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怡
(湖南財政經(jīng)濟學院,湖南 長沙 410205)
積極心理學理念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構建之路
趙怡
(湖南財政經(jīng)濟學院,湖南 長沙 410205)
積極心理學是當代心理學新的發(fā)展趨勢,也是心理學一個重要的研究領域.積極心理學對人性、道德、認知的看法都是積極而樂觀的,它非常重視從積極價值觀角度去激發(fā)個體的優(yōu)秀品質(zhì).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受重視的情況下,許多高校在心理學健康教育中都引入了積極心理學理念.文章從積極心理學的概念入手,分析了傳統(tǒng)心理學影響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最后就高校如何在積極心理學理念引導走心理健康教育之路提出了建設性的建議.
積極心理學;高校;心理
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關鍵時期,我國社會環(huán)境、經(jīng)濟狀況都發(fā)生了復雜而深刻的變化,受外界因素影響,大學生思想觀念也日益多樣化.針對這種情況,《中國普通高等學校德育大綱(試行)》明確提出,要在高校德育中突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地位,使大學生具備良好的個性和優(yōu)良的品格.這就要求高校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將各種先進理念應用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去.積極心理學因為在心理教育方面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和借鑒作用,所以也被應用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來.如何在積極心理學理念下重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機制,促使學生健康成長,也成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關注的話題.
積極心理學的概念最早由美國心理學家Seligman在1997年提出,雖然積極心理學概念出現(xiàn)時間較短,但是,如今,積極心理學已經(jīng)成為心理學的熱門領域.積極心理學強調(diào)利用心理學專業(yè)方法和手段來看待人性,進而挖掘人類潛在的正能量,促使個體和社會朝著積極的方向發(fā)展.積極心理學研究所關注的內(nèi)容主要集中在以下三點:首先,主觀層面的體驗,包括幸福感、樂觀主義、滿足感等,重點是對個體主觀幸福感的研究,引導人感受當下,樂觀面對未來.其次,個人層面的積極特質(zhì),如愛心,工作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審美能力,洞察力等,其研究重點是將人當做一個具有自我管理潛能的整體,挖掘人的適應性.再次,群體層面的積極組織系統(tǒng),如公民道德、責任心等,研究目的是為積極的社會關系構建打好基礎.心理學研究實踐表明,強調(diào)人的積極面,可以個體與個體、個體與群體之間的組織關系變得更加高效而流暢.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工作領域,積極心理學越來越受青睞.
2.1 積極心理教育的作用
以積極心理學理念為指導的心理健康教育被稱為積極心理教育,積極心理教育的主要目標是培養(yǎng)個體積極的心理品質(zhì),提高個體主觀幸福感.積極心理教育強調(diào)從積極的層面來探討、研究心理健康問題,變被動的、消極的、補救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為主動的、積極的、預防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它要求心理健康教育者本著愛、寬恕等原則,去做受教育者的守望者和健康心理理念的倡導者.目前,人類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共有四種,分別是醫(yī)學模式、心理學模式、社會學模式和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積極心理學作為一種新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對醫(yī)學心理學的完善和補充,同時它又兼具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功能,它也使心理學的功能變得更加完善,因此,可以說,它是心理教育的新成果,也代表了心理健康教育發(fā)展的最高水平.人類的積極品質(zhì)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基礎,也是提高人類身心健康的根本,積極心理教育可以促使個體、人類朝著積極方面不斷發(fā)展,從根本來說,它與社會發(fā)展趨勢、人類進步需求是一致的.
2.2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需求
長期以來,我國高校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沿用的一直是消極心理學模式,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標是幫助大學生解決心理問題.在這種模式下,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各項工作如心理咨詢、心理輔導、心理健康宣傳等,都始終圍繞學生學習、生活中存在的問題來進行.這種消極心理學指導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弊端如下:它只關注問題,卻根本不關注問題預防,因此,它根本不能阻止心理問題的產(chǎn)生;在教育實踐上,他們只為有心理問題的學生提供幫助,不重視普通學生的心理教育,也不重視大學生道德培養(yǎng)和個性引導,導致許多學生雖然知道怎樣規(guī)避負面情緒卻不知道如何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質(zhì);從學生的角度來講,只有大學生出現(xiàn)心理問題時,才能受到關注,得到幫助,根本不利于學生健康成長.消極心理學指導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它也要求高校在今后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大膽吸收、借鑒心理學教育最新成果,以積極心理學為引導建構新型心理學教育模式.惟其如此,才能完成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標,培養(yǎng)大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和道德品質(zhì).
3.1 樹立積極心理學教育理念,明確心理健康教育目標
教育理念是以教育思維活動為基礎的、對“教育應然”的理性認知,也是教學實踐的先導.高校要想在積極心理學理念下構建新型健康教育模式,必須轉(zhuǎn)變心理健康教育觀,重新定義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明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任務,根據(jù)大學生心理特點,以心理知識普及為主要手段,以大學生積極人格培養(yǎng)為首要目標,廣泛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宣傳和教育,讓廣大師生接受積極心理學的理念.這就要求高校將積極心理學教育納入學校德育工作體系,同時成立專業(yè)的心理健康教育隊伍、心理輔導和咨詢機構,并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和實踐活動,幫助大學生處理好學習、交際、交友、戀愛、求職、擇業(yè)等方面的問題,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這也要求高校德育部門及德育工作者提高認識,了解心理健康教育之于大學生成才的重要意義,樹立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學習先進知識,傳授給大學生更多心理調(diào)適的方法,同時以科學的態(tài)度對待大學生學習和生活中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積極探索心理健康教育新路徑,以確保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3.2 增設積極心理學教育內(nèi)容
積極心理學致力于發(fā)掘人的潛能,培養(yǎng)個體積極的品質(zhì),這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來說有著重要作用.鑒于此,高校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要加入更多的積極心理學教育內(nèi)容,將以人為本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心理障礙預防、自我認識、挫折教育、生命教育等都包括進去,將心理健康教育與大學生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人際交往等結(jié)合起來,重點側(cè)重心理健康知識普及和心理問題預防.為了豐富大學生的情緒體驗,高校還要認真研究青年群體積極品質(zhì)的形成過程、影響因素,對大學生日常心理現(xiàn)象做出正面解讀,并以積極心理活動課理論和實踐為基礎,利用各種恰當?shù)母缮娣绞揭龑麄儚募w、社會和自身長遠發(fā)展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完善自己.
3.3 拓寬心理健康教育路徑
課堂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因此,有人說,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重點在課堂.在積極心理學理念指導下,高校要以學生積極心理品質(zhì)和生活態(tài)度培養(yǎng)為出發(fā)點,建立抵御挫折的心理問題預防機制,培養(yǎng)大學生積極的心態(tài),提升其幸福感.在教學組織上,高校要改變過去那種以大課堂為主的教學方式,立足于小班授課,開展多種形式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活動.同時開展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選修課,開設心理健康咨詢熱線,大力推廣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在此基礎上,高校要充分發(fā)揮院系學生干部、班級心理輔導員的作用,對他們進行培訓和指導,然后以班級、宿舍為單位,建立大學生互助中心,引導大學生走路積極心理學實踐之路.還要將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與團體心理輔導活動、校園文體活動結(jié)合起來,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安排更多與心理健康教育有關的內(nèi)容.同時以心理健康教育為主導,利用第二課堂提高廣大師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如高??烧蠈W校心理健康教育資源,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題講座、報告,開展社區(qū)心理健康宣傳實踐,帶領大學生走出校門,使大學生在接觸社會、服務他人的過程中感受到滿足于快樂,促使他們養(yǎng)成健康的品格.
3.4 創(chuàng)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手段
高校傳統(tǒng)心理健康教育關注的是心理學知識傳授,強調(diào)的是學生對心理學知識的感知,而非學生的心理健康體驗.這種教學方法,由于對學生情感體驗不夠重視,所受到的教學效果也不夠理想.創(chuàng)新心理健康教育手段,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重構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高??梢哉n堂教學為創(chuàng)新的起點,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中,利用案例分析、多媒體教學、示范課、辯論賽等形式來教學,以增強心理健康教育的趣味性、針對性.當然,高校還可以進一步細分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對象,針對貧苦生、單親家庭學生、畢業(yè)生、學困生、性格內(nèi)向的學生等大學生中的“特殊群體”制定各種具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計劃,要求教師利用電話、微信、談心、講座、健康調(diào)查等手段了解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預防.為了營造積極健康的校園氛圍,高校還要利用校園廣播、校報、校內(nèi)網(wǎng)、櫥窗、宣傳條幅、QQ群、官方微信等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宣傳,以幫助大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質(zhì).
3.5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和校園文化建設
建設一支高質(zhì)量的心理健康教育隊伍,是做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重建工作的關鍵.鑒于此,高校要重視和加強心理咨詢師、心理健康教育隊伍建設,確保學校專兼職心理咨詢和教育人員數(shù)量能切實滿足心理健康教育需求.在此基礎上,高校要加強心理工作者培訓力度,使心理教育隊伍掌握先進的心理教育方法,并支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報考心理咨詢師,并為他們參加主題培訓、學習心理知識提供更多的機會和幫助,以提高隊伍的工作能力和綜合素質(zhì).校園文化建設有助于大學生優(yōu)秀心理品質(zhì)的形成,這也要求高校結(jié)合大學生群體特征和他們普遍關心的話題,以“和諧人際關系構建”、“完善自我”等為主題開展多種形式的校園文化活動,以營造積極健康的校園環(huán)境,陶冶學生情操,促進他們?nèi)姘l(fā)展.
綜上所述,構建積極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發(fā)展的新方向,也是改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狀況的必由之路.鑒于此,高校要加強積極心理學教育研究,并將積極心理學理念貫穿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同時在實踐中不斷積累經(jīng)驗和教訓,大膽創(chuàng)新心理健康教育路徑和方法.只有這樣,才能開創(chuàng)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局面.
〔1〕黃建春.積極心理學理念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構建[J].湖南社會科學,2014(04):247-250.
〔2〕季丹丹,郝樂祥.積極心理學理念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創(chuàng)新[J].繼續(xù)教育研究,2009(02):90-91.
〔3〕宋志英.積極心理學理念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策略[J].江蘇高教,2009(04):106-108.
G642
A
1673-260X(2016)11-0124-02
2016-08-22
2015年湖南財政經(jīng)濟學院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大學生心理健康實踐課程創(chuàng)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