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注》補遺*"/>
盛興軍 彭 飛(上海大學(xué)圖書館 上海 200444)
?
《<陳白陽集十卷附錄一卷>校注》補遺*
盛興軍 彭 飛(上海大學(xué)圖書館 上海 200444)
現(xiàn)藏北京大學(xué)圖書館的明刻本《陳白陽集十卷附錄一卷》,系明代著名畫家、吳門畫派重要人物陳白陽的詩文集。該詩文集由陳白陽五世從孫陳仁錫輯錄、編纂并刊行于世。筆者在校訂過程中,發(fā)現(xiàn)其中存在錯訛、遺漏、錯收、重收等問題。今逐一列出,以期勘正。
《陳白陽集十卷附錄一卷》 陳白陽 陳明卿 勘誤
陳白陽即陳淳(1483-1544),字道復(fù),后以字行,別字復(fù)甫,自號白陽山人。明長洲(今江蘇蘇州市)人。明代吳門畫派重要畫家,與徐渭并稱“青藤白陽”,對中國古代水墨寫意花卉畫的發(fā)展做出重大貢獻。陳白陽亦擅長詩詞創(chuàng)作,但“文以畫掩”。其作品,生前并未收錄、結(jié)集、刊行?,F(xiàn)藏于北京大學(xué)圖書館的《陳白陽集十卷附錄一卷》(以下簡稱《陳白陽集》)系陳白陽去世多年后,由陳白陽五世從孫陳仁錫收集、整理、編輯刊行。
陳仁錫,生于明神宗萬歷九年(1581),天啟二年(1622)以殿試第三入授翰林編修。崇禎改元,陳仁錫官復(fù)原職,以右春坊右中允出任武舉會試主考官。崇禎三年(1630)升為國子監(jiān)司業(yè),再直經(jīng)筵講官,以預(yù)修神宗、光宗二朝實錄,升右諭德。陳仁錫深感宦情淡薄,加之身體有病,請假歸養(yǎng)。三年后,朝廷欲起用他為南京國子監(jiān)祭酒,未上任即病逝。南明福王時,贈詹事,謚文莊。
陳白陽對詩文有很深的造詣,詩風(fēng)純淡清麗,平易真切?!蛾惏钻柤分杏胁簧贋橛浭率銘阎?,記述他對民情的關(guān)注、對人生的參悟、訪友雅集的情景以及半隱半居的生活情趣;其山水詩多寫山林幽閑意境和忘情山林的心緒。流傳較多的題畫詩,更是借花抒懷之作。題畫詠花,對花卉充滿感情色彩,豐富和深化了花卉形象的內(nèi)涵。同時,陳白陽縱放清逸的書法與瀟灑率放的繪畫筆法取得筆趣上的一致,益為畫面增加躍動的氣勢。詩、書、畫三藝并美,顯示了陳白陽廣博的修養(yǎng)和藝術(shù)才情。
《陳白陽集》共收錄陳白陽詩六百八十首,包括五言古詩二十七首,七言古詩五首,五言律詩一百三十二首,七言律詩三十九首,五言絕句二百零八首,六七言絕句一百六十九首,另有題畫聯(lián)四十三聯(lián)。詩余二十五首,雜述七條。附錄一卷共收錄陳白陽同時代的師友詩二十五首。我們在整理、點?!蛾惏钻柤窌r,通過比對陳白陽的繪畫、題畫詩、師友的文集,發(fā)現(xiàn)該詩集中錯訛之處不少,同時也發(fā)現(xiàn)不少錯收、重收和遺漏之作?,F(xiàn)補遺如下。
我們在整理、點?!蛾惏钻柤窌r,通過對比陳白陽現(xiàn)存的繪畫作品、書法作品,發(fā)現(xiàn)有大量未收入或部分收入的題畫詩(詞)、題畫聯(lián)以及自書詩詞。今逐一列出。
2.1未收入《陳白陽集》中的題畫詩詞補遺
(1)陳白陽畫作《梧桐榴花圖軸》釋文詩一首,《陳白陽集》未收錄。詩文如下①:
林深不知暑,花木動涼蔭。
更解添幽事,黃鸝多好音。
今按,現(xiàn)藏于上海博物館。設(shè)色絹本。本幅釋文后款署“陳淳”。鈐“陳淳之印”、“陳氏道復(fù)”。
(2)陳白陽畫作《梅花水仙圖軸》釋文詩一首,《陳白陽集》未收錄。詩文如下:
誰知冰雪里,卻有麝蘭香。
今按,現(xiàn)藏于故宮博物館的《梅花水仙圖軸》,本幅釋文后款署“道復(fù)”。
(3)陳白陽畫作《花卉軸》釋文詩一首,《陳白陽集》未收錄。詩文如下:
畫長添午倦,洗硯獨臨池。
何物醒吟月,葵榴正及期。
今按,《花卉軸》現(xiàn)藏于上海博物館,設(shè)色絹本。本幅釋文后款署“道復(fù)”。
(4)陳白陽畫作《茶花水仙圖軸》釋文詩,《陳白陽集》未收錄。詩文如下:
冰雪歷來久,陽河沾處多。
今按,《茶花水仙圖軸》現(xiàn)藏于上海博物館,水墨紙本。
(5)陳白陽畫作《花卉圖卷》共有十段,每段題畫詩一聯(lián),《陳白陽集》均未收錄。詩文如下:
第一段 梅竹
誰知深雪里,卻有異香來。
第二段 牡丹
喜逢三月景,開遍洛陽花。
第三段 玉蘭
讓渠多艷色,憐我足幽香。
第四段 荷花
塘坳閑意思,波面好豐神。
第五段 月季
枝頭明玉臉,葉底度香魂。
第六段 秋葵
葉出裁青玉,花舒浴淡金。
第七段 菊花
白酒誰能送,黃花自可餐。
第八段 水仙
羞容勻薄粉,翠袖卷輕蘿。
第九段 竹
涼聲風(fēng)入坐,淡影月行窗。
第十段 山茶
寒林凝黛色,晚照入融顏。
今按,現(xiàn)藏于故宮博物院的《花卉圖卷》,系陳白陽嘉靖十六年(公元一五三七年)夏作的一幅繪畫。水墨紙本。本幅畫卷末有“嘉靖丁酉夏日,白陽山人陳道復(fù)寫于五湖田舍”。鈐“復(fù)父氏”、“白陽山人”、“陳氏道復(fù)”、“筆研精良人生一樂”。
(6)陳白陽畫作《花卉卷(其一)》釋文詩,共五首,《陳白陽集》只收錄前兩首,第三、四、五首未收錄。原題畫詩如下:
第三段 菊花
清霜下籬落,佳色上花枝。
載詠南山篇,幽懷不自持。
第四段 茶花
好花真可賞,卻笑酒杯干。
偶自窺園去,丹霞似可餐。
第五段 水仙
本是凌寒物,春來也自多。
莫言開太晚,翻得際陽和。
今按,現(xiàn)藏于上海博物館的《花卉卷(其一)》,系陳白陽嘉靖十七年(公元一五三八年)夏作的一幅繪畫。水墨紙本。卷首鈐“大姚”、“筆研精良人生一樂”。卷末款署“嘉靖戊戌夏,白陽山人陳道復(fù)”。
(7)陳白陽畫作《墨花十二種圖卷》釋文詩,共十二首,《陳白陽集》只收錄第五、六、七、八首和第十一首,第一、二、三、四、九、十、十二段未收錄。原題畫詩如下:
第一段 梅花
疏影孤山下,香魂庾領(lǐng)前。
恐遭蜂蝶妒,開向百花仙。
第二段 蘭花
薰風(fēng)來幾席,鼻觀攬清香。
第三段 玫瑰
庭院日初長,玫瑰正堪頌。
香色雨徘徊,聲價令人重。
第四段 百合
百合種偏殊,悠閑絕可娛。
花傾蒼玉蒂,香泛紫檀須。
第九段 芙蓉
時序催秋令,江村花事成。
芙芙水上拆,甘菊露中明。
第十段 菊花
寒氣方隆隆,千林竟落時。
東籬有黃菊,偏序自堅持。
第十二段 山茶
雪里見梅花,高標(biāo)已足夸。
未應(yīng)憐寂寞,作伴有梅花(梅花兩字點去)山茶。
今按,現(xiàn)藏于上海博物館的《墨花十二種圖卷》,系陳白陽嘉靖十九年(公元一五四零年)秋所作。水墨紙本。卷首鈐“大姚”、“筆研精良人生一樂”。卷末“嘉靖庚子秋日,道復(fù)作于五湖田舍之浩歌亭”。鈐“復(fù)父氏”、“陳氏道復(fù)”。此卷畫水墨花卉十二種,一花一題。“嘉靖庚子”為嘉靖十九年(公元一五四零年),陳白陽時年五十七歲。
陳白陽五十五歲至六十一歲謝世前的幾年間,留下了大量作品,晚年的陳白陽喜歡作花卉長卷,《墨花十二種圖》卷可稱其這一時期的代表作。
(8)陳白陽畫作《花卉冊(其一)》釋文詩共十二首,《陳白陽集》只收錄其中第一、三、四、六、七、九、十、十一、十二開題畫詩,共計九首,其余第二、五、八開三首詩未收錄。補錄如下:
第二開 萱花
堂北宜男草,花閑葉亦愁。
憑君好培植,聞?wù)f解忘憂。
第五開 梔子花
檐蔔花開日,園林香霧濃。
要從花里去,雨后自扶節(jié)。
第八開 芍藥
玉臉沁胭脂,美人初醉時。
獨憐開較晚,不及牡丹期。
今按,該《花卉冊(其一)》現(xiàn)藏上海博物館,淡設(shè)色絹本。本幅釋文前加引言“適興”。鈐“陳氏道復(fù)”。每一開題畫詩后署款“道復(fù)”。
《花卉冊》是陳白陽晚年最喜歡作的畫作之一。所作《花卉冊》多幅。此冊共描繪了辛夷、牡丹、芍藥、萱花、紫薇、梔子、黃葵、百合、菊花、芙蓉、茶花、水仙等四時花卉十二種。
(9)陳白陽畫作《花卉冊(其二)》共八開,每開題詩一首,共八首。其中第五開題畫詩與《花卉冊(其一)》第五開題畫詩相同?!蛾惏钻柤分皇珍浧渲械谝弧⑷?、六、八開上的題畫詩四首,其余的第二、四、五、七開題畫詩四首未收錄。補錄如下:
第二開 菊花
清霜下籬落,佳色上花枝。
載詠南山篇,幽懷不自持。
第四開 秋葵
素質(zhì)倚秋風(fēng),向人渾欲語。
春花莫相笑,丹心自能許。
第五開 梔子
檐蔔花開日,園林香霧濃。
要從花里去,雨后自扶節(jié)。
第七開 百合
色開蒼玉蒂,香泛紫檀須。
只恐隨風(fēng)落,殷勤畫入圖。
今按,該《花卉冊(其一)》現(xiàn)藏上海博物館,水墨絹本。第一開,海棠,鈐“道復(fù)”。為“封題”。第二開,菊花,鈐“道復(fù)”、“陳生印”。為“對題”。其后各開,均為“對題”。每一開題畫詩后署款“道復(fù)”。釋文后鈐“復(fù)父氏”、“白陽山人”、“陳氏道復(fù)”等。
(10)陳白陽畫作《花卉卷(其二)》共十二開,題畫詩十二首,《陳白陽集》只收錄其中第二、七、八開的三首,其余第一、三、四、五、六、九、十、十一、十二段未收錄。補錄如下:
第一段 蘭芝
薄霧迷龍蔚,涼飆麗佩環(huán)。
第三段 牡丹
最好池邊見,還宜月下逢。
第四段 薔薇
偏與光童有緣分,舟來摘取迢南窗。
第五段 萱花
翠葉翻羅帶,金英結(jié)綺霞。
第六段 梔子花
要從花里去,雨后自扶筇。
第九段 菊花
有心傾曉日,無力對秋風(fēng)。
第十段 芙蓉
美人來不來,臨風(fēng)默然想。
第十一段 梅花
折取一枝懸竹杖,歸來隨處有清香。
第十二段 水仙
花萼相輝處,冰霜歷盡初。
今按,現(xiàn)藏于上海博物館的《花卉卷(其二)》,系陳白陽嘉靖十五年(公元一五三六年)畫作,設(shè)色絹本?!熬砟备剑骸氨曛畾q自春徂冬,隨處觀物,會意即賦小句。他日獨坐五湖田舍,翻思法身,每作一種既而歌曰:堪笑主人疏懶甚,長居不動草叢生。睡余閑向闌干立,蜂蝶黃花去自成。白陽山人道復(fù)書?!扁j“大姚村”、“復(fù)父氏”、“陳氏道復(fù)”。
圖卷打破了一花一詩的定式,而是上下穿插著描繪了四季花卉二十余種,包括桃、蘭、靈芝、牡丹、海棠、碧桃、薔薇、繡球、梔子、茉莉、百合、鳳仙、紫薇、蜀葵、菊花、芙蓉、桂、梅、茶花、水仙等等。
(11)陳白陽畫作《書畫卷》釋文詩一首,《陳白陽集》未收錄。今補錄如下:
樂事亦多遲,春猶戀褐衣。
敞園花發(fā)早,荒徑客來稀。
已辦登山屐,空緘覓句扉。
玉喬如可見,直欲與同歸。
今按,該幅繪畫為水墨紙本,系陳白陽嘉靖十八年(公元一五三九年)三月畫作?,F(xiàn)藏上海博物館。本幅畫卷釋文后有“嘉靖乙亥三月望后,道復(fù)甫戲筆”。鈐“大姚”、“陳”、“復(fù)父氏”、“陳道復(fù)印”、“筆研精良人生一樂”。
書卷“樂事亦多遲,春猶戀褐衣。敝園花發(fā)早,荒徑客來稀。已辦登山屐,空緘覓句扉。玉喬如可見,直欲與同歸。春日養(yǎng)屙湖上作。道復(fù)?!眻D卷中描繪了牡丹、蘭花、辛夷、瑞香、荷花、薔薇、菊花、水仙等八種花卉。雖未署年款,但從風(fēng)格判斷也應(yīng)屬陳白陽晚年作品。內(nèi)容為自作詩,是陳白陽晚年生活的寫照。徐枋題引首“香林”,署款“俟齋”。
(12)陳白陽作《月下歸舟圖軸》題詩一首,《陳白陽集》未收錄。今補錄如下:
藩籬不設(shè)處,吾道是吾家。
最喜茅簷月,依依直復(fù)斜。
今按,現(xiàn)藏于上海博物館的《月下歸舟圖軸》。水墨紙本??钍稹暗缽?fù)作”。畫上的題詩“藩籬不設(shè)處,吾道是吾家”,也點明了作者向往不受羈絆,自由自在的隱士生活的心跡。
(13)陳白陽作《松溪草堂圖軸》題詩一首,《陳白陽集》未收錄。今補錄如下:
見說長江無六月,須知丘壑有余涼。
披襟一坐渾忘世,欲問塵凡且未遑。
今按,現(xiàn)藏于上海博物館的《松溪草堂圖軸》。設(shè)色絹本。此幅為陳白陽的大幅絹本山水畫,畫法有別于常規(guī),是陳白陽的乘興之作。
(14)陳白陽作《山水圖軸》題詩:
好雨迎秋節(jié),林皋暑漸輕。
幽人心在遠,忽作野橋行。
今按,《山水圖軸》現(xiàn)藏于故宮博物院。水墨紙本。繪夏秋之陣雨后空濛的山景,一高士于板橋上獨立沉吟。山石長披麻皺略學(xué)黃公望,而以極為濕潤的筆墨營造出一種蒼茫幽深的“雨意”。自題詩與畫面相和,寄托了作者與深山野水為友的追求與情懷。
(15)陳白陽作《秋林獨步圖軸》題詩:溪山幽意屬漁樵,未許輕將達市朝。幾度尋盟揣竹杖,歌聲隱隱隔危橋。
今按,《秋林獨步圖軸》現(xiàn)藏于上海博物館。設(shè)色絹本??钍稹暗缽?fù)”。鈐“白陽山人”、“陳氏道復(fù)”。除了水墨寫意花鳥畫成就卓著,陳白陽的山水畫也頗有造詣。
(16)弘治十八年(1505)人日,22歲的陳白陽與朱存理、吳灌、錢同愛、從弟陳津同集文征明的停云館,宴談甚歡,文征明因賦小詩并畫,為《人日書畫卷》[1],其上,陳白陽也奉次一首:
西齋笑語得歸遲,獵獵東風(fēng)動短帷。
鼻觀清芬參妙篆,賓筵勝事寫新詩。
芳樽人日能無負?細雨梅花恰及期。
千載風(fēng)流文社在,晚生何幸托相知。
(17)《歷代詠花卉詩詞選》收錄陳白陽題畫詩《畫秋海棠》[2]三首,檢閱《陳白陽集》,其中兩首收錄,一首未收錄。今補錄:
翠葉紛披花滿枝,風(fēng)前裊裊學(xué)低垂。
墻根昨夜開無數(shù),誰說秋來少燕姿?
(18)徐蜀編《國家圖書館藏古籍藝術(shù)類編》中《內(nèi)府書畫編纂稿》[3]收錄陳白陽題畫詩四首,其中后兩首未收錄。今補錄如下:
第三種畫辛夷花。題云:
春暮辛夷發(fā),未嫌花事遲。
園林成綠編,獨薦紫葳蕤。
第四種畫百合花。題云:
百合種編殊,幽閑絕可娛。
花傾蒼玉帶,香汎紫檀須。
(19)陳白陽所作《茉莉花》[4]詩一首,《陳白陽集》未收錄,今補錄如下:
幽花剪冰雪,素香飄麝蘭。
晚風(fēng)涼月下,偏許醉眸看。
今按,該詩附注于一則題跋中,詩后題跋載:“此余舊作茉莉花詩也。辛丑秋日偶從湖上來,逗留胥江之上。故人出名花美酒相賞忘歸,解舟時則花已在舟上,足知故人知我清癖。既至田舍秉燭對花,籬落頓增□事,不敢忘畫。遂寫此紙復(fù)之,所謂名花即茉莉花。道復(fù)作?!?/p>
2.2未收入《陳白陽集》之題扇詩補遺
陳白陽在書法方面亦有突出的成就。他早年師從文征明,中歲后突破文氏門墻,書風(fēng)大變。陳白陽性格豪放不羈,故而崇尚唐李懷林、楊凝式和宋代米芾等家“率意縱筆”的書風(fēng),中、晚年尤喜行書及狂草書,筆法迅疾遒勁,頗具氣骨,偏于表現(xiàn)文人散逸之風(fēng),對于晚明浪漫書風(fēng)的興起起著先導(dǎo)的作用。明代王世貞說:“白陽書品,墨中飛將軍也?!睂﹃惏钻柕臅ㄗ龀隽撕芨叩脑u價。筆者通過對照現(xiàn)存陳白陽書法作品,發(fā)現(xiàn)不少題扇詩并沒有收入《陳白陽集》中,現(xiàn)補遺如下:
(1)陳白陽作《天香圖扇頁》釋文,《陳白陽集》未收錄。今補錄如下:
天香飄遠近,國色呈風(fēng)流。
今按,《天香圖扇頁》現(xiàn)藏于故宮博物院,為水墨灑金箋本。款署“道復(fù)”。鈐“白陽山人”、“復(fù)父氏”。本圖筆墨繪牡丹,湖石。淡墨欹毫,逸筆草草,得其意韻。
(2)陳白陽作《梅竹成扇》題詩一首,《陳白陽集》未收錄。今補錄如下:
歲宴饒冰雪,松筠感興多。
最憐疏瘦影,和月浸蒼波。
今按,《梅竹成扇》現(xiàn)藏于故宮博物院。設(shè)色金箋本??钍稹鞍钻柹饺岁惔緦戀洝薄bj“陳氏道復(fù)”、“陳淳之印”。本幅取折枝法畫梅、竹幾枝。竹子梅花雙勾后填花青,花蕊用藤黃點出。構(gòu)圖簡潔,設(shè)色淡雅,用筆勁利而略顯拘謹,意境清遠。
(3)陳白陽作《松蔭高士扇頁》題詩一首,《陳白陽集》未收錄。今補錄如下:
若子性寡合,取尚自不茍。
箕踞弄遺編,伴此支離叟。
今按,《松蔭高士扇頁》現(xiàn)藏于故宮博物院。水墨灑金箋本。款署“長洲陳淳為一松先生作”。鈐“陳氏道復(fù)”、“陳淳之印”。此圖是為一位別號為“一松”的先生而作。以別號為題材進行創(chuàng)作的“別號圖”在吳門畫家中較為流行。
(4)陳白陽作《石壁云生圖扇頁》題詩一首,《陳白陽集》未收錄。今補錄如下:
云生斷石壁,樹合隠茆茨。
一種幽閑意,市朝寧得知。
今按,《松蔭高士扇頁》系陳白陽嘉靖七年夏天所作?,F(xiàn)藏上海博物館。款署“戊子夏季,白陽山人陳淳為元大作”。鈐“道復(fù)”、“陳生印”。戊子為嘉靖七年(公元一五二八年),陳白陽時年四十五歲。
(5)陳白陽作《行草書五言詩成扇》一首,《陳白陽集》未收錄。今補錄如下:
忽然增勝事,有客到吾廬。
下榻喜何極,開尊情有余。
嫩涼入竹塢,野水通花渠。
風(fēng)月本無價,此辰良未虛。
今按,該題扇詩今藏故宮博物院,金箋本??钍稹暗缽?fù)書”。鈐“白陽山人”。
2.3未收入《陳白陽集》之自書詩補遺
(1)陳白陽草書《春日田舍有懷石湖之勝》詩軸中的題詩,屬自作詩,《陳白陽集》未收。今補錄如下:望湖亭上好春光,盡許游人醉夕陽。亦欲扁舟垂釣去,竹林留我且倘徉。
今按,該詩軸今藏故宮博物院,紙本。署款“春日田舍有懷石湖之勝 道復(fù)”。鈐“白陽山中人”。
(2)陳白陽作《行書自作詩冊》共十一開,詩冊共十一首詩,其中第二、三、四、五、六、八首收入《陳白陽集》。第一、七、九、十、十一未收入。今補錄如下:
右登吳山飲紫陽庵
西風(fēng)動游興,鼓枻入名都。
未吊前賢跡,先聞長者呼。
肆筵依石洞,舉目見江湖。
才騫難為賦,山靈冷笑吾。
右詠飛來峰
湖外有奇峰,翛然靈隱東。
不緣瞻上矗,卻是喜中空。
壁鑿疑龕佛,崖懸若贅峰。
巫山應(yīng)萬里,飛至豈乘風(fēng)。
右游天竺
西風(fēng)吹我上肩輿,路入煙霞自郁紆。
行去古松真九里,登來天竺縂三區(qū)。
老僧入定原相習(xí),好鳥出林時一呼。
酒樹隨身從遺興,望中茅店不須沽。
右六橋
古橋得得帶修堤,碧柳紅蓮?fù)浴?/p>
莫怪一湖分二水,畫船簫鼓自東西。
九日湖上寫菊
為愛湖山住不遠,黃花白酒恣沉酣。
尊前弄筆酬知己,可似當(dāng)年戴靜菴。
今按,陳白陽作《行書自作詩冊》,今藏故宮博物院,紙本。款署“道復(fù)稿”。鈐“大姚”、“復(fù)父氏“、“陳氏道復(fù)”。此冊為陳白陽自書詩手稿,書五言律,五言古、七言律、七言絕等共計十一首,其中七首見于《陳白陽集》,兩相對照,詩名及詩句互有出入;詩中所詠“吳山”、“靈隱”、“寶所”、“勝果寺”、“萬松書院”、“昭慶寺”、“天竺寺”、“飛來峰”、“六橋”等處,均為當(dāng)時杭州及西湖諸勝景。幅后李御跋語:“淳父先生書原本《坐位帖》,晚年老境轉(zhuǎn)游行于《圣教》,自然之意欲減滅。此冊乃先生中年之筆,于遒鏈見其縱橫,何可及哉。李御敬服。”
(3)陳白陽作《行書近作詩卷》多首。該卷分兩個部分,前一部分名稱為《辛丑夏日記事》,第二部分為《久居城郭還舍作》,包含四首詩,第一首以“無題”為名收錄在《陳白陽集》中(注:□為殘缺字,以下同)。
辛丑夏日記事
可憐三吳地,俗澆民益貧。
終身事勤勤,卒歲□苦樂。
今年更無聊,蝗潦難具陳。
蝗生聚若蟻,雨霾兼數(shù)句?
此雕數(shù)□□,而乃遭邅屯。
我稟既薄劣,百事徒因循。
□□謝良友,所顧乏四鄰。
炊煙幾欲絕,壯志寧復(fù)伸。
□□□美酒,斟酌忘主賓。
偃仰天地間,醉中有余春。
久居城郭還舍作
城郭煩囂地,湖鄉(xiāng)寂寞濱。
靜喧如自得,定是不凡人。
我有一竹林,萬桿煙雨足。
何事久不歸,早為□□俗。
城居也自麗,賓客滿華堂。
何似云水鄉(xiāng),□□□□妨。
今按,今藏于上海博物館《行書近作詩卷》,系陳白陽于嘉靖二十年(公元一五四一年)夏所作,共十一開,紙本。款署“近作祿奉叔襄老弟一笑 道復(fù)頓首”。鈐“白陽山人”、“陳氏道復(fù)”。本卷作于嘉靖二十年(公元一五四一年),陳白陽時年五十九歲。時人吳桓品評其書法有曰:“白陽之奇縱,所謂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者也?!?/p>
(4)陳白陽作《行草書自作詩卷》共四首,《陳白陽集》收錄其中兩首。第一首以“草閣”(《陳白陽集》146-38)為題收錄,第三首以“贈隱士”(《陳白陽集》146-32)為題收錄。第四首以“對松”(《陳白陽集》146-33)為題收錄。第二首未收入,今補錄如下:
一春無好況,何興及尊罍。
風(fēng)雨連朝夕,鶯花在草來。
農(nóng)人市谷種,蠢婦理桑栽。
兀坐陶吾性,新詩也自栽。
今按,《行草書自作詩卷》,今藏于上海博物館,紙本??钍稹坝医鲾?shù)首,漫錄成卷,寄我同好。道復(fù)稿”。鈐“復(fù)父氏”、“白陽山人”。與陳白陽同時人傅汝霖謂陳白陽“書法溯源曦、獻而出入顛、旭、醉素之間。更峭拔遒勁,別創(chuàng)法門”。本卷書法仿佛正合此意。
[1] 劉綱紀(jì).文征明年表[M].長春:吉林美術(shù)出版社,1996:189-190.
[2] 趙慧文編.歷代詠花卉詩詞選[M].北京:學(xué)苑出版社,2005:91.
[3] 佚名.清內(nèi)府書畫編纂稿[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5:432-433.
[4] 陶樑.紅豆樹館書畫記[M]//中國書畫全書編纂委員會.中國書畫全書(第12冊).上彭 飛 上海大學(xué)圖書情報檔案系圖書館學(xué)在讀研究生。
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0:835.書館。
盛興軍 副研究館員,碩士生導(dǎo)師,上海大學(xué)圖
*本文系高校古委會古籍整理研究課題《陳白陽集十卷附錄一卷》校注的相關(guān)研究成果。
①文中所出現(xiàn)的陳白陽詩詞、題畫詩,均引自[明]陳淳.《陳白陽集十卷附錄一卷》(影北京大學(xué)圖書館藏明萬歷四十三年陳仁錫閱帆堂刻陳沈兩先生稿本.《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146冊)[M].濟南:齊魯書社,1997.不再一一注明。與詩集中詩詞、題畫詩進行比較的,均已在文中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