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繼輝
科學家愛因斯坦講:“興趣和愛好是最大的動力。”興趣不是天生的,是在后天的生活環(huán)境和教育的影響下發(fā)生和發(fā)展起來的,如果沒有學習興趣,學生就無從談起去發(fā)現(xiàn)問題,更不會帶著疑問去探究解決。那如何才能培養(yǎng)小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興趣呢?下面,我就結合自己在科學教學實踐中談幾點心得。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學習興趣
教師要善于根據學生好奇好問的心理特點,想方設法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學生一旦被吸引,往往會沉浸在積極思考的氛圍中,激發(fā)起他們的學習興趣以及積極思考的學習動機。如在教學《變色花》這一課時,我利用談話導入來放松學生們的心情和引發(fā)他們的好奇心“今天我們上的這一節(jié)課非常有趣,老師要給你們變魔術!”一說變魔術,學生們都樂開了花,好奇心就起來了,到底會變出什么來呢?于是,我就開始演示 “白色紙花”實驗,此時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被調動起來了,都紛紛舉手匯報觀察的結果。
二、動手操作,激發(fā)學習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手是意識的偉大培育者,又是指揮的創(chuàng)造者?!苯虒W中,我經常通過形式多樣的實驗活動,使學生的無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轉化,為抽象的科學學習提供充分的感性知識。如我在教學“溫度與氣溫”這一課時,為了測量出陽光下、陰涼處兩個不同地點的溫度,首先,就要選擇好測溫地點,這時候就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從而得出結論:室外陰涼通風地方的溫度最能反映當?shù)氐臍鉁兀晕覀儜撨x擇合適的地方來測量氣溫。在測量溫度時,還要詳細講解如何使用溫度計,由于是學生自己動手操作,這一課的知識學生也就容易接受了。
三、課堂游戲,激發(fā)學習興趣
小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同時他們對周圍的事物又特別感興趣,充滿著好奇,如果緊緊抓住這份好奇心,把豐富多彩的游戲引進課堂,寓教學于游戲之中,就可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活動中,掌握科學知識。課堂上,如果采用“聽一聽”“猜一猜”“找一找”“做一做”等游戲配合教學,就很受學生們的歡迎。如在教學《聽聽聲音》一課時,我就采用“找一找”的游戲方式,利用不同物體制造出不同的聲音,分別請幾位同學拿著大小不同的音叉、大小不同的幾枚釘子站在講臺相互敲打撞擊,其他同學認真傾聽,并說說這些聲音有什么不同?接著請同學們打開教室門,仔細聽周圍還有哪些聲音?有什么不同?這些聲音是由什么物體發(fā)出的?最后得出,無論在什么時候,什么地點,我們總能聽到各種各樣的聲音,當我們聽到這些聲音的時候,你們又會想到哪些問題呢?由此可見,把游戲機制引進課堂,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望,確實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
四、注重實驗,激發(fā)學習興趣
意大利物理學家伽利略指出:“一切推理都必須從觀察與實驗得來。”在科學教學中,我們就可以創(chuàng)設一些使學生容易產生興趣的實驗。 例如,在教學“熱脹冷縮”這一課時,我演示了小噴泉的實驗。在一只裝有少量水的燒瓶上帶玻璃管的瓶塞,玻璃管直接到瓶底,我把熱水澆在瓶外面,瓶里的水立刻從玻璃管內噴出,就象噴泉一樣。學生看到了實驗十分新奇,迫切要求知道這是什么道理,這時在進行熱脹冷縮知識的教學,就水到渠成了。
五、民主平等,激發(fā)學習興趣
美國教育家羅杰斯說:“成功的教育依賴于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睅熒g建立起民主和諧健康的關系,學生才會樂于接受教育,才會“親其師,信其道?!边@就要求教師把愛心奉獻給學生,把微笑帶給學生,把耐心留給學生;要置身于學生之中,要有童趣、童心、童智,要善于激發(fā)、賞識和鼓勵學生,要和學生一起玩、一起游戲、一起交流、一起參與、一起體驗。這樣和諧的師生關系彌漫在課堂上,學生才能充分享受著學習的樂趣和生活的溫馨。教學中,我讓學生自發(fā)組成學習小組,教師做適當?shù)男〗M成員的調配,開展小組的合作學習,實行組長負責制,制定獎勵措施,激勵小組與小組之間、小組成員之間的學習競爭,使每一個學生在競爭中求發(fā)展,利用學生之間的“攀比、好爭辯”心理促使他們互動起來,“煽風點火”地讓他們對知識疑點、難點進行辯論,在辯中明白、掌握知識,使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成功體驗,激發(fā)學習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個孩子如果從未品嘗過學習勞動的快樂,從未體驗過克服困難的驕傲,這是他的不幸?!敝挥杏H身體驗到的東西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獲得,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最根本的方法,是使學生享受到成功的歡樂。在學習中不斷獲得成功的學生,是在教師、同學、家長的表揚聲和贊美聲中歡度學習生活的;而那些一次又一次遭受失敗的學生,是在教師、同學、家長的批評聲和斥責聲中苦熬學習生活的。教師只有千方百計使學生“享受成功”,他們才能學有勁頭。在教學中,我依據學生的個性差別,創(chuàng)設不同的情境,盡量設計學生“跳一跳”“夠得著”的問題,設計的問題也有一定的“坡度”,我要讓層次不同的每一個學生都能嘗到成功的滋味。如,讓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解決基本的問題,讓學有余力的學生解決難度較大的問題。及時發(fā)現(xiàn)并肯定學生的成功,如學生完整、準確、精練地回答了問題時,發(fā)表了新穎獨特的見解時,提出了有價值的質疑時,教師都要及時地給予鼓勵,并讓其他學生一道分享成功的歡樂,還要注意多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獲得成功體驗。當提問學生“卡殼“時,如果教師不負責地讓其坐下來,就會逐步泯滅他們學好科學的自信心,從而對科學產生畏懼感、厭煩感,從而失去學習科學的興趣,這不是我們新課程教育理念所期望的。如果教師能循循善誘,扶上一把,使他們取得點滴的成功,并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揚,那么,他們就能獲得成功的滿足,從而逐漸增強學習科學的興趣。
身為一名小學科學教師,我將不斷努力提高自身素養(yǎng),認真鉆研,尊重學生的好奇心,讓“科學”的種子伴隨著孩子們茁壯成長,科學之花必將在他們身上美麗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