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桂潁
(吉林師范大學 傳媒學院,吉林 長春130103)
?
論輔導員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導向作用
安桂潁
(吉林師范大學 傳媒學院,吉林 長春130103)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為祖國培養(yǎng)高素質的、思想道德健全的大學生是每一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時代和科學的發(fā)展進步促使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必須加快更新?lián)Q代的腳步。高校輔導員教師只有充分發(fā)揮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導向作用,才能培養(yǎng)出適應時代發(fā)展需要的優(yōu)秀大學生。
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導向作用
1.專業(yè)化——具備扎實的專業(yè)知識
一名優(yōu)秀的輔導員教師首先應該具備扎實的專業(yè)理論知識,深入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心理學、行為心理學,掌握高等教師法律法規(guī);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基礎之上將理論充分應用到實際工作當中,以書本、知識為指導,科學地開展工作,并在實際工作中不斷加深自己對學生工作的理解。
2.德育化——具備良好的黨性修養(yǎng)和職業(yè)道德
輔導員本身必須是一名優(yōu)秀的、合格的共產黨員,并要在實際工作當中不斷提高自己的黨性修養(yǎng),以黨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嚴格要求自己,以為黨培養(yǎng)優(yōu)秀的大學生為己任。在工作中,輔導員扮演著引領學生共同向黨組織靠近的角色,要和學生共同學習、共同成長,引導學生了解和傳承我黨的光榮歷史和優(yōu)秀傳統(tǒng),堅定政治立場,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仰,愛黨愛人民;需要不斷加強對黨的知識的學習,緊跟時代步伐,使自己的思想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定期學習黨的文件,瀏覽黨關于思想政治方面的書籍,培養(yǎng)良好的職業(yè)道德和操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前線,更應該緊跟黨中央的精神,在工作中形成嚴謹、務實的工作作風,嚴格要求自己,真正做到為人師表。
3.高尚化——熱愛工作,具備奉獻精神
輔導員的工作看似平凡,但身上所肩負的責任是一般人無法想象的,幾百人的學習、生活、安全、成長都與輔導員教師息息相關。輔導員的職責不僅是讓學生成材,更要讓學生學會做人。學生的德、智、體、美、勞都少不了輔導員教師的求索和力行。輔導員教師要真正熱愛自己的工作,牢固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服務理念,構建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誠心誠意對待學生,認真聆聽學生的心聲與要求,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努力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點燃其學習熱情,挖掘其聰明才智,為學生的成長成才提供最周到、最優(yōu)質的服務。
1.學生思想上的引領者和帶動者
大學生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的思想積極活躍且具有波動性強的特點?,F代大學生對國家的政治、軍事、外交以及一些社會熱點問題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以所處年齡段而言,他們思想相對激進,甚至有時難以對某一事件作出客觀的評價。此外,大學生的言論具有迅速傳播的特點,一小部分人的思想言論極容易帶動一大部分人。因此,輔導員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把握住大學生的思想主流,做學生思想上的引領者。
2.學生活動中的參與者和指導者
大學生活豐富多彩,輔導員教師需要依托學生活動不斷提高學生的團體協(xié)作意識,增強學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并在活動中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在學生活動中,教師需要發(fā)揮指導者的作用,幫助學生明確活動主題。
3.學生心靈的守護者和傾聽者
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輔導員教師的一項重要日常工作。對于在成長期的大學生來說,他們內心承受力相對較差,尤其有一些性格相對內向的學生出現心理波動時,不愿意與他人溝通,因此輔導員教師的耐心勸導和細心觀察極為重要。教師應改變過去說教式的談話方式,學會換位思考,拉近與學生間的距離。教師首先在思想上能與學生打成共鳴,才能促使學生打開心扉,愿意向老師吐露心聲。輔導員不僅要維護好學生的身,更要保護好學生的心,從而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1.深入學生、了解學生
毛主席對馬克思主義認知論有著深刻的認知和體會,他所提出的“從群眾來到群眾中去”這一理論有著深遠的影響。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每一位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師無不是從學生中走來,但這支隊伍當中又有多少人能夠到學生中去呢?這不得不成為我們深刻反思的問題。一方面,在多數高等院校里,輔導員人數未達到國家要求的應有配比,甚至有的院校整個學院千名學生只有一名輔導員,輔導員集萬千雜事于一身,無法真正深入到學生當中。另一方面,有的院校輔導員的工作未得到應有的重視,輔導員本身也對自己的工作權責不明晰,處于被動“接受”上級指派任務的狀態(tài)。在學生工作日常管理過程中,對于個別學生出現的行為波動和異常沒有及時地發(fā)現和處理,沒有做到防患于未然,使很多本不該發(fā)生的校園悲劇出現。針對這種情況,輔導員可以以班級為單位,做好班團建設。輔導員教師無法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與學生共同上課、共同生活,因此對學生的了解并不全面。在心理健康方面,可以在班級設置心理委員一職,要求其以班級中一員的角度去觀察同學的思想動態(tài),并定期向老師匯報情況。老師也要定期查看記錄,對心理有問題的學生做好監(jiān)管工作,和學生干部一起對學生進行齊抓共管。此外,在評比助學金的過程中,輔導員難以了解學生的家庭實際情況,往往刻板地按照學校制定的細則在各班級內部做民主測評,以人緣的好壞做定論,導致那些真正困難的學生得不到應有的資助,在學生當中引起不良的反響,間接導致輔導員的公信力下降。面對這種情況,輔導員教師應克服客觀情況,擺脫客觀因素的束縛。在日常工作中,輔導員教師應做到“心中有數”,在學生入學之時,以年級、專業(yè)、班級為單位分門別類,設立專門的貧困生檔案,在檔案中真實記錄學生的實際家庭條件,包括父母的工作單位、家庭年均收入、家庭實際情況說明,以便對學生的日常生活條件有最基本的判斷。在評定助學金的過程中,將學校的評定細則與學院自身特點相結合,采取百分制評定標準,在對學生出具的相關貧困證明和低保證的核實基礎之上,能夠從根本上做到客觀、公平、公正。
2.善于思考,學會總結經驗
學生工作的模式并非一成不變。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認為,世界是處在不斷變化發(fā)展之中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對任課教師而言,教學方法需要不斷改善;對輔導員而言,對學生的教育管理模式同樣需要在實際工作過程中不斷改變。過去的學生工作模式是“老師坐著,學生站著”,“老師說著,學生聽著”,這種一人高高在上、幾十幾百人在下的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新的形勢。面對這種情況,我們應該學會思考如何轉變陳舊的教育管理模式,在實際工作中不斷總結經驗。改變以教師為主體、學生為客體的單一模式,實現管理模式的全新轉型。尤其在提倡高校人文關懷的今天,學生應該是教育的主體,而教師是引導這一主體的指導者。只有主客體相互協(xié)作,才能推動事物的良好發(fā)展。
3.實現教學與管理的有效結合
目前我國的輔導員大多數只負責學生的生活管理事務,不參與任何教學活動。而事實上,隨著我國受教育水平的整體提高,在正規(guī)的本科高等院校,輔導員教師的學歷相對較高,除一些特殊地區(qū)以外,基本能夠達到80%以上的碩士研究生學歷,而這種相對較高的學歷在高校中并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輔導員隊伍中,教學與行政嚴重脫節(jié)。有些院校甚至只注重輔導員寫文章、發(fā)論文,卻不允許輔導員參與實質性的教學工作。提高輔導員的科研能力大多變成了一種口號。另外,科研與教學脫節(jié)。大多數輔導員教師沒有為學生授課的權利,這種理念與教育的多元性和開放性背道而馳。要改變這種現實狀況,首先應從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抓起。高校應該在輔導員教師中選拔政治素質高、業(yè)務能力強、正規(guī)師范院校畢業(yè)的人才,通過對這支隊伍的專業(yè)培訓,使其能夠勝任心理健康疏導課、團體實踐課、就業(yè)指導課、形勢政策課、軍事理論課等非專業(yè)科目。這一方面能夠使輔導員教師通過教學而提高自身的理論知識的學習;另一方面可以為輔導員創(chuàng)造多接觸學生、多了解學生的機會,改變只有學生干部才能接觸到輔導員的尷尬局面。這種方式,既避免了人才的浪費,又充分利用了人才資源,還能夠在教師與學生之間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梁,對學生的發(fā)展有著很大的積極作用。
4.端正態(tài)度,把握好與學生接觸的度
近些年來,輔導員教師隊伍呈現出年輕化特點。年輕的輔導員教師富有青春活力,對工作有激情,對學生有熱情。但有個別輔導員無法做到自身角色的良好定位,對管理學生的理解存在偏差,對亦師亦友的身份沒有正確的認識。要么對學生管理過分嚴格刻板,要么為樹立自身的完美形象完全與學生打成一片,難以很好地掌握其中的度。就請假制度而言,一些輔導員教師對學生的請假要求不嚴格,怕因為工作而影響與學生的個人感情,單憑學生的一面之詞便輕易允假,使有的學生借用請假之名曠課荒廢學業(yè),有甚者參與傳銷組織,對社會至家庭都產生不利的影響。對此,高校輔導員教師應該明確自己在學生中的定位,一方面能夠做學生的好朋友,關注學生的學習,關心學生的生活,了解學生的心理動態(tài),舍得花時間和精力在學生身上;另一方面,要牢記嚴師出高徒的真理,對學生嚴加管教,不能讓學生產生對老師無所顧忌、甚至肆無忌憚的心態(tài)。端正自己的工作態(tài)度,增強自己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使自己成為學生的好老師、好朋友。
5.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加強與學生的聯(lián)系
輔導員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網絡加強與學生間的交往和聯(lián)系,促進溝通??梢酝ㄟ^QQ、MSN、微信等網絡平臺向學生及時發(fā)布各類考研、就業(yè)信息,在網絡平臺上開展學生標兵評選活動,讓學生以網上投票的方式評選出學院內部優(yōu)秀學生干部、優(yōu)秀學生等標兵,以激勵、競賽的機制促進學生相互交流和學習。
[1]張耀燦.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2]毛澤東.毛澤東著作選讀:下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3]梁金霞,包金玲.關于當前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現狀的調查報告[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5(2).
[4]胡琦峰.構建服務型學生工作機制促進高校創(chuàng)新發(fā)展[J].荊門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4(9).
[5]楊克非.新時期服務型學生工作模式的認識與構建[J].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2004(6).
2016-06-05
安桂潁(1986- ),女,講師,博士,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G641
A
2095-7602(2016)09-012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