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燕(滄州師范學院文學院,河北滄州 061000)
從明清茶文化看才子佳人小說中的茶道文化
周燕
(滄州師范學院文學院,河北滄州 061000)
明清時代是茶文化發(fā)展的繁榮時期。在明清時代的才子佳人小說中,可以窺探這一時期的茶文化習俗和茶禮,不僅豐富了小說的生活氣息和藝術色彩,同時也形象地展現(xiàn)了明清時代的茶道文化內涵和品位。
明清;茶道文化;才子佳人小說
中國是茶的發(fā)源地,也是最早種植茶樹的國家,有著豐富的茶文化歷史。從上古、秦漢、六朝到唐宋再至明清,不同時期有著不同的茶文化特點,呈現(xiàn)出豐富多彩的茶文化內涵。明清時期有著紛繁多樣的茶文化,不僅茶典眾多,比前朝多出數(shù)倍,而且這一時期的飲茶之風大興,與茶相關的各個方面都有了更為廣泛的發(fā)展。從皇親貴族到平民百姓,對飲茶都十分喜愛,茶事活動也十分豐富,尤其是文人對茶的喜愛已經(jīng)到了癡迷的地步,許多文人墨客都以茶為題,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文學作品,賦予了茶豐富的思想內涵,他們在茶中尋找到了一種別樣的思想體驗,使精神獲得豐盈,體現(xiàn)出一種對美好生活的無限向往。在明清茶文化盛行的態(tài)勢下,這一時期的才子佳人小說中的茶文化也得到了形象生動的展現(xiàn),才子佳人小說是明清時期極具代表性的特色文化類別,以茶入文,不僅豐富了小說的內容形式,而且也使得茶文化得到更廣泛的傳播與推廣。
才子佳人小說是流行于明清時期,以描寫男女婚戀故事為主要內容的章回體小說,小說的內容豐富,表現(xiàn)形式多樣。才子佳人小說以文雅之風融于其中,多以如意結局,因此也成為當時的佳話,具有極強的時代特色。才子佳人小說的情節(jié)模式主要包括一見鐘情、如意團圓等,內容豐富多彩。作者主要是以失意文人為主,曾對生活有著美好的理想?yún)s在現(xiàn)實中夢碎,但卻仍然懷有一顆不甘失敗的心,努力向著理想生活前進。他們生活在平民百姓當中,有著豐富的生活經(jīng)驗,于是運用一些通俗的語言來編撰故事,這些故事中有生動的人物形象,有曲折的故事情節(jié),具有較濃郁的生活氣息,吸引了大批的讀者。
明清時期的才子佳人小說數(shù)量較多,例如《飛花艷想》、《風月夢》、《春柳鶯》等,這些小說都講述了才子佳人的浪漫故事。才子佳人小說大部分以茶詩等作為題目或開頭,這種茶詩的運用方式增添了小說濃濃的人情味兒和生活氣息,也貼近了與讀者的距離。例如《風月夢》中有題為“袁友英茶坊逢舊友,吳耕雨教場說新聞”、“吃花酒猜拳行令,打茶圍尋事生風”等等,這些以茶坊作為章回小說的題目方式十分普遍。茶坊最早源于唐代,在《封氏聞見記》中對茶館的雛形進行了描述,隨著茶館的不斷發(fā)展演變,到了宋元時期,茶館成為了老百姓最喜聞樂見的休閑消費場所,茶館的發(fā)展規(guī)模也越來越大,對當時的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有較大的影響。到了明清時期,茶館的發(fā)展進入一個繁榮時期,茶館與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密切,從王侯將相到販夫走卒,都與茶館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例如在《紅樓夢》小說中也有對茶館的詳細描述,可見,茶館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地位。對于才子佳人小說來說,茶館也發(fā)揮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對于其中的故事發(fā)展、情節(jié)逆轉都提供了絕佳的場所。
才子佳人小說除了在題目上提到茶字,還喜歡在每章的開頭進行茶的描寫,不僅使整篇小說的內容更具文化氣息,而且也提升了文章的格調,例如《錦香亭》中有一節(jié)開篇寫道“紅杏蕭墻翠柳遮,重門深鎖屬誰家……玉樓有客房中酒,笑撥沉煙索煮茶?!北竟?jié)主要講述了狀元鐘景期與虢國夫人相遇的場景。開篇以紅杏翠柳作為氣氛渲染,最后的一句內容,又帶讀者重新回到了唐代,領略那里的茶香茶韻。煮茶是唐代的飲茶方法,這里的茶詩既有閑適奢華的格調,進一步襯托出風花雪月中的艷遇故事,同時也充分地展現(xiàn)了唐代獨特的茶文化內涵,故事真實而精彩。
在明代張岱的《陶庵夢憶》中首次出現(xiàn)了茶館一詞,其后,在許多小說中都出現(xiàn)了與茶館相似的詞匯,例如茶坊、茶樓、茶軒、茶園、茶閣、茶谷、茶臺、茶齋、茶莊等,這些場所不僅是飲茶休閑的地方,也為聚會交友提供了好去處,飲茶也成為人們休閑活動中的代表之一。由此可見,明清時期茶業(yè)發(fā)展之繁榮。
明清時期茶文化發(fā)展十分繁榮,從茶具質地到茶文化創(chuàng)作都極具時代特色。例如僅茶具質地就分金、銀、瓷、木等多種材質,從制作工藝上來看更加精致靈巧,極具藝術特色。明清時期的茶文化創(chuàng)作也各具特色,文人雅士們以茶會友,暢懷心情,并以茶為題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茶詩、茶畫等作品,對于茶文化有了更為全面的探討和鑒賞,也極大地提升了茶文化的思想內涵。其中包括了對茶的種植、生產(chǎn)、儲藏、品飲等內容的分析研究,對飲茶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探討,可謂達到了十分精通與專業(yè)的程度。例如在朱權的《茶譜》中,對飲茶、點茶等茶法,以及與茶相關的爐、灶、磨、碾、水等內容也進行了詳細的介紹,所介紹的內容涉及茶的方方面面,不僅專業(yè)性較強,而且體現(xiàn)了深刻的思想內涵,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和審美價值。再如在田藝蘅的《煮泉小品》中對飲茶之水進行了專門的論述,從石流、宜茶、江水、清寒等進行了分別的敘述,這部茶著作也體現(xiàn)了明代茶人對茶與水的深刻描述以及對茶之境界的無限向往,如此明清茶文化在才子佳人小說中也有十分廣泛的體現(xiàn)。例如在《梅蘭佳話》中寫道:“茶品不一,若紅梅,若素梅……但較翠濤兄家松蘿何如?……松與梅俱頤解?!贝宋闹腥齻€談茶,內容中有紅梅、素梅、松蘿,也包含了茶圣陸羽。陸羽所著的《茶經(jīng)》是世界上第一部茶事著作,不僅是我國茶文化的重要史料,同時也是世界文化的藝術瑰寶,是中國傳統(tǒng)茶文化的代表。而文中所提到的紅梅、素梅和松蘿與茶相提并論,從作者的創(chuàng)作時間以及上下文的關系來看,可以得知書中所寫的紅梅和素梅可能是指九曲紅梅茶,梅蘿也是明代歷史上的名茶松蘿茶。明代馮時可在《茶錄》中記載“徽郡向無茶,近出松蘿茶,最為時尚……比天池茶租粗,而氣甚香,味更清……”《梅蘭佳話》文中三人談茶,各有所好,對自己所喜愛的茶葉都贊美有加,各類茶葉都有其特色,因此難分高下,最后決定以茶圣陸羽所定的標準來判斷結果。三人對茶的評論生動有趣,雖然書中以愛情故事作為主線,但加入茶的評論也體現(xiàn)出小說的精巧別致之處,更增添了小說的藝術特色。
《合浦珠》中也形象地描寫了茶事故事,文中這樣寫道:“正閑敘間,侍兒芳英以松蘿茶捧至……古詩有云:玉樓曾記聞香處,分得佳人半盞茶……文因病渴,玉川七碗,水厄之多,文士皆然?!弊髡呓栌霉旁婓w現(xiàn)了分茶的高雅特點。其中所提到的玉川七碗選自唐代盧仝的《七碗茶詩》,詩中寫道:“一碗喉吻潤;兩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fā)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在《合浦珠》中以盞茶談論經(jīng)典,不僅充分展現(xiàn)了飲茶文化的內容與特點,同時也豐富了小說內容,增添了小說的藝術魅力。
才子佳人小說作為明清時代極具代表性的小說類別,其中出現(xiàn)了較多與茶相關的民俗描寫,形象地展現(xiàn)了明清時代的社會風貌和文化特色。例如在《賽花鈴》中寫道:“原來昝元文,單生一女,名喚瓊英。年方二八,尚未受茶……”《珍珠舶》中寫道:“郎君之言,句句切實,使老身聞之,如醉方醒。但小女遲至十八歲,而尚未受茶者……”《桃花影》中寫道:“這位女子是誰?即非云姐也。年方十五,尚未受茶……”《吳江雪》中寫道:“小姐不但描鸞刺鳳,又且善賦能詩。老爺過于珍重……故此至今尚未受茶……”從以上幾部小說中來看,都有關于受茶的描寫和介紹,受茶是明清時期茶民俗的重要組成內容,主要指未出嫁的女子。
在古籍中有記載,“凡種茶樹,必下子,移植則不復生,故聘婦必以茶為禮,義固有所取也?!庇纱丝芍?,茶樹有著特殊的生長環(huán)境,一旦栽種下去,則會扎根于此,如果移植則不能再生長。古人以此作為茶樹的特征,比喻其忠貞的本性,因此在古代婚娶中,常常以茶作為聘禮,預示著婚姻的穩(wěn)定美滿。在宋代吳自牧的《夢梁錄》中有關于以茶為聘禮的記載:“議定禮,往女家報定。若豐富之家,以珠翠、首飾、金器及緞匹茶餅……或下等人家,所送一二匹,官會一二封,加以鵝酒茶餅而已”由這些文字可以得知,從達官貴人到普通百姓,都十分看重茶禮,茶已經(jīng)成為婚娶聘禮中的必備之物。在下聘禮時茶禮也稱為過茶、定茶、送茶、受茶等,從上文介紹中可以了解其意。
明清才子佳人小說與茶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茶文化在小說中的滲透,不僅使茶文化得到有效的體現(xiàn)和延伸,同時也豐富了明清小說文化的藝術審美價值。明清才子佳人小說的作者也有著一定的時代特色,這些作者往往是仕途不得意,生活也不順遂,這樣的生活境遇使他們對平民百姓的生活有更深刻的體會,盡管個人不得志,但是仍然對美好生活充滿了向往,因此,他們將更多的情感體驗融入到小說作品之中,使小說更具蕩氣回腸之味道,同時也充滿了市井生活氣息。這種獨特的創(chuàng)作方式,在通過茶文化的描寫之下,使文學的藝術氣質得以展現(xiàn),使文化更具張力,同時也有效地促進了中國傳統(tǒng)茶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
[1]劉世德.中國古代小說百科全書[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6.
[2]劉鴻毅.咖啡的香味增添城市的魅力——中國咖啡文化主題論壇記實[J].上海商業(yè).2009(10):18-19.
[3]孫洪升.明清時期的茶葉焙制與加工技術探析——明清茶葉生產(chǎn)技術探析之三[J].古今農業(yè).2009(3):48-56.
[4]王穎.淺談中日茶文化比較——以中國明代“文人茶”和日本“草庵茶”為中心[J].新西部(下半月).2009(5):121,120.
[5]朱海燕.中國茶美學研究——唐宋茶美學思想與當代茶美學建設[D].湖南農業(yè)大學2008.
[6]朱永興,周巨根,張友炯.茶文化文獻的計量分析[A].全國茶業(yè)科技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