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明豪
新型師生關系的構建
胥明豪
在教師外在角色權威逐漸消解的背景下,我們應構建“我和你”指向下的新型的、和諧的師生關系。班主任在師生交往中更應努力成為學生“溫情的陪伴者”“成熟的對話者”“純凈的擺渡者”。
師生關系;角色轉(zhuǎn)變;二元對立
師生關系是指教師和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所發(fā)生的直接交往和聯(lián)系,是教育過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際關系。其對教育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關系極大,正如教育家贊科夫所說:“就教育工作的效果來說,很重要一點是要看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如何?!?/p>
無論是傳統(tǒng)的“教師中心論”“學生中心論”還是現(xiàn)在提出的“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觀點,都沒能跳出教師、學生二元對立的思維,“教”和“學”依然是分離的。在教的過程中,教師是主導,學生是被主導;學的過程中,學生是主體,教師是非主體。相應的,教師與學生之間依然是權威與順從、獨白與失語的關系。而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學生接受信息、獲取知識的渠道已變得多樣化了,教師在知識方面的優(yōu)勢也逐漸喪失;此外,社會民主進程的推進,學生的主體意識、民主意識也在逐步增強,傳統(tǒng)的“師道尊嚴”已經(jīng)不能延續(xù)。教師角色地位的變化對傳統(tǒng)的師生關系帶來了極大的沖擊。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教育教學改革的進一步深化,班主任不能僅僅局限于班級管理者的角色,而要向服務學生、指導學生、引領學生的角色不斷轉(zhuǎn)變,這些轉(zhuǎn)變是真正良好教育的內(nèi)在要求和必然要素。校園里,班主任和學生的接觸最多、最深,在具體瑣碎的班級管理工作中必然催生高頻率的師生交往,這些交往有顯性的,也有隱性的,班主任對“交往”中“度”的藝術把握一旦失衡,將直接導致德育效能的減弱,甚至直接導致班主任與學生關系的對立。所以,在當前教師外在角色權威消解的背景下,班主任必須重新定義與學生的關系,構建新型的、和諧的師生關系。
德國著名哲學家馬丁·布伯認為,世界按照人的態(tài)度一般可以分為兩種:一是“被使用的世界”或“被利用的世界”,二是相遇的世界。他用“我和它”公式來稱呼前者,用“我和你”公式來稱呼后者?!八笔俏镄缘模拔液退毕笳髦环N不平等的關系,即我把別的東西(包括他人、他物)都當作供我使用的“物”,而“你”是人性的,“我和你”之間是一種平等的主體間的關系,也就是說我把他人、他物都當成了和我一樣具有獨立自由性的主體。[1]
傳統(tǒng)主客二元對立的師生關系可以借用馬丁·布伯的“我和它”的表達來形容,師生都把對方當成“它”,互相利用、互相占有,結果教師物化為知識的傳聲筒,學生則物化為知識的容器,造成師生關系異化。根據(jù)馬丁·布伯觀點,只有到了“我和你”這個階段,師生才能脫離成見、坦誠相見,教師才能真正抵達學生的心靈,觸動學生。
新型的、和諧的師生關系,意味著班主任要有意識地實現(xiàn)師生彼此間情感的體驗、精神的交流和心靈的溝通。
1.教師是溫情的陪伴者。
生存境況決定人的生命境界?!妒ソ?jīng)》宣稱:“在愛里沒有懼怕。”這啟示我們,愛的陪伴能夠增進人的心理安全感,在沒有恐懼的環(huán)境中成長的人會更加具有主動性和自信,否則會形成懦弱和猥瑣的人格。試想一下,如果在班級的每一個角落都充滿人性的溫暖,每一個人的優(yōu)點、特長都能夠得到充分的綻放,每一個人對未來都有著樂觀的向往,每一個人心中也就能培植起對于教育無限信任的力量。無疑,這樣的教育是美好的,但這一切都需要教師尤其是班主任的溫情陪伴。
我們要明白,任何虛假的、矯情的言辭和表演,甚至監(jiān)視、操縱、控制、監(jiān)管、牽制、鉗制都無法喚起真誠,所以我們要在陪伴學生過程中“在乎他們的感受”。新型師生關系強調(diào) “生命共在”中“溫情的陪伴”,是守護、守候、守望、陪護。我們陪伴著孩子形成“自我的同一性”,塑造“完整的人格”。同時,溫情是一種情緒表現(xiàn),但情緒又往往是內(nèi)隱觀念表達的信號,班主任要把自己作為研究對象,研究自己的情緒反應,并反省“我何以如此”以提高自我覺察的敏感性。
2.教師是成熟的對話者。
真正的教育意味著人和人心靈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觸與對話。學生的心靈世界是極廣闊的天地,班主任特別需要和學生保持“對話”?!皩υ挕笔菢嬛熒煌P系的根本途徑,或者說“對話”就是師生交往本身。對話是師生彼此理解的過程,雙方向?qū)Ψ降木袷澜绯ㄩ_和彼此接納,形成真正意義上的溝通與交流。通過對話,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都參與到教育中來,構成“我—你”式在場的相遇;對話也是一種“商談”,體現(xiàn)出師生平等的關系,也是對民主精神的宣揚和民主能力的培養(yǎng)。[2]
肖川博士在 《文化生態(tài)視域中的師生關系》一書中指出,新型師生域中我們應該把自己的學生當成一個有情感、有靈魂、有智慧和有個性特點的人,班主任走進班級時,所想到的不僅僅是教會學生點什么,更重要的是要喚起他們作為一個人的崇高感和神圣感。“以生命影響生命”“以生命對話生命”,還要求我們要有一種成熟的“對話素養(yǎng)”,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要以專業(yè)的姿態(tài)產(chǎn)生德育影響——溫暖、感召、喚醒、觸動和示范。
3.教師是純凈的擺渡者。
生活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是一個秘密渡口,我們從這里出發(fā),駛向未知的遠方。教師是 “擺渡者”,把每個學生擺渡到“成功的彼岸”。理想的教育必須著眼于人的全面發(fā)展、和諧發(fā)展,片面強調(diào)教學質(zhì)量,就會把正當合理的質(zhì)量追求異化為對學生智力的單向開發(fā),對學生的身心帶來極大的傷害。功利不是教育的唯一目的,使學生“眼鏡越來越厚,情緒越來越沉悶,心理越來越變態(tài)”不是“成功的彼岸”,使學生成為“有學問的怪物,技術高超的精神病人”不是“成功的彼岸”。班主任追求的理想德育就應該是對應試教育、就業(yè)教育、技能教育等僅僅服務于學生的生存的教育的揚棄和超越,應該是引導學生珍愛生命、敬畏生命、感恩生命、享受生命的教育。[3]學會過美好的生活,使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能夠創(chuàng)造幸福生活的人,這才是教育者作為“擺渡船工”的“成功的彼岸”。
作為教師,首先我們自己的靈魂應該是純凈的,如果我們的靈魂里有骯臟之處,我們教給學生的將是什么?新型師生關系要求班主任堅守教育公正,杜絕按照個人的好惡甚至得失處理問題。公正的制度和按照這種制度來平等地對待所有人,就是對個人獨特性最廣泛和最有力的保護。
世界著名的大教育家贊科夫曾說過:“學生對教師給予他們的好感,反應是很靈敏的,他們是會用愛來報答教師的愛的?!彼裕欠窬哂腥谇⒌膸熒P系取決于學生是怎么看待自己的教師的。如果班主任從“我和他(它)”轉(zhuǎn)變到“我和你”,以“溫情的陪伴者”“成熟的對話者”“純凈的擺渡者”等角色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師生將心理相容,師生間實現(xiàn)的也將是“我”與“你”精神上的相遇,形成的也將是真正平等的“我一你”關系。
[1]羅剛,佘雅斌.“我和你”師生關系及其建構:信息對稱環(huán)境下的新型師生關系探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0(8).
[2]于海霞.高中教師團體反思促進師生關系改善研究[D].北京:北京師范大學,2007.
[3]肖川.“生命教育”能給我們帶來什么[J].北京教育(德育),2012(5).
敘事
于潔,江蘇省昆山市葛江中學語文教師,全國模范教師,蘇州市首批名優(yōu)班主任,蘇州市十佳班主任,2011年蘇州教育十大年度人物,蘇州市三八紅旗手,昆山市語文學科帶頭人,昆山市德育帶頭人,蘇州市名優(yōu)班主任工作室“于潔工作室”主持人。她在一線班主任崗位工作二十多年,曾獲蘇州市教師基本功競賽一等獎、蘇州市語文優(yōu)質(zhì)課評比一等獎、蘇州市班主任基本功競賽一等獎、蘇州市主題班會課競賽一等獎、蘇州市葉圣陶思想研究課一等獎,受邀在全國各地做講座238場,出版專著《草尖上的露珠》《對教育失敗說不》《教育如此美好》《最好的教育在哪里》《努力做最好的班主任》《教室里發(fā)生了什么》。
G456
A
1005-6009(2016)50-0019-02
胥明豪,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江寧分校(南京,210000)年級主任,高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