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海波(西昌學院體育學院,四川西昌 615000)
茶文化對體育禮儀文化的倡導與發(fā)展模式研究
臧海波
(西昌學院體育學院,四川西昌 615000)
在進行體育禮儀文化的教育工作時,通過融入茶文化,實現與以往截然不同的教學活動,也就是將“動”與“靜”有機結合起來。通過開展綜合茶文化與體育之間的共同點,最終實現學生的興趣提升,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本文擬從體育禮儀文化倡導的背景入手,結合新時期教學的新要求,從而分析如何實現茶文化融入體育禮儀文化,即實現體育禮儀文化的內在價值最大化。
茶文化;體育禮儀;傳統(tǒng)文化;教育模式
隨著教學倡導不斷推進,豐富教學內容,繼承傳統(tǒng)文化已經深入落實到各個學校,而一些學校也相繼開展了這一運動。但客觀的講,由于對茶文化的價值認識不足,嚴重制約了茶文化與體育教學相融合的效果。對學生來說,開展體育禮儀文化,不僅是教育現代化新的要求,同時也是培養(yǎng)學生健全人格的客觀需要,同時體育作為我國傳統(tǒng)的體育運動,有效開展體育教學,將為我們繼承傳統(tǒng)文化提供新的途徑。
1.1教學理念不完善,缺乏對學生健康成長的有效引導
在多數體育教學活動中,重教學,輕實踐,重成績,忽略學生健康成長已經成為整個活動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受成績導向論影響,多數管教師和學生更重視體育技能和知識的學習,從某種程度上,對體育素養(yǎng)培養(yǎng)存在認知偏差。因此,在體育課程設置、體育賽事活動組織上,并沒有投入過多精力和注意力,以至于整個體育教學活動較為固化。很多學生并沒有認識到全面的體育修養(yǎng)也是學生成長的必然要求和客觀衡量標準。同時,校方也未能全面、有效引導學生養(yǎng)成積極鍛煉、健康成長的良好習慣??梢哉f,在進行體育教學倡導時,首先要進行的就是“破除”片面、陳舊的體育教學、學習理念。
1.2教學方法滯后,忽略與各種優(yōu)秀文化等充分融合
結合體育教學培養(yǎng)學生,不僅是培養(yǎng)學生掌握相應技能和水平,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形成相應思維意識和體育鍛煉習慣,才能幫助學生形成相應的教學素養(yǎng)。在當前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任何一門學科的教學活動都應該放在整個教學體系中予以開展,學生體育修養(yǎng)的形成,也需要有相應的文化氛圍,但目前體育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未能將各種優(yōu)秀文化與體育教學有效結合,其教學內容、教學方案、教學計劃都與綜合素養(yǎng)培養(yǎng)存在差距,其教學模式和內容上也沒有融入促進學生全面成長的要素。此外,在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基本忽視了關注學生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等多方面要求,整個教學活動趣味性不足,很難有效激發(fā)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
2.1體育禮儀文化倡導背景
當前體育禮儀文化在具體開展過程中,無論是學生學習的實際效果,還是整個教學體系內容都并不理想,而學生在參與體育課程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則直接反映出對體育課程進行教學倡導勢在必行。
推行倡導的背景可以體系化歸納為:首先,體育教學不僅在于教育學生掌握體育理論和技能,還要有效豐富學生的學習過程,通過鼓勵學生參與體育學習,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讓學生更具備想象力。體育學習和教學,將為學生的空間感和平衡性、協(xié)調性培養(yǎng)發(fā)揮重要作用,這一系列素質都是普通文化課程教學所無法實現的。
其次,體育教學倡導,還要充分結合興趣教學的客觀要求。興趣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導向,學習體育是多數學生的興趣使然,通過學習體育,能夠有效調節(jié)學生在學習和備考中的壓力。通過體系化開展體育教學,也將讓多數學生將“興趣”轉化為“愛好”。
最后,開展體育教學課程倡導,是當前綜合素質人才培養(yǎng)背景下,關注學生綜合素養(yǎng)培養(yǎng),尤其是對學生體育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通過開展體系化的體育學習,將為學生身體技能、綜合素養(yǎng)提升提供充足動力。
2.2體育禮儀文化倡導要求
如今,社會快速發(fā)展,對人才的要求也更高。體育禮儀文化作為整個教學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體育禮儀文化又是整個體育教學活動開展的突出亮點。所以,當前體育教學倡導的新要求主要表現為:首先,轉變教學思路,從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水平,轉化為培養(yǎng)學生的全面綜合素養(yǎng)的教學思路,不僅要重視教育學生掌握文化課的內容,同時也要注重開展美術、音樂等相關素質教育課程。其次,教學倡導發(fā)展趨向多元化。現階段體育教學活動倡導中要從培養(yǎng)學生全面、個性成長角度出發(fā),以豐富教學內容滿足學生的全部要求。最后,轉變考評理念,從成績結果導向轉化素養(yǎng)導向。以往我們在衡量學生的學習效果時,多以學生的成績數據作為考評結果,事實上這一考評機制并不合理,因此要以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結果作為整體考評體系。
制定學習目標是體育健康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成分,是學習的起點與歸宿??茖W合理的學習規(guī)劃是完成學習任務的保證,是促使學生努力學習的動力。因此,學生設置合適自己的體育學習目標,對體育學習效果會產生積極作用。根據大綱要求和教材的特點,在引導或幫助學生制定適合自己的學習目標時,應該做三項工作:
3.1學習目標必須是學生自己選擇的,適合體育課程的目標
允許不同的學生學習目標的多元性和差異性,學生可以不斷地調整自己的學習目標,在不同時間內,用不同的方法和速度完成。的因為指定或選擇在實現上會產生不同的影響。如“武術套路五步拳的學習”,總體目標是教師提出的掌握五步拳的動作要領。協(xié)調能力較差,對武術接觸較少的學生,制定的目標就是基本步法和基本手型的掌握,能獨立的完成單獨的動作,適當降低要求;有些同學協(xié)調能力比較好,有一定的基礎,以協(xié)調流暢性為學習目標,要求動作到位、有力。
3.2教師介紹相應的體育學習資源
場地器材、書本、體育比賽、網絡等引導學生學習時能合理利用體育資源進,培養(yǎng)學習興趣,拓展視野,提高體育個性化學習的能力。此外,教師首先要從思想上肯定音樂個性化學習的特征,不能盲目地、一廂情愿地組織教學,忽視學生主動學習的權利。
3.3階段性制定目標具體
教學制定目標既可以是一個課時的安排,也可以是一個月或者一個學期的目標。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程度、能力情況和適應性,確定學習的重點與難點,合理的安排時間,調整學習方法,選擇學習內容等等。教師也可以通過介紹教學計劃、場地的應用與音樂器材等方面讓學生對學習整體有一個初步的認識而轉變觀念。
4.1鼓勵學生積極選擇學習內容,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要想達到課程價值的最大化,重點在于學生的吸收和理解轉化情況。如果體育課程教學的內容與學生學習興趣關聯(lián)度不大,那么學生也很難保持足夠積極性和主動性參與其中,學生自身積極性不夠,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講解的效果再好,也無法達到體育教學的目標。因此,想要實現體育禮儀文化目標,就需要從教學內容的選擇上入手,通過積極鼓勵學生提出學習內容意見,從而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和課程,并最終將學生興趣與教學活動緊密結合,最終達到體育教學倡導的目的。將茶文化與體育禮儀文化融入時,必須以學生的興趣特點為切入點,通過選擇適合學生學習的內容,最終達到體育禮儀文化的目的。
4.2轉變教學思路,優(yōu)化教學結構
想要達到更好教育目的,最關鍵的是把握教學過程,尤其要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目前多數學校開展體育教學時,不僅無法確保體育知識內容的體系化開展,甚至就連正常的體育教學活動都很難保障。因此,都必須轉變思路,充分認識到學習體育的價值,通過優(yōu)化課堂結構,提升體育的教學效果,將茶文化融入到體育教學活動的過程,就是優(yōu)化體育課堂教學結構的過程。通過充分融入時代特點,結合教學要求,將最終實現體育教學的目的。所以,只有提升學生和老師對體育禮儀文化的重視度,融入茶文化內容,才能最終達到教學目標。通過思路轉變,實現“體育學習天地寬”。
4.3優(yōu)化體育教學過程,豐富教學價值
在實施體育教學倡導創(chuàng)新過程中,所必須要做的就是豐富教學活動的內涵和價值。通過吸引學生參與,激發(fā)學生興趣,最終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果。體育教學作為培養(yǎng)學生素質的重要途徑,優(yōu)化該課程教學的過程,也是教學價值升級,實現教學目的的過程。將茶文化內容與體育禮儀文化相融合,通過體育教學過程優(yōu)化,最終實現體育教學價值的最大展現。
4.4轉變考評機制,深化學生素養(yǎng)提升,從根本提升教育價值
事實上考核機制就是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的導向機制,選擇什么做為考核內容,以什么樣的標準來考核和檢驗學生學習效果,該標準就會對學生學習過程產生實質性影響。以往在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考評時,所采取的只是“成績”這一表面標準,學生和老師就只圍繞那些考核課程,而體育禮儀文化這一課程則未能被納入整個考評機制之內。因此,當前必須對原有考評機制進行提升和發(fā)展,通過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素養(yǎng),實現人才教學目標。這正是開展體育禮儀文化倡導的目的。將茶文化融入體育禮儀文化,就是倡導體育教學更關注學生的感受和價值提升,并非單純的考慮學生具體學習情況。
無論是教學倡導推進要求,還是完善體育課程教學要求,如今開展體育教學時,想要實現內在價值最大化,就必須繼續(xù)深化課程倡導結合教學發(fā)展轉型,滿足各類學生的學習需求。對體育教學來說,想要實現其內在價值最大化,實現茶文化與體育教學的完善融入,將茶文化觀念與體育禮儀文化有效融合,將為教育效果完善,教學活動倡導成功開展提供重大支撐。
[1]鄧惠.中國武術對體育禮儀演變的影響[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09(2):174-175.
[2]汪蓉,陳捷.高職院校開設形體禮儀課的思考[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學科版).2009(6):79.
[3]馬良.從體育禮儀看中國體育文化的演變[J].體育文化導刊.2008 (2):41-42.
[4]賈秀春.將禮儀教育滲透于體育教學中的思考[J].中國科技信息. 2007(17):236-237.
臧海波(1975-),男,山東萊西人,本科,講師,主要從事體育教育與訓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