生認知中華民族的復興匹夫有責。
夢醒。近代的民族危機給中國帶來無盡的苦楚,但也促成了中華民族的覺醒,激起了先進分子開始了救亡圖存的艱難歷程。這一專題主要講授內(nèi)容有: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維新運動和辛亥革命。通過講解太平天國運動的得失、洋務運動的興衰、維新運動的功過和辛亥革命的成敗,引導學生反思近代中國的社會變遷、心理變遷,以歷史唯物主義反思社會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
筑夢。這一專題主要講授內(nèi)容包括中國共產(chǎn)黨早期的活動、中國革命的新道路等。通過對這個篇章的講解,闡明在追求民族復興的過程中,中國共產(chǎn)黨擔當這個責任的必然性。中國共產(chǎn)黨自建黨以來,立足中國人民的現(xiàn)實需要和未來指向,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開創(chuàng)了中國革命新道路,接過民族復興的重擔。通過對這一專題的講解,使學生深刻認識到,中國人民選擇中國共產(chǎn)黨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結果。
圓夢。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中國人完成了中華民族“獨立、自由、民主、統(tǒng)一、富強”的民族復興夢,創(chuàng)造了實現(xiàn)民族復興的新紀元。這一專題主要講授的內(nèi)容有:抗日戰(zhàn)爭、國共合作、解放戰(zhàn)爭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以及建國后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通過對這些內(nèi)容的講授,使學生認識到中國共產(chǎn)黨最終成為領導人民走向勝利的有力領導者不是歷史的偶然,而是幾代中國人追逐民族偉大復興夢想歷史必然。
總之,以“中國夢”為主線講授中國近現(xiàn)代史,學生更能認識到中國先進分子的筑夢歷程,更能認識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和人民的抉擇。從而使當代大學生堅信,只有中國共產(chǎn)黨才能夠引領中國人民走向“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钡膹团d之路,進而形成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
“中國夢”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提出的。他說:“大家都在討論中國夢。我認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盵2]他稱:“到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一定能實現(xiàn),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的目標一定能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一定能實現(xiàn)?!盵2]由此可見,習近平總書記闡述的“中國夢”,揭示了“中國夢”的本質內(nèi)容。我們在“綱要”課程專題教學改革中,通過以“中國夢”為主線,逐一講解中國人民的逐夢史,能夠使“中國夢”較好地貫徹到“綱要”課程和教學體系中。以史話“夢”,以“夢”畫史,才能使“綱要”課程與“中國夢”有機結合。
以史話“夢”,彰顯“綱要”課程的思想性。中國近現(xiàn)代史演進就是 “中國夢”的載體。中國古代曾經(jīng)輝煌地屹立于民族之林,當時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大國強國,但近代以來,中國并未率先進入近代文明,相反,相對落后的歐洲卻首先進入了近代文明。從此,近代中國100多年是中國遭受帝國主義侵略的時代,也是100多年的屈辱史、斗爭史,中華民族面臨危機,不斷反思、覺醒,幾經(jīng)沉浮,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獲得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習近平總書記的“這只獅子已醒”向世界表明,中國已經(jīng)在道路覺醒了,實現(xiàn)民族復興成為中華民族必須完成的歷史任務。
從1840年到1919年近80年里,農(nóng)民起義的最高峰、地主階層的洋務運動、資產(chǎn)階級的維新運動、共和派的共和革命粉墨登場,中華民族的復興之夢仍然遙遠。從1921年中國共產(chǎn)黨建立開始到1978年改革開放的近80年,中國發(fā)生了巨變。90多年前,中國共產(chǎn)黨人邁出第一步,以自覺的問題意識把握了中華民族的最迫切需要,堅持最低綱領和最高綱領相結合,做到現(xiàn)實價值與未來價值相統(tǒng)一。由此,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中國共產(chǎn)黨人始終將近期的民族獨立與遠期的民族復興有機結合,完成了民族獨立,確立了社會主義道路,推動了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不僅完成了中國人民的價值追尋,也完成了中國共產(chǎn)黨的價值目標。因此,我們在“綱要”課講授這些內(nèi)容的時候,既要有深度的理論解讀,透視歷史進程的必然性,也應有廣度的史實呈現(xiàn)。用歷史事實詮釋“中國夢”,以近代仁人志士的史實來構筑中國近代追求夢想的過程,通過各個階層追求夢想的過程來講清楚階級的歷史局限性,用歷史的證據(jù)來證明人民選擇的必然性。用“中國夢”這條主線重話“綱要”課的真實性、客觀性,使學生更為清楚地認識到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維新運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運動這些夢想的真義,更為清晰地認識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發(fā)展歷程總結出來的,也讓學生明白實現(xiàn)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既是每個個體的夢想,也是中華民族的夢想。
以“夢”畫史,凸顯“綱要”課程的政治性。夢凝聚力量,中國夢凝聚中國力量。正是在民族復興的中國夢指引下,中國人民有了共同愿景,有了強大的感召力。經(jīng)歷100多年的奮斗,我們實現(xiàn)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堅持“兩個百年”的奮斗目標,中華民族將比歷史上任何時期更接近民族復興的中國夢。
近代中國先進分子肩負國家和民族的責任,不懈探索中國發(fā)展的出路。洪秀全的“天國夢”,李鴻章、曾國藩等的“富國強國夢”,康有為、梁啟超等的“改良夢”,孫中山的“民主共和夢”等等,這些不斷的逐夢史演繹了近代中國人民的不屈歷史。雖然這些“理想國式”的民族復興夢沒有真正解決近代中國的問題,但是這些“中國夢”的追逐向我們證明了,若不打碎制度的藩籬,不向當時的現(xiàn)實制度開火,任何舊式的農(nóng)民革命、技藝自強、制度改良都無法真正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近代志士追夢的過程讓學生明白,只有中國共產(chǎn)黨才能重畫中國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
中國共產(chǎn)黨立足廣大人民群眾的現(xiàn)實需求、立足民族的偉大追尋,走著中國特色的道路,完成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改革開放以后,我們摸著石頭過河,開創(chuàng)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之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今天,我們堅持“四個全面”的戰(zhàn)略布局,踐行“五大發(fā)展理念”,不斷推進社會主義建設,“中國夢”將呈現(xiàn)出光明的色彩。以“夢”畫史,貫穿“綱要”課程,講解中國近現(xiàn)代歷史,使學生明白“馬克思主義在近代引入的諸多進步思想中,最具革命性、科學性和現(xiàn)代性,最適合解決近代中國的矛盾和危機”[3],從而使學生堅信馬克思主義。
[1]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 習近平.習近平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2-11-30(1).
[3] 石碧球.中國夢融入“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課教學的路徑探究[J].思想理論教育,2013(9):53-56.
(責任校對王小飛)
10.13582/j.cnki.1674-5884.2016.10.001
20160418
福建省教育廳2014年中青年教師教育科研項目(JAS141002);2014年福建工程學院教育科學研究一般項目(GB-K-14-44)
袁小云(1978-),男,江西新余人,副教授,博士,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研究。
G642.0
A
1674-5884(2016)10-006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