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佩璇(南京曉莊學院外國語學院,江蘇南京 211171)
由《傲慢與偏見》看英國文學作品中的茶文化
季佩璇
(南京曉莊學院外國語學院,江蘇南京 211171)
作為人類主觀意識范疇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茶文化不僅能闡述著歷史、文化等觀點,還能表現(xiàn)出人類對內(nèi)在外在價值的取舍和取向,茶文化研究要通過殘存的片斷去認識整體。文章從《傲慢與偏見》的角度闡述了英國茶文化的內(nèi)涵、主要內(nèi)容及實踐形式等方面對英國文化進行評析,探索這個國家的文化內(nèi)容,最后得出相關結論與啟示。
《傲慢與偏見》;英國文學;茶文化
《傲慢與偏見》作為簡·奧斯汀的代表作,問世以后引起很大的轟動,并迅速成為英國文學史上的一部名著。這不僅僅因為它是一部情節(jié)曲折、充滿浪漫情調與感傷色彩的小說,更因為在18世紀末19世紀初,當夏多布里昂、本杰明、繆塞和其他男性作家將更多的精力放在關注“世紀病”——革命的挫折和不滿的情緒之后,簡·奧斯丁表現(xiàn)出的是關注女性的問題,顯示出了一個女作家特有的視角和情懷。本文主要對《傲慢與偏見》的茶文化開展了研究,同時也集中論說了小說對作者文學批評理論的踐行。
從十九世紀英國成立有簡·奧斯汀研究會開始,對簡·奧斯汀和《傲慢與偏見》的研究性文章越來越多,總而言之,境外學者對簡·奧斯汀的主要研究方向有:探究簡·奧斯汀的創(chuàng)作與其自身經(jīng)歷之間的關系、比較簡·奧斯汀作品及思想與盧梭的關系以及將簡·奧斯汀視作“女性主義開拓者”的相關論述,但無一例外地,這些作品中并未具體就《傲慢與偏見》這部小說做過多的專門敘述,亦未明確將其與“茶禮儀”相關理論作對照進行評述。
當代哲學家邁克爾·諾瓦克說過:“茶禮儀是宗教傳統(tǒng)、文學故事、圣人以及整個歷史上的具有普遍理性的人物所確認的那些美德的協(xié)調統(tǒng)一體?!边@句話深刻地展現(xiàn)了個人茶禮儀與個人命運之間的關系。人的茶禮儀與性格聯(lián)系緊密,“儀”的側重點在于人的天性,而“禮”的側重點在于人的后天習染。茶禮儀教育主要是描述學校的普通課程及組織特征對兒童價值觀發(fā)展的影響,重點在于強調公認的價值觀,示范、傳授優(yōu)良的個人及社會茶禮儀,以達到培養(yǎng)有道德感、有社會責任心和有愛心的人的目的。茶禮教育與茶禮儀教育息息相關,開展茶禮儀教育離不開茶禮教育的輔助與支持。生命的存在意義只有在人與人之間的互相關愛中才能得到更好的體現(xiàn),也只有教育人們學會互相尊重和關愛、學會寬容和共同生活,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生命價值。
英國的茶禮儀教育包括可信賴性、尊重、責任、公平、關愛、公民的職責與權利六種人類核心價值觀,每一種價值觀具體又包含一些相應的行為準則。簡單概括如下:(1)可信賴性:做人誠實,無詐騙、無盜竊、無欺壓;有勇氣做能贏得好聲譽的事;忠于自己的親人、朋友和國家。(2)尊重:講文明、講禮貌、將心比心;依照金科玉律去尊敬他人;寬容他人并能接納不同的意見。(3)責任:能自控、自律并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盡最大努力做別人期望自己所做的事;做事之前要慎重考慮結果。(4)公平:不利用他人、按規(guī)則行事;在責備他人之前要弄清事實;認真聆聽他人陳述理由。(5)關愛:富有同情心、關心他人;要仁慈、寬恕別人;要學會感恩并熱心幫助有需要幫助的人。(6)公民的職責與權利:遵守法律準則和道德規(guī)范;成為他人的好鄰居,懂得合作和相處;保護環(huán)境,為學校和社區(qū)盡一份努力。
簡·奧斯汀在作品中布置了很多茶文化場景,這體現(xiàn)了作者文化層次的感情多于情節(jié),這種風格是近兩個世紀的理念深入到人們的思想才激發(fā)的,這種風格應用在文學中的原因在于現(xiàn)在人的心靈渴望是內(nèi)心世界的見解,而不是編譯到無縫的情節(jié)。所謂人的欲望,就是人對內(nèi)心世界的見解,指的是人們更傾向于進行自我反省,追求宗教,在心靈深處的愛和思想。
2.1茶文化視野下溫柔善良的女性美德
茶可以說是英國的民族飲料。他們最喜歡在喝茶時加入一兩個糖,并淋上一點冷牛奶?!栋谅c偏見》這部作品也有類似場景,文本中體察了簡·奧斯汀對女性問題的關注。首先,文章仔細分析了《傲慢與偏見》中幾個女配角的性格特征,包括馬蒂爾德、凡爾農(nóng)夫人、艾爾宛夫人,瑟南熱小姐等。馬蒂爾德和凡爾農(nóng)夫人是小說中刻畫的可悲可嘆的悲劇人物,但艾爾宛夫人和瑟南熱小姐卻是勇敢追求愛情理想的正面人物,并且值得我們贊嘆的是,瑟南熱小姐的追求還最終變成了現(xiàn)實。因而文章接下來分析了善良謙和的伊麗莎白無法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的原因來自于社會和性格的壓抑?!皬囊聋惿酌鎸﹄y以抉擇的困境中,我們看到,簡·奧斯丁其實欣賞那種溫柔的女性美德以及可貴的精神奉獻,當然,我們可以從這里看到,簡·奧斯丁這樣一個根深蒂固的父權制思想對女性作家的自由追求也產(chǎn)生了消極影響”。
2.2茶文化視野下積極向上的文學文化
趙佳音的碩士學位論文《審美現(xiàn)代性視域中的簡·奧斯汀美學思想研究》認為,《傲慢與偏見》的審美現(xiàn)代性首先體現(xiàn)在女主人公身上,簡·奧斯汀把一切美好善良的品質放在了女主角伊麗莎白的身上,但是卻把伊麗莎白所生存的社會和她身邊的許多女性、男性朋友寫得卑鄙而齷齪。伊麗莎白的命運,有簡·奧斯汀自身處境的縮影,伊麗莎白的悲劇,也包含著簡·奧斯汀本人的人生悲劇。而通過這一悲劇,簡·奧斯汀意欲闡釋的是她在文學理論著作中推崇北方文學和德意志精神的一個原因——社會環(huán)境決定文學和文化樣式,有活力,積極向上的文學和文化,必然建立在對兩性的共同尊重和對女性個體價值的承認上。
2.3茶文化視野下的英國女性意識覺醒
簡·奧斯丁的作品及其在文學史上的地位直接詮釋了十九世紀英國文學史上的一個簡要介紹,稱贊《傲慢與偏見》是女性意識覺醒的先聲,表達了簡·奧斯汀的女性個人價值訴求。這是文學史著作中對簡·奧斯汀的最慣常的論述方式,鄭克魯著《英國文學史》及其主編《外國文學史》(上下冊)、陳振堯主編《英國文學史》、(蘇)雅洪托娃著,郭家申譯本《英國文學簡史》、江伙生和肖厚德合著之《英國小說論》等無不如此。對簡·奧斯汀及其小說作品論述最為詳盡的文學史著作是柳鳴九主編的《英國文學史》(上中下冊),對《傲慢與偏見》的情節(jié)、意義和歷史地位等作出了中肯的述評。柳鳴九將伊麗莎白與達西歷經(jīng)磨難的愛情故事看作是一種社會悲劇,把她屢遭迫害的悲苦經(jīng)歷歸罪于社會,認為是污濁的社會無法容下如此純潔善良而不平凡的女性。但同時他也認為,這部充斥著感傷情調,無論思想內(nèi)容與藝術形式上都受《新愛洛漪絲》影響的書信體小說,在十九世紀是顯得有些風格過時的。
簡·奧斯汀對女性主義文學的開拓和創(chuàng)新是《傲慢與偏見》研究的主要方向,而這一領域研究成果較多的是張云。首先,從宏觀的女性覺醒的角度考量《傲慢與偏見》小說的創(chuàng)作,伊麗莎白的形象被塑造得越完美無瑕,則其中暗含的悲劇意義越濃厚,同時,傳統(tǒng)婚姻和社會制度對年輕人特別是年輕女性的壓迫是伊麗莎白悲劇的原因,只有打破了年輕人的婚姻觀念的束縛,才能實現(xiàn)婦女的婚姻自主和個人幸福。但她又極力反對隨意離婚,將婚姻的意義無限放大。
從具體的人物形象入手進行分析可知,伊麗莎白追求自由而互相理解互相扶助的婚姻和愛情,因而當達西無法在自己被中傷被誣陷之時看清事情真相對她保有信任時,伊麗莎白也放棄了對這段感情的追求,更堅決拒絕做達西的情婦,守住自己人格獨立的底線。但隨著情節(jié)的發(fā)展,達西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并得到了伊麗莎白的諒解,最終有情人終成眷屬,作者認為這一結局正是簡·奧斯汀女性主義思想的局限性造成的。伊麗莎白作為一個具有鮮明個性、敢于追求自由婚姻和個性解放、具有獨立意識的女性形象,她思想上的局限性則表明,女性要獲得真正的解放,還需要堅持不懈的斗爭。
歷數(shù)《傲慢與偏見》中女性覺醒的諸多表現(xiàn)方式可以發(fā)現(xiàn),首先包括對婚姻愛情自由和經(jīng)濟獨立的追求,同時,文章還論述了活躍在伊麗莎白周圍的諸如達西、馬蒂爾德及凡爾農(nóng)夫人等人物,分析了各自的性格特點并從中提煉出作者如此安排的用意;其次,女性覺醒在《傲慢與偏見》中更重要的表現(xiàn)是女性對獨立人格的追求,除了為此專門塑造了伊麗莎白丈夫的姐妹,終身未婚的阿爾貝瑪小姐這一精神支柱性質的形象外,作為反面人物出現(xiàn)的凡爾農(nóng)夫人的言行也在某些情況下踐行了簡·奧斯汀的女性主義意識。得出“女人之間相互鼓勵、相互安慰、出謀劃策,表明她們都是具有了明確主體意識的新女性”的結論。
此外,有人將《傲慢與偏見》看作是新型女性形象的塑造和對陳腐觀念的進攻,認為它“真正揭示男女兩性不平等、從社會體制和經(jīng)濟制度等方面對婦女命運進行探討、對婦女地位為什么低下和婦女為什么得不到幸福這些最基本的婦女問題”,但同時,簡·奧斯汀早年的文學實踐有帶有強烈的自傳性質而缺少變化,其價值不能與她后期的文學理論著作相比。
簡·奧斯汀是英國婦女自由權利和社會傳統(tǒng)習慣之間的矛盾問題的發(fā)現(xiàn)者,以《傲慢與偏見》為依托提出了這個問題并就這個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法,即懷抱善心,尋求愛情的解脫,而這種解決方案顯然是行不通的,所以她的作品充滿著浪漫的感傷情調。同時,《傲慢與偏見》的茶文化場景很多,可以看作對是盧梭《新愛洛漪絲》的繼承和發(fā)展,行文中奔放的感情、張揚的個性和對自然和社會的詩化描寫等因素都直接來源于盧梭的浪漫主義思想和寫作實踐。
[1]徐琳.永恒的主題:人為和自然的對比——評簡·奧斯汀的《傲慢與偏見》[J].合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3):91-94.
[2]儲常勝.《傲慢與偏見》中婚姻模式和簡·奧斯汀的愛情婚姻理念[J].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4):136-137.
[3]徐樂怡.撩開婚姻面紗看人世間百態(tài)——《傲慢與偏見》的文化內(nèi)涵[J].南都學壇.2004(5):83-84.
[4]宋建華.《傲慢與偏見》的女性意識[J].大連大學學報.2001(5):77-79.
季佩璇(1994-),女,江蘇南京人,本科生,研究方向:商務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