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宗芳
讓作文在情感中噴發(fā)
文/周宗芳
作文在語文教學中是極其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是學生認識水平和語言表達能力的體現(xiàn)。寫好作文對提高小學語文教學具有重要的意義。而情感因素則是作文教學的一個關鍵。
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愿望和觀點而產(chǎn)生的體驗。而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要正確而深刻地認識事物,并用準確生動的語言把它表達出來,就必須靠真摯的情感去體驗。文章是情感的載體,情感是文章的靈魂。所以說,語文不但具有工具性,而且有情意性。一篇好的文章總是傾注著作者強烈的情感,沒有情感的文章就如同一個沒有靈魂的人。許許多多的文章都是在作者激情如注的情況下誕生的。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作文情感呢?筆者認為應做到以下幾點:
人的情感往往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chǎn)生的。由于小學生情感容易受到具體事物的支配,所以,老師可以有意識地設計教學情境,以激發(fā)學生的情感。例如,指導學生寫一篇反映暑假生活的作文。首先,老師可以根據(jù)學生愛聽故事、講故事的心理,以故事的形式告訴學生自己暑假生活里經(jīng)歷過的一些事,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然后讓學生想想自己暑假生活里經(jīng)歷過的事情,這時學生往往就有一種躍躍欲試、不吐不快的心理。這時老師就可以因勢利導,引導學生把自己的小故事講出來。當然,事情一旦敘述清楚,再動筆把它寫下來,就不再困難了。
實踐是情感形成和發(fā)展的基礎。觀察世界,認識生活,才能為作文解決源頭問題。例如寫一個勞動場面的作文,首先要鼓勵學生參加各種勞動鍛煉。只有經(jīng)常參加勞動,才能對勞動的艱辛有所認識,對勞動成果的甘甜有所體驗,對勞動快樂有所感受,文章的內(nèi)容才比較真實、充分,才有真情實感。作文同生活的關系是密切的,所以我們要引導學生走生活作文的道路,克服作文教學脫離生活、脫離學生實際的弊病,把各種實踐活動引進作文中來,如組織學生參觀訪問、旅游、搞科技小制作和小實驗,參加各種體育及課外活動等,從而豐富學生習作的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作文的情感。
建立良好師生關系是保持學生濃厚學習興趣的一個外在因素。要讓學生喜歡寫作文,首先要讓學生熱愛教作文的老師。為此,教師應以一個朋友的身份了解學生的喜怒哀樂,幫助他們解除苦惱,和他們一起閱讀課外書,一起討論讀后感,獲得學生的信任和愛戴。這樣,學生在作文時就敢于大膽地把一些真實的事情、心理真實地寫到作文中去,從而使作文內(nèi)容真實具體,有真情實感,也使學生更加喜歡寫作文。
同時,老師要勤寫好“下水”作文。學生有很強的模仿心理、崇拜心理。老師愛好作文,文章寫得情趣盎然,鞭辟入里,學生也會情動而辭發(fā),逐步寫好作文。
心理學研究發(fā)現(xiàn),每個人都有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即成就需要。小學兒童的成就主要表現(xiàn)在學業(yè)成就范圍內(nèi)。在作文過程中,肯定學生成績是培養(yǎng)學生作文興趣的有效措施之一。對此,在作文教學中我們應該遵循循序漸進原則、熱情鼓勵原則、區(qū)別對待原則和個性培養(yǎng)原則,發(fā)現(xiàn)學生作文中的優(yōu)點,哪怕是一個好詞、一句好句都應給予熱情鼓勵和適當表揚。為使學生有更多成功的體驗,我們可以經(jīng)常創(chuàng)設一些讓他們表現(xiàn)的機會,如:片斷練習、即興作文、口頭作文、活頁作文等。一旦發(fā)現(xiàn)學生的進步和優(yōu)點,就給予肯定,讓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當學生在作文中成就需要得到滿足,就一定會更深層地喜歡寫作。
老師在作文教學的過程中,注意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喜歡作文的情感是至關重要的。做到了這一點,師生都會體會到作文教學成功的喜悅。
(作者單位:重慶市萬州區(qū)翠屏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