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徐州鼓樓小學 張茜
初探繪本閱讀教學中提問的策略
江蘇徐州鼓樓小學 張茜
前不久聽一位教師執(zhí)教了繪本《月亮的味道》,筆者在記錄教師的提問后發(fā)現(xiàn):短短的一本故事書,教師竟設計了14個問題。例如:①圖上都有什么?②這個月亮它像什么?③這樣的月亮美不美?……很顯然,教師的提問既瑣碎又膚淺,使得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大打折扣,無效的提問很難將學生的理解引向深入。
那么如何進行繪本閱讀教學的問題設計呢?結合自身的教學經(jīng)驗,談幾點自己的思考:
繪本是極富童真童趣的一種文學載體,不管是成人繪本還是兒童繪本,童真童趣都是它的精髓所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有設計出能夠吸引學生眼球、打動學生心靈的問題,才能收到最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逃家小兔》寫的是一只想要離家出走的小兔,和媽媽之間玩語言捉迷藏的故事。表達了媽媽對孩子無私、偉大的愛。在教學時,教師可以在引導學生閱讀文字的基礎上,進行提問:“假如兔寶寶變成一只鳥,飛走了,飛得遠遠的,兔媽媽該怎么辦呢?”在學生有了初步的體驗后,再仔細閱讀圖畫。他們會發(fā)現(xiàn)兔寶寶變成了鳥,但只是多了一對翅膀;媽媽變成了樹,但是還是看得出媽媽的形狀。由此觀察,他們會逐漸明白,兔寶寶和兔媽媽無論如何改變,他們之間的母子關系總是不變的,媽媽依然愛著寶寶。這時教師可以再設置一個問題:“如果讓你續(xù)編這個小故事,你會如何創(chuàng)作呢?”這一問題非常符合學生的閱讀心理,能很好地激活學生的想象。以下是學生的創(chuàng)作:
“如果你來追我,”小兔說,“我就要變成河流,流入小河之中?!?/p>
“如果你變成河流,”媽媽說,“我就變成大海,讓你融入我的懷抱之中?!?/p>
“如果你變成大海,”小兔說,“我就要變成一只海鷗,自由自在地翱翔。”
“如果你變成海鷗,”媽媽說,“我就變成天空,任你自由馳騁?!?/p>
繪本教學中有效的教學提問能起到激發(fā)學習動機、促進學生參與、啟發(fā)學生思維,推進學生閱讀深度的作用。
例如,繪本《彩虹色的花》中,彩虹色的花在春天的陽光中開放,它用自己彩虹色的花瓣幫小動物們解決了難題,后來,自己只剩一片花瓣,也被寒風刮走了,被幫助過的小動物們聞訊趕來。教學時,教師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彩虹色花的這種無私的愛,你們在哪里也感受過?”“彩虹色的花讓你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呢?”隨著學生的深入思考,“分享快樂、生命留痕”的主題曲,會悄悄流淌在每位學生的心田……這樣的提問能夠很好地加深學生對作品內容的感知力、理解力和鑒賞能力。
繪本閱讀課上的提問切忌隨意、瑣碎與無序。教學中應該從教學目標、提問時機、學生實際等方面入手提出一系列有層次、有梯度的問題,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深度、廣度和密度,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讓閱讀教學走向高效。
例如,《活了100萬次的貓》講的是一只貓死了100萬次,活了100萬次,直到他遇到一只白貓,他們生了很多小貓,白貓死后,貓很傷心,也死掉了,以后再也沒有活過來。教學時教師可以循著內容理解——主題體會——拓展延伸三個層次,設置以下三個遞進式問題:
①貓為什么不喜歡它的主人?
②最后一次貓為什么再也不愿活過來了?
③假如讓你幫這只貓寫份“自傳”,你打算如何來寫呢?
這樣的問題由淺入深,層層深入,使學生經(jīng)歷了“理解、品味、創(chuàng)造”的全過程。
注意了問題設計的四個出發(fā)點,還需要針對具體不同的繪本,找到最恰當?shù)膯栴}設計。有無一個合適的切入口是問題設計成功與否的關鍵。一個好的切入口可以使教學環(huán)節(jié)最為簡單和有效,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思維最大限度地被激活,從而保證了課堂教學的成功。筆者認為教學中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嘗試:
《月亮的味道》是一本充滿著童真童趣的圖畫書,書中的月亮對于小動物們來說是遙不可及的,但它又是現(xiàn)實存在的,小動物們用它們的智慧、毅力、合作最終實現(xiàn)了這個遙不可及的目標??梢?,這月亮的味道中包含著成功的喜悅,合作的力量,鍥而不舍的精神......而繪本最后一頁中寫到“一條小魚看到這一切,怎么也鬧不明白,它們?yōu)槭裁匆敲促M力,到高高的天上去摘月亮?這不是還有一個嗎?喏?就在水里,在我旁邊呀!”小魚的月亮是鏡中花,水中月,是現(xiàn)實中不存在的,所以小魚將無法品嘗到月亮真正的味道。繪本在情趣中又隱含了一個人生的道理:現(xiàn)實中存在的目標,即使再遙遠,只要我們不懈努力,終有收獲的一天。這追求目標的過程是幸福的、快樂的、美好的。對于三年級的學生,如果讀完繪本后能夠有這樣的認識,才真正完成了對繪本的欣賞。因此在這節(jié)閱讀課中,教師可以只設計兩個主要的問題:
①為什么小動物們說這是它們吃過的最好吃的東西?月亮的味道究竟是怎樣的呢?
②你認為水中的小魚能夠品嘗到月亮真正的味道嗎?為什么?
這樣的提問不僅把學生對故事的理解引向了深入,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辨能力和哲學思維。
繪本中故事情節(jié)具有曲折性,蘊含著作者豐富的想象力,又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很吸引人。學生在閱讀時,根據(jù)情節(jié)進行猜想,讓繪本的內容與學生的思想進行碰撞,從而不斷豐富學生的知識觸角與想象空間。教學時,教師可以依據(jù)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的轉折點、矛盾點來啟發(fā)學生想象、分析、推理,以此來拓展學生的思維。
《搬過來,搬過去》講的是一位小個頭的鱷魚先生愛上了一位大個頭的長頸鹿女士,他們因彼此相愛而生活在一起,卻因為相互間的巨大差異而面臨著許多的麻煩,但他們終于勇敢地攜起手來,共同打造了幸福的生活。教學時,教師可以依據(jù)繪本情節(jié)的發(fā)展,設置一個猜讀問題:“兩種生活習慣差別如此大的動物,它們將如何打破障礙生活在一起呢?學生們給出自己的解決方案后,教師可以再設置一個問題:“如果讓你給長頸鹿和鱷魚設計個家,你打算如何設計呢?學生們的想象奇妙無窮,創(chuàng)造力得到了發(fā)展。
圖畫書是通過圖畫和文字共同講述故事的一種特殊的兒童文學形式。圖畫是繪本的生命,而并非文字的附庸。所以在繪本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針對畫面,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努力讓學生去感受每一幅圖帶給他們的獨特的視覺感受和獨特的意蘊,從而更好地理解故事、品味細節(jié)、感悟文本深刻內涵,發(fā)展審美能力。
例如,《彩虹色的花》教師在與學生共讀故事后,可以針對繪本中的五組相似畫面進行提問:“你觀察到這五組畫面有什么異同呢?”有的學生發(fā)現(xiàn)隨著彩虹色的花不斷地幫助小動物,花瓣變得越來越少了;有的發(fā)現(xiàn)彩虹色花的腰一開始是很直的,后來慢慢變彎了;有的發(fā)現(xiàn)隨著一年四季季節(jié)的變化土地由綠變黃,由紅變黑……這種細節(jié)的變化,冷暖色調的對比,把故事情節(jié)一步步的發(fā)展敘述了出來,把彩虹色花生命的足跡展現(xiàn)了出來。此時,學生們?yōu)椴屎缟ǖ牡蛄愣锵?、傷感。接著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去觀察封面、環(huán)襯、畫頁與封底里的色彩。學生們會驚喜地發(fā)現(xiàn)雖然畫的東西不同,位置也不一樣,可是畫面都由紅、橙、黃、綠、藍、紫六種顏色構成,這六種色彩紋理厚重,色澤明快。此時教師可以再次提問:“這六種色彩給你帶來怎樣的感覺?它讓你聯(lián)想到了什么呢?”“強烈的視覺刺激,如同那彩虹般的光芒時時照耀著我們,讓人倍感溫暖?!薄澳巧适侨绱藙尤?,幾乎包含了你所能想象的一切,生命、陽光、愛、夢幻……”學生們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了畫面里藏著的許多秘密,明白了繪本不僅僅是文字在講故事,畫面也同樣會講故事。
同一主題的繪本,表達的內容與方式有所不同,這就需要教師在同一主題的繪本對比中去設置問題,讓學生在讀中去比較,去思考,去辨析,從而獲得自己獨特的閱讀感受。
總之,繪本閱讀教學中的問題設計就是要用精、少、實、活的問題激活課堂,有效地簡化教學頭緒,使教學內容于單純之中表現(xiàn)出豐富,于明析之中透露出細膩,這種高屋建瓴的設計風格直指教學目標,有利于達到高效的教學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