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紅玲
法國教育家盧梭說過的一段話:“你知道用什么辦法準能使你的孩子得到痛苦嗎?這個方法就是百依百順。因為有種種滿足欲望的便利條件,所以孩子的欲望將無止境地增加,結(jié)果,當父母因為無能力而表示拒絕時,孩子由于沒受到過任何拒絕,突然碰釘,就會比得不到所希望的東西還感到痛苦”。
在平時的教育中,對農(nóng)村小學中高段學生責任意識培養(yǎng)我從以下方面著手。
第一,鼓勵每一位學生生活上盡量自己解決衣食住行問題,如自己洗衣服鞋襪、父母不在自己煮飯吃、整理房間和書包等。只有讓孩子體會到獨立的地位,產(chǎn)生自立意識,才是責任心的開始。為了鼓勵自立意識,我會在少先隊活動課上讓學生展示他們自立的成果:拿手菜,然后帶到校和同學分享。讓我高興的是:大部分的同學做的炸洋芋味道很不錯,還有水果稀飯,還是用甜橙皮做碗。還有油炸餅、小炒肉等。學生還分享如何炒肉:用小粉捏一捏,肉質(zhì)更嫩,在根據(jù)個人喜好添加作料。對待衛(wèi)生上我始終堅持:不要認為別人的付出是理所當然。每個人都應(yīng)該自覺、主動保持自己座位和座位旁的衛(wèi)生,所以平時,一個眼神、一句提醒、一種制度就成了培養(yǎng)他們衛(wèi)生責任意識的方式。有一次,一個女生值日掃到了一個男生座位旁邊,男生還大聲呵斥那個女生,我就抓住時機對全班同學進行教育:當值日生掃到自己位置時禮貌起座、抬座,這也是一種責任行為。最讓我頭疼生氣的是學生打掃衛(wèi)生不認真,還沒采取補救措施,于是我很生氣地說:“自己座位自己掃,不需要衛(wèi)生委員了,我站的講臺我自己掃?!卑l(fā)火之后,我又用點情:“我的小棉襖們,我的小福氣們,這是你們學習的地方啊,現(xiàn)在竟然讓老師來幫助你們掃地,這樣妥嗎?我很傷心。”接著召開班會,同學們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有個女生還自薦當衛(wèi)生委員,最后討論出了一套可行的方案:按學號值日,三天一批,掃教室兩人,一人負責教室外走道、教室一二組和倒垃圾和污水。一人負責教室3、4、5、6組、講臺、擦黑板。公共區(qū)4人,一人撿垃圾,另外3人掃公共區(qū)。具體值日名單粘貼在班務(wù)欄,衛(wèi)生委員及時提前更新。
第二,在班級管理中放開手腳,做個“懶人”,創(chuàng)造一切條件和機會,把難題推給學生。讓我記憶猶新的有三件事。一件是班上飲水機漏水的事情。當我走進教室,飲水機在漏水,擺放飲水機的柜子都浸濕了,竟然沒有一個學生主動把水桶抱出,當時我很嚴肅認真地從節(jié)約用水、愛護學校設(shè)施和怎樣做好教室小主人三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我問他們遇到此類事情怎么辦,學生說了解決辦法,最后上來了兩個同學,動作快而迅速地把水桶從飲水機抱了出來,我肯定了他們的補救措施。一件是新學期換教室,多余的桌椅擺放在了走道上,我說這些桌椅交給你們解決,如何安放,你們自己想辦法,結(jié)果,中午我走進教室,走道上的桌椅不見了。 還有一件是我請假未到學校,我們班的學習委員主動布置作業(yè),而且題型多樣,還發(fā)條短信:老師,我們會乖乖聽話,作業(yè)都布置了,您就放心吧!等我到校后,有時我的小助手早就把作業(yè)批好放在我的辦公桌上了。
第三,學習上要求學生主動完成作業(yè),疑問、不懂、之處舉手或?qū)懸粡埣垪l,這也是一種學生對自己學習負責任的表現(xiàn)。我們班同學我這樣處理之后,當我問“明白了嗎”之后,學生也敢舉手,但我也會保護這些同學,我會說:“一天消除一疑,這才是明智之舉,我覺得他們是積極上進的,他們對自己負責的態(tài)度值得老師和在座的每一位同學學習。同時,你們要感謝他們,他們所問之處,可能恰巧是你們的疑問之處?!蔽耶斕觳贾玫募彝プ鳂I(yè),不會做的地方,我允許他們寫出不會做的原因和不理解的地方,然后第二天交上來。在我批閱之后,我就能了解他們的掌握情況,然后有目的的對這部分學生進行輔導。雖然他們沒做出來,但我覺得這也是對自己學習負責的表現(xiàn),好比照抄同學或參考書來得更有意義。
第四,零花錢上,支持和鼓勵有償家務(wù)或其他勞動。因為“ 除了陽光和空氣是大自然的賜予,其他一切都要通過勞動獲得?!奔彝ソ逃乙聋惿?邦得里說:“習慣于承擔家務(wù)的孩子,在走向成年的過程中,往往比那些缺乏這種體驗和責任感的孩子更容易適應(yīng)生活??梢蕴岣吆⒆拥膭邮帜芰?,指關(guān)節(jié)與指尖的多層次運動,讓他們的小腦神經(jīng)得到多次刺激,使大腦更靈活?!泵總€星期我都會抽時間和學生聊天,當問及回到家,除了做作業(yè)和玩樂之外還會做什么事情,他們會說煮飯、拖地、洗碗、和父母到田里干活、幫忙看小賣部、給父母做小幫手等,我當時就明確地告訴我的學生這是你們的責任,所以我每個星期在講安全的時候我都會提醒我的學生:多幫父母做家務(wù)。
開家長會時,建議家長對孩子的家務(wù)或其他勞動行為給予有償回報。1920年,里根11歲,打碎了鄰居家的玻璃,償還了12.50美元,父親說:“我借你,一年后還我。”當學生犯錯需要家長給予別人賠償時,家長可以通過有償家務(wù)或其他勞動承擔過失,讓孩子懂得什么叫責任。在生活中可以讓孩子品嘗一下不負責任的苦果。父母以身作則。讓孩子和家長一樣平等地參與家庭生活。孩子犯錯之后,教育孩子對自己的言行負責,不要逃避、推卸責任,讓孩子勇敢去面對,并且培養(yǎng)孩子做事有始有終,負責到底的習慣。只有孩子真正參與現(xiàn)實生活,真正感受到生活的不易,才能發(fā)現(xiàn)自己生活的珍貴,才能明白幸福生活要靠自己去努力爭取才能得到,才能在學習和生活中培養(yǎng)自己的責任意識。
作為農(nóng)村教師,孩子責任意識的培養(yǎng)也需要老師從每一個學習、生活細節(jié)著手,不斷鼓勵和強化,堅持不懈,才能讓孩子真正成為生活的小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