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莊市長安區(qū)南高營小學 何 茹
?
研中求思,研中求變
——南高營小學高效課堂探索
河北省石家莊市長安區(qū)南高營小學 何 茹
高效課堂是有效課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課堂基于高效教學。本文以筆者所在學校為例,闡述學校在探索高效課堂方面積累的一些經驗。
高效課堂 教學觀念 教研
高效課堂是有效課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課堂基于高效教學。近年來,我區(qū)倡導高效課堂建設,許多兄弟學校有了自己較為有效的實施方法,如導學案、教學模式等百花齊放,值得筆者所在學校學習、借鑒。在高效課堂的求索之路上,筆者所在學校進行了一些嘗試。
筆者所在學校有教師37人,其中35歲以下教師8人(30歲以下教師3人),大多數(shù)教師參加工作時間在15年以上,本校教師很少有調動情況。教師在教學中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不太愿意接受新鮮事物。日常教學中,本校教師存在一些隨意性,教學成績需要花費時間提高。
面對教齡較長、不愿意接受改變的教師群體,學校認為要想消除教師的職業(yè)倦態(tài)、使教師積極主動參與高效課堂的建設的途徑只有一個,那就是將教師指引到研究之路上。在研究中改變教師的思想,在研究中轉變思路,即“研中求思,研中求變”。
根據(jù)教師情況,筆者所在學校從2012年開始精心安排課表,每周三下午語文教師和數(shù)學教師不安排課,由學校教導處安排其開展大教研活動。幾年來這一活動不曾間斷,教師從最初的消極應付變?yōu)楝F(xiàn)在的積極參與。筆者所在學校的教研活動大致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傳、幫、帶——經驗介紹高對低。每學期開學初,筆者所在學校都會進行高對低的經驗介紹,即高年級的教師對新任教師傳授教學經驗,主要介紹本冊教材中的教學重難點、學生易錯點、易考點及一些好的教學方法或教學建議。在經驗介紹中,每位教師既是師傅又是徒弟。通過交流碰撞,教學雙方能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提升。高對低的經驗介紹,使教師在開學初便有了一次對教材的深入交流。每一年的經驗都在往屆教學的基礎上提升,為高效課堂的實現(xiàn)提供保障。
2.備、上、研——學科整合定模式。筆者所在學校的教研課主題為“目標明確,環(huán)節(jié)有效”,即要求所有上課教師都要對學生和教材有全面的分析,能結合班級學生情況設置合理的教學目標,備課和上課時心中時時裝著目標,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時清楚每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是為實現(xiàn)哪個教學目標服務。為此,教導處組織教師認真研讀課程標準,了解每個學段的教學目標,分析目標中的行為動詞,學會將設定的目標進行分析、解讀,教師通過集體備課的形式研討如何合理巧妙地設計教學活動形成教案。然后由一名教師代表展示教研課例,全體教師聽評課,提出修改意見形成二次教案。之后,再由一名教師代表進行展示,大家研討后形成最終教案。這種做法看似費時費力,但對初步探索的我們是行之有效的。經過幾個學期的嘗試,筆者所在學校教師的備課、研課水平有很大提升,教師的教學設計水平得到提高,能夠更好地為實現(xiàn)教學目標服務,課堂效率更加高效。學校教研活動的組織由教導處領導向教研組輪流承擔轉變。通過集體教研,筆者所在學校的教師快速成長起來,如呂會溫、何蕊、何俊玲、任榮梅、韋建卓等教師。這些教師在區(qū)評優(yōu)課、素質賽中取得較好的成績,何蕊成長為石家莊市骨干教師,任榮梅、何俊玲成長為長安區(qū)骨干教師。學校被授予長安區(qū)教學工作先進單位、優(yōu)質生源基地稱號。在2015年6月石家莊市現(xiàn)代化學校檢查中,學校的學科整合教研模式得到專家高度評價。
3.整、分、篩——梳理高效習題集。實現(xiàn)練習題設置是高效課堂的關鍵。在練習題的整理上,筆者所在學校借助年級組的集體力量,以教研組為單位共同整理習題集,以知識點分類或教學課時分類,層層篩選題點,保留最精華的部分整理成冊。習題集包括圍繞目標的基礎題、易考易錯題、提高拓展題。學校教導處定時進行習題集的交流研討,年級組之間相互學習、相互補充,最終形成學校的習題集庫,循環(huán)使用。習題集的整理和使用避免了練習的低效性,大大提升了課堂的教學效果。
在一步步改變教師的教學觀念、使教師能在備課、上課中做到“目標明確,環(huán)節(jié)有效”后,學校又有了進一步的思考——高效課堂是對教師而言還是對學生而言,是針對學生的考試成績還是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是只為“聰明”學生服務還是應該對全體學生的發(fā)展負責……答案不言而喻。所有優(yōu)秀的品質素養(yǎng)都需要內化為習慣,才能讓學生受益終身。因此,筆者所在學校2015年下半年將教研主題深化為“目標明確,環(huán)節(jié)有效,習慣培養(yǎng),扎實有效”。 教導處首先對全體教師進行培訓,如培訓《精耕細作話習慣》《一至六年級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各年級教師學習學校教研主題后,依據(jù)本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及新課程標準中的年段學習目標,制定具體明確的習慣和養(yǎng)成目標,并預設相對應的教學行為。
學習金字塔理論帶給教師很大沖擊,如在任榮梅教師的《3的倍數(shù)特征》一課的教學中,能否為節(jié)省時間而將學生在小組中的動手操作交流部分放到課前甚至省去,教師的意見不盡相同。有的教師認為省下的時間可以讓學生做更多練習,強化訓練,利于掌握。有的教師認為,學習不應該只是知其然的過程,最為核心的應該是“知其所以然”的過程,省去動手操作交流,學生沒有真正的理解,后患無窮。對應學習金字塔理論,孰對孰錯一目了然。
綜上所述,筆者所在學校提升教學效果、打造高效課堂的教研之路一直在反思中前行。在下學期的教研中,我們要將教研主題不斷深化、扎扎實實地做下去。筆者所在學校前進的步子不大,但留下的腳印卻很深很深。學校只要一年一小步的前行,就會幸福地走下去。今天,我們始終在路上。
ISSN2095-6711/Z01-2016-07-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