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州市新華小學 李 敏
中國心 世界情 大平臺
滄州市新華小學 李 敏
一門新語言能給人打開又一個空間。從教英語十七個年頭了,我不斷嘗試著讓英語課堂更豐富多彩,努力讓每個學生都在英語學習中有所收獲,不僅是簡單的詞、句的學習,更重要的是要感受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從而對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生出敬意和自豪之情,并且學會欣賞和理解其他民族和國家的文化??傊?,由一節(jié)英語課起步,從一顆中國心出發(fā),培養(yǎng)和平友善的世界情懷。
學英語,最初都要學習禮貌用語或簡單的問候語。面對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場景下,要使用不同的語句。學習這些既是在掌握知識,又是在提升修養(yǎng)。我教導學生,無論是在樓道里,操場上,還是路上,相遇后都要問候自己的老師或同學。我在班上開展了“英語禮貌之星”活動,看看誰能準確地運用禮貌用語,誰能在家里面用英語問候家人。學生情緒高漲,我趁熱打鐵,引導學生將其與中國禮儀進行對比,讓學生從最熟悉的知識中,了解華夏禮儀,這亦是中華文化的魅力所在。讓他們懂得:禮貌是品性修養(yǎng)的重要構成,做人一定要知禮。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會學習到圣誕節(jié)與春節(jié)的知識,這是中西方有代表性的節(jié)日,從中可以感受不同文化下人們的習俗、思維的差別。每次講授這一部分知識時,我都會將學生分成小組,讓他們通過小組合作,搜集資料,加深對圣誕節(jié)、春節(jié)知識的了解。學生有的講述圣誕節(jié)的由來,有的列舉不同朝代對春節(jié)的命名,有的把自己扮成圣誕老人給大家發(fā)糖果,也有的寫了春聯(lián)展示給大家……開心的同時,是對不同國家歷史與文化的學習。學完那些知識后,我都會組織一個“M y favourite”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最喜歡的國家及其原因,通過暢談對不同國度、歷史、文化的理解,于不知不覺中走向了世界。
語言是一個媒介,語言學習是一個平臺,通過它們可以展示自我,融入社會和世界。
我曾不止一次地告訴學生:語言首先是用來表達與交流的,所以希望每位同學都勇敢地去與老師對話、與伙伴交流。但在實際的教學中,總會有因為自卑、膽怯、害羞等原因,而不肯、不敢、不愿開口表達的孩子。
為了鼓勵學生,我與同事們設計了形式多樣的活動與小競賽,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性。例如每堂課前的“口語連連問”:學生可以一對一挑戰(zhàn),也可以小組接龍,通過一問一答的形式,運用平時所學的日常用語進行互問互答。最初,有的學生只會問不能答,或者只愿答不想問,而隨著一天天地參與,他們悄悄地發(fā)生著改變,他們的自信慢慢建立起來,由膽怯變得勇敢,由靜靜地觀望變?yōu)榉e極參與。而每一次與伙伴的互動,彼此間的配合、協(xié)作,也培養(yǎng)了他們的合作意識和交往能力。
“英語表演”是學生的最愛。我會給每小組充分的時間,讓他們以教材為藍本,對所學的教學內容進行組合、加工,通過自己的表演來呈現(xiàn)一個完整的情節(jié)或故事。而每次我得到的都是驚喜:相同的內容,學生可以演繹出不同的風格。他們會加入自己的創(chuàng)編,會自主協(xié)調成員間的分工。更令人高興的是,他們不在乎誰是主角誰是配角,無論是扮演高大勇敢的英雄,還是一棵當背景的圣誕樹,他們都極其認真,一絲不茍。有一次,一個孩子在表演結束后,跑過來對我說:“老師,這次我只有一句臺詞,但很重要!”這種心態(tài)讓我為他們自豪和欣慰。
未來,英語不一定能給學生的職業(yè)帶來直接的幫助,但教師應讓孩子們通過學習外語,了解更大的世界,鍛煉交往他人、展示自我的能力,提高走向寬廣世界的自信,這才是對他們最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