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肖邦創(chuàng)作的眾多體裁的鋼琴作品中,諧謔曲以獨有的藝術特點成為肖邦鋼琴創(chuàng)作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本文以《第二諧謔曲》為例以了解肖邦的諧謔曲的創(chuàng)作。
【關鍵詞】肖邦;諧謔曲;創(chuàng)作特征;第二諧謔曲;民族情感
肖邦的一生是短暫的,但是卻創(chuàng)作出了不朽的鋼琴作品,肖邦在海頓和貝多芬的基礎上,更近一步的發(fā)展了諧謔曲的創(chuàng)作,將諧謔曲變?yōu)橐环N獨立的鋼琴作品題材。肖邦的一生共創(chuàng)作有四首鋼琴諧謔曲,雖然作品的數(shù)量并不多但是在諧謔曲這一音樂體裁中有著開創(chuàng)性的意義。
一、音樂結構特征
在肖邦之前的海頓和貝多芬所創(chuàng)作的諧謔曲多是交響樂中的一部分或是一個樂章,海頓的諧謔曲篇幅較短,貝多芬的諧謔曲相對篇幅更大。如:貝多芬的A大調第二奏鳴曲中的第三樂章就標有詼諧,這一樂章共有112小節(jié),曲式結構為復三部曲式;G大調第十奏鳴曲中的第三樂章也標有詼諧,這一樂章共有255小節(jié),曲式結構為回旋曲式;bB大調第八交響曲中的第三樂章標有詼諧,這一樂章共有81小節(jié),曲式結構為奏鳴曲式;bB大調第二十九奏鳴曲中的第二樂章標有詼諧,這一樂章共有174小節(jié),曲式結構為復三部曲式。
肖邦的四首諧謔曲都是獨立的鋼琴作品,選用的較大的曲式結構,如:肖邦的b小調第一詼諧曲,共有625小節(jié)組成,曲式結構為復三部曲式;bb小調第二詼諧曲,共有781小節(jié)組成,曲式結構為混合曲式;其余兩首諧謔曲的篇幅都在600小節(jié)以上且都是采用的混合曲式。
肖邦所創(chuàng)作的諧謔曲在篇幅上要遠遠地大于前人,且選用了更龐大復雜的曲式結構。大篇幅的諧謔曲并非是內容空洞,這四首諧謔曲都能集中的體現(xiàn)肖邦的內心情感,帶有傳統(tǒng)詼諧性的同時更是兼具戲劇性,諧謔曲不僅是容量較大,而且“密度”也極高。在肖邦之前的諧謔曲創(chuàng)作時大多選用的是復三部曲式,他大膽的嘗試以新的曲式結構來完成鋼琴諧謔曲的創(chuàng)作,四首諧謔曲中只有第一首采用的是復三部曲式,其余三首都是選用的更為復雜的曲式結構,打破了傳統(tǒng)曲式對諧謔曲的束縛。如他的第二鋼琴諧謔曲,在曲式結構上不但打破了前人的束縛而且多有自由的處理。
在曲式結構上,肖邦不同于前人的是他創(chuàng)作的諧謔曲主題多來自于展開部,且展開部又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獲得全曲的主題,第二部分則是更為充分的對這一主題進行展開。在調式調性上肖邦諧謔曲也有所創(chuàng)新,在古典主義的諧謔曲中調式多有從副部到主部進行調式的回歸,而肖邦的諧謔曲則不然,以第二諧謔曲為例,他并沒有將調性由副部的bD大調回歸到主部的bb小調,而是選擇繼續(xù)停留在了bD大調上。
二、旋律寫作特征
肖邦生活在民間音樂十分豐富的波蘭,自小就受到了波蘭民間音樂的影響,在諧謔曲的創(chuàng)作中肖邦很多時候用到了波蘭的民歌,旋律優(yōu)美易于上口。隨著復調音樂的沒落,主調音樂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欣賞,在浪漫主義時期主調音樂已經成為主流,肖邦的諧謔曲也多用主調音樂進行創(chuàng)作,所以如歌的旋律音調也成為肖邦諧謔曲的一大特點。肖邦第二諧謔曲中的呈示部副部主題,這一主題猶如波蘭的民歌一樣優(yōu)美迷人動聽。主調的旋律,深受波蘭的民歌的影響,將波蘭民歌由聲樂形式變?yōu)榱虽撉傺葑嘈问絹沓尸F(xiàn),如歌的旋律特點是肖邦諧謔曲中最為顯著的特點之一。
三、和聲特征
肖邦在創(chuàng)作鋼琴諧謔曲中不僅擅長橫向旋律的寫作,同時肖邦也很擅長縱向和聲的運用。以肖邦的第三鋼琴諧謔曲75小節(jié)至98小節(jié)為例,高聲部采用的是較為舒緩的級進,多采用的是二度的變化,看似十分平靜,而第二和第三聲部則起伏較大,且運用了不同的和聲進行方式,且多以反向進行為主,低聲部和高聲部比較相近。從以上特點不難看出,肖邦的諧謔曲中右手雖然充當旋律的演奏,左手雖然充當?shù)氖呛吐暤难葑?,當時實際的聲響效果而言,左右手沒有特點明顯的主次之分。形成了外聲部兩個聲部遙相呼應,內聲部兩個聲部順時而動,既讓音樂有了流動感,又獲得極為豐富的和聲效果,可謂兩全其美。
肖邦的諧謔曲不僅在旋律的寫作中優(yōu)美動聽極具波蘭民族風格,在和聲的運用中也是如此,波蘭民間音樂中多使用圓舞曲,在圓舞曲的創(chuàng)作中會使用到簡單的和聲進行,多使用主屬之間的更替,肖邦在創(chuàng)作的四首諧謔曲中多使用這種民間圓舞曲的和聲,用最簡單的和聲描繪出最為優(yōu)美的畫面。如肖邦的第二諧謔曲中的第一主題有著較為明顯的兩個音樂形象,上聲部猶如波蘭平靜的一望無際的田園,時不時的會從遠方傳來清脆的牧笛聲,而下聲部一直是主音和屬音之間長時值的更替,仿佛將人們一下帶入到黃昏的波蘭田園,恬靜、優(yōu)美。
【參考文獻】
[1]菲兒·G·古爾丁【美】,《古典作曲家排行榜》[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5年版.
[2]張東勝,《肖邦的《bb小調諧謔曲》》[J].《樂府新聲》,2002-02.
【作者簡介】
劉光華(1985.08~),男,隴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研究方向:鋼琴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