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強
摘 要:本文針對軍隊院校在職教育中《軍隊信息安全保密概述》教學中存在的教學對象多樣化、教學課時差異大的特點,提出從分析教學對象和研究教學內容兩方面入手,改進教學設計,提升教學質量。
關鍵詞:信息安全;保密;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6)03C-0073-02
隨著中國經(jīng)濟地位在全球范圍不斷提升,綜合國力不斷加強,國際影響力日益加大。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一直以來將我國視為潛在對手,利用多種手段和技術對我國開展全方位、多手段、多技術的探測和偵察。加之我軍正處于軍事戰(zhàn)略轉型期,新的思想、新的理論、新的裝備、新的外部環(huán)境都給信息安全保密提出了新問題、新挑戰(zhàn)。為了應對挑戰(zhàn),必須完善信息安全保密工作。中央軍委2007年5號文件明確指出,在全軍各級院校開設《軍隊信息安全保密概述》。信息安全保密走進課堂成為軍隊信息安全保密工作的一項經(jīng)常性、基礎性、普及性工作,成為打牢各類型培養(yǎng)對象信息安全保密素質的第一道防線。為使該門課程今后的教學活動做得更加扎實且富有成效,筆者結合五年來的教學實踐,探討如何從以下兩個方面改進教學設計。
一、 分析教學對象
不同的學習者具有不同的學習態(tài)度、起始能力、已有知識和個性特征,這些能力和特征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學習者的學習效果。目前全軍院校開設信息安全保密課程的各個層次授課對象之間的文化基礎、個體經(jīng)歷、求知態(tài)度、學習能力、學習方法等存在較大差異性。例如,學歷教育的本科生與士官生之間,任職教育的國防生、大學生入伍提干生、在職參謀、在職政工干部、預任基層指揮員、預任中級指揮員到預任高級指揮員等,每個班次學員的學習目標差異也很大。因此,對教學對象的分析是上好這門課程的第一步。教學對象分析包括:學習態(tài)度的分析、起始能力的分析、背景知識的確定、學習風格的分析。以下重點談談學習態(tài)度和背景知識的分析。
(一)學習態(tài)度分析
“態(tài)度決定一切”,主動態(tài)度能迸發(fā)出強烈的求知欲和高漲的學習興趣,這時受教對象感知敏銳、思維活躍、記憶效率高,由此可見,學習態(tài)度是能否達到教學目的的重要條件。
由于信息安全保密工作是軍隊日常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只要是走進軍隊大門無論哪個層次的學員對這個話題都已耳熟能詳。因此,客觀掌握和調整不同層次學員的學習態(tài)度是教學設計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一是課前運用問卷作業(yè)法,了解學員對教學設計將涉及的教材、內容、組織、方法等的看法、喜好和選擇。2013年至2015年針對武警警種學院任職教育中預任大隊長培訓班和預任中隊長培訓班采用的教學問卷作業(yè)如下:(作業(yè)要求:不少于1000字,計入平時成績)。
問題一:談談本單位最近的一次信息安全保密教育是什么時間組織的?包括哪些具體內容?
問題二:簡述您接受的安全保密教育方法,談談您對其教育效果的評價。
問題三:您認為信息安全保密教育中集中授課、看警示錄像、看泄密演示、交流討論、動手實驗等方法中,哪種方法更適合您?談談您印象最深刻的那次信息安全保密教育。
問題四:以下教學內容和課時安排您認為是否合理?如果需要改動,結合教材目錄您認為應調整哪些內容。
問題五:談談本單位在做好信息安全保密防范工作中采取了哪些技術手段?您了解它的原理和效果嗎?
問題六:您參與或組織過安全保密檢查嗎?請簡述安全保密檢查的主要環(huán)節(jié)和檢查要點。
問題七:結合本單位實際談談互聯(lián)網(wǎng)與手機管理的“雙十”禁令落實情況,談談您對落實好禁令的想法和建議。
二是嚴格落實課前教學準備會制度。課程教學設計中,教員對發(fā)放的問卷進行整理分析并將梳理后的意見帶到課前的教學準備會上。將教學實施時的教學內容、教學設計及教學方法與學員交流討論,聽取大家的意見,最終結合學員的建議調整教學內容和方法。本學期更改后的預任大隊長培訓班授課計劃為:常用辦公設備的泄密隱患與安全管理(2學時);無線通信設備的安全隱患與安全管理(2學時);移動存儲數(shù)據(jù)的清除與恢復實驗(2學時);信息安全保密管理的組織與實施(2學時)。
三是對學員的學習態(tài)度和能力進行大概估計。2013年針對預任大隊長培訓班通過課前問卷調查、召開課前準備會的交流及對學員名單中的學歷、部隊經(jīng)歷和任職年限的分析,受訓的63名學員全部為本科以上學歷,分別來自四個警種部隊,其中有中隊主官經(jīng)歷56人,基層工作經(jīng)驗豐富、對當前基層信息安全保密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和落實不到位的情況有深刻的體會和認識,對自身肩負的信息安全保密管理職責認識清楚。對學習本門課程的學習態(tài)度較其他授課層次更為積極主動。
(二)背景知識分析
任何人學習新知識都是建立在背景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已有知識來理解和建構新知識。本門課程由于不同對象的背景差異較大。因此,我們在任職教學設計中,不僅要分析學生已經(jīng)具備那些有利于新知識獲得的舊知識,更要重視那些妨礙新知識獲得的舊知識,尤其是非正常渠道獲得的舊知識。為此,任課教員要做到以下三點:1.通過問卷和座談了解學員在此次教學活動前通過哪些渠道、哪些方法獲得了信息安全保密知識,重點掌握學員已有知識中那些與將要實施的教學內容相矛盾的,學員對安全保密教學中的新知識可能產(chǎn)生什么樣的錯誤理解和推論。例如,部分學員對手機的禁令理解為只是對軍用手機起作用,我的手機是自己購買的也沒有什么秘密,不能用十條禁令來限制;也有的認為自己從事的項目工程技術管理工作,內容多以民用為主,長期形成了無密可保的麻痹思想等等。這樣的信息掌握得越多,在正式教學中,才能更加有的放矢地進行剖析和比較,更有利于學員對新知識的學習。2.充分考慮和分析學員之前掌握的安全保密知識,以便在開展新知識教學時,能夠適時提問、復習,既可以引起學員的共鳴,又能使其樂于接受與之相關的新的內容和觀點,增強記憶的持續(xù)性。3.在掌握學員起始能力和知識背景的前提下,對教學內容進行分類。一是對學員以前沒有學到或學到很少的知識點和知識技能采用多種表現(xiàn)形式,重點以陳述方式開展教學,二是對學員掌握較多或之前已經(jīng)有所了解的知識采取組織法開展討論教學。
二、 研究教學內容
教學活動的重點是教學內容的設計,它包括教學內容的選擇、組織、不同知識類型、不同課型的設計等內容。
(一)教學內容的選擇依據(jù)
教材是教學內容的主體,但僅靠教材來安排全部教學內容是不完善的。教學內容廣義上講是學生應該掌握的知識、技能、應該獲得的思想、觀點,以及良好行為習慣形成的總和。教學中采用《信息安全保密概述》教材分為學歷教育與任職教育教材兩個讀本,同一讀本要面對不同受教對象開展教學。其中任職教育中不僅受訓對象差異較大,而且教學課時也不盡相同,有8課時、4課時和2課時之分。因此,恰當選擇教學內容成為上好這門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如何來選準最重要、最值得學習的內容呢?我認為應該著重把握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一是注重課程標準的統(tǒng)領性。依據(jù)各個培養(yǎng)層次制定的《信息安全保密概述》課程標準,對教學的質和量都有了具體要求,為內容選取提供了基本依據(jù)。
二是注重內容的針對性。針對不同的對象需求,對教材中相同一章的各個小節(jié)內容進一步細分,達到各取所需的目的。例如,第六章軍隊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國防生與大學生入伍提干班培訓時,重點選擇:第一節(jié)各級組織的信息安全保密職責,第二節(jié)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基本內容,第五節(jié)泄密懲處與補救,強調基礎知識學習。預任大隊長、預任教導員培訓時,重點選擇:第三節(jié)信息安全保密管理手段,第四節(jié)軍事行動中的信息安全保密管理,第五節(jié)泄密懲處與補救,突出受訓對象的管理需求。
三是注重內容的時代性。信息安全保密是一門與信息時代休戚與共,緊貼時代發(fā)展的課程。當今信息領域新的技術、新的產(chǎn)品、新的應用不斷推陳出新。受教對象年齡絕大多數(shù)處在20~30這個年齡段,對新知識、新技術、新信息反應快、理解快、興趣點敏感。以手機為例,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的普及,傳統(tǒng)手機面臨的語音短信威脅已經(jīng)轉變成位置、通信、網(wǎng)絡、音視頻等多領域多形式的威脅綜合體,教學內容選擇上應加入當今最新技術、產(chǎn)品的介紹,例如,谷歌眼鏡、蘋果iwatch等。分析軍事斗爭準備中,新技術、新產(chǎn)品在應用時,可能存在哪些潛在隱患,增強教學的時代特性。
(二)教學內容的組織原則
信息安全保密課程涵蓋了保密學、密碼學、通信學、管理學、計算機網(wǎng)絡安全等多學科、多領域的知識內容。存在知識點多、教學素材豐富、素材形式多樣的特點。如何科學合理地設計、組織教學素材,形成完整的教學實施方案?實踐中我們應重點把握以下原則:
一是知識系統(tǒng)性與學員認知規(guī)律相結合。信息安全保密課程涉及到的每個學科都有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而在教學實踐中由于受到課時、起始能力、教師能力等多方面影響,知識的系統(tǒng)性與教學的實踐要求產(chǎn)生沖突,同時,學員對知識的認知是從已知到未知、從感性到理性、從具體到抽象、由近及遠、由易到難,若教員過分強調知識的系統(tǒng)性和安全保密的重要性,反而會使學員產(chǎn)生心理疲勞和抵觸心理。因此,結合認知規(guī)律科學地組織教學內容顯得尤為重要。
二是利用網(wǎng)絡化特點組織內容。網(wǎng)絡化是指本門課程知識點間既有上下位的聯(lián)系,也有橫向的關聯(lián)。教學中對重點內容要前有鋪墊,后有延伸、發(fā)展,橫向與鄰近學科關聯(lián)和滲透。例如,在講授第四章中移動通信網(wǎng)的安全機制時,既要考慮移動通信網(wǎng)中隱患與第三章第五節(jié)地理信息安全間的關聯(lián),又要研究與之適用的軍隊信息安全保密法規(guī)。由于移動通信與互聯(lián)網(wǎng)之間是相連相通的,二者的安全隱患是否存在相互滲透,這就要與網(wǎng)絡信息安全機制對照分析。因此,應利用網(wǎng)絡化的方法組織教學內容,增強學員對單一知識點的理解。
三是以最優(yōu)化為目標。最優(yōu)化就是使學員在最短的時間里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本門課程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受訓對象的保密素質,使之自覺地遵守《軍隊保密條例》及各類信息安全法規(guī)。圍繞教學目標,不同的教學內容組織方式會產(chǎn)生不同的執(zhí)行效果。依據(jù)系統(tǒng)論中“整體大于各部分之和”觀點,單一內容的最優(yōu)不等于該門課最優(yōu)。實踐中我們應把《保密法》和《軍隊保密條例》內容解讀作為一條主線貫穿于每章的教學活動中,結合案件、事例和技術特點,突出條例制定的環(huán)境背景、技術背景和人員背景,豐富學員對條例理解的層次化和立體化,達到培養(yǎng)學員主動保密意識的目的。
三、 結束語
軍隊信息安全保密概述是一門集合保密學、管理學、通信學、計算機科學等多學科特點的課程。因此,科學分析教學對象、認真研究教學內容是使教學活動圓滿完成的重要保證。
參考文獻:
[1] 張大均,郭成.教育心理學綱要[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 鄔江興.軍隊信息安全保密概論[M].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軍訓部,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