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詩清
摘要:小說作為一種重要的文學體裁,憑借其曲折的情節(jié)描寫和豐富的人物形象刻畫,以及通俗性和趣味性等特征,優(yōu)秀的小說同時具備極高的藝術價值,深受社會各階層的喜愛,也使其成為一種雅俗共賞的文學體裁。在高中語文教育中,提高學生對小說的鑒賞能力,不僅是新課標的要求,同時也具有豐富學生情感、陶冶學生情操、提升學生文化素養(yǎng)的重要意義。但是學生對小說的喜愛只限于其趣味性的成分,對于更深層次的藝術價值則缺乏鑒賞能力。高中語文小說鑒賞實踐教學中還存在教師課堂設置單調、小說篇幅太長,教師難以把控等問題,本文通過對高中語文小說鑒賞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合理的對策建議,使課堂更有效率。
關鍵詞:高中語文;小說鑒賞;實踐教學
隨著高中生年齡、閱歷、知識儲備的增長,他們已經(jīng)基本具備了小說閱讀鑒賞的條件。然而小說作為一種古老悠久的文學體裁,并不僅僅是人們用來打發(fā)時間的娛樂性消遣讀物,如果要通過小說的情節(jié)和人物形象更進一步的挖掘小說更深層次的藝術價值,就要求閱讀者具備一定的小說鑒賞能力。
一、高中語文小說鑒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設計單調
首先,教師的授課手段比較單一。目前高中語文的小說鑒賞課上,教師的教學方式基本停留在對小說的三要素的分析,或是具體對小說段落結構的分析,這種簡單枯燥的教學手段使課堂變的死氣沉沉,原本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小說內容也變得呆板無聊起來,學生不會在課堂上進行積極主動的創(chuàng)造性思考,因此學生在課堂上沒有因為小說產(chǎn)生啟發(fā),教學效率低,同時也打消了學生本來對小說的興趣。
其次,教師的教學理念陳舊。教師作為教育者,對同一篇小說可能會講授上百遍、上千遍,久而久之變形成了固定的模式。甚至教師的備課教案都可以不怎么改動,把幾年前的教案拿出來直接講課。固定陳舊的教學模式使小說鑒賞課程缺乏新意。
(二)學生閱讀能力不強
一方面高中生的人生閱歷、知識儲備等還不足以理解小說中更深層次的內容。例如不少高中生就讀過我國四大名著《西游記》,但是大部分沖著小說新鮮、怪誕、有趣的娛樂性去讀的,但是對于書中更深層次的諷刺意義則無法品位和理解;另一方面,高中生的課程內容緊張課余時間比較少,對于篇幅較長的小說體裁沒有時間閱讀,再加上一部分家長對于小說的偏見,使高中生閱讀小說的機會就更少,這樣就導致了高中生的小說閱讀能力無法提高。
(三)課堂效率低
當前高中語文小說鑒賞課堂的效率比較低。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獨霸講臺,學生只是課堂上的觀眾,教師成為課堂的主角,學生失去了自主創(chuàng)新的能力。根據(jù)筆者的實地考察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的高中課堂很少有教師在教學前對課堂進行設計,是指拿著教材參考去上課,部分不用教學參考的教師則拿著自己用了很久的教案去完成一節(jié)課的課程。這就喪失了高中小說鑒賞教學的效率。
二、完善高中語文小說鑒賞實踐教學的對策
(一)合理設置教學環(huán)節(jié)
第一,情境導入法,不斷地深化、層層的深入情境。情境導入法就是在授課之前教師運用多媒體,的幻燈片、錄音、課件、或是圖片或是用豐富的語言進行描述的方法,使學生隨情入境能體會到文章中的人物情感,加強了學生對小說的理解。教師能夠準確切入學生的心靈上的感悟,是學生有興趣去體味小說的內容,走進小說的世界。
第二,整體感知小說內容,了解創(chuàng)作背景。文學作品和作家本人的生活、思想以及時代背景都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因而只有知其人、論其世,即了解作者的生活、思想和寫作的時代背景,才能客觀地正確地理解和把握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因此,對小說文本的是作者以作者的創(chuàng)作背景的了解是文本深入了解,進行閱讀教學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第三,解析人物形象,鑒賞小說語言。在對小說中人物的分析中應用延展性討論、解析,人物呈現(xiàn)立體化的生動性。在高中階段小說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把握小說中的語言細節(jié)描寫,在鑒賞人物時應開動思維多樣性,把握到人物的立體形象,使人物形象具有多樣性與豐富性。
(二)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第一,制定適當可行的閱讀計劃,擴大小說閱讀寬度。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好閱讀計劃,使學生在課文小說閱讀中可以擇優(yōu)而選,避免盲目閱讀浪費寶貴的學習時間。
第二,設置小說精品推薦課,為學生打造生生交流平臺。教師是小說精品推薦課組織者,以學生于學生之間的討論交流為主。通過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拓寬學生小說閱讀量,提高學生的小說閱讀能力,同時也提高了教師在高中小說閱讀教學中的有效性。
第三,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閱讀習慣。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的勤思、善問的小說閱讀習慣,使教師在高中語文小說閱讀教學實踐中得到最好的教學成果。
(三)加強學生與教師的互動
第一,為學生創(chuàng)造自由交流鑒賞平臺。教師在課堂上把班上同學分成若干個小組,并選出小組的組長,由每個小組組長組織組員進行討論,并將最終討論在語言組織完成后公布結果。在這樣的討論環(huán)境下,同學們彼此之間暢所欲言,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獲得了多角度的思考,可以達到對小說文本個性化閱讀的效果。
第二,改編話劇,立體呈現(xiàn)小說內容。處在高中階段的學生既具有表現(xiàn)能力,可以應對不同的人物角色,小說中的不同人物完全切合著高中學生的表現(xiàn)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在改編劇本,表達人物形象的過程中都對小說作品有了跟深入的了解,也充分的發(fā)揮了自己的現(xiàn)象了塑造著學生心中的人物性格及形象。最終目的是通過話劇式的表演,更深刻的使學生了解小說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在表演結束后教師要做到是就是及時組織學生體會小說文章主旨。
第三,適當并合理的利用多媒體教學。聲音與圖象的結合無疑是對學生對小說產(chǎn)生學習興趣的調動的最好的方法,面對媒體教學的普及,多媒體教學被更多的應用到教師教學中來。多媒體教學是對高中小說來說很有力的一種教學工具,通過多媒體教學對小說經(jīng)典片段的放映,可完全改變學生的“要我學”為“我要學”。聲象的結合,可以更好的結合學生的思維,多角度的對文本了解,拓廣拓寬學生思考的范圍,更有利于指導小說閱讀教學。例如在《老人與海》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讓學生欣賞影片后再去體味文章主旨。在影片放映之后,教師要及時的組織學生進行討論,討論方式可以以小組討論的方式,也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作文訓練,讓學生以電影的主旨為內容,寫作一篇話題作文等等方式,及時的得到多媒體教學之后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情況,分析文章內容向學生講解重點、難點。
三、總結
改革現(xiàn)有的高中語文小說鑒賞課程是勢在必行的。打破以往的僵化的古板的鑒賞教學方法,為學生營造一個豐富多樣的學習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學生的學習效率,及時鼓勵學生的自我完成學習成果,這都是新課標準中要求教師積極努力去完成的。
【參考文獻】
[1]薛猛.高中語文審美教育個性化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4.
[2]韓斯日古楞.高中語文新課程中的小說教學方法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1.
[3]王藝潔.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小說閱讀教學[D].四川師范大學,2012.
[4]劉春麗.新課標下高中語文素養(yǎng)教育策略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3.
[5]李佳雨.現(xiàn)代敘事學理論視野下高中小說教學內容的建構[D].山西師范大學,2013.
[6]王玉郁.高中語文小說教學的弊端及對策研究[D].西南大學,2008.
[7]季海濤.探究高中語文小說人物鑒賞教學[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2,03:60-61.
[8]王麗娜.淺議高中語文小說鑒賞教學[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5,12:22-23.
[9]盧春凌.聽障高等教育語文教學的探索與實踐——論聽障中、高語文教學的銜接[J].畢節(jié)學院學報,2013,06:76-82.
[10]葉延武.高中語文選修課教學的問題與對策——以深圳市育才中學教學實踐為例[J].課程.教材.教法,2010,03: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