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妥昔單抗聯(lián)合化療治療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臨床觀察
田祖國李佳
(遵義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貴州遵義563003)
〔關鍵詞〕利妥昔單抗;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生存率
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DLBCL)臨床進展較為迅速,屬于侵襲性的惡性淋巴瘤,發(fā)病年齡偏大,多見于50~60歲的患者,對化療較為敏感,傳統(tǒng)治療采用環(huán)磷酰胺+多柔比星+長春新堿+地塞米松(CHOP)方案進行化療,患者病情容易復發(fā),并且易產生耐藥性,長期存活率不高。而利妥昔單抗聯(lián)合化療應用于DLBCL的治療,改善了DLBCL的療效及預后。本研究對比利妥昔單抗聯(lián)合CTOP(R-CTOP)方案化療與單用CTOP方案進行化療治療DLBCL的治療情況。
1資料和方法
1.1臨床資料回顧性分析我院血液科42例DLBCL患者,診斷均符合張之南等〔1〕《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并提示CD20陽性。男30例,女12例,年齡41~73歲,平均65.7歲,分期:1期2例,2期6例,3期15例,4期19例。分組:18例采用R-CTOP方案治療,24例采用CTOP方案化療,兩組年齡、性別、分期無差異。
1.2方法均經(jīng)過4個療程以上CTOP或R-CTOP方案化療,每3周循環(huán)1個療程。CTOP化療方案:環(huán)磷酰胺 750 mg/m2靜滴,第1天;吡柔比星40 mg,第1天;長春新堿1.4 mg/m2,第1天;地塞米松 10 mg/d,連用5 d;同時給予昂丹司瓊止吐,泮托拉唑制酸,還原型谷胱甘肽保肝支持治療。R-CTOP方案:利妥昔單抗 375 mg/m2,第1天,用藥前先給予地塞米松5 mg靜脈推注及異丙嗪25 mg肌肉注射以減少嚴重過敏反應,同時給予心電監(jiān)護儀密切監(jiān)測用藥過程的生命體征;第2天開始繼用CTOP繼續(xù)化療,也同時給予昂丹司瓊止吐,泮托拉唑制酸,還原型谷胱甘肽保肝支持治療。
1.3療效判斷4個療程后評價,包括患者血象、肝腎功能、骨髓穿刺、胸腹部CT及B超、心電圖等檢查。按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國際療效判斷標準〔2〕評價療效,完全緩解(CR):無可觸及的淋巴結或活檢或細針穿刺陰性,CT掃描可見淋巴結直徑≤1.5 cm,骨髓形態(tài)學或組織學檢查正常,至少持續(xù)4 w以上;部分緩解(PR):全部可測量的病灶較原先縮小50%以上;穩(wěn)定(SD):病灶增大不超過25%或縮小不超過50%;進展(PD):全部可測量的病灶較原先增大25%以上或出現(xiàn)新的病灶??傆行?RR)=CR+PR。
1.4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21.0軟件進行χ2檢驗。
2結果
2.1兩組療效比較R-CTOP組CR率和RR率優(yōu)于CTOP組(P=0.049,P=0.030);見表1。1年、2年及3年生存率(OS),R-CTOP組〔17例(94.4%)、16例(88.9%)、13例(72.2%)〕均高于CTOP組〔20例(83.3%)、15例(62.5%)、9例(37.5%)〕,其中3年OS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26)。
2.2不良反應兩組化療后均出現(xiàn)程度不等的藥物副作用,包括白細胞下降,血小板降低,肝功能損害等常見反應,程度均較輕,未發(fā)生嚴重骨髓抑制、肝衰竭等嚴重不良反應,患者均能夠耐受;兩組不良反應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未發(fā)生明顯的心臟毒性不良反應。見表2。本組1例患者出現(xiàn)嚴重過敏反應而停藥,表現(xiàn)為應用利妥昔單抗約半小時后,煩躁不安、端坐呼吸、呼吸困難,嚴重心動過速及呼吸加快,立即停用利妥昔單抗,給予吸氧、補液及使用腎上腺素、糖皮質激素積極治療后病情好轉。
表1 兩組療效比較(n)
與CTOP組比較:1)P<0.05
表2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n)
3討論
DLBCL治療方案包括COP、CHOP、m-BACOD、MACOP-B等,但二線治療方案并不能使淋巴瘤患者明顯受益,而毒副作用則明顯增加,所以目前仍然以CHOP方案為最具優(yōu)勢的標準化療方案。利妥昔單抗是一種人鼠嵌和的單克隆抗體,可以選擇性地與淋巴瘤腫瘤細胞表面的CD20抗原相結合,靶向治療CD20陽性的惡性淋巴瘤,作用機制包括〔3~5〕:①抗體依賴的細胞毒作用;②補體介導的細胞毒作用;③提高腫瘤細胞對化療藥物的敏感性;④抑制腫瘤細胞增殖和誘導凋亡;⑤克服Bcl-2相關性耐藥,從而達到抗腫瘤的作用。根據(jù)文獻報道〔6~8〕,應用利妥昔單抗治療DLBCL,有效率在72.5%~93.8%,療效優(yōu)于單用化療治療;有研究顯示〔9〕,統(tǒng)計國內10年來應用標準的R-CHOP方案治療480例DLBCL,CR率78%,3年的OS為64%,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在標準的化療方案中阿霉素有較強的心臟毒性,而吡柔比星是新一代的蒽環(huán)類抗腫瘤藥物,通過直接嵌入DNA雙鏈和抑制DNA聚合酶,達到抑制DNA的轉錄和復制的目的,根據(jù)研究顯示〔10,11〕,針對惡性腫瘤的化療,包括惡性淋巴瘤,含吡柔比星的聯(lián)合化療方案療效與含阿霉素的聯(lián)合化療方案比較,療效相當,而應用吡柔比星時其心臟毒性則明顯較低,特別是針對老年并有高血壓及心臟病史者,吡柔比星更為適宜。
本組研究結果與文獻報道相似〔12〕。利妥昔單抗在提高DLBCL治療效果的同時,并未明顯增加治療的不良反應。根據(jù)研究結果顯示,可以將利妥昔單抗聯(lián)合化療作為DLBCL患者的首選治療方案。過敏反應是利妥昔單抗最為嚴重的不良反應之一,表現(xiàn)為呼吸困難、蕁麻疹、喉頭水腫等,用藥前常規(guī)給予抗過敏藥物以減少嚴重過敏的發(fā)生,常規(guī)提前給予地塞米松、異丙嗪等抗過敏藥物;同時也需要醫(yī)護人員密切監(jiān)測和觀察患者的用藥,加強用藥期間的患者巡視,及時發(fā)現(xiàn)患者病情變化,迅速給予有效的處理和搶救;準備齊全搶救用物品和藥物,一旦發(fā)生嚴重過敏反應時,除了立即停止利妥昔單抗藥物,并及時給予抗過敏搶救治療,避免因藥物過敏反應導致的患者病情惡化和死亡。
4參考文獻
1張之南,沈悌.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M〕.第3版.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220-4.
2Zelenetz AD,Hoppe RT.NCCN non-hodgkin′s lymphoma practice guidelines panel〔J〕.Cancer Control,2001;8(6 Suppl 2):102-13.
3Mounier N,Briere J,Gisselbrecht C,etal.Rituximab plus CHOP( R-CHOP) overcomes bcl-2-associated resistance to chemo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DLBCL)〔J〕.Blood,2003;101(11):4279.
4Forero A,Lobuglio AF.History of antibody therapy for non-Hodgkins lymphoma〔J〕.Semin Oncol,2003;30(6 Suppl 17):1-5.
5Li B,Shi S,Qian W,etal.Development of novel tetravalent anti-CD20 antibodies with potent an-titumoractivity〔J〕.Cancer Res,2008;68(7):2400-8.
6王志軍,吳月兵.利妥昔單抗治療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的臨床觀察〔J〕.腫瘤防治研究,2011;38(8):947-9.
7王曉雪,高然,于錦香,等.美羅華聯(lián)合CHOP方案與單用CHOP方案治療彌漫大B細胞性淋巴瘤的臨床對比研究〔J〕.中國醫(yī)科大學學報,2012;41(4):373-6.
8吳宏菊,張清媛,陳德發(fā),等.美羅華聯(lián)合CHOP方案與CHOP方案治療初治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的臨床對比研究〔J〕.癌癥,2005;24(12):1498-502.
9馬軍.利妥昔單抗在中國上市10年回顧〔J〕.臨床腫瘤學進展,2010;7(1):5-8.
10陶衛(wèi)平,蔣振,吳耀貴,等.吡柔比星與多柔比星的急性心臟毒性比較〔J〕.醫(yī)藥導報,2009;28(9):1216-7.
11韓霞,王華慶,劉賢明,等.美羅華聯(lián)合CTOP方案治療B細胞非霍奇金淋巴瘤35例臨床分析〔J〕.中國腫瘤臨床,2010;37(6):338-41.
12徐衛(wèi),李健勇.R-CHOP方案與CHOP方案治療初治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的臨床研究〔J〕.中國實驗血液學雜志,2008;16(4):933-7.
〔2014-12-11修回〕
(編輯杜娟)
〔中圖分類號〕R73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202(2016)05-1219-02;
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6.05.091
第一作者:田祖國(1979-),男,碩士,副主任醫(yī)師,主要從事惡性血液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