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 姜有榮
“禿鷹的困境”新材料作文導寫及例文
●江蘇 姜有榮
老楊習慣于見到上司笑,見到下屬兇,見到老婆倨,見到惡人熊。老楊就這么生活在習慣里,一直生活著……
這天,老楊走著去上班。他習慣走路,因為坐車或騎車都不能保證他在習慣時間到達。他走著走著,不時看著手表,看著到達每幢建筑物的時間:8:00, 家;8:05,郵局;8:11,鐘樓……每一分甚至每一秒,老楊都要準時,因為他不能破了自己的習慣。
8點21分40秒,老楊來到單位前的三岔路口,再過5秒,綠燈就會習慣性地亮起。啊,又是完美的一天。
嗒嗒……5秒不一會就走過了,可通行燈卻未亮起。怎么回事?老楊緊張地望了下表,抹了抹額頭上的汗。
又過了兩秒,綠燈還未亮。糟了,再過幾秒就到點了,不能壞了習慣。老楊想到習慣,全身就充滿能量。他竄了出去,跑到路上,他的眼中只有單位大門。
“先生,危險——”
……
白色的墻,白色的床單,白色的房子。這是哪兒?老楊睜開眼,發(fā)現(xiàn)周圍有很多人。“你們這是干嗎?”
被這么多人圍著,老楊很不舒服,這不是壞了自己的習慣嗎?有人告訴他“你住院了”。什么,住院?老楊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這習慣不是要破了嗎?“那現(xiàn)在幾點?”老楊的聲音有點顫抖。
“現(xiàn)在九點四十了?!币晃幌聦俨恢椤?/p>
什么?“啊”的一聲,老楊暈了過去。等他再次醒來,周圍已沒有了人,只是墻上掛著面大鐘,上面指著5:50。
看著鐘,老楊想想剛才的事,好像是夢。想到這,老楊滿意地點點頭,到底沒破了習慣。
他未注意到那鐘后被拉開的軸。
[評析]本文帶給讀者的是“含淚的笑”,讓人油然想起契訶夫筆下的別里科夫,而且在創(chuàng)作手法的運用上也深得《裝在套子里的人》的精髓。無論是對老楊刻板式的為人處世的概述,還是對老楊鐘擺式的每日行程的細描,都帶著濃郁的夸張色彩,體現(xiàn)了“把無價值的東西撕破了給人看”的喜劇價值??胺Q神來之筆的當屬文末的細節(jié)刻畫。一個人在極限狀態(tài)下的立身處世才是其性格最本質(zhì)的外顯,作者正是把準了這一點,讓老楊在性命攸關(guān)的車禍之后上演了 “拉軸定時”這出只有他一人蒙在鼓里的悲喜劇,從而把老楊循規(guī)蹈矩的性格和本文“習慣決定人生”的主旨演繹得淋漓盡致。(姜有榮)
都懂先生外傳
阜寧縣第一高級中學高三⑴班張自然
都懂先生,姓不詳,無字,號都懂,口頭禪——我知道。
第一次遇到都懂先生是在三年前。一次外出散步,見兩老者下棋,數(shù)人圍之,還未細看,只聽:“我知道,應(yīng)該……”定睛一看,原來是一學生,年齡與我相仿,正在桌旁指指點點。此時,一老者曰:“都懂,一邊玩去,你都懂了?!迸匀艘哺胶偷溃骸笆前?。”于是都懂先生便趾高氣揚地走了。
當時,我對他油然而生敬意。轉(zhuǎn)眼間,新學期又至。在新班級門口,我聽到了熟悉的聲音:“我知道,我知道?!敝灰姸级壬弥鴱埣t紙在指導什么。原來我和都懂先生一個班??!難免有些激動,但還是靜下心來,緩和心情,走到先生旁,坐下。不一會兒,先生就找我搭話了:“你以前幾班的?”“六班?!薄拔抑?,我知道,你們班……”于是都懂先生講了許多我們班的事,我對他更是敬佩。
當然,都懂先生也有死穴,比如你問他多少分時,他便又多了句口頭禪:“我不知道。”所謂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即便是孔子那樣的圣人,也會因兩小兒辯日而摸不著頭腦。所以這并不影響我對先生的敬佩。
和都懂先生同桌一年,說來也怪,無論是老師還是同學,都叫他“都懂”,可是他的作業(yè)本和試卷從來不讓別人靠近,估摸著有什么國家機密吧!
都懂先生雖才華橫溢、博古通今,卻一直郁郁不得志。然而在我看來,這也恰證明了他的才學并非一般人所能及。李白因才學被賜金放還,孔子因才學而游歷諸國,蘇軾因才學而被屢貶他鄉(xiāng),如今又多了位都懂先生因才學而志不得伸。
一次,班上一位同學帶來個魔方,班上40余人都沒法弄好。忽聽一聲驚雷襲來:“我知道?!庇谑嵌级壬皇帜眠^魔方,只見左一下,右一下……十分鐘過去了,二十分鐘……仍沒什么眉目,同學們看不下去了,一把抓過魔方?!斑@魔方有問題,一定是壞的?!倍级壬鷳崙嵅黄降馈!皩?,對,肯定是壞的?!蓖瑢W們議論道。這時,只見拿魔方的那位同學翻了幾下,六面就拼好了。都懂先生臉一紅,出去了。雖然有些尷尬,但幾分鐘后,他又回來了:“剛剛是我尿急,還沒來得及拼好呢?!辈痪?,教室里又響起了“我知道”的叫嚷聲……
[評析]本文恰似一出小品,隨著一幕幕場景的拉開和一個個包袱的抖開,都懂先生閃亮登場了。其行事,讓人捧腹,而其品性,又引人沉思。都懂先生的喜劇在于“沒有他不懂的”,悲劇在于“沒有他真懂的”,而這“喜”都落在皮毛和八卦上,“悲”都落在內(nèi)質(zhì)和真知上,這就使得都懂先生的形象帶上了濃郁的黑色幽默的況味。(姜有榮)
塔克拉瑪干沙漠的狼王
江蘇省阜寧中學高三⑹班馬佐蓉
一條狼游蕩在塔克拉瑪干沙漠的邊緣。它在等待著,等待那只讓所有狼都恐懼的食狼鷹的出現(xiàn)。
它緩慢地跑著。不一會兒,那只巨大的飛禽盤旋而下。它開始飛快地跑,但食狼鷹仍毫不費力地用右爪抓住了它的脖子。它感覺很疼,想轉(zhuǎn)身反抗——這是狼的習性。但它最終還是忍住了,因為它想到了自己父母的慘死。它的父母都是死在這只食狼鷹的爪下,它們都被食狼鷹的另一只利爪精準無比地刺進雙眼,頃刻斃命。于是它強忍著鉆心的疼痛,竭力不依照自己的習慣轉(zhuǎn)身反抗,而是向不遠處的灌木叢狂奔而去。
食狼鷹是一種體型龐大的飛禽,它滿可以用另一只利爪將狼抓起飛走,但它已習慣了祖輩留下來的獵殺狼的方法。所以,被狼拖住時,它也只是隨著狼飛著。它相信,這只狼一定會轉(zhuǎn)身反抗的。
可待食狼鷹反應(yīng)過來時,已來不及減慢速度了,剎那間,灌木叢中一片血肉模糊。
不久,那只狼成了塔克拉瑪干沙漠的狼王。
這是我看到的一個真實的故事,看完故事后很長時間,我的心還久久難以平靜。
被從后面攻擊而轉(zhuǎn)身反抗,這是狼的一種習慣,食狼鷹也正是利用了狼的這一習慣從而輕易捕殺了無數(shù)的狼。對它們來說,用一只利爪抓住狼的脖子逼狼轉(zhuǎn)身是最自然的捕殺方式。于是,這也成了它們獵殺狼的一個習慣。
兩強相斗勇者勝,兩勇相斗智者勝。弱肉強食之中,來不得半點退縮和保守。這只狼打破了祖輩流傳至今的習慣,因而它非但沒有斃命,反而戰(zhàn)勝了強大的天敵。那只食狼鷹之所以會死于非命,也只怨它因循守舊,不知變通。殊不知,用兩只爪子將狼抓起也是同樣可以將其輕易捕殺的,但它最終死在了讓它得意一生的捕狼習慣上。
其實,人生也如同狼與鷹的爭斗。習慣并不都是好的,有時,那也會是你為自己掘下的陷阱,自己跳下去了還不知為何。
想想塔克拉瑪干沙漠的狼王吧!試試時不時地打破習慣,也許你會有一個意想不到的人生。
[評析]這是一篇典型的緣事生理的議論文,其亮色主要閃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選例鮮活。文章并未去寫同學們習見習聞的生活瑣事,而是敘述了茫茫草原上一場驚心動魄的 “鷹狼斗”,寫得扣人心弦。這就使文章在開篇就產(chǎn)生了強勁的視覺沖擊波,撩撥起讀者強烈的閱讀沖動。二是生發(fā)透辟。從用例角度來看,這場鷹與狼的殊死之戰(zhàn)的真正妙處在于:食狼鷹,囿于習慣,不知變通,最終死于非命;而草原狼王,敢于沖破習慣,忍痛求變,最終鎖定勝局。一例之中暗含正反兩面,“變者存,習者亡”之理同寓一事。作者正是以其深厚的思辨功力洞察出了個中玄奧,精兮妙兮。緣事生理的議論文能在“選例”和“生發(fā)”兩個方面都臻佳境,可謂難能可貴矣?。ń袠s)