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小俊
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新課標、新教材、新理念為思想政治課堂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思想政治課教師在使用新教材中呈現(xiàn)出許多可喜的變化,主動轉變教育教學理念,樹立正確的教材觀、學生觀和人才觀;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靈活地處理教材,積極開發(fā)課程資源;加強行動研究,努力提升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通過觀察一線的思想政治課堂,訪談一線的思想政治課教師并結合自身的高中教學實踐,看到當前思想政治課教師在使用新教材中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輕教材“二次開發(fā)”,教條化地使用教材
“教材‘二次開發(fā),是指教師和學生在使用教材的過程中,依據(jù)課程標準對既定的教材內(nèi)容進行適度的增添、刪減、加工和調(diào)整,合理開發(fā)和選用其它教學資源,從而使之更好地適應具體的教學需要和學生學習需要。”由于教材自身的局限性、學情差異等原因需要教師對教材進行“二次開發(fā)”。然而,當下的思想政治課堂,一些教師將教材視為“圣經(jīng)”,視為是教學的唯一資源,對教材不能也不敢做任何刪減和增設。具體表現(xiàn)為:教師充當“搬運工”的角色,固守著“教教材”。至于學生的興趣,主動性和積極性被忽視,學生學習缺少體驗和探究,課堂低效或者無效。
對于有些機械照搬教材內(nèi)容、教條化使用教材的思想政治課教師來說,他們?nèi)狈τ诮滩氖褂玫闹鲃有?,缺乏對于學生成長需求的真正關注。教學就是講授教材,是完成固定的任務和程序。課程改革對于他們來說,不是真正的震撼和觸動,而只是學科知識內(nèi)容的增減抑或前后順序的調(diào)整,教材在變,教學方式卻始終如舊,“穿新鞋,走老路”“換湯不換藥”正是對他們最好的形容,尤為讓筆者驚訝的是,部分老教師仍把這些錯誤的意識當成最有價值的經(jīng)驗,津津樂道,傳唱不已。
2.輕學生情感體驗,知識化地使用教材
長期以來我國以升學為導向,唯分數(shù)是論的應試教育現(xiàn)狀,使得很多老師一味強調(diào)落實教材的知識。所以,很多思想政治課教師以學科為本位,以灌輸知識為目的,教學偏向書本,只注重學生對學科知識的記憶、理解和掌握,把生動的、教學活動囿于狹窄的認知主義的框框之中,而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得不到關注。這樣的課堂,教師與學生只有知識的傳遞和接受,沒有情感的溝通和表達,思想的啟發(fā)和生成。
不可否認,思想政治課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知識,而且有些知識理論性非常強,既抽象又晦澀,學生理解起來很困難。在這樣的情況下,就需要教師發(fā)揮自身的主導作用,灌輸和講授知識是必要的也是必須的。但思想政治課有其自身的學科特殊性,思想政治課本質上是一門德育課程,注重的是使學生在豐富的情境中感知和深化對德育知識的認識,最終的目的是對學生進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熏陶和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教材是道德知識載體,通過“知、情、意、行”的過程來實現(xiàn)道德教育的目標。
在我國的基礎教育中,德育處于一個極為尷尬的位置。“‘有知識、缺文明‘有學問,缺教養(yǎng)‘有理論,缺實踐的偏頗依然存在”。部分思想政治課教師在使用教材時,偏重書本知識,偏重知識的傳授,偏重教學知識目標的完成。長期以往,不利于教師自身的專業(yè)成長,更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這也是違背教育教學規(guī)律和學生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
3.輕教學實際效果,形式化地使用教材
在對教師訪談和觀察中發(fā)現(xiàn),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和新教材的使用得到了老師們的普遍歡迎。尤其是對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厭倦的年輕老師,他們期待改變,期待全新的思想政治課。這些老師能夠結合學生的實際對教材進行改造,他們盡可能地嘗試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通過創(chuàng)設各種情境、開展各種活動,以此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使學生變被動的接受學習為主動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然而,過猶不及,一些教師為了單純追求課堂熱烈氣氛,很多教學方式方法往往流于形式,教學低效甚至無效。
這種看似熱鬧的教學過程,通常只是簡單地在表面的形式上做文章,比如增添一些生活情境、添加一些視頻圖片、增加一些學生活動、加入一些問題設置等,而學生的思維過程和生命激情仍然被忽視。仿佛一夜之間,我們的思想政治課變成了一幕活生生的話劇,在這上面,老師和學生都在盡情狂歡。
在這樣的課堂上,表面的熱鬧和熱烈可能損失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內(nèi)在功能,失卻教學真正的價值,展現(xiàn)的是學生膚淺表層的甚至是虛假的主體性,失卻的卻是教師價值引導、智慧啟迪、思維點撥等的職責,從而導致思想政治課堂低效或無效。
4.輕《課程標準》要求,復雜化地使用教材
思想政治課教師在簡單化形式化使用新教材的同時,另一方面,也存在著復雜化地使用新教材。這些教師生怕學生在高考等各種考試測試中“吃虧”,為了讓學生全面深入的了解知識,教師盡其最大努力對教材內(nèi)容進行“深挖洞”,無限地拓展延伸。然而,這種人為復雜化地使用教材方式,嚴重降低了課堂教學效率,大大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這反映出,在一部分教師的心目中,缺乏《課程標準》意識,缺乏對《課程標準》的深入研究和深刻理解與把握,這才導致他們在處理教學內(nèi)容過分求精求深。
在教學中,有些思想政治教師會覺得教材所講述的內(nèi)容過于簡單,不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以增加考試分數(shù)為目的的應試教育,思想政治課教師在這種觀念的指導之下使用教材,會使教學的內(nèi)容無限度地復雜下去。從表面上看,教師這樣做似乎是對教材內(nèi)容的補充,是在為了學生更好地掌握相關內(nèi)容。在超越學生實際學習能力的情況下,只是強調(diào)知識的難度學生只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但從長期看,對于學生的思維發(fā)展無疑是一種破壞。同時,它偏離教學的本質,增加學生的負擔,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思想政治課教師在使用教材中的問題客觀存在,正視這些問題,并探索解決之道,對于提高思想政治課的有效性、促進思想政治課教師專業(yè)成長有著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