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國華(甘肅農業(yè)大學 人文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
?
案例教學在宏觀經濟學教學中的運用研究
范國華
(甘肅農業(yè)大學 人文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
摘 要:基于宏觀經濟學和案例教學的特點,當前在宏觀經濟學教學中加強案例教學工作十分必要,它不僅有助于提高教學效果,同時也有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教學工作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教學方法只是其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從當前本科階段宏觀經濟學教學工作實際出發(fā),要發(fā)揮案例教學的應有作用,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就要注意本土案例資源的開發(fā),注意其與其他教學方法的區(qū)別和配合使用,同時要注意做好相關教學配套改革工作,為案例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創(chuàng)造條件.
關鍵詞:宏觀經濟學;案例教學;特點;作用
宏觀經濟學作為西方經濟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高校經濟管理類專業(yè)的必修課程.從目前本科階段的教學實踐看,雖然學生對課程的重要性有著清晰的認識,但與微觀經濟學相比,宏觀經濟學理論性和政策導向性更強,且體系龐大、學派林立,離學生現實生活“更遠”,使其成為一門“老師難教、學生難學”的理論課程.案例教學法是一種以案例為基礎的教學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教學的目的和要求,通過組織學生對案例進行閱讀、思考、分析、討論和交流,從而啟發(fā)學生思維,激發(fā)學生興趣,培養(yǎng)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其具有的真實性、實踐性、綜合性、啟發(fā)性和互動性等特點較好地解決了宏觀經濟學教學中所面臨的難題,因而在實際教學中得到了廣泛應用.
1.1 案例教學有助于提高宏觀經濟學教學效果
與微觀經濟學相比,宏觀經濟學較為年輕,學派多,分歧大,且理論性、政策性更強,其“舶來品”的特征也使其缺乏現實存在感,因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是一門“老師難教、學生難學”的理程.案例教學法引進有助于提高宏觀經濟學的教學效果,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案例教學的實踐性特征較好地解決了宏觀經濟學理論性強,抽象難懂的問題.與微觀經濟學相同,宏觀經濟學也是采用抽象分析的方法,是通過大量圖形和數理分析去闡釋相關經濟學原理.然而與微觀經濟學相比,宏觀經濟學中更強調變量的內生性和分析方法的動態(tài)性,涉及的模型也更加復雜,目前大多數國內宏觀經濟學教材在內容編排上也更多地運用了數學推理和圖形分析,這使得宏觀經濟學變得更為枯燥難懂,既影響到了學生學習得積極性,也影響到了宏觀經濟學的教學效果.案例教學法所具有的實踐性特征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案例教學中的案例大多來源于現實經濟生活實踐,通過案例的閱讀能夠使社會閱歷簡單、實踐經驗有限的學生在課堂上就能接觸到大量現實經濟問題,從而增加其對宏觀經濟理論的感性認識,使得宏觀經濟學理論在學生的知識體系中不再是一座“空中樓閣”.
二是案例教學的真實性特征增強了宏觀經濟學的現實存在感,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1992年我國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目標之后,西方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在國內開始逐漸流行并為人們所接受.作為“舶來品”,宏觀經濟學是對西方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guī)装倌晔袌鼋洕顒右?guī)律和經濟政策實踐經驗的抽象和總結.我國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時間不長,無論從我國國情還是從市場經濟的完善程度看,都與西方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存在較大差異.因此,在宏觀經濟學教學中引入案例教學,尤其是通過引入本土案例,介紹一些發(fā)生在學生身邊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實踐和經濟熱點問題,不僅有助于加深學生對課本基本原理的理解,同時也有助于提高學生對宏觀經濟學的認同感,使得宏觀經濟學不再是“他山之石”.
三是案例教學的綜合性特征較好地解決了學生知識的碎片化和條塊分割化問題.宏觀經濟學以社會總體的經濟行為及其后果作為分析對象,與微觀經濟學相比,其涉及市場和主體更多、研究的領域更為廣泛、與其他學科的聯系更為緊密,形成了一個獨立而又龐大的理論體系.同時,由于現代宏觀經濟學誕生的時間較短,學派林立,對同一經濟問題不同經濟學派從不同的研究角度都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理論和政策主張.龐大的體系和林立的學派在豐富和發(fā)展宏觀經濟學的同時,也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迷失方向,產生知識的碎片化和條塊分割化問題.他們往往拘泥于某一學派或某一問題的認識,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無法將不同章節(jié)、不同學派、不同經濟問題中的理論融匯貫通,形成一個有機整體.案例教學的內容來源于經濟實踐,具有很強的綜合性.由于現實經濟問題大多錯綜復雜,案例的分析、解決需要學生將所學知識有機聯系起來,綜合加以運用,因而案例教學有助于實現知識的融匯貫通,解決學習過程中知識的碎片化和條塊分割化問題.
1.2 案例教學有助于宏觀經濟學教學目標的實現
由于宏觀經濟學理論性強,自學難度大,因此目前我國各大高校在教學過程中重視發(fā)揮教師的主體作用,主要采用傳統(tǒng)講授式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強調通過教師在課堂上導入新課、講授新課和課后作業(yè)練習等方式達到學生掌握知識、記憶知識的目的.[1]然而,講授式教學也有其缺陷:一是講授式教學強調教師的主體地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足,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容易演變?yōu)橹R漫灌的填鴨式教學,出現“老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課堂學得快,課后忘得也快”和“知識聽得懂,題目不會做”等問題,影響教學效果.二是講授式教學的目標主要是強調對知識點的記憶和掌握,而宏觀經濟學是一門與實踐結合很緊密的課程,從教學大綱規(guī)定的教學目標看,它不僅要求學生要掌握相關理論、概念和方法,而且還要求啟發(fā)學生思維,鍛煉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教學方法是實現教學目標不可或缺的工具,因此從當前的教學實際看,有必要對當前宏觀經濟學的教學方法進行進一步改進和完善.
案例式教學是一種啟發(fā)式、討論式的教學方式,具有學生主體性、突出啟發(fā)性、高度互動性和結果多樣性等特點.它強調以學生作為教學工作的主體,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模擬或者重現現實經濟生活中的一些場景,將學生納入案例情境,通過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產生激烈的思維碰撞和觀點交流,引導學生對問題做出分析、判斷、推理和論證,多層次、多方位、多角度地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答案,進而建立一套適合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因此,在宏觀經濟學教學中引入案例教學可以彌補講授式教學的不足,既有利于對學生知識點的記憶和掌握,也有利于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啟發(fā)學生思維,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有利于宏觀經濟學教學目標的實現.
教學工作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教學方法只是教學工作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要發(fā)揮案例教學在宏觀經濟學教學中的應有作用,不僅要對案例教學自身進行發(fā)展完善,還要注意其與其他教學方法和教學改革工作的協(xié)調配合.
2.1 要注意本土案例的開發(fā)
要發(fā)揮案例教學在宏觀經濟學教學中的作用,首先必須對案例教學本身不斷進行完善.案例教學涉及環(huán)節(jié)眾多,其中精選適合于課堂教學的案例是實施案例教學的基礎和關鍵.基于當前宏觀經濟學案例教學的開展情況,加大對本土案例資源的開發(fā)是一項十分迫切的工作.這是因為,第一,與微觀經濟學相比,宏觀經濟學更強調經濟理論的政策含義,更強調從經濟發(fā)展實際出發(fā),尋找解決現實經濟問題的政策建議.然而,目前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國內教材案例缺乏,引進的多恩布什、薩繆爾森和曼昆等人編寫的外文版教材都是以歐美等市場經濟發(fā)達國家的經濟實踐為背景,案例內容也多來自發(fā)達國家的經濟實踐.國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經常會提出這樣的困惑:這些經濟模型在中國是否適用,實踐中能否運用這些模型來解決中國的實際問題.因此,只有從中國的實際出發(fā)開發(fā)本土案例資源,精選學生熟悉的或發(fā)生在學生身邊的經濟熱點問題作為教學案例,才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對現實經濟問題的思考,在日常生活中養(yǎng)成用經濟學思維去觀察和思考經濟問題的習慣.第二,微觀經濟學誕生的時間早,可供選擇的經典案例多,如“蜜蜂與果園”、“燈塔的故事”和“公共地悲劇”等.而現代宏觀經濟學產生時間較短,在實際教學中可供使用的經典案例相對較少,因此也需要廣大教師在案例教學中積極進行挖掘.
借鑒西方國家開發(fā)經典案例的經驗,我國開發(fā)本土教學案例資源的途徑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從中國古代經濟思想中挖掘.我國古代雖然沒有形成系統(tǒng)的經濟理論,但卻有著非常豐富的經濟思想,加以梳理、挖掘便可成為很好的宏觀經濟案例素材.例如,我國古代的“本末論”是關于財富觀和經濟結構的典型案例,“富國之學”是宏觀經濟政策實踐的典型案例、“善者因之”(即實行自由放任的方針)和“通輕重之權”(即實行國家調控的方針)爭論則是我國古代關于政府宏觀經濟政策之爭的典型案例.[2]二是從我國傳統(tǒng)文化和習俗中挖掘.如用“愚公移山”來說明經濟的發(fā)展方式、“治大國若烹小鮮”來說明政府的宏觀經濟政策實踐[3]、用我國過年的消費習俗和中華民族勤儉節(jié)約的消費習慣來說明消費理論等.三是從我國的經濟發(fā)展實踐,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的經濟發(fā)展實踐中提煉.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市場經濟得到了快速發(fā)展,同時也在宏觀經濟政策方面也進行了諸多實踐,這也為宏觀經濟學案例教學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如可利用我國上世紀90年代的軟著陸來說明AD-AS模型,用民工潮、民工荒和大學生就業(yè)來說明勞動力市場相關理論,用人民幣升值、中美貿易關系、一路一帶戰(zhàn)略等來說明相關國際經濟問題.
2.2 要注意與其他教學方法的區(qū)別和配合使用
教學方法具有整體性特征,不同的教學方法有各自的優(yōu)缺點和適用范圍,它們彼此聯系、密切配合、互相補充,共同構成一個完整的方法體系.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既要注意對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區(qū)分,明確其作用、優(yōu)缺點和適用范圍,同時也要注意各種方法之間的協(xié)調配合使用.當前,就宏觀經濟學案例教學而言,尤其要注意做好以下兩點.
一是要注意案例教學與舉例教學的區(qū)別.由于宏觀經濟學與現實經濟問題結合緊密,因此案例教學法和舉例教學法在當前宏觀經濟學的教學中被廣泛使用.由于二者之間存在諸多相似之處,因此在教學實踐中很多教師都將二者混為一談,不加區(qū)分.其實二者之間無論在教學目的、教學方式、教學流程,還是教學素材的要求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別.首先,二者的教學目的不同.案例教學是一種啟發(fā)式、討論式教學,重在啟發(fā)學生思維,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而舉例教學本質上是講授式教學中經常使用的教學輔助手段,其目的是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把握.其次,二者的教學方式不同.案例教學法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作為組織者、引導者和協(xié)調者,要求學生的高度參與,而舉例教學則仍然是以教師為主體,不需要學生高度參與.再次,二者的教學流程不同.案例教學法的教學流程主要包括吃透理論,精選案例;呈現案例,提出問題;分析案例,做出判斷;討論案例,相互交流和點評總結,深化案例等五個步驟[4],其重在啟發(fā)、討論和總結而非描述.而舉例則只需要把案例呈現給學生,并做適當分析,不需要學生參與分析、討論,也不需要教師進行引導和協(xié)調.最后,二者對教學素材的要求不同.案例教學要以案例為中心來開展教學,因此其對選用的案例的要求較為嚴格,要求所選案例要全面、完整、權威、典型和更具開放性,而舉例教學對素材的要求則相對寬松,可以是一句話、一種現象或一個問題,選取例子比較隨意,來源比較廣.不同教學方法有其自身的特點和適用范圍,由于不能很好地對二者進行區(qū)分,使得部分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經常把二者混為一談,不能按照案例教學的步驟和流程規(guī)范進行操作,案例選擇隨意性大,重案例呈現,而輕案例分析、討論和總結,學生的主體作用沒有得到有效發(fā)揮,案例教學啟發(fā)學生思維和鍛煉學生能力的目的也就無法實現.
二是要注意與講授式教學方法的配合使用.教學方法具有整體性,各種方法只有取長補短、密切配合才能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案例教學如果離開其它方法單獨使用,就無法發(fā)揮其應有作用.目前我國各大高校宏觀經濟學的本科教學主要采用傳統(tǒng)講授式教學方法.案例教學雖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彌補傳統(tǒng)講授式教學的不足,但它也需要講授式教學為其提供一定的理論基礎,同時其在設施過程中存在的理論深度不足等缺點也需要講授式教學予以彌補.因此,在強調案例教學重要作用的同時,也要注意與其他教學方法的配合使用.基于當前宏觀經濟學教學工作實際,在傳統(tǒng)講授式教學的基礎上,發(fā)揮案例教學的輔助作用是一種比較可行的教學方案.
2.3 要注意做好教學配套改革工作
教學工作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案例教學只是眾多教學工作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案例教學的實施還需要其他教學工作的改革與之相配套.
首先,在教學理念方面要積極實現“兩個轉變”.一是要積極實現教學主體地位的轉變.長期以來,我國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都強調以教師為主體,學生是只是聽眾,課堂交流互動環(huán)節(jié)少.而案例教學法是一種啟發(fā)式、討論式教學,其實質上則是以案例為載體,通過師生多維合作互動,實現學生由被動“授受型”學習方法向主動“研討型”學習方法的轉變.[5]在教學過程中強調學生的高度參與,通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討論、交流和互動,使每個學生主動參與到案例的研判和討論中來.因此,實施案例教學就必須要轉變教學理念,改變傳統(tǒng)以教師作為教學主體的教學模式.二是要積極實現教師角色的轉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承擔的是知識講授者、課堂組織者和疑難解答者的角色.案例教學雖然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但并不意味著教師在教學工作中重要性的下降,相反,案例教學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師承擔更多的角色.它不僅要求教師要傳授知識、解疑答惑,而且要做好案例的遴選、組織、呈現、分析、引導和點評工作.因此在案例教學中,廣大教師要積極更新觀念,主動適應教學工作需求,明確角色定位,積極實現從講授者、解惑者到參與者、引導者、組織者和協(xié)調者的角色轉變.
其次,要積極推進課程改革.案例教學雖然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但采用案例教學往往要花費大量時間.目前我國普通高等院校宏觀經濟學本科教學大綱關于宏觀經濟學課程的學時設置普遍為48-54學時,并要求教師嚴格按照大綱規(guī)定組織課堂教學和課程考核等工作.為了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教學大綱規(guī)定的教學任務,大多數教師都采用課堂講授的方式對課程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進行推理和講解,案例教學無從談起.因此,為順利開展案例教學,就必須在課時分配和課程設置方面進行一些改革.一是可以適當增加宏觀經濟學本科教學的授課學時.二是可以考慮增設宏觀經濟的實驗課程,在實驗課中開展案例教學.
參考文獻:
〔1〕楊緒華.淺談常用幾種課堂教學模式及其優(yōu)缺點和功能[J].消費導刊,2010(4):190-191.
〔2〕叢培新.中國古代經濟管理思想初探[J].黑龍江科技信息, 2010(7).
〔3〕梁小民.寓言中的經濟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5.
〔4〕楊國才,張支南.西方經濟學經典案例教學特點、問題與本土化路徑[J].安慶師范學院(社會科學版),2013,32(1):146-149.
〔5〕王兆萍.西方經濟學案例教學的誤區(qū)與反思[J].吉林工商學院學報,2011,27(1):105-111.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60X(2016)05-0135-03
收稿日期:2016-03-03
基金項目:2014年甘肅農業(yè)大學“公共事業(yè)管理專業(yè)綜合改革項目”系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