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英
小學契約式班級管理模式的構(gòu)建
田英
契約關系的確立,意味著當事人對約定內(nèi)容的認可,包含某種形式的承諾,反映了當事人之間的平等關系。明確界定班主任和學生的權利和義務關系,建立一種合理的小學生契約式管理模式,能夠降低班主任班級管理的難度,提高管理效率,改善師生關系,促進學生健康發(fā)展。
契約式管理;分級管理;權責分明
“契約”是一個復合詞,由“契”和“約”組成,表示“經(jīng)各方同意達成的具有約束力的約定”,[1]意味著當事人對約定內(nèi)容的認可,包含了某種形式的承諾,反映了當事人之間的平等關系。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關系,契約廣泛存在于社會的各個領域,當然也存在于校園生活中。班主任將“契約”引入小學中高年級班級管理中,就是用“契約”的方式明確班主任與學生之間的權利與義務,把班級管理的任務、內(nèi)容逐項分解,以求分級管理、權責明確、責任到人。[2]
契約廣泛存在于小學生的生活中,小學生的生活世界包含家庭生活、學校生活和社會生活,而在這些生活中總存在著各種成文或不成文的契約。比如說在家庭生活中,家長和孩子之間一般都有一些約定,這些約定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一種契約,都將成為孩子和家長之間監(jiān)督約束的依據(jù)。譬如,成績優(yōu)秀可以得到獎勵、糟蹋飯菜可能要接受懲罰、父母親不可以在孩子寫作業(yè)、讀書時玩手機等。在學校中,小學生更要遵守各種規(guī)則,諸如小學生行為規(guī)范、班級公約、就餐約定、文明禮儀等等。人生活在社會中,各種社會關系的維護都需要一系列規(guī)則。小學生要在社會中生活就必須知道、理解并遵守相應的規(guī)則。就拿最簡單的游戲來說,如果希望游戲能順利地開展,參與游戲的學生都必須來個“拉鉤不反悔”的約定,否則就會出現(xiàn)很多矛盾,導致游戲難以進行下去。
埃里克森的人格發(fā)展理論告訴我們:6-12歲的兒童正處于人格發(fā)展的可塑期,處于勤奮感與自卑感相沖突的階段,他們開始體驗到持之以恒的能力與成功之間的關系,形成成功感。小學班級管理中制定的“契約”有目標導向的作用,能促進小學生積極向上。只要小學生履行了契約,就能獲得教師、家長、同學的稱贊與認可,進而獲得成功感。[3]可見,契約式班級管理對小學生成長具有重要作用。在履行契約的同時,小學生也會逐漸意識到維護普遍秩序的重要性,開始強調(diào)每個成員都應當嚴格遵守并執(zhí)行共同制定的契約,形成一定的法律意識。
綜上所述,小學生的生活世界充滿各種契約,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表明他們能理解和接受契約,因此,運用契約方式來管理班級是可行的。
1.契約的制定。
建立合理的班級管理契約是順利實施“契約式”管理的前提。那么,如何制定契約呢?
首先要了解學生需求,明確依據(jù)。建立契約的前提是班主任和學生之間是平等的關系,班主任不是強權者,沒有絕對的霸權,契約應該是經(jīng)過雙方認可的。其次,班級管理契約的制定要考慮學生的年齡、個性及個體差異,了解學生的需求和期望,充分尊重師生雙方的權利和義務。班級制定的契約應以學校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如《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中小學生守則》)為依據(jù),班級契約是將這些規(guī)章制度具體化的一種表現(xiàn)。
最后,制定契約的過程應是師生共同參與的過程。契約是一種協(xié)議,協(xié)議雙方都應該參與協(xié)議條文的制定,應對協(xié)議了如指掌。在現(xiàn)行語文教材和《品德與生活》教材中,都有制定班級公約的內(nèi)容,班主任可以結(jié)合這些課程,組織學生學習各項規(guī)章制度,再根據(jù)班級以及學生的具體情況細化形成班級管理契約。
2.契約的內(nèi)容。
班級管理契約是需要師生雙方共同遵守執(zhí)行的,因此契約內(nèi)容就應該涵蓋學生和教師兩方的權利和義務。如果契約內(nèi)容只包含學生的義務和教師的權利,沒有教師的義務和學生的權利,是不能被學生接受的,因為這樣的契約本質(zhì)依然是強權,是不公平的。
契約內(nèi)容應分類分項出現(xiàn),對學生而言,包含品行、學習、生活等方面,條款反映的是一個班級管理的基本要求,也是作為一個合格的小學生應該做到的,要讓學生對此基本認可。對班主任而言,契約內(nèi)容包含師德、教育方法等,條款是作為一個班主任應該做到的,是一名班主任師德的表現(xiàn),是基本素質(zhì)的反映,[4]是學生以及家長對教師和教師對自己要求的具體體現(xiàn)。契約的具體內(nèi)容指向為應該怎樣做,做到什么程度。此外,契約還應包含違約責任,這一點很重要。
3.契約的執(zhí)行。
契約的執(zhí)行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班級契約式管理能否達到預期的效果,不僅受契約條款的影響,也受契約雙方以及班級環(huán)境的制約。因此,在實施過程中,班主任要努力營造良好的環(huán)境,采取溝通、激勵、評價、監(jiān)督等方式,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契約關系。契約執(zhí)行還需要有一支素質(zhì)高、能力強的管理隊伍,負責評價監(jiān)督。班主任要對學生進行培訓,教會學生因時、因地、因人、因事權宜應變,從而使契約得以順利實施。班主任要及時總結(jié)反饋契約的執(zhí)行情況,對履行契約的學生要及時表揚,對違約的學生要求其承擔責任,接受懲罰。
4.違約的處理。
小學生情感豐富、強烈,但大多學生自我意識強,責任意識淡,要強化規(guī)則意識。良好的規(guī)則意識,只有在不斷地提醒和反復地強調(diào)中才能逐步樹立起來。在小學生“契約式”管理過程中,任何一個學生只要違反了契約的條款約定,都要承擔相應的責任,都要接受約定好的“懲戒”。這里,班主任等執(zhí)行者要把握好一個度,做到公正、適當。所有懲戒的目的都是要讓學生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懲戒不能讓學生只是感到害怕痛苦,更不能誘發(fā)學生的逆反心理,應讓學生明白任何時候、任何地點、任何情境下都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從而博得人心,學會自律。
當然,班主任在實施過程中,不能光注意到違約的處理,更應注重對小學生的精神滿足和情感關懷,要不斷挖掘?qū)W生的長處,適時給予精神鼓勵,努力創(chuàng)設寬松、和諧、民主的班級氛圍,從而促使學生自覺履行契約。班主任要懂得當緊則緊,當松則松,抓大放小,堅持原則。
在小學班級管理中引入“契約式”管理模式,體現(xiàn)的是個體生命對個體生命的相互尊重、相互配合、相互理解、相互成全。班級教育管理不再是班主任的獨角戲,而是班主任和學生共同演繹的雙人舞。最終帶來的是班主任和學生的身心健康,師生共同登上教育成功的舞臺。在小學班級管理中引入“契約式”管理模式,意味著班主任和學生之間不是簡單的“命令—服從”的管理關系,而是班主任和學生共同商榷、共同遵守,建立起來的一種“權利”到“權利”的互動、良性的雙向關系。在小學班級管理中引入“契約式”管理模式,教會學生懂得尊重信任,明白權利和義務,學會與他人合作,堅守誠信,實現(xiàn)由他律走向自律。
[1]蔣先福.契約文明:法治文明的源與流[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12.
[2]余廣俊.大學生契約式管理模式的建構(gòu)[J].行政與法,2006(9):29-30.
[3]蘇潔,傅建明.“契約式”小學生誠信教育的理性探討[J].教育導刊,2014(12):51-54.
[4]吳云龍,錢凱.當代大學班級契約管理模式初探[J].高校教育管理,2009(7):88-92.
G625.6
A
1005-6009(2016)50-0034-02
田英,江蘇省儀征市實驗小學(江蘇揚州,211400)教師,高級教師,揚州市學科帶頭人、揚州市首屆特級班主任后備人才培訓班學員、儀征市名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