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 丹
課堂民主化:減負提質(zhì)的關鍵
文/王丹
越來越多的教育理論和實踐者把目光投向課堂,期望在這里找到中國教育變革成功的密碼,找到減負提質(zhì)的鑰匙。于是各種教學模式如走馬燈一樣走進課堂,但是在轟轟烈烈的熱鬧背后依舊難以看到真正的改變。為什么會這樣?原因其實非常簡單:我們的課堂文化并沒有改變。
文化是一個異常復雜的概念。國學大師錢穆曾經(jīng)說過:所有人所創(chuàng)造的或者關注的,都是文化。而美國學者彼得森經(jīng)過深入的分析,提出了一個可以把握的文化概念:文化就是一群人所信奉的價值觀、思維方式以及由此出發(fā)所形成的行為體系和物質(zhì)體系。據(jù)此我們可以說,課堂文化就是由一所學校的教師和學生共同信奉的教育價值觀、思維方式以及由此所衍生的行為體系。因此,只有改變課堂文化,才能夠改變課堂教學的生態(tài),才能夠真正做到減負提質(zhì),不然都是井中月、水中花而已。
重慶市渝中區(qū)中華路小學是一所百年名校,多年來,學校一直在尋找特色教育的方向。經(jīng)過長期的探索,學校最終堅定了一條特色發(fā)展之路:公民素養(yǎng)教育。
這里所說的公民,不僅是指法律意義上的公民,而且也是指政治上和道德上的公民,是有著一定素養(yǎng)的公民,是超越了自然人的公民;我們所追求的公民,不是純粹以個體主義為中心的西方概念下中的公民,而是融入東方集體主義思想,能夠為國家、民族奉獻的公民。
然而,不管我們?nèi)绾谓缍ü?,公民思想的核心是民主這一點永遠不會改變。在這個意義上,要能夠在課堂教學中體現(xiàn)民主精神,是公民素養(yǎng)教育在學校課堂教學中扎根的重要基礎。也就是說,要把民主化作為學校課堂文化建設的重要核心。
所謂民主的課堂文化,就是要改變課堂教學向?qū)W生單一傳授知識模式,把學生自我的成長和進步視為最高的價值追求,把學生的參與視為最有效的學習方法。通過模式、價值觀和思維方式的改變,真正重建學校課堂文化。
民主的課堂文化也是減負提質(zhì)的關鍵。腦科學的研究發(fā)現(xiàn),任何意義的獲得都必須通過個體對外界信息進行主動的加工,從而讓零散的信息構(gòu)成整體的意義。民主的課堂文化正是給學生提供了這樣一個對信息主動加工時間和空間,讓他們的主體性充分展示出來。在這個意義上,民主化課堂真正剔除了傳統(tǒng)課堂文化的弊端,把學生的主體性真正激發(fā)出來,同時也把學生的智慧激發(fā)了出來。
究竟怎樣實現(xiàn)民主化課堂文化呢?經(jīng)過多年的實踐,我們首先提煉出了民主化課堂文化的五大要素。
放松的課堂氛圍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要維護教師的權(quán)威地位,因此就要形成教師和學生之間授予與接受、教與學的對立,因此師生關系是非常僵硬的。這種僵硬實際上形成了師生彼此之間的恐懼和防備。教師恐懼學生會提出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害怕學生說出和自己所講內(nèi)容方向不一致的話題,害怕自己控制不了課堂。學生恐懼自己的回答不合乎教師的心思,害怕教師會批評甚至諷刺自己,害怕被別的同學看不起。這種懼怕從根本上來說,就是沒有真正達成“師生平等”這一條件,課堂教學是教師和學生之間戴著面具的對話,而非真實的人的對話。
要實現(xiàn)民主化的課堂,就需要首先把這種僵硬的關系、緊繃的課堂放松下來,實現(xiàn)教師和學生之間民主平等對話,營造一個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為此,我們采用了“一笑、二調(diào)、三高潮”的課堂節(jié)奏和策略。“一笑”:在每節(jié)課開始的時候,教師要先給學生講一個笑話,或者唱一首歌,做個搞笑的鬼臉,讓大家哈哈大笑,然后在輕松的氛圍中開始上課。“二調(diào)”在課堂中間,教師如果發(fā)現(xiàn)班級氛圍比較沉悶,或者師生關系比較緊張,要想方設法把這種氛圍調(diào)整過來,然后再上課?!叭叱薄币还?jié)課要有三個高潮,一次比一次高。這需要教師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情緒,把握好課堂教學的節(jié)點。
開放的教學設計在傳統(tǒng)的教學設計中,為了更好地控制學生,達成教師控制性的目標,教師往往把要講授的知識進行詳細的分解。這種經(jīng)過詳細分解的知識邏輯嚴謹,根本沒有學生參與的余地。要在課堂中發(fā)揮民主的作用,就必須給學生參與的時間和空間。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設計之時做好兩件事情:第一,要有清晰的總體教學目標,讓教師知道整個課堂應該到哪里去;第二,摒棄過去一小步一小步的設計方式,采用大板塊設計,留給學生足夠的參與空間,這樣整個教學空間就開闊起來。
共同參與的權(quán)利民主化的最大特征就是要讓每一個人參與其中,發(fā)出自己的聲音。因此,學校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各種形式引導學生參與:第一,改變理念,相信每一個孩子的意見都有一定的道理;第二,充分認識到每一個都發(fā)出自己的聲音比只有一個“正確的”聲音更重要,最終也最有效率;第三,精心設計合作學習,保證大家的分工協(xié)作得以順利進行,鼓勵不善于參與的孩子參與進來;第四,讓學生共同參與作業(yè)過程,改教師布置的作業(yè)為“師生協(xié)商的作業(yè)”;第五,認真傾聽那些和自己不同的意見。
重點突破的時間在一堂課中,要讓民主化的教育真正實現(xiàn),同時又有比較高的效率,一定要打破平均用力地課堂教學習慣,讓學生把大量精力運用到重點突破上。為此學校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一要找準重點,每節(jié)課確定一個重點,最多不能超過兩個重點;二要用足時間,一節(jié)課中,至少要有一半時間用于重點突破;三要當堂訓練,對于重點一定要當堂進行檢測突破情況,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引導學生校正。
學生為本的點撥在傳統(tǒng)課堂文化中,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都相信“真理”掌握在教師手中,因此教師總是急于去“告訴”,而學生總是認真地“聽取”。這種單向話語傳遞極大地侵犯了學生參與的權(quán)利,也使教師遺忘傾聽的習慣。
在民主化課堂文化中,教師必須控制自己“告訴”的欲望,轉(zhuǎn)而傾聽來自學生的聲音,傾聽學生聲音背后表達出來的智慧或者困惑。順著這樣的線索,教師所做出的點撥才是真正以學生為本的,才能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真正被重視。
經(jīng)過近幾年的實踐,我們發(fā)現(xiàn)民主的課堂文化具有以下作用:
激活了學生,增加了學生的自信民主化課堂的最大優(yōu)勢在于充分激活了學生。課堂幾乎成了孩子們自己的天下,他們在課堂上不再小心地匍匐在教師的權(quán)威之下,而是積極地問難解疑,主動地去探尋知識。更為重要的是,學生把這種課堂上的自信也遷移到課外,積極地設計并參與社團活動,而且在活動中展示出自己的精彩。
解放了思想,激發(fā)了學生的智慧民主化課堂在最初的時候,并沒有得到教師的認可,不少教師有很多擔心。然而實踐一段實踐之后,他們紛紛匯報自己班上學生所發(fā)生的變化:“我們班上的學生真的是很了不起,很多內(nèi)容根本都不需要講,他們自己就說得頭頭是道,我反而在課堂上閑下來了?!薄罢嫦氩坏?,我們班的孩子有這么聰明!”在聽課的過程中,聽課者也往往能夠感受到學生帶來的這種驚喜。學生也就像一個鎖著的精靈,把鎖鏈打開,他們的智慧就會源源不斷地涌現(xiàn)出來。
縮短了學習時間,提升了學習的效能經(jīng)過民主化課堂教學的實施,師生不再為了自己課堂“好看”而耽誤大量時間,而是直奔主題,抓住重點。這樣就大大地節(jié)約了課堂教學的時間,學生在課堂中就有大量的時間進行重點、難點突破,各種學習中的疑難問題都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得到了解決。因此在實行民主化課堂教學之后,學生的學習成績不僅沒有下降,反而都有不小程度的提升。更為可貴的是一些學困生,也被激發(fā)了空前的學習激情,學習成績獲得了大幅度的提升。
民主化課堂文化建設在學校還剛剛開始,還有很多規(guī)律尚未探索清楚。筆者相信,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我們會在課堂文化建設上做出更好的成績,推進學校公民素養(yǎng)教育走上一個新的臺階。
(作者單位:重慶市渝中區(qū)中華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