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全民閱讀書香文叢”第三輯推介

    2016-04-12 09:52:02
    山東圖書館學刊 2016年6期
    關鍵詞:讀書

    ?

    ·館配好書·

    “全民閱讀書香文叢”第三輯推介

    “全民閱讀書香文叢”是中國閱讀學研究會組稿,由上海圖書館所屬上海科技文獻出版社與武漢三新公司聯(lián)合出版的一套讀書隨筆叢書,已連續(xù)三年在每年“4·23世界讀書日”前夕推出六本。本欄書評集中推介的是趙麗宏《躲進書里》等屬于第三輯的六種新書。

    1 從讀書到創(chuàng)作:趙麗宏的《躲進書里》

    上海市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趙麗宏先生的《躲進書里》(上??萍嘉墨I出版社2016年版),是“全民閱讀書香文叢”第三輯中的一本。全書共計十二萬余字,分為兩輯:上輯20篇,為作者的讀書創(chuàng)作經(jīng)歷;下輯19篇,為其讀書隨筆札記。

    在上輯中,趙先生回顧了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過程中與前輩、老師和文學界朋友的交集。與前輩、老師的交往產(chǎn)生的真摯感情是趙先生堅持閱讀、堅持文學創(chuàng)作的動力源泉。在他們的鼓勵、指引和幫助下,趙先生走上了文學創(chuàng)作的道路,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如《不熄的暖燈——懷念冰心》是作者在獲悉冰心去世的消息時,懷著傷心難過的心情回憶了以往拜訪她的經(jīng)歷。冰心曾鼓勵他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說真話就是好文章”,在作者筆下我們看到了冰心老人的慈祥、親切的形象。在《他高舉著燃燒的心——懷念巴金》一文中,作者從初識巴金寫起,交代了與巴老通信,互贈書籍,單獨拜訪老人,面聆他的教誨的經(jīng)過。寫到動情處,還將曾經(jīng)寫給巴老的詩歌重抄,飽含緬懷追思之情?!抖鲙煛獞涯钚扉_壘先生》則詳細講了徐先生鼓勵他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對作品嚴格要求,提出誠懇意見,鼓勵作者在恢復高考后考大學等件件樁樁的交往過程。

    在閱讀作者與文學界的老師、朋友交往的故事時,總是能感覺到共同的藝術追求將他們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這種聯(lián)系,跨越了年齡、時間和地域。在《時間老去,詩心不老》一文中,趙先生寫道:“1983年深秋的一天,我意外的收到了一本四川人民出版社的《陳敬容選集》,書從北京寄來,是作者陳敬容寄贈我的。我不認識陳敬容,但她的名字我并不陌生,我熟悉她的詩歌,她是四十年代‘九葉詩派’中很著名的一位。這使我很系統(tǒng)地讀了她的作品,也了解了她的思想和為人。我很喜歡她的詩歌和散文,盡管她寫得不算多。從她的詩文中可以感受到,這是一個心靈世界豐富美麗的女人,是一個很純粹的詩人?!迸c其說一部部的文學作品將他們聯(lián)合在一起,倒不如說對書籍的愛好與對文學的執(zhí)著給了他們精神交流的契機。

    作者在書里也表達了對文學發(fā)展前景的樂觀態(tài)度;并對網(wǎng)絡時代為文學帶來的影響做了分析。認為:“網(wǎng)絡的出現(xiàn),使文學作品又增添了一個強大而有效的傳播途徑?!S著網(wǎng)絡的發(fā)展,隨著文學作品在網(wǎng)絡上的傳播越來越廣泛,傳統(tǒng)的文學載體會受到?jīng)_擊?!阌怪M言,網(wǎng)絡的出現(xiàn)會使文學創(chuàng)作出現(xiàn)新的題材和內(nèi)容,譬如和網(wǎng)絡有關的生活和故事,文學家的筆下也會出現(xiàn)一些新的詞匯?!?/p>

    下輯主要是作者的讀書筆記,記錄了閱讀后的感想,如讀《百年孤獨》、重讀《西窗集》等篇。在《讀〈百年孤獨〉》中,作者并沒有以一個專業(yè)作家的身份去分析《百年孤獨》的藝術創(chuàng)作手法,而是簡單的表達了故事本身的好奇,關注故事情節(jié)本身的虛幻真實?!懊鎸Α栋倌旯陋殹愤@樣的小說,我只是一個好奇的讀者,使我感興趣的是小說中那些性格鮮明的人物,是他們跌宕起伏、難以預測的命運,是那些怪異的事件,荒誕的氣氛,那些斑駁陸離的濃郁地方色彩,還有小說那種流暢有獨特的敘述方式?!弊髡摺?0年前初讀《西窗集》,曾為之癡迷。近日重讀此書,感覺是在會一位久別重逢的老朋友……”,并在重讀后動情的寫下讀后感,證明它“卻是值得一讀的一本書,一本以小見大的書,一本展現(xiàn)了文學的真魅力,也展現(xiàn)了人心浩瀚的書”。這樣真摯的贊美在書中隨著可見,都是趙先生閱讀后的真切感受。

    下輯中,還收入了作者的一些藏書題跋。他將個人情致和思緒的零散片段集合到一起,很好的將所讀、所悟、所寫結(jié)合到一起。在《〈論音樂的美〉題跋》中,作者對《論音樂的美》一書的作者、創(chuàng)作時間、譯者的評價和書中的觀點一一進行了記錄,并明確提出不同意原書作者的觀點,但可以一看。提要性的語言和對內(nèi)容的把握十分簡練,同時也將閱讀時的想法如實記錄,以備查考。作者這種認真鉆研,勤于思考,善作記錄的閱讀方式,對于身處信息爆炸的時代,習慣快速翻閱的我們來說,值得借鑒。

    在趙先生的筆下,讀書是一件快樂的事,與作家、出版人的交流,讓他感受到真誠與鼓舞,一部部優(yōu)秀的作品陪伴他走進人生的不同階段,并越走越順,越走越好。《躲進書里》,就是他在讀書寫作中提升自己生命追求和人生境界的心得記錄,值得文學青年和讀書愛好者們閱讀參考。

    (蔣小峰)

    2 書香小品:吳振華的《水枝書話》

    我一直認為,“書話”是一種最具書香氣的文體。

    多年前,我在《聞香識書話》一文中說:“書話注重以一種輕松、靈活、隨意(并非隨便)、閑適、懷舊、雋永、醇厚、綻露天性的美文筆調(diào),寫出作者對于書的閑情散悟或真知灼見,以期引起美的享受與積累……作者可以由書闡發(fā)種種美侖美奐的個人思緒,把對書的一廂愛憎毫不含糊地傾吐而出……這是一種極具人情味道和映襯著讀書人面目精神、讀寫苦樂的絮語式的散文體裁的隨筆文字,大凡書的歷史、書的內(nèi)容、書的版本、書的流布,乃至書林掌故、訪書求書的經(jīng)歷心聲、文人瑣事、文章典故、藏書題跋,大凡書肆、書商、書價、藏家的種種見解與趣事,乃至于讀書人的日常讀書生活等等,大千世界,都無一不可以成為書話作者傾訴寫作的對象?!?/p>

    作為一種表達獨特的寫作體裁,話書之文一直受到我的喜愛,書話專題圖書的出版,也一直在我的關注之下?!叭耖喿x書香文叢”最新上市的這第三輯,我最先購買的是其中這一本《水枝書話》。

    為何命名為《水枝書話》?該書作者吳振華兄有一段簡潔的闡釋:“一枝臨水,是何枝無關緊要,甚至枯枝亦佳,或照影,或蘸水,我覺得都有一種清趣和幽趣,一種清淡的意境。這是我喜歡的,遂以之名此讀書隨筆集?!庇纱藭脑忈?,自可窺見作者的一種散淡的文化情懷。

    《水枝書話》是一冊充滿人文個性的“書之書”。全書四十篇文字,分為三輯。一曰“坐橋說書”,收錄其2008年在《金華晚報》副刊同名專欄中的文字,其中一些篇什我曾已拜讀。副刊文字,篇幅簡潔,言少意賅,耐人尋味,印象不淺。二曰“九月書影”,收錄與散文、回憶錄、傳記作品、新詩等方面的書話,文藝范兒十足,文化味道濃郁,好似一位文學耕耘者的心靈史。三曰是“書林擷葉”,大多是有關風情民俗、地方文獻、舊體文學的一些書話,體現(xiàn)作者熱愛鄉(xiāng)土文獻和鄉(xiāng)邦文化的赤子之心。

    我作為愛書家的一員,對作者書話中所涉的書大多并不陌生,對書中所配各冊精彩書影尤感親切;對其私家所藏的地方文獻和自印本舊書,也自有同樣的喜好和共鳴。例如對其專文談及的吳運鐸著《把一切獻給黨》,我不僅同樣有存,而且珍藏了該書自出版以來各時期的多種版本。因為吳運鐸所敬重的羅炳輝將軍,恰是我關注二十多年的抗日英雄老鄉(xiāng),吳運鐸的這本書對羅將軍及其戰(zhàn)友、戰(zhàn)士的描寫,可謂入情三分。因此,作者對吳運鐸自傳體回憶錄的書話式讀解,就很能引起我和許多讀者的好奇與思索。作者說,吳運鐸將《把一切獻給黨》作為書名,其內(nèi)心一定充滿了“虔敬與自豪”,“也相信在這一冊書的感召下,那一代人將這六個字作為身體力行的口號的真誠”?!刹皇敲??!

    由于《水枝書話》中的許多書我亦有存,故而對書中的文字也就多了幾分挑剔的眼光。但到讀完全書,才發(fā)現(xiàn),作者早已跳出了就書論書的書話文章常態(tài),而是以書為媒,用不多的篇幅輕松自在地訴談書里書外的掌故,引領讀者走入另一方天地。以《人間好事》為例,作者在并不長的文字里講述了古今幾位愛書人的故事,文章結(jié)束,我才曉得,其目的是為了介紹我十年前的舊著《文脈書香》。雖說目的如此,但作者并不直接承認,反而是用“天下第一好事,還是讀書”來掩飾薦書的目的所在,讀來令人會心一笑。

    我以為:“作為散文大類中的一種文體,小品文可說是散文大家族中個性最突出、格調(diào)最明朗、特色最鮮明的一種文體,它以輕靈、散淡、秀麗、集中為美的特征,兼富言志載道或獨抒性靈的特質(zhì),注重素樸優(yōu)雅與謹嚴自然,力求活潑的、多樣化的個性風格與言簡意賅、言近旨遠的語言特色?!?/p>

    說書而不拘泥于書本身,而是以書為引子,闡發(fā)自己豐富的閱讀識見,這是這本書的作者的書話寫作不同于尋常作者所寫書評的原因。這也是本書在性質(zhì)上是書話隨筆的人文特質(zhì)。我以為,這一特質(zhì),就是書香本色,小品風流。《水枝書話》作者的文字,言簡而意遠,處處充滿優(yōu)雅自然的筆調(diào),處處展露著作者充滿雅趣的才情,恰好彰顯了小品文式書話的風流。

    (龍美光)

    3 讀書的風雅:孫永慶的《燕語書林》

    《燕語書林》(上??茖W技術文獻出版社2016年版)的作者孫永慶先生,是山東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一位不可多得的愛讀書、愛寫作的中學語文高級老師。因文而相識,也因文而終成朋友。盡管多年來,我倆實際接觸并不多,主要是基于共同愛好,彼此贈書,共同關注讀書界的動態(tài),發(fā)現(xiàn)難得一見的好書,就會想辦法弄了給對方寄去。

    記得在我的藏書中,10多年前的那部《王陽明全集》就是他從舊書攤淘到寄給我的;而《閃閃的紅星》的作者李心田先生那部早已買不到的長篇小說,永慶硬是托人找心田先生要了一部簽了名給我寄過來的。在教學之余,永慶總是在默默讀書,然后一篇篇把讀后感寫出來,他很低調(diào),文字樸實,文章不長,產(chǎn)量也不高,但日積月累,他也先后出版了《書邊散墨》和《風檐展讀》等小書。說“小書”,指的是書的容量也就十萬字左右,談的都是書林逸聞、書人書事、讀書隨筆等等,也許是職業(yè)的緣故,他的文章就千字左右,平實如同聊天,淺顯易懂,但卻淡而有味,趣味滿紙?!堆嗾Z書林》自然繼續(xù)發(fā)展了這些寫作上的特點。

    書話類的文章,實在是讀書人愛讀的一類文章類別。讀文藝作品,當然就像“原閱讀”,比如要讀哈代筆下的“威塞克斯”風情,當然要讀《德伯家的苔絲》《還鄉(xiāng)》甚至《無名的裘德》;讀卡夫卡,你不讀《城堡》《審判》或《變形記》算怎么回事;說《紅樓夢》,你居然不懂程甲本、庚辰本和脂批,行嗎?然而,在生活節(jié)奏日益加快、“生活的藝術”(林語堂語)日益多樣化的今天,會有多少人能夠有機會靜下心來閱讀“原典”呢?

    ——其實,這個問題也非今日才出現(xiàn),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潮流,要生活,要工作,要弄潮……靜坐板凳讀“原典”的人總是少數(shù)吧!基于此,書話類的文章成為了一種文章類別,古代的書話我們暫且不表,現(xiàn)當代的書話也可謂蔚成大觀,著名書話大家及作品就有唐弢《晦庵書話》、黃裳《榆下說書》、鄧云鄉(xiāng)《紅樓識小錄》、杜漸《書海夜航》及姜德明《書邊草》等等,一冊書話在手,縱橫古今,貫淹中西,閱讀者能夠在短時間內(nèi)得著書者畢生學問之要領,知書人書事之趣味,更妙悟人生的沖淡境界,這怎么會不成為讀書人之所愛呢?我自己就非常得益于書話的閱讀。

    書話的傳統(tǒng)被越來越多的作者所繼承,葉圣陶、俞平伯、呂叔湘、徐梵澄、金克木等學問大家都成為了這支隊伍的一員,這是讀書人的幸事。永慶兄走的也是這樣一條道路,他沉浸于閱讀,然后找到可以切入的地方開談,看似閑話,卻形散而神不散,水流云在,趣在文外。五年前,我與永慶終于在昆明得以相見快談,那是現(xiàn)實中的話書之書話。

    《燕語書林》分為三輯,前兩輯寫的是二十世紀下半葉到二十一世紀初出版的散文隨筆類書籍讀書札記,第三輯寫的是文壇上的書人書事,關注的是中國書文化的傳承問題。其中的60多篇文章,有不少都是我讀過,并經(jīng)我手在《云南日報》副刊上發(fā)表過的,其內(nèi)容涉及文學、美術甚至科普,他的閱讀視野,更多的是讀當代以傳統(tǒng)手法創(chuàng)作易于在語文課堂上講解的作品。

    作為一個仔細的讀者和認真的作者,永慶對被關注的書與人十分用心,有著獨特的閱讀策略和講解策略,表面閑散但用情甚專,如《常讀常新的〈鳥情〉》《韓少華的〈暖情〉》《潘向黎的優(yōu)雅寫作》《東拉西扯皆成文章》等篇都是。我衷心祝愿永慶的閱讀和書話文章繼續(xù)寫下去,一本本視野更開闊、趣味更駁雜的書話不斷問世,因為生活雖“居大不易”,但閱讀是件風雅的事。

    (鄭千山)

    4 “半畝方塘一鑒開”:黃鎮(zhèn)偉的《書城掇拾》

    蘇州大學教授黃鎮(zhèn)偉先生的《書城掇拾》(上海科技文獻出版社2016年版),系南京大學教授兼中國閱讀學研究會會長徐雁先生等主編的“全民閱讀書香文叢”中的一本隨筆集。全書十三萬余字,分為“書史尋幽”“人文品賞”“書人書事”三輯,共三十題,大致體現(xiàn)了作者研究的中國古代閱讀文化史、中國文學和文獻學三個方向。所選文章,無論是述說古今書人書事,還是品詩說文,都是作者治學三十余年來的收獲和心得感悟。

    上輯“書史尋幽”10篇,讀來對我最有啟迪。作者從歷代讀書詩、讀書圖、讀書法、讀書聲、讀書聯(lián)、讀書臺以及唐詩閱讀和宋人閱讀筆記說起,全方位地展現(xiàn)了先賢們的讀書情境,仿佛展開一幅幅中國書文化長卷,其雅趣濃情,令人神往。

    且看作者是如何“尋幽”的——讀書詩,暢論閱讀的甘苦心得;讀書圖,描繪課讀環(huán)境;還有圖繪中的“四時讀書樂”……已然營造出了靜閱讀、慢閱讀、深閱讀的氣氛,弘揚了“手不釋卷”的傳統(tǒng)讀書精神。其中介紹的名賢讀書法,在“束書不觀,游談無根”的淺閱讀、泛閱讀、網(wǎng)絡檢索依賴嚴重的“時尚病態(tài)”中,教人如何樸實讀書和踏實求知。陶淵明“不求甚解”法清心養(yǎng)性、淡泊情志;韓愈“提要鉤玄”法心隨手動,思理透徹;蘇軾“八面受敵”法戒貪多務得、生吞活剝——這三種讀書法經(jīng)歷了時間的考驗,現(xiàn)在依然是流連書林、遨游書海的法寶。

    中輯“人文品賞”12篇,品鑒版刻插圖、古籍人物畫像,又談讀書心得,讓未讀過這些書、讀過但未認真想過、想過卻未能明悟的讀者獲得點滴啟發(fā)。

    讀一本書,認識一位著者,進入一個世界,了解一個人或濃或淡的情思,知曉這個世界或多或少的事。然而這只是自己所知道的那一部分,不是那個完全之人,也不是整個世界。因此讀書、認識世界都需要不同的人解說。解說不能無中生有,要從字、詞、句,以及語段、語境中讀出整個文本的內(nèi)容,這正是作者這一輯讀書札記所體現(xiàn)出來的治學精神。

    比如他談《聊齋志異》,講到《嬰寧》一篇時說“通篇以笑為綱,以花為眼,相互映帶。春風秋蟲,各鳴其天籟,而笑正是嬰寧之天籟?!瓔雽幱赡榛ㄎ⑿χ两K不復笑,其間天性受抑的原因究在何處?其幼子不識人事,見人輒笑,但成人后又復何如?”(《讀〈聊齋志異〉隨筆三題》)

    我讀《嬰寧》時只為嬰寧以摘花不笑收而感慨,卻沒有想過她的幼子見人輒笑,大有母風,但等他成人步入人世社會后,一片天真是否也會被無情磨滅?最終雖能從容應世,態(tài)度莊肅,付出的代價又何止“矢不復笑”?哪怕是到了今天,這個問題也是現(xiàn)代人需要面對的。黃先生這一指點,可謂度人金針。

    下輯“書人書事”8篇,品評古今學術名著,紀念已故師友品學,從著者的人生經(jīng)歷、思想情感談閱讀心得,使得著者生息如聞,親切可感。

    品書論人,書中這些著者的生命早已與書融為一體,讀書,編書,寫書,皆是生命中不可或缺之事。作者談“藥王”孫思邈的傳奇人生,說王原祁的《佩文齋書畫譜》,探求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中的“孤憤”,評說《中國讀書大辭典》和《中國舊書業(yè)百年》的書香,議論種種“鑒賞辭典”的是與非,文風雖樸實,但視角獨到,發(fā)人深思。

    作者在最后兩文更是深情回憶了與蘇州大學教授潘樹廣先生的師生之情,與河北大學教授時永樂先生的同門之誼,一點一滴,真情流露,讀來感人至深。如在《雪融無聲——憶潘樹廣先生二三事》中說到潘先生教弟子操作電腦,講義開篇就是“在電腦行家面前,你我都是笨伯……如今諸公叫我教電腦,即笨伯教笨伯。”讀到這里,一位可愛可敬的“師父”形象便躍然紙上。在《讀〈墨香書影〉,兼懷時永樂先生》一文中,黃先生提到他與時先生地分南北,只是不時在刊物上互見名字,讀到對方文章時“如西窗促膝,心領神洽”。所謂君子之交淡如水,秀才人情紙一卷,其文情學誼,令人欽羨。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品無限情,悟無字理。黃先生的《書城掇拾》,正是回味過往歲月的閱讀經(jīng)歷,與讀者共享閱讀帶來的溫情和趣事,知識和信念。作者的自序?qū)懙檬值驼{(diào),題為《關于求學、習作的記憶》,對自己當年的讀書經(jīng)歷娓娓道來。其中提到他在求學期間的大量閱讀積累,令人體會到當年的知識基礎與后來的學術成就之間的因果關系。

    他說1978年考入江蘇師范學院(現(xiàn)蘇州大學前身)中文系求學后,在課堂內(nèi)和課堂外同時下功夫:“我十分注意從老師的講課和作業(yè)評語中領悟?qū)W習和閱讀的方法,采取課堂筆記和讀書卡片相結(jié)合的學習方法,逐漸積累資料,并按專業(yè)內(nèi)容和思考的問題分類。集中翻看這些類聚的資料,往往會解決以往的問題,產(chǎn)生新的思考,不斷豐富自己的學養(yǎng)?!?/p>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边@是朱熹夫子的名詩,說的是觀書有悟后的愉悅心態(tài)。如今年過六旬的黃鎮(zhèn)偉先生,已經(jīng)在長期從事古典文獻學、圖書文化學的蘇州大學教研崗位上退休,但其讀書治學精神,將會激勵《書城掇拾》的讀者,在持續(xù)不斷的閱讀、思考和寫作中,最大限度地爭取人生空間的寬度和厚度。

    (趙之詠)

    5 風吹哪頁讀哪頁:錢軍的《風吹書葉》

    南京郵電大學圖書館館長錢軍先生的讀書隨筆集《風吹書葉》(上海科技文獻出版社2016年版)分為三輯。書由徐雁教授作序,其中說“春自寒夜立,風吹書頁齊”,用這十個字點出本書命名的意境,韻味至佳。

    《風吹書葉》的上輯為“書齋風鈴”,里面都是藏書家的樂趣話題,比如藏書印的起源、藏書票的歷史等,另外還詳解了藏書家的一些藏書學問,如簽名本如何收藏?新書如何收藏?書房有何樂趣等。他說書房里的書不會像圖書館那樣全面系統(tǒng)地排架,錯落有致才有美感。他有自己獨特的觀點,說書齋應該是會成長的,書房也應該學會新陳代謝、吐故納新。作為一個讀書人、藏書人,或多或少都帶有深厚的書齋情結(jié),錢館長很多精辟的言論,與我的見解也是不謀而合的,這便有了與故友觸膝談心的深情。

    第二輯是“書林采香”,講的都是讀書人的道理。收錄了作者對讀書的一些看法。我在品讀的時候,曾將其中最精彩的部分羅列了出來,并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中進行了轉(zhuǎn)發(fā)。如作者說“書本”應當成為精神生活的有機元素,讀書的目的是為了尋找一個可以交流的伙伴;又說“閱讀滋養(yǎng)慧根”,“閱讀的目的,在于升華精神、堅守信念、造就慧眼,涵養(yǎng)慧心,更能理解時代、感念親情?!闭J為“閱讀”是圖書館的靈魂所在等等。

    第三輯都是作者的書話、書評類作品,還有他主編的校園閱讀推廣導刊——《書林驛》的“編后記”。該輯中鄭爾康先生懷念其父親鄭振鐸的《石榴又紅了》,讓我讀到了一個童心未泯、充滿情趣的作家形象。鄭振鐸先生能想到在石榴未紅之時先刻上小孩子的姓名,待到石榴紅了,選一個日子和小朋友們一起過有趣的“石榴節(jié)”,真的很有創(chuàng)意,也很有童心。作者寫林語堂次女林太乙女士的個人傳記——《林家次女》的讀后,更讓我了解到林語堂那大俗大雅的家庭教育觀,林語堂說“風味”和“嗜好”是閱讀一切書籍的關鍵,一個人發(fā)現(xiàn)他愛好的作家和寫作風格,乃是他知識結(jié)構(gòu)完善的最重要事情,林語堂還說:宇宙是一本大書,應該讓孩子們自己去念,可以百無禁忌。

    “身心再累也要讀書;工作再忙也要談書;收入再少也要買書;住室再擠也要藏書;交情再淺也要送書?!?高希均《讀書救自己》中語)但人過不惑之年,已很少有書評能夠觸及我內(nèi)心的世界了,但讀了作者的《漸行漸遠情愈真——〈目送〉讀后》似乎為我推開了一扇窗,讓我看到了光明,遇見了知音,也讓我感悟到了人性的善惡與美丑。讀書就好比在讀人,書其實只是一面鏡子,透過這面鏡子,我照見了自己,也看清了他人。所謂“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被蛟S就是這個道理。正如錢館長所說的:“只有經(jīng)過了風雨歷練,才能以更加平和的心態(tài),看透人生的輪回轉(zhuǎn)移,看淡人間的起起伏伏,不緊不慢、不急不躁、不慌不亂地邊走路邊思考、邊思考邊走路?!币蚨棺x《風吹書葉》一書,對于我,正如同進行了一次心靈的行旅,有見聞、情感和智慧上的增益。

    (羅秉利)

    6 舊聞尤醇達人心:周維強的《學林舊聞》

    《學林舊聞》(上海科技文獻出版社2016年版),是“全民閱讀書香文叢”的一本隨筆,由浙江教育報刊社的學人周維強先生所著。書分五卷,或談學問,或敘師友,或說言語,或論風度,或言學政,所及學林文壇人物逾百人,為作者博覽群書后積累所得的札記集。讀之,猶如置身時光隧道,得以聆聽先賢往哲的嘉言懿行。周先生早期的求學經(jīng)歷多與人文相連,這大概是為什么本書能融紀實的嚴謹與抒情的柔懷。

    《學林舊聞》顯示了作者對近代中國學術文化見微而知著的觀察情懷。言其“微”,一為從微觀考察是時學術文化界,一為從小事見證個人治學歷途。

    撇開以宏觀角度俯瞰整個學林,書中并未對“戊戌變法”“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以及“文化大革命”等社會大事件作探討,而是試圖從葉縫間窺看林中大況。如以王照與康有為辯新政見普及教育之路艱必至;以胡適不以青年思想左傾為忤見大學自由之思想;以董每戡被打成“右派”后仍不疲寫作,友人顧學劼妙思寄紙,見學術燎原之火;以錢鍾書不為黑幫牌子而折腰見文人之傲骨;以傅鷹斥學校衙門習氣濃厚見術政不可混……周先生娓娓道來諸多微聞,絲絲入扣,雖并未細詳當時的文化況景,但從聚焦多位學者雅士的舉手投足,體現(xiàn)了時人追逐一種清正、自由、和融的學林風氣。

    另一方面,作者所述并非全是名人功成業(yè)就時留下的偉績或豪言壯語,那些關于他們年少的求學小故事甚至是輕狂之舉也一并收錄其中。比如書中數(shù)次載錄國學大師姜亮夫的青年往事。姜先生曾因書多師強而青睞北師大,在成都高師念書時有幸得到林山腴先生指點《文史通義》。在清華念書時他還曾狠批容庚論器彝通說,后來受到陳寅恪先生的溫言教正??梢姶髱煹臒挸刹皇且货矶?。作者這種以小見大的視角,細膩新穎,妙不可言!

    除涵蓋文人治學研究的舊聞,書中對他們生活小事的收集使文段趣味益增,情懷不減。金岳霖憂母雞“難產(chǎn)”遂請楊步偉掏蛋,胡適戲謔沈從文情書為無價之寶,熊十力嗜食若狂,林淡秋驅(qū)車按喇叭助陳學昭聲名,陳望道夫人蔡葵善意請賈植芳“幫助花錢”……學林人間一段段好事一種種佳行正“添諸君宴飲清淡之興會”,是上佳的“下酒菜”。閱后,讓人心脾舒暢,遇精彩之處更不禁連連贊嘆。

    所謂寸有所長,尺有所短。周先生把諸多中國文化名人的舊聞按五大主題歸類整理,每卷的小故事雖逐一摘錄但其中的排序邏輯模糊。不少文段體現(xiàn)了承上啟下的關系,但全書內(nèi)容非以時間或空間為序,也非以人物或地方為中心,多了份談天說地的瀟灑,卻少了點循序漸進的縝密。書中少量言語有重,如提及了蔡元培“兼容并收之主義”的辦學理念、梅貽琦論“何謂大學”兩次,雖各自入卷不同,筆者以為可將其統(tǒng)一論述。另外,對于卷四風度·人生中收集的舊聞,筆者覺得部分名人軼事彰顯其態(tài)度勝于風度,同時一些有關師生或同輩間的友誼、學術言論、舉薦等筆記或多或少與卷一、二及三內(nèi)容交叉。因此,將卷四拆分合并于前三卷也未嘗不可。至于附卷,周先生在此坦白了自己歷年的求學經(jīng)歷以及于書林散步的所感所悟,與前五卷所述聯(lián)系稍微,或可讓該部分獨立印成小冊,或并入作者的學業(yè)自傳中。

    周先生的謙遜與勤勉,博學與多才,嚴謹與雅趣均可從他編撰的這部札記顯現(xiàn)。筆者尤為欽佩他的人文精神,認為《學林舊聞》已達到寫作初衷——是一本能添宴飲興會,能溫故知新,能見微知著的佳作。愿如此沁人心脾的讀書筆記多多益善!

    (馮展君)

    猜你喜歡
    讀書
    郭初陽:讀書真的太有意思了
    春日讀書正當時
    讀書使人進步
    少年讀書正當時
    清風(2020年22期)2020-12-22 06:09:12
    我愛讀書
    正是讀書好時節(jié)
    意林(2020年12期)2020-07-03 02:48:46
    讀書
    讀書的好處
    中學時代(2018年9期)2018-11-02 02:09:06
    讀書
    藝術評論(2017年12期)2017-03-25 13:48:04
    我們一起讀書吧
    黄骅市| 嵊泗县| 南丹县| 襄垣县| 长汀县| 凤凰县| 承德市| 永清县| 柳林县| 白山市| 九江市| 巩义市| 鄂温| 广东省| 淮安市| 宝山区| 中牟县| 新河县| 彰化市| 黑山县| 高平市| 云龙县| 余姚市| 蓬溪县| 邢台市| 武山县| 璧山县| 高青县| 海城市| 白银市| 开化县| 贡觉县| 安阳县| 泰宁县| 峨眉山市| 乐清市| 西和县| 天气| 马鞍山市| 洛扎县| 南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