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婷婷(廣東金融學院圖書館,廣東廣州510521)
?
廣州市普通高校讀者信息需求調查研究?——以廣東金融學院為例
席婷婷
(廣東金融學院圖書館,廣東廣州510521)
[摘要]通過對廣東金融學院讀者信息需求的調查,分析高校讀者信息需求的變化及需求特點,提出合理性的建議:以用戶需求為導向,優(yōu)化館藏資源建設;提升讀者信息素養(yǎng);提高圖書館空間服務功能。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讀者信息需求圖書館資源建設
[分類號]G252
*本文系廣州市哲學社會科學發(fā)展“十二五”規(guī)劃共建課題“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購置經費的效用研究”(項目編號14G35);廣東金融學院創(chuàng)新強校工程項目“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經費優(yōu)化配置研究:基于讀者服務的視角(項目編號:2015101)”成果之一。
隨著網絡技術和通訊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各種電子文獻、網絡信息資源充斥著人們的生活。在信息泛在化的環(huán)境中,高校圖書館的讀者對信息資源的需求不斷發(fā)生著變化,為了優(yōu)化有限的資源購置經費,合理配置資源,高校圖書館的資源與服務必然要以用戶需求為導向,根據自身的特點及條件,以教學科研服務為切入點,最大限度地滿足讀者在信息資源的內容、方式、手段、廣度、深度及創(chuàng)新性等方面多元化、多維度的需求。筆者通過對廣東金融學院師生信息需求與利用的系統(tǒng)調查和分析,希望能夠對同類院校圖書館讀者信息資源建設服務工作提供一些參考和借鑒。
1.1調查目的
本次調查的主要目的一是為了了解高校讀者信息行為,以獲得讀者信息獲取的習慣;二是了解讀者對圖書館信息資源的利用情況和使用偏好,根據讀者的資源利用特點來調整圖書館的資源配置,使有限的圖書經費發(fā)揮最大的經濟效益;三是收集讀者對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與服務的需求,以便改善和提高圖書館的信息服務。
1.2調查內容及問卷設計
本次調查主要側重于讀者獲取信息的行為習慣,資源利用偏好,以及在讀者學習、科研和生活中圖書館信息資源的利用程度。問卷設定了19個題目,分為單項選擇和多項選擇,同時為了保證問卷的開放性,減少因固定選項而造成的影響,本次問卷特意在大部分選項題目最后再設置一個開放性的填空題,方便讀者自由表達意見和需求,而無需受到選項題目的限制。
1.3調查對象與方式
為了保證調查的讀者范圍能夠覆蓋到學校里不同身份、不同系部、不同到館習慣的群體,使調查樣本范圍更加全面與合理,調查結果更具準確性和科學性,問卷采用紙質問卷和電子問卷兩種形式。紙質問卷是主體部分,在圖書館、學生宿舍樓以及教師辦公樓中隨機發(fā)放,并輔之以電子問卷,通過學生QQ群、微信等社交網站以及校內郵箱發(fā)送鏈接。
1.4問卷回收統(tǒng)計情況
本次調查共收到有效問卷779份。其中紙質問卷536份,占全部回收問卷的69%;電子問卷243份,占全部回收問卷的31%。調查的參與者來自學校16個系部,各主要系部都有教師和學生參與了本次調查。其中教師102人,占全部調查人數的13%;學生677人,占全部調查人數的87%。
2.1高校讀者信息獲取行為習慣
從表1可以看出,讀者信息獲取方式多樣化,電腦網絡和手機網絡已經成為讀者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與人交流與圖書閱讀次之。在電腦網絡和移動網絡交織的信息環(huán)境中,網絡閱讀和移動閱讀不斷沖擊著傳統(tǒng)的閱讀方式,但可以看出圖書仍是讀者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之一。
2.2讀者獲取圖書資料的主要途徑
表2 讀者獲取圖書途徑
從表2可以看出,在圖書信息的獲取中,圖書館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有72%的讀者選擇“從圖書館借閱”,圖書館仍然是讀者獲取圖書信息的首選。值得注意的是,網絡下載電子圖書所占比重高達65%,在高校讀者群體中,電子書閱讀已經成為一種流行的閱讀方式。選擇“自己購買”的讀者也達到65%。隨著網絡電商的發(fā)展,圖書購買更加便利,價格也更加低廉,使得大部分讀者選擇自己購買所需圖書。
2.3讀者利用圖書館頻率
表3 讀者利用圖書館的頻率
從表3可以看出,利用圖書館頻率為一月一次的讀者占37%,一星期至少一次的約占32%左右,一個學期一次與幾乎不用的讀者約占30%。經常利用圖書館與不經常利用圖書館及很少利用圖書館的讀者各占1/3左右,經常利用圖書館的讀者比重偏多一些。總體看來學生對圖書館的利用還是偏低。而且從圖書館統(tǒng)計的近3年讀者借閱情況來看,圖書的借閱總量平均每年減少3萬冊左右,借閱總人次平均每年減少2萬人次左右。網絡上豐富多彩的信息資源與手機上隨時隨地可獲取的移動信息資源分流著圖書館越來越多的用戶。
2.4讀者常利用圖書館的方式
表4 讀者利用圖書館的方式
從表4可以看出,到館借還圖書約占79%遠遠高于其他方式,借閱圖書是讀者利用圖書館的最主要方式,其次為登錄圖書館網站檢索,約占34%。閱覽報刊和利用圖書館電子資源也是讀者利用圖書館的重要方式。
2.5讀者利用圖書館的主要目的
從表5可以看出,讀者選擇“增長知識”的約占79%,讀者利用圖書館都是希望能夠充實自身,不斷提升自身素質。其次為生活娛樂,閱讀也成為高校讀者休閑娛樂的方式之一。再次是自習與撰寫論文和科研,兩者所占比例相差無幾,撰寫論文與科研約占了30%,這與高校以教學研究為主的特點相符合。排在五到七位的分別是教學需要、就業(yè)需要、提高學歷或職稱。
2.6讀者最常用的圖書館的資源類型
表6 常用圖書館資源類型
從表6可以看出,紙本資源仍是本校讀者最常用的圖書館資源類型,尤其是紙本圖書資源選項比重高達82%,遠遠高于其他圖書館資源。這其中也有本館電子資源不足造成的原因,但如此高的比重也說明了面對著網絡電子資源和移動媒體資源的沖擊,紙本資源在普通高校圖書館中依舊占據著不可以替代的地位。
2.7讀者最希望在圖書館中獲取到的圖書資源類型
表7 最希望在圖書館借閱到的圖書資源類型
從表7中可以看出,讀者最希望在圖書館中借閱到的圖書是與專業(yè)相關書籍,其次是休閑、消遣類用書,這與讀者利用圖書館的目的相符合,主要為增長知識與生活娛樂。排在第三位的是英語、計算機、資格認證等考試用書,由于本校是以經濟、金融類專業(yè)見長,學生普遍熱衷于各種資格證的考試,因而此類輔導書也是讀者最希望借到的圖書類型之一。排在第四到五位的分別是本專業(yè)圖書和工具書。
2.8讀者獲取學術信息首選途徑
表8 讀者獲取學術信息首選途徑
從表8中可以看出,讀者大多數依賴于以搜索引擎來搜索學術資料,獲取學術信息方面,網絡資源的優(yōu)勢逐漸體現出來,即網絡信息資源的實效性更強,獲取上更為便利。其次為本館的電子資源和圖書、報刊資源,盡管在常用的圖書館資源利用類型中紙本圖書資源的使用遠高于其他資源,但在學術信息的獲取上,本館電子資源的使用率略高于紙本資源的使用率。
2.9讀者認為最便捷的文獻信息獲取方式
表9 讀者認為最便捷的文獻信息獲取方式
讀者認為最便捷的文獻信息獲取方式是“網絡電子書刊”和“網上咨詢”,其次為“文獻借閱”。讀者選擇的排位與表8類似。讀者認為網絡資源的獲取在便捷性上高于文獻借閱。排在后3位的“全文傳遞”“定題服務”和“其他”,三者總比例不超過7%。這主要是因為本館在這方面的服務開展尚未純熟,讀者對此方面的服務了解和利用的不多。
2.10讀者對本館信息資源的滿意度
表10 讀者對本館信息資源滿意度
從整體上看,讀者對本館的信息資源基本滿意,對外文文獻的滿意度略高于紙本圖書資源和電子資源。對紙本圖書資源的滿意度略低于其他兩種。但讀者對于電子資源和外文資源的使用率卻遠遠低于紙本圖書資源。據“是否使用過本館的電子資源”的調查結果顯示,使用過本館的電子資源的讀者約占39%,未使用過的占61%。使用過本館外文資源的讀者不足30%。而未使用過本館紙本圖書資源的讀者約占14%,使用過的約占86%。而在讀者不使用本館電子資源的原因中,“不了解本館資源”約占71%,認為“需求不大”的讀者占30%,還有24%的讀者選擇了“不會使用電子資源”,此外選擇“其他”項的約占4%,主要意見是“校園網登錄太麻煩”“本館電子資源過少”“無法滿足需求”等。
2.11影響讀者獲取圖書館信息的因素
影響讀者獲取圖書館文獻信息的主要障礙是文獻不足,其次是信息檢索系統(tǒng)不健全以及資料凌亂,排在第四位的是“缺乏信息知識”。這說明讀者首要關心的是文獻信息量。然后是文獻信息查找工具與文獻信息狀態(tài)。再次是圖書館信息的獲取方式。另外有1/5讀者認為,“不會使用圖書館檢索系統(tǒng)”“獲取方式單一”“圖書館服務不主動”是影響其獲取圖書館信息的主要障礙。讀者對于館員的參考咨詢水平和圖書館制度要求不高,對這兩項相對滿意,兩項相加之和約為11%,認為這不太會影響其對圖書館的利用。在“其他”選項中,“環(huán)境差”“沒有地方可以上自習”“電子資源編排不合理”“檢索系統(tǒng)查到有書,架上無書”,也是影響讀者關心的因素。
表11 影響讀者獲取圖書館信息的因素
2.12讀者希望圖書館提供的服務項目
表12 讀者希望圖書館提供的服務項目
從表12中可以看出,本校讀者主要是學生讀者,對于自習室、研究室等服務空間的需求極為強烈約占67%,而教師對于此項的需求也有21%。其次是校外訪問圖書館內電子資源。教師讀者對于此項服務的期待排在首位,約占71%,遠高于學生讀者48%的比重。排在三至八位的分別是文獻借閱的傳統(tǒng)服務、最新文獻通報、圖書薦購服務、圖書催還和預約、信息咨詢、信息知識講座及其他。并且對于后6種服務,學生的需求均高于教師的需求。說明教師更希望能夠充分利用圖書館的電子資源。
2.13讀者對圖書館加強信息資源服務的建議
表13 讀者對圖書館加強信息資源服務的建議
此部分主要是征求讀者對于圖書館信息服務的意見和建議。首先讀者最大的愿望就是增加圖書館的信息量,不論是紙本資源還是電子資源,學生讀者更希望增加紙本圖書量,而教師讀者對于增加電子資源采購需求排在首位。學生讀者對于進一步實現圖書館自動化的期待高于教師讀者,學生希望更新檢索系統(tǒng),實現自主借還等。值得注意的是學生和教師對于圖書館提供專業(yè)學科服務提出了希望,約占總比重的42%。雖然本館的學科服務剛剛開展,但是讀者對于專業(yè)學科服務的需求甚高。排在后面的是“加強讀者信息反饋”“改進服務方式”“提高館員素質”。這些從另一角度呼應了表11和表12,但要求更加明確。
3.1根據讀者需求,優(yōu)化館藏資源建設
調查顯示,文獻不足已成為影響讀者利用圖書館的主要因素,總體上讀者對本館資源的基本滿意度不足50%,增加紙本圖書與電子資源的采購是讀者對圖書館最主要的建議。但與信息增長的速度相比,圖書館的購書經費每年的增長都微乎其微。在有限的經費下,根據讀者需求優(yōu)化館藏成為重中之重。
3.1.1合理分配購書經費
目前本館讀者最常用的圖書館資源依舊是紙本圖書資源,因此要保證一定的紙質文獻購入量。首先要滿足學校專業(yè)的文獻需求,對于師生教學科研所需的文獻資料要著重購入。其次豐富語言類、計算機類、職業(yè)資格考試類等提升個人技能的書籍,針對學生最為喜歡的休閑消遣類的書籍,要保證數量,更要慎重篩選,保證質量,寓教于樂,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同時要進一步加大電子資源的建設。保證師生常用數據庫的延續(xù)使用,適當增加外文數據庫,做好本校師生科研成果的收集整理工作,形成本校的自建庫,資源共享。
3.1.2集成網絡開放獲取資源
開放獲取作為一種新興的科學信息出版與交流活動,一經出現就受到各界的廣泛關注。在各國政府、越來越多的學術界科研工作者以及圖書情報等信息機構的不懈努力下,開放獲取資源不但數量快速增長,資源質量也得到了迅速提高。各地圖書館也越來越重視對開放獲取資源的利用。根據本校專業(yè)設置和讀者需求,集成網絡開放獲取資源,在圖書館的主頁上建立資源導航,分門別類對開放獲取資源進行有效的整合與揭示,使其成為館藏資源的重要組成,從側面增加本館電子資源量,緩解館藏資源不足的問題。
3.1.3提高讀者在館藏建設中的參與度
建立合理的館藏結構,除圖書館采訪人員的努力外,應加強讀者直接或間接地參與文獻采訪工作。在調查中有36%的讀者希望圖書館提供圖書薦購服務,所占比重不高,但也反映了部分讀者積極參與館藏資源建設的愿望。圖書館通過專家選書、讀者圖書現采活動、網上圖書薦購系統(tǒng)等增加讀者的參與度,讀者可推薦任何文獻,圖書館采訪人員盡量滿足讀者需求,并以最快的速度反饋給讀者。目前本館的網上薦購有專人負責,通過書商提供與網上購買的方式,盡量達到在兩周內將讀者需要的圖書送達讀者手中,增加了讀者參與文獻推薦的積極性。同時也可以使文獻采訪人員做到有的放矢,改善館藏文獻的結構。
3.2加強用戶培訓,提高讀者的信息素養(yǎng)
據調查顯示,約40%的被調查者把搜索引擎作為查找學術信息的首選途徑,利用本館的電子資源作為查找學術信息首選途徑的僅有21%。本館電子資源利用率過低,讀者不了解本館資源,不會使用電子資源是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并且有27%的被調查者認為缺乏信息知識是影響其獲取圖書館信息資源的重要因素之一。通過網絡獲取信息已經成為現在高校讀者獲取信息的主要手段之一,然而面對網絡,大部分高校讀者的信息獲取能力偏低,過于依賴搜索引擎,檢索時不能準確地表達自己的需求,不能正確地分析處理大量的檢索結果,滿足自身深層次的文獻需求時仍存在障礙。對數據庫的認知能力不夠,專業(yè)文獻檢索能力不足等。高校圖書館不但要為高校讀者提供資源服務,更要注重培養(yǎng)讀者的信息素養(yǎng)。加強用戶的培訓,舉辦免費的數據庫資源利用培訓課,多利用圖書館主頁以及圖書館的微博、微信等介紹數據庫的相關知識,開展多種形式的互動活動,主動向讀者介紹圖書館資源與服務,培養(yǎng)讀者利用和共享數據庫資源的意識。繼續(xù)開設《文獻檢索》課程,提高讀者在專業(yè)文獻檢索方面的能力,培養(yǎng)讀者在專題研究方面的能力、對不同層次的文獻信息的鑒別、信息綜合分析的能力。
3.3改善圖書館的服務設施,提供人性化的空間服務
豐富的信息資源、舒適的空間環(huán)境都是吸引讀者利用圖書館的必不可少的條件。除了提供舒適的閱覽環(huán)境外,圖書館還要能夠提供研究學習的空間,可以供讀者討論,完成協(xié)作任務。在空間布局上要針對用戶的這些需求布置建設學習區(qū)、討論區(qū)、休閑區(qū)、培訓區(qū)等。在空間配置方面,應該盡量做到多功能和靈活組合。并且設置展示區(qū),可以展現圖書館的文化理念、服務內容、好書推介、讀者風采等,改變圖書館給人中規(guī)中矩的印象,形成更加人性化、和諧的氛圍。
3.4創(chuàng)新服務,推廣手機閱讀
通過手機網絡獲取信息是當代大學生獲取信息的常用方式,去年本館購進了歌德電子借閱機,可以通過手機掃二維碼來下載電子圖書閱讀。今年本館開始引進了超星移動圖書館,讀者可以通過手機登錄移動圖書館,查詢本館館藏、讀者借閱歷史、續(xù)借、預約圖書,下載本館的學術資源,還以建立個性化的學習歷程等。圖書館可以充分發(fā)揮手機閱讀在高校讀者群中的優(yōu)勢,將移動圖書館推廣到讀者中間,通過移動網絡引導學生閱讀,豐富、拓展圖書館的推廣閱讀活動。圖書館可以定期向讀者發(fā)送最新圖書通報、數據庫及電子圖書的介紹以及各種圖書館活動內容。圖書館還可以安排專人負責收集各種適合手機閱讀的資源,經過整理之后,及時提供給讀者使用。
參考文獻:
[1]趙飛.高校讀者群體需求差別研究——以北京大學圖書館2010年讀者需求調查為例[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2 (4):76-82,100.
[2]康思本.網絡環(huán)境下廣東高職讀者信息需求調查與分析[J].圖書館論壇,2009(3):170-173.
[3]鄭永田.高校學生讀者信息需求的調查與分析——以華南師大大學城校區(qū)為例[J].圖書館學研究,2007(3):82-85,98.
[4]徐麗芳,劉錦宏.我國高校圖書館開放獲取學術資源集成與揭示現狀分析[J].出版科學,2011(3):76-79.
[5]郭海明.資源共享理念下的圖書館空問服務[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1(7):1-4.
席婷婷女,1986年生。助理館員,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信息資源管理。
收稿日期:(2015-11-30;責編:姚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